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豫西熊耳山地区金矿构造控矿系统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熊耳山地区金矿构造控矿系统表现为:伸展裂陷盆岭构造环境为金矿成矿提供背景条件(物质场、能量场、空间场);南部马超营断裂及北部不整合面间拆离带控制南北两大金矿成矿带;相关次级断裂构造及北东向断裂构造叠加部位为金矿成矿提供容矿空间;东部与古火山机械有关的张裂构造控矿。拆离带及火山机构控矿的提出,丰富了本区构造控矿形式,拓展了找矿视野,对认识成矿规律和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山东招远市前孙家金矿构造控矿规律和构造地球化学找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前孙家金矿矿区构造控矿规律研究可知,本区控矿构造型式为成矿前北东向压扭性断裂构造系统中构造透镜体四周的环边式"X"型断裂,控矿构造具有北北东向、近南北向的优选性,成矿期的构造应力场表现为左旋斜滑运动,主断裂带上的南西向侧伏构造控制了矿体延深。矿区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As、Co、Mo、Sn。构造地球化学高值带具有与矿体侧伏方向的一致性。根据控矿构造型式、矿体产出规律、成矿期构造应力场分析和数值模拟以及Au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和成矿因子得分等值线图等方面成果综合分析,提出矿区下一步找矿有利地段有三处:4号脉的南西深部、2号脉的南西深部和新1号脉西侧。  相似文献   

3.
以何宝山和长兴脉状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意在找到多级断裂构造与成矿关联,解决制约本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难题.基于矿田构造调研和室内多元信息研究分析,总结了控矿构造框架中多级断裂对不同规模成矿单元的控矿特征,建立了构造格架.主要成果如下:1)坳上-南溪及叶家断裂,为矿分布区控岩控矿构造,控制矿田的空间展布;2)朱溪、大马圩断裂,...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和分析小秦岭金矿田地质资料, 重点对典型矿床不同标高探矿工程进行系统研究, 探讨了该矿田的控矿构造特征。研究认为, 受褶皱构造控制, 区内含金石英脉多位于杨砦峪—大月坪—金罗斑复式背形轴部或背形局部侧转处; 矿田内部控矿断裂发育可分为成矿前断裂(早期韧性剪切带)、成矿早期断裂(中期脆韧或韧脆性剪切带)和主成矿期断裂(晚期脆性断裂)3个时期, 主要控矿断裂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共4组; 区内矿体和矿床的大小直接由构造带及单条断裂的规模决定, 同时因构造活动期次、构造变形类型和强度的不同, 造成区内矿脉赋存状态各异以及矿化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研究成果可为本区开展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赣东北"金三角区"构造的格架特征及控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东北“金三角”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通过对本区构造格架及控矿作用的研究,表明区内具有“两体、四陷、五盆、四带”构造分布特征。构造控矿作用主要表现在时间特征上成矿阶段与构造开合旋回相一致,空间特征上为不同级别的成矿区域受不同级别构造单元所控制。  相似文献   

6.
新疆哈密红石铜矿控矿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石铜矿是一个新近发现并勘查的超大中低温火山热液型铜矿床。文章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控矿构造形式的研究,阐述了红石铜矿的控矿构造主要表现为:矿区的EW-NWW向、SN向断裂是控岩(火山岩)控矿构造;断裂构造类型、活动方式控制着矿脉(体)形态、矿石组构;成矿期后构造叠加改造强烈,NE-NEE向断裂构造是破矿断裂;构造应力场方向为成矿前期近SN向挤压,主成矿期为NNE向,成矿期后变为近SN向。  相似文献   

