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全面落实浙江省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要求,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力推进"互联网+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尤其是机构改革后,自然资源部门面临业务独立协作难、数据分散共享难、信息化不高监管难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业务重塑、数据治理、平台搭建、一码管地"四大措施,建成了自然资源一体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自然资源业务高效协同、数据全面共享,探索建立了县级自然资源全业务、全流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新机制、新模式,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汕头市澄海区自然资源一体化综合管理为目的,基于数据中台微服务架构和BI数据挖掘等前沿技术,提出了智慧澄海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技术路线和实施路线,实现了离散二三维数据到数据中台的自动汇聚和互联共享,定制了面向土地、规划业务的空间分析模型,促进了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与活化利用,有力支撑了面向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管理的行政审批、监管决策、公共服务等各行业应用。  相似文献   

3.
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是在规划与国土的业务基础上,以规划国土的"一张图"为数据中心,将地块作为基本单元,按项目唯一编号进行追加式串联管理。通过项目建设用地管理业务构建全流程空间地块信息与政务审批流程的一体化作业模式,以及建立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国土全流程管理关联树。平台提供了基于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维护手段,为信息共享和领导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规划部门的审批效率,实现规划业务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本文利用GIS、OA、MIS、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探讨了规划业务从规划研究、规划编制、规划审批以及批后监管的全周期信息化管理流程,构建了规划信息数据库,研发了规划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合规性审查、网上申报、业务审批、建设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归档等功能,有效地提高了规划业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自然资源机构改革前,原国土、规划等部门各自沉淀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但各部门存在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重复建设、数据碎片化等问题,造成自然资源数据复用性较差,难以支撑数据价值深度挖掘应用.面向新时期背景下自然资源管理的新任务、新要求,本文从城市自然资源数据现状出发,提出了城市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深度治理方法.该方法以数据编目和...  相似文献   

6.
随着机构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组建的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规划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论文通过分析实际规划管理的工作情况,设计了规划项目全周期、动态管理和监测的流程。探索了规划业务审批库、项目库、基础地理信息库及总体规划库的全覆盖建库,提出规划项目全周期管理平台的功能结构,实现了规划项目从前期项目选址、建设用地许可规划、放线验线、项目竣工及违法建设的动态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管理职责的整合,要求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具有更加全面有效的数据服务能力、平台支撑能力和业务协同能力.本文以新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为例,系统阐述了平台的建设思路:制定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及平台对接等相关的标准规范;构建自然资源一体化数据库;以空间大数据基础框架为平台底盘,建设云资源管理服务系统及平台支撑系统,最终实现全疆自然资源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共享交换,提升新疆自然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力,助力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共享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础地理数据,提出城乡规划一张图数据库组织结构及建设标准,在共享联合的基础上实现规划项目管理信息化、规划业务审批电子化、规划决策管理一体化的建设思路与方法,并以数字黄冈地理空间框架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示范进行系统实践应用,替代有纯文本的办公环境,以一体化的数据管理方式为规划审批与决策提供信息化手段与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PDA的GZCORS-RTK综合测量技术、广州市规划基础信息化测绘平台成图系统和广州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动态更新系统等测绘新技术,实现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地形图测量、规划放线测量和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的内外业一体化、数字化、自动化和高效化,为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进行规划决策提供翔实的规划测量数据,大大提高了道路交通工程规划审批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自然资源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中存在信息系统建设分散,数据共享困难、缺少全流程业务串联主线等现实问题,提出了统一业务平台、共建共享数据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多维度对接等解决方案。以乌鲁木齐为例,开展了自然资源一体化电子政务平台设计与建设,该平台具有“搭建式、插件式、配置式”集成开发技术、分布式空间大数据管理、一码管地等特点,实现市、区(县)两级自然资源信息集聚整合,为自然资源业务融合和履行“两统一”职责,创新管理方式,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