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了指导南堡凹陷2号构造以东地区东一段油气钻探,在南堡凹陷断圈含油气性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油源断裂类型、砂地比、断圈所处的构造带类型、东二段区域性盖层断接厚度和断层侧向封闭能力作为南堡凹陷2号构造以东地区东一段断圈含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参数,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方法,对南堡凹陷2号构造以东地区东一段8个断圈含油气性进行了综合定量评价,结果表明:3个见油气显示的断圈含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值均大于2。已钻断圈含油气性综合定量评价值越大,油气显示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3个未钻断圈中T4-51N断圈钻探成功率大,T4-21N断圈钻探有一定风险,T3-12S断圈钻探应为水层。  相似文献   

2.
运用石油地质、构造地质、沉积学、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调研前人成果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松南地区断陷层的石油地质基本条件。重点研究区内断陷层构造特征、油气资源潜力、火山岩储集性能和平面分布特征。通过实施地质、地球物理和科学钻探工程等方法,进一步查明松辽盆地深层断陷地层、沉积、构造等基本地质条件,评价断陷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优选有利断陷和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3.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油气地质新进展与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Bentiu组-Aradeiba组主力成藏组合构造油气藏勘探进入成熟期,可钻探圈闭日趋减少,勘探难度越来越大。通过成藏地质条件研究,结合近期的勘探实践,提出了浅层次生油藏、岩性油藏、基岩潜山油藏和天然气藏等4个勘探新领域;同时,明确了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即:Kaikang凹陷断阶带及凹陷内部的古突起是继续寻找浅层次生油藏的有利区,Fula凹陷、Bamboo凹陷、Sufyan凹陷及Neem南斜坡等地区是寻找岩性油藏的有利区,凹陷斜坡区或低部位被Abu Gabra组二段或四段烃源岩整体覆盖的潜山圈闭是寻找基岩潜山油藏的有利目标,Neem地区、Fula-Moga构造带、Sharaf-Abu Gabra构造带、Sufyan凹陷中央构造带Abu Gabra组五段构造圈闭是寻找大中型天然气藏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4.
依据歧口凹陷唐南构造中浅层地震地质条件,通过对岩石物性纵向变化特征,相互关系及地震属性参卓有成效的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出明确了该区地震响持征及地震属性参数的地质含义,为有选择性地进行储层厚度,物性及含油性的预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依据其研究成果部署的2口预探井,4口开发井均获得显钻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南堡凹陷是一个典型的富油气凹陷,近年来在多个勘探领域获得新发现,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前景。目前的勘探实践与盆地第三次资评结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难以有效指导勘探部署。通过南堡凹陷基本石油地质特征解剖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建立了不同勘探领域油气成藏模式,明确了油气富集规律。基于地质风险评价,优选评价方法,重新开展南堡凹陷资源量计算,明确了剩余资源分布及未来有利勘探领域。资源评价结果显示:南堡凹陷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12.20×108t,非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2.19×108t,剩余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为7.10×108t。依据"深浅兼顾、油气并举"的原则评价,指出了高柳、南堡1号、南堡2号和老爷庙等4个构造带是未来重点石油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6.
