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从多层介质中折射波传播的基本理论出发,推出一组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释平界面折射波时距曲线的计算方法。利用这个方法,从视速度、截距时、表层速度可反算出炮点位置的界面深度、层速度、界面倾角等参数。  相似文献   

2.
应用优化人工神经网络进行折射波初至拾取, 结合微测井和小折射资料反演风化层以及折射层速度, 并利用Taner全三维静校正原理进行折射波静校正。实际资料计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有效提高了折射波初至拾取的效率, 很好地实现了CMP的“同相叠加”, 较好地改善了叠加剖面的信噪比和剖面的横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3.
中间层性质的判定与交点法求速度的误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水平三局介质为模型,着重研究初至折射波法中经常遇到的隐伏层和速度侧转层的形成条件及其对反演解释精度的影响。文章列举的葛洲坝和深圳机场的应用研究实例,论证了利用测区的层速度和厚度进行理论计算,有助于定量判断用交点法求有效速度的可行性和反演解释成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荣立新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06-108
常规折射资料解释的原理依据是折射波的相遇时距曲线,一般利用时距曲线的斜率和截距时间求取折射层的速度及厚度,基本的假设是要求地表水平及地下折射界面为平界面,当这种假设不能满足时,解释将出现误差,甚至错误的结果.基于这一情况,提出一种新的折射波静校正方法技术,它利用在反射波记录上的初至求出折射层速度及厚度,该方法不受地表地形及折射层起伏的影响,特别适合地表条件复杂地区的金属矿地震勘探等资料.  相似文献   

5.
一种精确层速度反演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水平叠加资料和速度谱资料,根据几何地震学原理,建立了一种精确层速度反演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并给出了水平层状介质和倾斜层状介质理论模型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其精度明显高于 Dix 公式。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便于应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北黄海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在反射地震资料中,部分地区中、深层反射不清,造成地震资料解释的多解性.笔者分析了该区反射波与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和联系,充分挖掘反射地震资料的潜力,利用其中的折射波资料,分析盆地的折射波特点,计算出基底速度,弥补反射资料速度分析的不足;利用折射波速度,推断地质属性,划分地震层位,提高了北黄海盆地中、深层地震资料解释的精度,使地震资料解释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7.
通常的地震折射波法常用的解释方法有t_0法、时间场法、准旅行时法以及哈莱斯法等,这些方法通过手算即可。而地震折射波时间项法则是一种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方法,它的特点是:①炮点和测站不要求在一条直线上;②可以精确计算速度误差和时间项误差。 应用时间项法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即: ①折射波的旅行时可以按层分类; ②折射波的旅行时可以近似地由下  相似文献   

8.
低速带发育地区地震记录中的多次反射折射波严重影响波场中相近的反射波,导致反射波形态畸变,影响了对地震资料的正确解释。在阐明浅层低速带多次反射折射波产生机理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提出垂向组合双震源的压制方法。根据勘探前期小折射、微测井等方法获取浅层参数信息,结合多次反射折射波与有效波之间相对位置关系,给出需要对多次反射折射波进行压制的前提条件,然后根据震源组合公式计算得到垂向组合参数可选范围,用于调整低速带中垂向设置的两个震源的相对位置,在不影响目的层反射波的基础上压制多次反射折射波。在正演模拟和黄土塬勘探区试验中,对比了常规单炮记录与震源垂向组合记录。结果表明:震源垂向组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较好地压制浅层低速带多次反射折射波,有效提高地震数据信噪比和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9.
阻抗反演是利用波阻抗与介电常数关系开展地下介质参数估计的重要技术,在探地雷达以及叠后地震资料解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常规阻抗反演需要钻孔或测井曲线作为约束项,约束项信息直接影响阻抗反演的估计精度。在缺少钻孔数据的实际应用中,如何开展探地雷达阻抗反演是该方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速度分析的探地雷达阻抗反演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基于多偏移距雷达数据开展速度谱分析和Dix反演,以获得不同深度的速度信息作为阻抗反演的约束项;同时,采用K-means方法自动拾取速度谱信息,大大降低了常规人工拾取误差,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典型随机土壤介质模型,验证了本文方法在无钻孔条件下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介电常数估计结果,并测试噪声适应能力强。最后通过美国密歇根州Wurtsmith AFB,in Oscoda区域的探地雷达数据测试了本文提出方法在探地雷达实测数据参数估计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骆循 《物探与化探》1988,12(3):217-223
在对浅层折射波勘探资料的解释中,覆盖层速度是极其重要的参数。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钻井深度资料来计算覆盖层速度的新方法,并对这种方法的精度和稳定性给予了较详细地讨论。最后通过对几个模型的计算,证明了这种方法是很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在多次迭加资料处理中,一般是采用公式计算或采用速度谱法求取动校正量,然而,实践表明,在煤田地震勘探中,采用公式法计算出的动校正量一般偏大,因为煤田地震勘探多是在层状非连续介质中进行的。采用速度谱法则往往因煤田较浅及资料不好而难于求得速度谱,即使求得速度谱也往往因离散性大而影响迭加的效果。因此如何根据煤田地震地质条件的特点,探讨新的求动校正量的方法,就成为  相似文献   