7.
倒木河金矿为吉林中部矿化集中区中主要矿床,区域大地构造环境决定了矿化集中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成矿系列的产出。区域上北东向小城子-口前,双河镇-西阳两条左行剪切断裂和小城子-双河镇北西向断裂为导岩,导矿构造,控制该矿床的产出。两条北东向左行剪切断裂产生的次级裂隙构造控制矿体和矿脉的产出,为矿床的容矿构造,从该区所具有区域构造环境至区域控矿断裂构造到次级容矿裂隙构造,构成了三级控矿系统,控矿断裂和裂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介绍了滇黔桂金三角地区金矿成矿构造环境,研究及总结出该区微粒浸染型金矿的四种(断裂,褶皱、环形构造,不整合面)控矿构造类型,并对构造控矿规律进行了探讨,提出构造分级控矿,控矿构造与容矿岩石组合控矿,褶皱构造与断裂联合控矿等规律,及“不整合面构造带是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成矿及控矿构造体系”的新观点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四川南坪马脑壳金矿区的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马脑壳金矿区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和构造变形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及应力场特征。重点总结了构造控矿规律:即不同级序断裂对金矿的控制、NWW向韧脆性扭压性断裂及NIVE-NE向张扭性断裂对金矿的控制、断裂性质转化及复合叠加对金矿的控制、控制金矿化局部富集的构造因素、控矿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指出本区金矿的形成经历了成矿物质多期活化—迁移—富集的复杂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文峪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峪金矿床是小秦岭金矿带内一大型金矿床,属韧—脆性叠加剪切带石英脉型金矿,构造是其首要控矿因素。早期韧性剪切带只对矿脉起宏观控制作用。晚期的脆性断裂为含金石英脉的直接控矿构造。成矿期脆性断裂的多次继承性活动分别控制了热液期4个成矿阶段。脆性断裂形成的空间形态对矿体形态产状具控制作用。有利的矿化富集部位为:①显示压扭性质的近东西向断裂沿走向产状变化处,沿倾向由陡变缓处,断裂面的凹凸转变处;②断裂分支复合部位;③成矿期断裂多次脉动的启张部位;④成矿期断裂构造继承性活动强的部位等。在构造控矿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部分研究成果。构建了该矿床构造控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山东平邑地区是鲁西重要的金矿产地,20世纪80年代末在该区发现了鲁西唯一的大型金矿——归来庄金矿.该矿床赋存于近东西向的F1构造蚀变带中,为一经历多期次活动的构造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该金矿自发现以来,不少科研机构对其进行了一系列专题研究,提出了不同的控矿见解.笔者对以往的控矿研究分析后,对该地区金成矿主要控矿因素进行了...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大脑坡矿区沉积和断裂构造特征,以及沉积和断裂构造对铅锌成矿控制作用,笔者从大脑坡矿区沉积-断裂构造特征出发,识别了大脑坡矿区生物礁沉积,并进一步将大脑坡矿区主要断裂系统划分为3个断裂带,即花垣-张家界断裂带(F1为主断层)、阿碧林场-清水塘断裂带(F2为主断层)、开支铺-凉水井断裂带(F3为主断层).通过分析断...  相似文献   

13.
脉状金矿成矿控矿构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脉状金矿床成矿控矿构造的新近研究成果, 认为脉状金矿床的产出大多与遭受挤压作用所造成的地壳缩短机制有关, 与地壳大规模造山作用过程关系密切,主要产于造山带及其边缘;金元素沉淀的构造部位主要是韧性剪切带中的强变形部位、叠加的韧-脆性和脆性裂隙, 低角度断层既是成矿地球化学界面也是重要赋矿构造;含金成矿流体虽然有多种来源,但构造变形过程中的构造动力分异作用是成矿流体的一种重要成因;成矿流体的运移机制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高角度逆断层作为阀门引起成矿流体压力的周期性变化, 并导致成矿物质结晶与变形呈同步交替发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有金成矿与深部构造的关系、低角度断层的成生演化与金成矿物理化学场耦合关系、构造动力变形作用引发含金热液形成的高温高压成矿实验以及韧性剪切带的四维控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南郴县枞树板脉状铅锌(银)矿床控矿(含矿)断裂构造的详细研究,认为控矿断裂构造内部具有弧形断层面及其所夹持的构造透镜体组成结构形式;控矿断裂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控制矿化带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分布;控矿断裂的结构形式和力学性质影响并控制矿化形式和矿化富集程度;富矿体产在控矿断裂内部弧形断面较为发育且又较破碎的部位;富矿体单体产出特征是呈不等轴透镜体状,长轴向南西侧状,侧伏角55°~60°,长(斜高)与宽之比近于2∶1,富矿体组合规律是斜列状,自北东向南西逐个降低出露标高,轴线向南西侧伏,侧伏角15°~20°  相似文献   