依据福山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储层中具有代表性的岩心、测井和地质资料,利用灰色系统测井地质综合评价分析准则和自动处理方法,建立该凹陷的评价解释参数、标准、权系数及自动分析解释系统,对该凹陷40多口井主要目的层段储层进行了精细评价处理,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储层描述和测井解释,准确划分出一、二、三、四类油气储层。以两口井的解释实例阐述了福山凹陷金凤构造油气藏特点及分布,揭示出该构造区油气显示广泛,成油条件有利,从而较为准确地描述了该区下第三系砂岩储层的结构、特征及产能,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相应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岩屑薄片为基础,结合侧井曲线分析资料,按Exxon公司经典层序地层模式,对建南构造南、北高点代表井建45井、建42井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共划分4个沉积层序,均为Ⅱ型层序,层序级别相当于四级。并对南北高点进行了层序地层对比,南高点的鲕滩主要发育在层序1、2、3的高位期,北高点的鲕滩主要发育于层序4的海侵期。研究认为:南、北高点鲕滩储层存在差异,南高点的鲕滩可定义为“高位滩”,而北高点的鲕滩定义为“海侵滩”,后者因缺乏表生溶蚀作用而储集性能差;北高点可形成层状白云岩储层,层状白云岩储层发育于层序3的高位晚期,层位上处于北高点鲕粒滩与泥晶灰岩之间。针对南、北高点的储层分布规律,提出南高点应以滚动扩边,打斜井提高产能为主,北高点应以寻找优质白云岩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松潘—阿坝地区油气勘探进展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松潘-甘孜构造带中央部位的松潘-阿坝地区是目前中国石化公司油气勘探与探索的全新领域.2002年以来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对该区进行了系统的石油地质、重、磁、电、震、遥感、化探等综合勘探与评价研究,发现了相对稳定的若尔盖隐伏地块、多个局部构造显示和化探异常区域,认为该区可能存在下古生界生烃、上古生界储集、三叠系封盖的油气地质条件,评价优选出了若尔盖坳陷的中部凸起及其向北侧凹陷带过渡的斜坡地带为近期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并实施了红参1井的钻探.各项勘探成果资料表明该区应该具有油气勘探前景,但三叠系巨厚且经历了多期形变改造,油气勘探的难度较大,加强随钻跟踪分析、深化油气地质研究并开展物探技术攻关是近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松潘-甘孜构造带中央部位的松潘—阿坝地区是目前中国石化公司油气勘探与探索的全新领域。2002年以来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对该区进行了系统的石油地质、重、磁、电、震、遥感、化探等综合勘探与评价研究,发现了相对稳定的若尔盖隐伏地块、多个局部构造显示和化探异常区域,认为该区可能存在下古生界生烃、上古生界储集、三叠系封盖的油气地质条件,评价优选出了若尔盖坳陷的中部凸起及其向北侧凹陷带过渡的斜坡地带为近期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并实施了红参1井的钻探。各项勘探成果资料表明该区应该具有油气勘探前景,但三叠系巨厚且经历了多期形变改造,油气勘探的难度较大,加强随钻跟踪分析、深化油气地质研究并开展物探技术攻关是近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SDP)确定采用自主研发的轻便型海洋钻井平台"探海1号"在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实施首口科学钻探井(CSDP-2井),其科学目标是探查中部隆起的中-古生界地质结构和油气地质条件,解决南黄海中部隆起海相残留盆地长期悬而未决的地层属性问题,同时为区域地质、海陆演化与海相油气资源前景研究和评价提供基础资料。据此确定钻孔的选址原则为:钻探海域水深不超过30 m,在预定2 800 m的钻探深度范围内钻遇多套完整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根据钻探目标和选址原则,针对中部隆起没有钻探资料的状况,以区域地质特征和周边钻井对比为参考,以地震资料多属性解释为手段,标定了地震反射层位,解释并编制了反射层构造图,拟定了钻探井位,预测了钻探层位;采用地震储层预测技术预测了有利储层。上述工作形成了无井勘探区的钻探井位部署技术流程和方法,经钻探厘定了三叠纪-奥陶纪海相沉积层,并发现了多个油气显示层,达到了预定钻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通化盆地是发育在中生代基底之上的断陷盆地,勘探程度低,在该盆地三棵榆树凹陷钻探的通地1井发现油气显示,但油气来源尚不清楚,制约着盆地后续油气资源勘探部署工作。