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17,(6)
和政县近100 a来发生多次大洪水,给沿途人民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通过对和政县历史洪水和山洪灾害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洪水灾害预警和防护对策措施,对于提高和政县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洪水风险管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5)
旬阳是陕南山洪灾害频发县之一,开展对山洪灾害研究分析以利于预防和治理,通过山洪调查和分析认为自然的地貌和人类活动是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强切割的河谷地貌在短时强降水造成山洪爆发,人为挤占河道水流不畅。提出山洪灾害防治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全面建立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加快防灾体系建设,强化建设管理,科学预测山洪灾害,建设高标准防洪工程,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5,(5)
铁岭地区受地理、地势、地貌和季风气候的综合影响,水灾害频发,本文阐述了铁岭地区水灾害的特点、防御能力现状分析,提出减灾对策,即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少受损失,降低水旱灾害对经济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发生数量大,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较高,同时监测和防治难度极大。本文收集了2005-2015年间发生的全部泥石流灾害共计10 927起,对灾害发生时间、地点、灾害规模、灾害损失以及灾害成因进行了统计,发现泥石流灾害具有近年来发生数量明显下降、集中分布在西部和东南沿海省份、特大型和大型灾害损失最为惨重等时空分布特点及成灾特点。通过对具体案例剖析后发现,预警技术有待提高、山区城镇建设场地选址不当、多年来泥石流灾害防治标准偏低、震区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灾害防治意识淡薄为我国泥石流灾害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同时,我国正在积极应对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如:主动提高震区泥石流灾害防治标准,研发新型的拦挡技术;研发具备实时可视化等功能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监测预警效率;提高群众防灾意识,大力发展群测群防监测预警体系;转变观念,将泥石流灾害防治与城镇化发展规划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略阳县纪家沟地处秦岭山区,交通不便。1992年8月12月突降罕见暴雨,沟谷上游暴发了来势凶猛的水石流,造成人员伤亡及其他严重灾害损失。在血的深刻教训中得知,山区必须加强泥石流防治工作,才能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渚镇位于地质灾害高频发地区—陇南山地的北部。2010年8月12日,黄渚镇一带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形成暴洪灾害,并诱发泥石流、滑坡、矿坑突水、道路岸坡坍塌等次生灾害,给当地群众及厂坝铅锌矿作业区造成重大灾害与损失。通过对本次暴洪泥石流灾害的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得出:百年不遇的暴雨是灾害形成的直接原因,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则加重了灾害的危害程度,同时当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条件也是灾害形成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渚镇位于地质灾害高频发地区——陇南山地的北部。泥石流灾害是威胁黄渚镇及厂坝安全的最主要因素。2010年8月12日,黄渚镇一带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雨,形成暴洪泥石流灾害,给当地群众及厂坝铅锌矿作业区造成重大灾害与损失。本文对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赵河泥石流沟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工程措施,以期为今后该地区相似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龙岗区岩溶塌陷灾害及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深圳市龙岗区岩溶塌陷灾害的系统工程地质调查,阐明了岩溶塌陷灾害的地质环境和成因机理,系统分析了岩溶塌陷灾害的分布发育特征和危害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岩溶塌陷灾害对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祯 《吉林地质》2001,20(3):64-68
本文根据应力与应变原理对地球上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灾害发生原因的不同,将其分为一般灾害和特殊灾害两种类型。本文还介绍了每种灾害类型的特点,危险及其相互关系,通过综合研究,掌握了地球上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后,人类对各种灾害的预防工作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10.
滑坡灾害区划系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滑坡灾害区划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减灾的关键在于从区域上做好预防研究的观点,并阐述了滑坡灾害与风险术语统一化的重要性,由此提出滑坡灾害区划的核心是灾害、易损性和风险三要素的综合分析。文章进一步提出了灾害区划研究的两种基本途径,破坏概率法和信息分析法,把传统的滑坡单体稳定性分析延伸到以Monte-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对已经发生的泥百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综合性的测算和统计。它是泥石流灾害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次泥石流灾害,除了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还可能伴有潜在的间接影响。此外,时间和空间分布状况的不同也增加了评价的难度。所以,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灾害损失的严重程度需要通过适当的指标来反映。根据承灾体特点,文章初步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指标,分别为人员损失、经济损失和救灾投入费用,并且对于每个指标给定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人员损失主要由因灾死亡损失和因灾伤害损失两部分构成;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集在在建筑、资产、交通、管线、资源5个方面,间接经济损失则通过与直接经;声损失的比例关系来进行换算;救灾投入费用是灾害发生后进行救援、治理、恢复等所花费的费用。最终的灾害总损失等于上述3部分损失之和。在此基础上,综合时间和地域因素,提出了灾害损失的时空比较方法,从而增加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为定量反映灾情、进行泥石流救灾优先性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秦瑞萍 《山西地质》2010,(3):42-43,46
通过对盐湖区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分析,阐明了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建议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积极做好各项防治工作,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灾害的发生,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南海灾害地质发育规律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论文将南海灾害地质按新构造、地貌和第四纪地质3个系列,及新构造灾害地质、重力灾害地质、侵蚀-堆积灾害地质、流体-塑性体灾害地质及结构不均性灾害地质5个类型进行了论述,系统探讨了活断层、滑坡、沙丘、浅层气、古河道等发育的区域地质规律。  相似文献   

14.
灾害地貌危险度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四川省高县为例,探讨了灾害地貌危险综合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首先选择影响灾害地貌地险度的因素和因子,并作了四级划分;然后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因素和因子的权重,以此为基础,对高县山地灾害地貌危险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及防灾预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地区山地分布广泛,地质条件复杂,构造运动剧烈,是山地灾害严重地区之一,其中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它们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为此,加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和研究极为必要。文章论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的特征、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总结当前泥石流的防治及其预测预报的方法和经验,详细地论述了西南地区泥石流灾害仿治应以预防为主,指出今后防治泥石流灾害的发展方向是成灾信息采集和传输的网络化、实时化、自动化、数字化(可视化)等,使其成灾信息能够实现实时更新,便于科学管理及信息可视,从而准确、实时地预报、预警,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编制1:200万南海灾害地质图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海洋灾害地质图是目前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急需图种。“九五”期间,HY-126海洋勘测研究专项下达了编制南海1:200万灾害地质图任务。编制区域海洋灾害地质图尚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也无规范可循。文章仅就海洋灾害地质图的性质、任务、内容,灾害地质分类,以及图反映的灾害地质因素发育规律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山洪灾害高发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洪灾害是湖南省发生最频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本文根据湖南省山洪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从湖南的自然地理,气象以及人类活动诸方面分析了该省山洪灾害高发的原因及主要致灾因素,指出了山洪灾害与湖区洪灾的不同特征,并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规范人为活动和如何防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办发〔2013〕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等极端天气对社会管理、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加之部分城市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调蓄雨洪和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出现了严重的暴雨内涝灾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城市防灾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尽叙述了新疆干旱区突发性较强的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以及具牵延性特点的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的活动规律和时空分布特征,根据灾害强度,进行了灾害等级区域划分,结合新疆干旱区特点,提出了减轻新疆地质灾害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城市灾害特征及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乌鲁木齐城市灾害的主要类型,特征,成因及经济损益分析,并就减灾问题提出预防对策,乌鲁木齐市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东,南,西三面环山,北面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复杂的地质,地貌和地形,多变的气候,加上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各种灾害的发生提供了重要条件,乌鲁木齐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发生各类灾害,随着城市人必集和社会发展,生命线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城市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灾难将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因此,研究如何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