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脉状铅锌(铜、银)多金属热液矿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矿床学分类研究中对沉积岩容贱金属矿床的命名和分类尚未统一,其中一类赋矿围岩为沉积岩、矿体受构造(断层、褶皱等)控制呈脉状产出的、成矿金属为铅锌铜银多金属的矿床成为缺失环节,缺少系统的归纳总结。但该类矿床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对其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有助于了解造山作用中的矿质迁移和沉淀过程。本文将该类矿床资料收集,对其成矿特征、控矿构造、成矿流体、矿质来源等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此类矿床与造山作用或造山带有着紧密的联系。成矿物质表现为多源性,包括基底围岩、岩浆来源以及幔源贡献。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流体、变质流体、盆地卤水等多种来源,部分矿床的成矿流体受大气水影响。该类型矿床与MVT铅锌矿床有相似之处,但在成矿环境、控矿因素、金属来源以及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下庄铀矿田为中国南岭地区重要的铀矿基地,矿区内分布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数个铀矿床。为解决近年来争议较多的该区铀矿床矿质和流体来源问题,本次对下庄矿田铀矿床中的脉石矿物开展了系统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与成矿有关的碳酸盐矿物富集放射性成因铅,矿床中的Pb和U主要源于帽峰式花岗岩。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壳源,南部矿区部分矿床的成矿流体在上升及矿质沉淀过程中与基性脉岩发生水-岩反应而使其形成的脉石矿物的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两端元混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花敖包特铅锌银多金属热液型脉状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中南段。结合其蚀变矿化特征,依据矿石矿物与脉石矿物的生成顺序,矿化阶段可划分为自形石英-黄铁矿阶段、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及他形黄铁矿-毒砂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146.7~274.3℃)、低盐度(w(NaCl)为0.54%~8.52%)及低密度(0.790~0.943g/cm3)的特点;流体成矿压力及成矿深度估算结果表明,该矿床形成于中深—浅成的环境。矿石中金属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壳幔混合来源的特征。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 OSMOW为-11.78‰~-6.01‰,δD为-110.90‰~-70.30‰,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由岩浆水与下渗的大气降水混合组成。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构造演化,认为该矿床是在大兴安岭南段中生代伸展造山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受深断裂、早白垩世构造岩浆活动及寿山沟组多重地质因素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凤凰山矽卡岩犁铜矿床为例,通过对成矿流体特征研究以及碳、氢、氧、硫、铅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流体来源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凤凰山铜矿床透辉石、石榴子石、石英和方解石中普遍发育流体包裹体,其类型为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和H2-CO2三相包裹体.气液固相成分的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流体包裹体液相以H2O为主,气相...  相似文献   

5.
东沟坝金、银、铅、锌、黄铁矿重晶石型矿床的形成明显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成矿期,本文主要讨论了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期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在此期间,成矿温度为176—263℃,成矿压力为50—100MPa,成矿流体的密度为0.845—0.935g/cm~3,成矿流体的盐度3×10~(-2)—6×10~(-2)(NaCl),成矿流体的氧逸度为10~(-31)—10~(-37),硫逸度10~(-15.7)—10~(-11.6),成矿流体的pH上限=5.80—6.00,pH下限=5.30—4.70,成矿流体的化学组成类型为Na~+-Ca~(2+)-K~+-Mg~(2+)-Cl~--HS~-(SO_4~(2-))-HCO_3~-型、金主要以硫金配合物的形式迁移。黄铁矿的δ~(34)S_(CDT)为0.1×10~(-3)—10.5×10~(-3)、重晶石的δ~(34)S_(ODT)为16.9×10~(-3)—20.3×10~(-3)、成矿流体的δ~(34)SΣ_S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明显偏离幔、源硫、系火山成因硫同海相硫的混合体。铅同位素组成在铅同位素演化曲线图解上,落在造山带,上地壳演化曲线附近,反映其多来源特征。成矿流体的δD积δ~(18)O_(H_2O)的变化范围较大,显示出海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三要特征,说明东沟坝矿床的成矿流体的多来源特征。并指出该矿床为一受变质同生的火山沉积型金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6.