本文通过对通地1井原油和岩心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特征分析对比,发现通地1井原油与下白垩统下桦皮甸子组和亨通山组黑色泥质烃源岩具有类似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推测三棵榆树凹陷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下桦皮甸子组烃源岩,也可能来自亨通山组烃源岩,这一成果扩展了通化盆地及周缘油气勘探领域,为通化盆地下一步油气基础地质研究和勘探部署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海东北部珠江口盆地成生演化与油气运聚成藏规律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口盆地处在南海东北部准被动大陆边缘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其区域背景及油气地质条件复杂。该区不仅具有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的基本特征,亦具本身的特殊性。由于盆地不同区带油气地质条件的差异,故具有明显的"北油南气"分布规律及纵向上多种资源叠置共生与复合的特点:北部裂陷带及东沙隆起浅水区,处于减薄的洋陆过渡型地壳靠近陆缘一侧,其古近系断陷规模及半地堑洼陷沉积充填规模均比相邻的南部裂陷带深水区小,且地温梯度低、大地热流小,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处在油窗范围,以产大量石油为主伴有少量油型气,构成了以文昌、恩平、西江、惠州及陆丰油田群和流花油田群为主的北部浅水油气富集区。该区具有上渐新统三角洲砂岩及中新统礁灰岩外源型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南部裂陷带及南部隆起周缘深水区,以邻近深水区的白云凹陷北坡—番禺低隆起中小气田群和白云凹陷东部深水区LW3-1、LH34-2及LH29-1等天然气藏为代表,构成了以天然气为主但亦具石油及水合物资源潜力的深水油气富集区。由于南部裂陷带深水区处在洋陆过渡型地壳靠近洋壳一侧,地壳薄而裂陷深、断陷规模大,其与北部浅水区相比多了一套上渐新统海相烃源岩。该区地温梯度及大地热流偏高,烃源岩多处在成熟-高熟凝析油及湿气阶段,以产大量天然气及少量轻质油和凝析油为主,具有上渐新统陆架边缘三角洲砂岩和中新统深水扇混源型天然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含油气系统。油气纵向分布具有深水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及浅层气/生物气与深部常规油气共生叠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的构造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乌伦古坳陷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然而与盆地其余地区相比,其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仍较低。本文通过构造特征和断裂发育过程对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发育3套烃源岩,其中石炭系滴水泉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最为重要,索索泉凹陷中心为乌伦古坳陷的石炭系烃源岩生油中心。乌伦古坳陷油气藏的形成受控于逆冲断裂而呈带状分布,是逆冲断裂控制的油气聚集带。断裂活动自北往南变新,断裂活动期次与烃源岩生烃高峰期相匹配,沟通油源的深大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浅部发育反冲断层,主要分布在斜坡区的喀拉萨伊断裂附近,对早期油气起到破坏作用。研究区断裂系统在平面上自北往南可分为根部带、中部带和前锋带,受断裂活动影响,构造圈闭和油气藏形成时期逐渐变新,层位逐渐变浅,类型由断层相关变为褶皱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婧  李伟  吴智平  李春锐  杨波  张晓庆 《地球科学》2017,42(9):1549-1564
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由于其构造特征复杂,目前对渤南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主控因素及富集规律的认识尚不明晰.通过对三维地震和地质资料的分析解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构造特征的时空差异及其对盆地结构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具有3组分支断裂,每组分支断裂由2~4条断裂构成,均表现出了明显的走滑特征,整体由东向西、由深至浅走滑程度逐渐减弱.新生代古新世-早始新世郯庐断裂带渤南段左旋走滑,东部分带活动明显、强度大,中带和西带不活动或活动较弱,渤南地区中生代发育的NWW向伸展断裂系统复活,形成北断南超的复式半地堑或南北双断式结构;中始新世以来,渤南地区郯庐断裂带转为右旋走滑,3组分支断裂均开始活动,表现为强烈的走滑兼伸展运动,强度由东向西逐渐减弱,中带分支断裂形成的中央构造脊将黄河口凹陷分割成东、西两个次洼,并开始逐渐发育一系列次级断层,与主断裂构成帚状断裂组合;新近纪-第四纪郯庐断裂渤南段表现为右旋走滑兼挤压,主走滑断裂不连续,代之以大量规模较小的次级断裂系统.太平洋区板块俯冲方向、俯冲速率的变化以及深部动力背景的变迁共同造成了渤南地区郯庐断裂不同分支构造发育演化及其控盆作用的差异性,由于右旋走滑位移量小于先期的左旋走滑,现今渤南地区构造单元分布仍具左旋特征.   相似文献   

15.
