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模型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是通过长期积累而存在于土壤或沉积物中的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内的环境污染物,因环境物理化学条件(例如温度、pH值、湿度、有机质含量等)的改变减小了环境容量,某种或某些形态的污染物大量地被重新活化和突然释放出来并造成严重生态和环境损害的灾害现象。这种灾害具有明显的特征,其定量数学模型可较完整地概括出环境系统从“干净”到“污染”再到“灾害”的整个过程,可以用于灾害的风险概率评估、预测、灾害爆发轨迹等方面的研究,为土壤污染防治和灾害预警提供了定量研究工具和可供实际采用的基本手段,对当前国土资源调查中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是通过长期积累而存在于土壤或沉积物中的包括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内的环境污染物,因环境物理化学条件(例如温度、pH值、湿度、有机质含量等)的改变减小了环境容量,某种或某些形态的污染物大量地被重新活化和突然释放出来并造成严重生态和环境损害的灾害现象.这种灾害具有明显的特征,其定量数学模型可较完整地概括出环境系统从“干净“到“污染“再到“灾害“的整个过程,可以用于灾害的风险概率评估、预测、灾害爆发轨迹等方面的研究,为土壤污染防治和灾害预警提供了定量研究工具和可供实际采用的基本手段,对当前国土资源调查中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环境水处理工程最新进展梁宁(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关键词水处理,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水处理工程是减少废水中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危害的有效措施。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大量的生活、生产废水的排放,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体系造成污...  相似文献   

4.
合肥大兴镇土壤中Pb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数学模型,对合肥大兴镇地区土壤中Pb元素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中Pb元素有TRCPPb→PbE+C释放转化的趋势,土壤面积约11%具有爆发Pb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可能性,这与大兴镇是合肥的工业重镇有关.同时,土壤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研究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家熙  葛晓立 《地质通报》2005,24(8):710-714
通过苏州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的实施,对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城市土壤的主要污染区域分布于东南居民生活区、西部工业区、东部木材加工厂集中区及公路干线一带;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等。根据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功能分区特点和分布面积大小,确定土壤环境地球化学采样密度和测试项目是城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贵州铜仁市坝关村居民区出现人畜突发性昏迷和抽搐的可疑病例,怀疑和当地环境中的化学元素和微量物质有关.我们在事发地点采集并分析了土壤、灰尘、水和人体尿样等样品,并对土壤和岩石样品以及患者住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剂量检测.结果表明,区内土壤Pb污染比较严重,As和Zn为中度污染.土壤中Pb、Zn和As含量分布具有后山大于菜地大于居民区的特点,与后山上的矿体风化淋漓密切有关.饮用水中的重金属含量符合(GB5749-85)的规定,而人体尿液中除Cr偏高外,其余属于正常范围.患者住处和土壤的放射性核素剂量也都属于正常范围.灰尘样的有机污染物中检出苯系物,但其危害症状与患者的发病症状不一致.由于受条件所限,没有对灰尘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综上所述,可以排除疾病事件为重金属中毒和放射性损害的可能,是否与有机污染物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农药、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以及大量废水、废物的排放,导致全球范围内土壤、沉积物、地表及地下水源和生态系统的严重污染。有机污染物在生物圈内的分布、迁移、富集、降解以及最终归宿是环境有机地球化学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有机污染物与土壤、沉积物以及水中悬浮物(如...  相似文献   