周涛发  岳书仓  袁峰 《安徽地质》2001,11(2):131-139
本文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论述了安徽月山矿田两类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演化及成矿流体输运扣化学反应扣成矿作用动力学过程。结论认为。月山矿田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为具复杂演化历史的岩浆水或多成因水的混合,主要成矿阶段成矿热液均以岩浆水占绝对优势,两类矿床是同源岩浆热液系统在不同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下演化的产物,是成矿流体的等温输运反应及温度梯度输运反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分析和总结了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密集区区域成矿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和构造,地层,岩浆岩等地质条件,以及成矿流体来源,演化及矿床成因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是铅锌矿资源储量超过千万吨的世界级超大型矿床之一。对该矿床主矿化期的方解石和闪锌矿进行了系统的C、H、O同位素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主成矿期方解石样品的δ~(13)C_(PDB)值范围为-2.71‰~1.21‰,δ~(18)OSMOW值范围为16.09‰~22.48‰,团结、李梅、土地坪、蜂塘和大石沟各铅锌矿床中主成矿期方解石的13C、18O同位素依次表现出逐渐降低的特征,在δ~(18)O_(SMOW)-δ~(13)C_(PDB)图上主要介于原生碳酸盐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该地区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中的碳主要来源于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花垣矿区围岩的δ~(13)C_(PDB)值范围为0.15‰~1.17‰,δ~(18)O_(SMOW)值范围为19.79‰~23.89‰,指示沉积成因海相碳酸盐岩的特征。方解石和闪锌矿样品中流体的δD_(SMOW)变化于-91.1‰~-15‰之间,δ18Ofluid变化范围为-4.1‰~9.25‰,在矿区范围内流体的迁移方向是由北向南,δ~(18)O_(fluid)-δD_(SMOW)图显示,矿床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是建造水和大气降水。成矿流体与围岩间的水-岩反应是导致湘西花垣地区铅锌矿床中方解石和闪锌矿矿物发生沉淀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铜陵-安庆地区若干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在研究铜陵狮子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矿床成矿流体的基础上,对比铜陵-安庆地区燕山期其他类型矿床的成矿流体,系统探讨了该区燕山期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体系,从夕卡岩型、斑岩型、高温热液型至低温脉型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认为成矿流体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来源从单纯的岩浆来源变为岩浆与雨水的混合来源,成矿流体沸腾作用随之减弱。这些典型矿床基本代表了铜陵-安庆地区燕山期热液成矿体系。  相似文献   

10.
赣南崇义地区淘锡坑钨矿氢、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淘锡坑矿床是赣南一大型钨矿床,主要以石英脉型黑钨矿为主.本区研究程度较低,主要集中在成岩成矿时代上的研究.对该矿床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演化等问题认识尚浅.制约着人们对该矿床成矿机制的深入认识,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云南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属于多种构造环境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火山喷流沉积+隐伏斑岩热液成因为主的矿床,多因复成矿特征典型。本文在对不同成矿系统典型矿物/岩石开展S、Pb、H、O、Sm-Nd、Rb-Sr同位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成矿系统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异同。研究表明,两个成矿系统的成矿物质来源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生性,多源特征明显。其中,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系统的S主要来源于火山热液,Pb主要来源于古陆壳基底和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斑岩型矿石矿物的S、Pb同位素组成也具壳幔混合源的特征,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与岩浆有关,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大气降水,晚期成矿流体向大气降水漂移的特征相对明显。斑岩热液成矿系统中花岗斑岩的~(87)Sr/~(86)Sr比值介于地壳与地幔岩石平均值之间,Sm-Nd同位素数据接近EMⅡ地幔端员,指示岩浆源区处于壳-幔组分过渡区。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主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涛发  岳书仓 《矿床地质》1998,17(Z1):149-152
长江中下游铜、金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属成矿带之一,近年来与成矿带有关的基础地质、矿床地质和成矿规律等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本文分析与总结了区域成矿基底特征及地球动力学背景、成矿系列、构造、地层、岩浆岩,以及含矿流体来源、演化及矿床成因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下庄矿田是华南重要的热液铀矿产区,区内控矿条件复杂.本文选取下庄矿田部分矿床内热液碳酸盐样品并测定其碳、氧同位素组成,测得与成矿有关的碳酸盐的δ13CPDB值为-3.1‰~-8.8‰.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矿化剂∑CO2主要来源于中新生代与区域深大断裂有关的幔源脱气作用,同时伴有壳源有机碳来源;成矿同时期伴随的强烈流体脱气(CO2)作用对矿质沉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彩霞山铅锌矿床硫、碳、氢、氧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了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揭示了成矿作用过程中的某些重要信息.初步认为矿石中的硫主要来自同化了海水硫酸盐的岩浆硫,同时有少量生物还原硫参与;碳、氧同位素组成指示碳来源于壳幔混合.成矿流体以建造水为主,早期有岩浆水参与.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发现的中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矿床产出于二叠纪花岗闪长岩体与中二叠统哲斯组外接触带,矿体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毒砂、闪锌矿、方铅矿和银黝铜矿等。本文通过H、O、S和Pb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试图查明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结果显示,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为-4.5‰~0.2‰,金属硫化物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663~18.040、15.655~15.528、37.992~38.709;成矿流体的δ18O值为-8.5‰~-7.5‰,δDV-SMOW值为-115.5‰~-98.1‰。结合大兴安岭中南段构造-岩浆演化背景认为,扎拉格阿木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上升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物...  相似文献   

16.