15.
505脉总体走向270~310°,呈透镜体状、扁豆状以尖灭再现或尖灭侧现的形式产出.505脉为一典型的具多金属硫化物含金石英脉.含金矿物主要是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和黄铜矿.黄铁绢英岩化是金矿化的重要标志.控矿构造有4次脉动,与其对应,505脉分4个成矿阶段,主要是Ⅰ、Ⅱ阶段及Ⅰ、Ⅱ、Ⅲ阶段叠加的部位成矿最好.505脉受一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体主要产于断裂的85~90°走向段和倾角为小于45~50°的缓倾段.这些部位也是多次矿化叠加、矿体厚度大、矿石品位高的部位,这些地段也是工业矿体产出的地段.  相似文献   

16.
托莫尔日特金矿区韧脆性剪切带及其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位于近NW-NWW向展布的断裂带内,并严格受其控制.控矿断裂带为一条韧-脆性剪切带,其形成主要经历了早期韧性变形、晚期脆性变形及后期改造破坏3个阶段,叠加于早期韧性剪切带之上的晚期脆性破裂带,是矿脉的主要产出位置,成矿与断裂带的韧-脆性转换密切相关.矿体形成于韧-脆性剪切带的转换带附近,后期由于抬升剥蚀而出露地表.矿体分布可能具有"两层楼"式的垂直分带,上部为石英脉型金矿体,品位较高,但规模不大;下部为糜棱岩型金矿体,规模较大,但品位稍低.因此本区以后的找矿工作中应注意挖掘深部糜棱岩型金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东坡多金属矿田是湘南重要的钨、铅、锌等多金属矿化集中区,铅锌矿床主要产在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中,受褶皱和断裂控制明显,千里山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成矿动力和成矿物质.文章在分析铅锌矿床控矿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控矿模式,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湖南宝山多金属矿田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宝山多金属矿田由四个大型矿床组成。主要控矿条件包括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矿床的空间分布范围、规模与构造有关。褶皱与断裂的组合构造体系控制了矿床的空间定位,构造型式及其构造作用方式控制了矿体的产状与形态。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产铀盆地之一, 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本文通过总结该盆地的砂岩型铀矿调查研究成果, 系统梳理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探讨关键控矿要素和找矿潜力。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外部蚀源区铀源丰富, 北部造山带地质体的Th/U比值和ΔU铀迁移量相对最大, 对盆内的铀源贡献率最高; 盆缘斜坡带发育的微隆起带构造控制了铀矿床的空间定位, 断裂构造对盆地西缘和西南缘地区的铀成矿发挥了控制和改造作用; 古气候、沉积环境决定了由盆地东南部向西北部地区, 含铀层位由直罗组下段下亚段逐渐演变成直罗组下段上亚段, 表现了明显的迁移规律性; 直罗组下段的煤线和碳质泥岩发育特征制约了铀矿层的空间分布; 铀矿体主要发育在辫状河主河道边部和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 优先富集于有机质丰富、非均质性强、岩性多变的部位。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6个关键控矿要素和相关找矿判别指标, 针对盆内5个铀矿(矿化)集中区分析了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潜力, 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若尔盖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秦岭南亚带的若尔盖碳硅泥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十大铀资源基地之一,但是在加大找矿深度、扩大资源量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多年的详实野外勘查和研究,总结出了若尔盖地区硅泥岩型铀矿的矿体形态、产出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即矿床主要产于下志留统一套浅变质硅质岩、灰岩、板岩层中,矿体形态呈似层状、透镜状、扁豆状,矿体严格受岩性、构造、硅灰岩组合体3要素控制; 提出了“断裂构造-硅灰岩组合体-岩性界面”3要素组合控矿的成矿规律,以及“组合成矿”和“深源流体”对若尔盖铀成矿起主导作用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