通化地区是松辽盆地东部外围的油气调查新区,油气勘探程度极低,关键问题是沉积地层展布形态、盆地深部结构等关键基础地质问题未知。笔者通过高精度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方法,获取了通化地区岩石地球物理和重磁异常变化特征,揭示了通化地区深部地球物理结构形态;认为通化地区存在4条Ⅰ级断裂和46条次级断裂,主要断裂控制着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首次圈定出红庙子、桓仁、沙尖子、拐磨子和木齐盆地5个断陷盆地,查明了盆地规模、中生界底面最大埋深和中侏罗统侯家屯组地层的展布形态等深部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对桓仁盆地和拐磨子盆地进行构造单元的划分。该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重要基础地质信息,亦对松辽盆地东部外围新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陆上面积最大、勘探程度最低的油气勘探新区,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油气科学钻探井的验证,对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认识不清。最近,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在北羌塘中北部的半岛湖地区组织实施了第一口深达4696.18米的油气科学钻探井—羌科1井,本文对该科探井的油气地质成果进行了报道。钻遇了从上侏罗统至上三叠统的连续地层,其中下-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与下伏上三叠统那底岗日组地层为整合接触,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局限台地环境。羌科1井在雀莫错组中首次钻遇了烃源岩,并发现13层气测异常,其中,3层为重要含气层,此外还识别出两套重要的区域性盖层和一套直接封盖层。这些成果表明半岛湖地区油气保存条件较好,是盆地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7.
鲁西伸展构造特征及其对煤矿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鲁西普遍发育的高角度正断层和一系列近东西向、近南北向的地堑、半地堑式断陷盆地,表明在中新生代,本区曾受到大规模的伸展作用,基底拉开的累积水平位移可达30余公里,形成的伸展构造不仅控制了鲁西煤与油气盆地的赋存与分布,对煤矿区的构造发育、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的赋存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云南地热资源及其开发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地热异常多且显著。滇西高温水热活动区是藏滇水热带的南延,滇东断陷盆地中低温水热活动区的形成得益于独特的地质结构,滇西、滇南花岗岩地热系统则主要吸收地层中K^40同位索放射热而成。开发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19.
福拉凹陷下白垩统Abu Gabra组发育有湖相好—极好烃源岩,但热演化程度低、成藏主控因素不确定,勘探潜力不明。通过地层层序划分、构造分析、沉积相分析,认为张剪性区域构造背景控制福拉凹陷的构造与沉积发育,下白垩统Abu Gabra组发育有一定规模有效生烃凹陷,可形成Abu Gabra组烃源岩层,Abu Gabra组自储自盖,Bentiu组储、Aradeiba组盖及Aradeiba组自储自盖等3套生储盖组合,其中第二套储盖组合为该凹陷不同于六区其他凹陷的良好储盖组合。紧邻生烃凹陷、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带,如中部滚动背斜—断鼻、南部次凹西缘断鼻、南部断阶带断鼻、北部次凹东缘断鼻等构造带是有利的成藏带。继承性发育的Fula1号滚动背斜、Fula2号断鼻构造具有多套储盖组合,勘探风险低,为有利的勘探目标。这些认识为福拉凹陷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且其研究方法及思路也为新区油气勘探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利用遥感卫星图像解译,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实际调查资料,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对新疆克孜勒陶调查区地质构造形态和主要控煤构造的分布及性质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区含煤盆地类型为一断陷型内陆盆地,其煤层聚集和赋存与盆地基底构造、区域构造及后期构造活动等综合作用密切相关;控煤构造以褶皱断裂组合为主要特征,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变形对煤系改造最为剧烈;并圈定了同由路克、昔里必里、阿帕里克及库斯拉普含煤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