8.
腐殖物质对污染物如有毒金属元素(如汞.铜和铅等)及有机污分子荧光染物(如多环芳烃,有下几农药等)具有络合或吸附作用,从而改变污染物的存在形式及其迁侈途径.所以能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毒性。近年来,用分子荧光学研究两者间的这种作用过程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运用荧光偏振技术在腐殖物质与污染物的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现状。荧光偏振的研究成果可加深对腐殖物质与污染机理的认识.能较精确地定量评估它们之间的作用强度.了解它们结合后的分子构型变化.有助于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9.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提供了对比及判别人类或者自然事件造成的环境扰动的标准,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需求。本文以合肥地区为例,研究典型城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采用标准化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合肥地区城镇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结果非常一致,显示两种方法均可以很好地用于确定土壤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确定的基线值为:Cu(26.615μg/g)、Pb(25.818μg/g)、Zn(58.003μg/g)、Cd(0.152μg/g)。对比研究显示,获得的合肥地区城镇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均高于其背景值,同时又低于其异常下限值,完全符合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的定义及其实际意义,可以很好的用于土壤元素环境地球化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平阴县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按每1km^2采集1件表层样,4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每4km2采集1件深层样,16km^2组合成1件分析样,分析测试Ag,As,Au,B,Ba,Be,Bi,Br,C,Cd,Ce,C1,Co,Cr,Cu,F等54元素或指标;统计了这些元素或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等参数;研究了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背景值与全国、黄河下游流域土壤及平原区、丘陵区土壤的差异;对比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变化,认为区内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但C,Cd,C1,Hg,P,N,S,Se,Corg等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已明显富集,表明表生作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元素或指标的含量变化与分布分配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An indicator kriging model for investigation of seismic hazar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ime domain probabilistic techniques most often are used for assessment of seismic hazard. Such techniques are based on the historic frequency of ground motion. Hazard is expressed as a probability of experiencing a particular level of seismic activity over a given length of time. One of these techniques utilizes frequency of extreme values for assessment of hazard. The major disadvantage of this technique, however, becomes evident when maximum seismic activity for two consecutive years occurs only a few weeks or months apart. In this case, the extreme value approach overestimates seismic hazard. A new approach for hazard assessment is founded on principles of indicator kriging. This technique evaluates seismic hazard as a simple frequency record, which is more realistic for regions of little to moderate seismicity.  相似文献   

12.
The need to revise the current Indonesian Seismic Hazard Map contained in Indonesian Earthquake Resistant Building Code SNI 03-1726-2002 which partially adopts the concept of UBC 1997, was driven among others by the desire to better reflect the potential larger earthquake disasters faced by the nation in the future. The much larger than maximum predicted Aceh Earthquake (M w 9.0–9.3) of 2004, followed by the destruction observed during the 2005 Nias Earthquake (M w 8.7) urgently underline to need to consider the new conceptual approach and technological shift shown in the transition of UBC 1997 to IBC 2006. This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works for developing spectral hazard maps for Indonesia. Some improvements in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were implemented using recent seismic records. Seismic sources were modeled by background, fault, and subduction zones by considering a truncated exponential model, pure characteristic model or both models. A logic tree method was performed to account for the epistemic uncertainty and several attenuation functions were selected. Maps of PGA and spectral accelerations for a short period (0.2 s) and for a 1-s period were then developed using a probabilistic approach. The maps will be proposed as a revision for the current seismic hazard map in the Indonesian Seismic Building Code.  相似文献   

13.
山地灾害事件发生的年代是理解其发育机制并作出预测的基础。在长时间尺度上,常用的测年方法有光释光、14C、宇宙成因核素和火山灰测年等,其中的关键是能否在剖面中寻找到合适的测年物质。短时间尺度的测年方法以树轮为主,辅以地衣测年。在山地灾害中,不仅灾害沉积本身,其相关沉积物对事件年代也具有指示意义。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测年材料的可获性来选择合适的测年方法,最好能结合多种方法对整个灾害沉积体系进行交叉测年,以增强结果的可靠性。野外采样既要满足灾害研究的需要,又要满足年代学的要求。因此建议在野外采样时,灾害和年代学研究人员共同现场讨论以确定最佳采样策略。随着山地灾害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认识到仅依据测量记录和历史记录很难具备足够的数据来评估其频率和强度变化,因而,古灾害事件的测年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预报预警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及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广泛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因此,对其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论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现状及对预报预警水平评价时存在的问题,用预报预警成功率衡量预报预警水平,并建立系统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评价体系;从地质灾害预报预警需解决的基本问题出发,在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时、空、强”3要素的预报预警范围对预报预警成功率的影响后,相继建立了地质灾害“时、空、强”预报预警成功率、某次灾害预报预警成功率及某时段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成功率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分别建立某次及某时段内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整体评价模型。论文提出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符合我国目前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现状,为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水平评价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5.
David King 《Natural Hazards》2008,47(3):497-508
The concept of a natural hazard is a human construct. It is the interaction with human communities and settlements that defines a natural phenomenon as a natural hazard. Thus the end point of hazard mitigation and hazar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ust involve an attempt to reduce, or mi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natural hazard on human communities. The responsibility to mitigate hazard impact falls primarily upon governments and closely connected non-government and private institutional agencies. In particular, it is most often local government that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for safeguarding its own communities, infrastructure and people. Hazard vulnerability of specific local communities is best assess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or council, which then faces the responsibility to translate that assessment into community education and infrastructural safeguards for hazard mitigation.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process of local government engagement in hazard mitigation in Australia, through the Natural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Studies, as a first step towards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相似文献   

