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落实中国气象局制定的现代天气预报业务技术路线,使四川省天气预报逐步向定点、定时、定量、可视化的方向发展,四川省气象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新一轮客观预报技术方法研发,并将此列为2003年全省气象部门的重点工作项目之一.省市两级气象部门成立了研发工作专家技术组和协调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做到任务、人员、时间、经费四落实.为促进全省各市州气象局的研发工作,建立了川西、川南两个片区研发小组,以此为龙头带动其他市州局的研发活动.  相似文献   

2.
连木山 《山西气象》1997,(1):22-23,38
县局天气预报思路浅探连木山(沁县气象局046400)气象部门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要为社会服务。换句话说,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气象部门,需要气象部门的服务。因此气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县气象局是气象部门的基层单位,也是基层服务单位。...  相似文献   

3.
药明  晏晓英 《吉林气象》2006,(2):31-33,39
数值天气预报已成为现代天气预报业务的基础和天气预报业务发展的主流方向。吉林省气象局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自运行以来,每日提供大量的数值预报产品,供全省预报人员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吉林省气象局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论述了基于B/S结构的数值预报产品查询系统建立的方法与技术,简述了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气象》2013,(3):F0003-F0003
2013年夏季黑龙江各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对此.全省气象部门加强值班值守以及对天气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工作.省气象局党组、应急减灾办公室小组成员.每天下午召开防汛响应工作例会。分析抗洪形势并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全省防汛抗洪气象服务工作;针对灾情严重的地区,省局专门派专家组成气象应急服务队。赴抗洪前线进行气象应急服务与指导。经过全省各级气象部门的团结奋战,为抗洪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坚实的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5.
韩国气象厅数值预报技术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吉林省气象局派我和金基哲去江原厅和韩国气象厅进行学习调研,重点对韩国气象部门数值预报和数码预报方面做了充分调研,对该国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资料同化、模式运行和模式产品应用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分析四川省各级气象部门制作发布预报服务产品的现状,在充分考虑各级需求的前提和集约化的指导思想下,应用.NET、XML、Office Open XML等技术,研发出了一套统一面向省市县三级的集产品制作、发布、文档管理、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气象业务平台。该平台对全省预报服务产品的分类、命名、格式、制作发布流程进行了统一的规范,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制作效率和质量,并且可快速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共享,填补了四川省各级气象部门没有标准产品制作平台的空白。  相似文献   

7.
ZSQ型气象留传真机对相方法王乙平(甘孜州气象局邮码626000)1引言目前,我州除德格、理塘县气象局因故未能安装气象图传真接收机外,其余各县局均已使用了ZSQ系列传真机,为气象部门天气预报准确性的提高、为党政部门当好参谋、为甘孜州民族经济的发展起到...  相似文献   

8.
随着气象部门改革力度的加大,目前我省已有相当一些地市在省气象局的带动下,开始独立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我地于1994年8月1日,率先在全省地市气象局推出了自己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由气象部门制作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融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与服务性于一体,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不仅受到广大观众的青睐,同时也成为气象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窗口,架起了连结社会的桥梁.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由于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在地市气象部门  相似文献   

