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振伦  杨沁芳 《湖泊科学》1993,5(3):244-252
江苏省瓦沟水库和石山头水库,面积为8.9和17.3hm~2,1984年起分别进行集约化养鱼试验。内容是改革我国传统的水库养鱼方式,设计多种混放密养的养殖模式,增加外源性饵料,改善水库饵料基础,加大鱼种放养规格,缩短饲养周期,实行库湾、池塘等多种培育鱼种形式,实现鱼种自给,开展网箱养鱼,设置网箱簖进行轮捕,饲养家禽家畜,种植青绿饲料,注重综合养鱼。试验结果每公顷鱼产量,瓦沟水库由试验前(1983年)每公顷195kg至1986年达4176kg;石山头水库由1984年的86kg至1989年增加至7822kg,公顷渔业利润为10140元。现这项技术已在江苏省51座小型水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李开伦 《湖泊科学》1993,5(4):373-377
在系统、全面、综合分析湖北省江汉湖群渔业资源演变特点、利用现状的前提下,按照湖泊的大、中、小不同形态特征,提出了围网拦网养鱼、划块分格养鱼和集约精养几种开发利用方式。在实施对策上,提出了要处理好湖泊水面跨区矛盾、渔业开发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利用结合、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家庭承包制适应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库综合养鱼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从分析水库综合养鱼生态系统的生态关系入手,阐述了水库综合养鱼的内容、意义、理论依据以及发展水库综合养鱼的自然条件和实践基础,并对综合养鱼系统的鱼产潜力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水库发展综合养鱼比传统的粗养方式其单位面积鱼产量可获得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东太湖围栏养殖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杨清心  李文朝  俞林  魏军 《湖泊科学》1995,7(3):256-262
东太湖是太湖东南部一个草型湖湾,面积131.25km~2,水草丰盛,水质良好,渔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多种原因,捕捞渔业产量仅有1700t/a左右.自80年代以来兴起的围栏养殖渔业到1992年时已发展到1007.9hm~2的规模和1870t的总产量,年产值1485.23万元,利润率达45.1%。与此同时,也引起了634.4hm~2水生植被的毁坏和水质污染等环境生态负效应。在现行的三种围养模式中,大网围放牧式养殖因过低的生产能力和破坏大面积水生植被而应予以淘汰;小网围精养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污染较严重,应限制其规模并调整其分布以减轻污染程度;网围养蟹以其高利润率和轻污染及对水生植被破坏较轻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应予科学引导.同时探讨青虾等的养殖技术以增加水产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库渔业对水质的影响及其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水库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极佳的淡水养殖水体;实施科学合理的渔业可降低水库氮磷营养负荷,是合理利用水面和生物资源的需要.我国水库渔业自1950年代起步,1979年后快速发展,水库养殖面积迅速扩大、养殖产量显著增加、养殖品种多样化,先后发展形成6种不同的渔业模式.由于片面追求水库渔业的产量,大量施肥和投饵带来过量外源氮、磷等营养元素导致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水质下降,有的水库甚至暴发了蓝藻水华.针对库区水质保护的要求,数项生态控制对策被提出以降低水库渔业对水质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湖泊渔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封闭到开放、从无序到有序演进, 是中国湖泊渔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目前中国湖泊渔业已迈过广封闭式的原始渔业, 半封闭式的传统渔业, 向开放式的耗散结构渔业前进.中国湖泊渔业巧妙利用多维空间进行立体开发的多种开放经笄模式, 如根据水层深浅开展立体利用, 根据地形特点进行不同形式的围栏养殖, 根据而积大小分别采取保护、增殖、养殆措施, 这些都取得r初步成功。现代开放式湖泊渔业继续向纵深发展, 呈现向耗散结构渔业逼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伊乐藻-草鱼圈养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十多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特别是城郊湖泊,围栏圈养草食性鱼类发展迅速,产量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养鱼过程中,由于大量投喂商品饲料和过量利用湖泊水草资源,加之湖滨人口不断增加等多种原因,导致不少草型湖泊水生植被退化,水草消失,加速了湖泊富营养化进程,湖泊整体功能下降。 伊乐藻是1986年从国外引种东太湖的高等沉水植物,已在东太湖归化,并被广大渔民用作草食性养殖鱼类的饲料。本研究是充分利用伊乐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及易种植、生物量大、可利用程度高等特点,研究了在浅水湖泊人工种植、采收时间和刈割方法,提高其单位面积产量;测定了草鱼对伊乐藻的消化吸收和饲料系数;研究了伊乐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等,从而在浅水湖泊中设计和建设伊乐藻—草鱼圈养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即以种植伊乐藻为中心,并以它作为草食性鱼类饲料和在水界物质循环的中介,在湖泊大系统内建立的草—鱼平衡系统,以提高湖泊养鱼产量和其他水产品产量,改善渔业水质和优化湖泊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库渔业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传林  董方勇 《湖泊科学》1993,5(4):378-383
本文对我国水库渔业的经济特色、发展简史、生产类型、生态模式、渔业规划与渔业经济、主要增养殖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地总结,对水库渔业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分析,并扼要预测了我国水库渔业将来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9.