16.
深部高压水害隐患探测的井下电磁法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矿深部高压水害隐患探测中,井下电磁法发挥着独到的作用。介绍了井下直流电法、井下高密度电阻率法、电透视法、井下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顶底板探测、侧帮水害隐患探测、回采工作面水害隐患探测及独头巷道超前探测的效果。结果表明,矿井电磁法对含水低阻体敏感,与探测目的层或地质体近距离接触,对导含水体具有较高的分辨能力,是探测采煤工作面突水隐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清山风景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类的崩塌、危岩体及落石,主要分布在陡坡、陡(悬)崖或石柱部位。预测区内工程切坡稳定性中等至好;地基稳定性除上站和19号支架点较差外,其余较好至好;工程施工对风景区内的“女神峰”、“巨蟒出山”二重要景点稳定性影响小。预测认为索道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及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地质灾害总体危险性中等,19号支架点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大。拟建场地作金沙客运索道工程建设用地基本适宜。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GIS和实时降雨信息的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基于WEBGIS平台,根据浙江省地质灾害大调查和补充调查资料,结合浙江省气象台提供的雨季实时降雨量与降雨量预测信息,建立了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该系统目的在于:(1)建立浙江省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库管理系统,实现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点分布和灾情信息的图形和数据一体化管理;(2)建立基于网络或其它通讯方式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实时预警预报系统,实现与气象部门的连接,根据雨季的实时降雨预报和雨量资料,对浙江省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空间范围进行实时发布。该系统核心是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块,而模块是在区域地质灾害空间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实时的气象动态信息,研究在不同地质环境和不同气象条件下地质灾害体发生的规律,以提高区域地质灾害的预报精度。2004年的5月底到7月初的雨季中进行了试运行,该系统的预测情况与地质灾害的实际发生情况吻合性较好,表明预测方法和模型是基本可行的,且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9.
城市泥石流灾害预警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川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5):546-552
随着城市灾害日益加剧,城市安全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加强防御、控制城市泥石流灾害,增强城市综合减灾抗灾能力是泥石流减灾工作的重点。近几十年来,泥石流预警减灾的作用已得到了高度重视,探讨现代预警技术方法目的在于为城市减灾提供可靠的应急防灾对策。指出改进目前城市泥石流监测预警状况可以大大减轻泥石流暴发带来的损失。在分析国内外泥石流预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当前城市泥石流防灾研究中应重视开展预警工作,注重将泥石流预警与形成机制、新技术方法和减灾决策系统等相结合,其中要特别加强城市数字减灾系统、城市防灾预案,以及城市风险管理和损失评估系统的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20.
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爆破作用而产生的诸如岩体失稳、爆破怍用方向改变、爆破飞石、爆破地震波等爆破工程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爆破工程地质学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作者提出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系统分析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机制、条件以及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避免或减轻产生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具体措施。即必须重视和加强爆破工程地质勘测研究工作,正确运用爆破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原理,分析、评价爆破工程地质条件,预测爆破效果、质量及可能发生的爆破工程地质灾害,有效控制炸药能量与爆破岩体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爆破工程地质灾害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