北祁连山西段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北祁连山西段金矿床以剪切带型为主,控矿的主导因素是剪切构造和成矿流体。对寒山、鹰嘴册和珠龙等代表性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产于剪切带中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密度和低盐度等特点,包裹体中气候和液体CO2/H2O比值较高。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不尽相同,鹰嘴山浚矿床和寒山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以深部流体为主,珠龙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17.
王健  张均  仲文斌  杨清  李发科  朱政坤 《地球科学》2018,43(6):2076-2099
为限定川滇黔地区大型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选择天宝山大型铅锌矿床和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中热液矿物进行流体包裹体及氦氩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1)天宝山矿床为中低温、中等盐度流体成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盆地卤水;会泽矿床为中高温、中等盐度流体成矿,成矿流体也主要来源于盆地卤水,但具有不同性质流体混合特征;(2)两矿床硫化物3He/4He值范围介于0.02~0.32 Ra,证明成矿流体以地壳流体为主,但混有少量(< 5.3%)地幔成分,40Ar/36Ar值(345.0~1 698.8)表明成矿流体以饱和大气水为主;(3)综合两个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及氦氩同位素研究认为天宝山矿床和会泽矿床的形成与右江盆地演化及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水金矿时空分布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探讨了地幔流体参与大水金矿床成矿的可能性。大水金矿属于川甘陕"金三角"矿集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时空分布上受深大断裂、壳幔混合源岩浆岩的控制,是西秦岭地区勘查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研究表明,矿石及贯穿于整个成矿过程中的方解石脉的稀土配分模式总体具相对富集轻稀土的特征。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显示矿床的成矿温度范围为105℃-400℃。包裹体(方解石)气相成分主要为CO2和H2O,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K^+为主,Na^+次之;阴离子以SO4^2-为主,Cl^-次之。矿物黄铁矿的δ^34S为-1.8‰-+4.1‰,平均值+2.4‰,反映成矿流体中硫部分来源于地幔。热液方解石的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既有来自地幔的流体,也有来自岩浆岩、地层的流体,还有明显大气降水的加入。硅化灰岩矿石及硅质岩矿石的硅同位素组成具深部或岩浆热液和热水来源的特点,其氧同位素组成具火成石英来源的特点。矿石铅与矿区岩石铅(灰岩和脉岩)的铅同位素组成比较相近,在铅同位素构造模式图及Δγ-Δβ成因分类图解中,铅属壳幔混合铅。综上可知,矿床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存在地幔流体活动。  相似文献   

19.
黔西南地区Au、Sb成矿与找矿方向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远辉  廖莉萍 《贵州地质》2015,32(3):163-170
通过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结合矿产分布特征的总结分析,认为峨眉地幔柱活动是幔源成矿物质来源的重要地质事件,深部岩浆活动为区内成矿提供了另一部分物质来源和重要的热源,断裂和沉积不整合界面是深源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从成矿系列的角度对黔西南金等中低温热液成矿进行了探讨,物源、热源和液源为成矿系列的形成、运移、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成矿系列与印支—燕山期沉积作用—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初步分析认为黔西南地区金等中低温矿床属南盘江—右江地区燕山期与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构造活动有关的金、砷、锑、汞(铊)矿床成矿系列。通过成矿分析提出本区域横向和纵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矿床成因和成矿物质来源一直是成矿理论研究和实际找矿中争论的焦点。选择了邓格庄金矿床5件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石样品,对黄铁矿流体包裹体氦、氩同位素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R/Ra值为0.008 33~3.612 00,平均为1.400 00;40Ar/36Ar值为465.7~4 674.7;4He/40Ar* 值为0.36~1.36,成矿流体中地幔端元流体的比例为3.73%~45.87%,平均为17.67%。结合氢氧同位素、岩浆岩、围岩蚀变和流体包裹体等证据,反映了成矿流体具地壳流体和地幔流体混合特征,主要来源于地壳,并有明显地幔流体混入,上升过程中可能还有少量大气降水的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