陆水水库的浮游生物及营养类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报道了1991 ̄1995年对面积为1693hm^2的黑龙滩水库渔业利用优化模式研究的结果,主要内容有:水生生物种类组成和现存量调查、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测定、渔获物统计和鱼产力估算;水体理化性状和水位变化对鱼产量和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网箱养殖鲤、草鱼的高产试验结果;多功能水库生态系统的渔业利用优化模式初步探讨。经三年努力,水库鱼产量由622t上升到1255.1t,平均单产750kg/hm^2。为  相似文献   

10.
天目湖沙河水库水质对流域开发与保护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长期水质监测资料,对苏南地区天目湖沙河水库十多年来的开发与保护工作的水库水质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大规模放养鳙鱼等不合理的渔业开发对水库硅藻、蓝藻等浮游植物异常增殖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营养盐处于中富营养水平下,利用不同食性鱼类的组合调控,能够较快地抑制浮游植物的异常增殖,但当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到一定程度以后,其控制能力下降,营养盐和气候因子的影响变得更为重要;流域的旅游开发和农业开发都对水库营养盐、透明度等水质指标产生较大影响,特别是坡地大规模茶叶种植等农业开发对水库氮的影响十分明显;春季少雨等气候变化因子对水库氮等营养盐浓度影响较大,但影响是短时段的.研究表明,合理调控水库渔业养殖,控制流域农业、旅游等开发活动强度,减少农业化肥施用量,恢复和扩大湿地等流域营养盐削减途径,是沙河水库水质保护的关键,也对同类水库水质保护具有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基础及一个范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刚  李钟杰  谢平 《湖泊科学》2003,15(1):70-75
从渔业与环境兼顾的角度出发作者认为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理论基础是渔业生态学和渔业湖沼学. 前者是一门较为成熟的学科研究渔业对象的种群生态学渔产潜力最佳放流密度和规格以及科学的捕捞策略等. 后者研究渔业对湖泊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水质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的渔业规模和渔业方式但尚未提出令人满意的理论和完善的实验方法今后应予充分重视. 长江中下游草型湖泊因为其优良的水资源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成为我国内陆水体发展优质高效渔业的重要基地. 以湖北一个浅水草型扁担塘渔业实践为例作者着重强调生态学管理的如下方面1) 沉水植被是草型湖泊优质高效渔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在合理利用的同时加以保护优化甚至重建使生物量和覆盖率保持和达到一定水平. 2) 食物链网的基础环节是渔业对象生长和繁衍的物质基础, 必须进行培育保护以提高其生产力从而为提高渔业产量打下物质基础. 3) 合理放养与捕捞策略是湖泊渔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可靠保证应使高价值的种群规模保持较大水平的输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库生态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0,自引:7,他引:33  
韩博平 《湖泊科学》2010,22(2):151-160
水库是通过人工筑坝形成的水体,其早期功能主要是防洪、发电、灌溉和航运等,但随着全球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水库供水成为缓解供水压力的最主要途径.水坝是人类影响地球表面水体最重要的工程建筑,筑坝修建水库利用水资源对全球水环境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库供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水库的建成也对我国水环境系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刘建康先生在1955年发表了我国水库生态学研究的第一篇论文,揭开了我国水库生态学研究的序幕.我国水库生态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55-1975年的起步阶段、1976-2000年以水库渔业生产为目标的研究阶段和2001年至今以水库水质管理为目标的研究阶段.当前,水质、水质模拟、富营养化、环境容量和生态调度等已成水库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词.我国水库研究主要集中在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大型供水水库为对象.在水利学科领域,有大量有关水库水文、水动力学和调度的研究论文,这些工作还未能被以生物和化学为研究基础的生态或环境科学的学者所重视.多数以水库为对象的生态学研究还没有很好地体现水库作为人工湖泊的特殊性.近10年来,中国水库生态学经历了从任务导向到学科导向的生态学研究过渡,有不断增加学科交流的趋势.有理由相信,作为水库大国,中国水库生态学和湖沼学今后将会有一很大的发展,并对我国淡水生态学和湖沼学作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全国水库渔业资源数据的初步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1980-1994年间全国25个省(市、区)527座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在计算机上运用SYSTAT软件初步建立基础数据库, 对水库形态与自然环境、水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等三大层次52项指标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山谷、丘陵和平原型水库座数比约为3:6:1;各种类型水库平均鱼产量以小型山谷型最高.中型平原型最低.各指标值的分布差别较大, 三大层次中变异最小的指标分别为竣工年份(FYR)、pH值(pH)和二龄鳙体长(BL), 变异最大的指标分别为集雨面积(CA)、氮磷比(NPI)和底栖动物生物量(BB);在不同鱼产量等级水库中差异均显著的指标为日照时数(IH)、无霜期(NFD)、最大水深(MAXD)、平均水深(MD)、pH值、浮游植物生物量(BP)、浮游动物数量(DZ)和浮游生物总量(BP);在30-35°N区间内的水库平均鱼产量最高, 偏南或偏北的水库平均鱼产量均较低, 作者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水库渔业资源基础数据库, 并逐步组建全国水库渔业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4.