9.
1交流目的 根据中加气象科技联合工作组第11次会议纪要相关内容,国家气象中心天气预报室孙军和强天气预报中心刘鑫华于2009年10月26~30日赴加拿大安大略风暴预报中心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旨在全面了解加拿大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业务开展情况,重点学习强对流、暴雪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集合预报技术在业务中应用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以“95.7”历史上罕见特大洪水的暴雨预报为例,说明暴雨预报在水库防洪调蓄中的重要作用。气象部门准确及时的天气预报是水库蓄水防洪调度的科学依据。水库管理部门必须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水库及水库上游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含水量等正确运用天气预报.计算流域内的最大径流量、入库流量和总容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天气预报特别是暴雨预报在水库蓄水调水防洪调度中的作用.使水库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气象水文灾害的防灾减灾教育培训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第十届世界气象组织教育与培训大会的主题报告内容.本次大会主要讨论防灾减灾的气象水文教育与培训等问题,集中讨论了"备灾-预防和早期预警"、"减灾-应急、救援和重建"和"跨学科培训"等3个主题,强调集合数值预报系统对于估计出现极端天气事件的风险非常重要,同时必须培训气象、水文工作者使用集合预报中的概率预报信息.中国气象灾害监测、预测和预警已经从单纯提供一般意义上的气象灾害信息提升到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气象灾害服务,既考虑自然因子也考虑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跨学科培训方面,将管理知识和气象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大会建议提高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以及各国气象水文部门培训单位的培训能力,主要通过提供防灾减灾的专门培训单元,对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短期课程进行指导,重视各国气象水文部门对于管理和传播领域培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江淮气旋发生发展和暴雨过程及有关预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一次典型过程作为例子,分析了江淮气旋发生发展和暴雨过程的特点,指出有利于江淮气旋发生发展的高空天气形势,地面一些中尺度低压和暴雨核的演变与气旋发展的互相联系。发现气旋区内可存在若干个中尺度低压,这些中尺度低压可先于或后于暴雨核生成而出现,并可增强、减弱或合并。文中计算了潜热释放的加热对涡度制造的贡献,指出潜热加热对气旋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者对于影响气旋发展的因子进行了讨论,并对如何根据湿度场、流场和降水分布(或卫星云图)特征来预报江淮气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高原东侧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我国台站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比较了高原东侧川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及其大尺度环流特征。主要结论为:(1)1951-2004年来,盆西夏季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盆东则呈增加趋势;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主要呈反位相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常见的两种雨型是西少东多、东西部一致偏少。(2)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的乌拉尔山高脊、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之间的低压槽以及亚洲东部高脊的两脊一槽环流型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是盆西多雨年的环流背景。(3)乌拉尔山、巴尔喀什湖、西伯利亚地区的高脊偏强,贝加尔湖一线以南直到盆东附近地区上空为槽区,东亚中高纬地区以经向型环流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是盆东多雨年的环流背景。(4)亚欧大陆中高纬环流形势的显著不同,是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发生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印度洋和南海海温与长江中下游旱涝   总被引:41,自引:10,他引:41  
张琼  刘平  吴国雄 《大气科学》2003,27(6):992-1006
作者统计分析了1958~1999年4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5~8月旱涝事件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42年中旱涝月出现频次相等,但洪涝强度远大于干旱强度.对比分析旱涝月的环流异常和海温异常(SSTA)发现,南海地区SSTA和对流层低层经向风异常均与长江中下游旱涝显著相关,尤其正SSTA和涝月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南海SSTA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的一个强讯号.进一步分析发现,夏季南海SSTA与前春赤道南印度洋SSTA存在显著相关,可将其作为预报因子.最后得到的预报思路为:当前春赤道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则夏季南海海温异常偏暖,南海低空出现异常偏南风,异常多的水汽向我国南方输送,长江中下游地区易涝;反之当前春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冷,夏季南海海温亦异常偏冷,南海低空出现异常偏北风,向北输送水汽偏少,长江中下游易旱.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黑龙江省各自动站报表以机审为主,但OSSMO 2004软件本身也存在缺陷,所以手工预审也不容忽视。OSSMO2004软件自身的审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地面审核规则库中由台站根据本站实际情况建立的规则库,二是记录的  相似文献   

17.
异常情况下大风的记录和编发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自动站风向风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风要素的采集方法,对自动气象站FJ.TXT文件中记录的大风数据与Z文件记录的极大风速及其出现时间不一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正确记录和编发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飑是一种天气系统的活动,通常在冷锋前、切变线附近生成,多出现于夏季。飑是突然发作的强风,出现时风速的大小并无规定。但是飑出现时,风速达到大风标准,则要加记大风现象。  相似文献   

20.
天山北麓植被指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2005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象资料,研究了天山北麓各地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24 a来天山北麓各地区植被指数在波动中有所增长.2)不同植被类型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不同,但各类型植被NDVI都与气温和降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3)平原区植被指数增幅大于山区植被指数增幅,说明植被生长不仅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