12.
临界方程法及其对地层性质的自动化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鸿秋  包军强 《地球科学》1997,22(6):633-637
从分析折射波时距曲线入手,确定地层性质突变的临界点,利用通过该点时距曲线的时距方程,建立临界方程和临界方程法,以临界方程计算出的地层临界厚度值与待判层厚度无关,二者比值决定了待判地层性质。  相似文献   

13.
地震折射波勘探是工程与环境地球物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作为一种简洁方便又经济实惠的勘探方法,它可为工程地质提供近地表地层起伏变化和速度横向变化以及潜水面变化资料等。随着工程地质勘查和城市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工程地震折射波法数据处理与解释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发展历程、应用条件,并总结和讨论了几种主要折射波解释方法的原理。在此基础上,比较并讨论了各种方法在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浅层地震折射波法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并着重介绍了作为研究热点的折射层析成像方法。研究表明:当探测深度较浅且分界面足够平整、界面倾角较小时,最方便的解释方法是截距时间法;当勘探目标的深度达到25 m时,t0差数法最为适用;勘探目标埋深超过25 m时,应当使用广义互换法。随着勘探精度要求越来越高,使用折射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满足纵横向速度变化的近地表地层,包括大倾角地层、隐伏层、界面起伏层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地震勘探原理,以二层楔型模型和近似叠加速度求值公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由速度谱求取平均速度或层速度的具体方法,并以二层楔形及五层楔形模型为例,计算其层速度、平均速度与正常时差速度的误差,结果表明其误差较小,完全可以满足地震资料解释的要求。通过实际应用以及与钻孔标定的平均速度的对比验证,表明该方法对于煤田地震勘探是适用的,特别是该方法可以直接求出沿界面法线方向的平均速度,提高时深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的速度谱解释是采用手工交互的方式,耗时费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叠加速度谱的自动叠加速度拾取策略与方法。首先是由CMP道集计算叠加速度谱,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叠加速度模型函数,并通过拟合的方法,由速度谱确定出叠加速度模型函数中的系数,从而获得全部CMP点上的叠加速度模型函数,进而构建出初始速度模型。根据初始速度模型中速度分布,选择合适的种子点,并在种子点上进行人工拾取,再由拾取点插值形成种子点上的速度函数。最后在种子点上的速度函数约束下对速度谱进行自动解释拾取,从而实现速度谱快速、高效地自动拾取。  相似文献   

16.
史磷华 《矿产与地质》1990,4(1):63-68,75
本文研究以往的三层水平层的定量解释方法(量板解释法),结果表明,利用三层水平层的定量反演方法来解释三层倾斜各层界面的埋深引起较大误差。笔者通过三层倾斜层的数学模型的各种参数进行大量的电测深正演计算,并对K型三层倾斜层的定量反演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对三层倾斜层K型地电断面的一种新解释方法—β曲线量板解释法。该方法解释结果,其精度比水平量板法解释法要高。  相似文献   

17.
反射波地震勘探中折射波资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通常会将折射波作为干扰波,本文详细分析了折射波与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区别与联系,并通过三个应用实例说明,在反射波地震勘探中,充分利用折射波资料,有时会大大提高勘探效率和勘探精度,并可使地震资料解释依据更加充分。  相似文献   

18.
作为陆域永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盖层,天然气水合物的分布与冻土层密切相关。利用地震方法探测冻土层是该方法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的新尝试。青藏高原永冻土区冻土厚度相对较薄,为有效地探测冻土层,需采用小道间距、小炮间距、小偏移距和高覆盖次数的反射地震方法技术。由于松散沉积地层冻结前后的速度差别较大,利用地震速度谱和冻土底界反射波能够可靠地探测冻土层的厚度。对于孔隙度较低的硬岩沉积地层,虽冻结前后的地层速度差别相对较小,但冻结层底界面上下地层的波阻抗差异也会因冻结层的存在使正常反射波组在冻结层底界处出现不连续和扰动,依据地震速度谱和倾斜地层反射波组的扰动不连续可解释冻土层厚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线性旅行时插值射线追踪对近地表模型进行正演计算,可以快捷、准确地获得初至波走时和射线路径。由于该算法计算的初至波不局限于折射波,因此很好地解决了浅层折射勘探中的低速"隐蔽层"问题;而且,由于该算法是基于网格划分和线性插值,因此它不仅可以追踪任意复杂介质的初至波,而且可以使得追踪的初至波射线路径逼于真实,避免了同类算法直接连接网络节点形成射线路径的缺陷(路径过于弯折,计算走时偏大)。将LTI算法同其他几种算法的追踪结果进行的对比和分析表明,LTI算法在计算初至波走时和射线路径方面较其他算法更为精准、稳定,是一种有效的射线追踪方法。  相似文献   

20.
面波法与折射波法在研究基岩弹性力学性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波法与折射波法地震勘探能够获得岩体的横波速度和纵波速度,而且可采用同一地震仪器完成.本文主要阐述面波法频散曲线的分层拟合对整个地层进行速度分层,确定覆盖层、风化层的厚度以及基岩层界面,并与折射渡法相结合计算出基岩层的弹性力学指标.此外,对单一采用面波法计算弹性力学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