Coral reef fisheries are critical for food security and as a source of income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they are collapsing in many areas. Following the emergence and routine availability of commercial very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0.6-10 m) multispectral satellite images, we reviewed the use of these new high-quality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products for coral reef fisheries management. The availability of habitats maps improves management by guiding sampling strategies, mapping resources, involving local communities, identifying conservation areas, and facilitating Ecosystem Based Fishery Management (EBFM) approaches. However, despite their potential, very little use of products designed specifically for fishery management can be reported, likely due to high costs, inherent technology limitations and lack of awareness on the possibilities. Given the theoretical benefits brought by relevant habitat maps in EBFM frameworks, we advocate the use of adequate remote sensing products that integrate fishery technical services demands and local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5.
Fisheries: Hope or despai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cent work suggesting that fisheries depletions have turned the corner is misplaced because analysis was based largely on fisheries from better-managed developed-world fisheries. Some indicators of status show improvements in the minority of fisheries subjected to formal assessment. Other indicators, such as trophic level and catch time series, have been controversial. Nevertheless, several deeper analyses of the status of the majority of world fisheries confirm the previous dismal picture: serious depletions are the norm world-wide, management quality is poor, catch per effort is still declining. The performance of stock assessment itself may stand challenged by random environmental shifts and by the need to accommodate ecosystem-level effects. The global picture for further fisheries species extinctions, the degradation of ecosystem food webs and seafood security is indeed alarming. Moreover, marine ecosystems and their embedded fisheries are challenged in parallel by climate change, acidification, metabolic disruptors and other pollutants. Attempts to remedy the situation need to be urgent, focused, innovative and global.  相似文献   

16.
结合天然地震推导水库地震的建筑物易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类比的方法,选择有现场调查资料并有建筑物破坏比结果的天然地震,基于地震中建筑物震害表现的一致性,以震级、震源深度和极震区烈度为标准,聚类得到与水库地震震害相似的天然地震震例。考虑到宏观经济水平与地震经济损失已有的统计模型,采用了人口密度、人均GDP和三产比例等3个宏观经济指标来反映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总体抗震水平,以加权海明(Hamming)距离来定义已知矩阵与目标矩阵的近似度,最终的加权结果即为待求地区的易损性矩阵。通过实际检验,所得的建筑物易损性关系能够反映水库地震的破坏特点,较中强天然地震的易损性要高。这种工作思路也可以用于水库地震其它方面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7.
大容量气枪震源及其波形特征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容量低频组合气枪震源已成功应用于南海北部海陆联测实验及陆上水库实验,其信号传播最远距离可达255 km. 为了探讨气枪信号的波形特征, 从广东省地震台网数据中选择了台基相同、震级与震中距相近的珠海台的地震记录, 将气枪震源、天然地震和爆破三种震源的波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气枪信号特征明显, 信号主频4~8 Hz, 振幅±0.15 μm·s-1, 波形一般具有3~5个峰值, 并随时间有规律变化,易于准确识别. 实验探测结果说明, 这种能量强、重复性好、探测精度高、绿色环保的枪阵组合震源可广泛应用于海洋与陆地深部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