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Reeve)俗称象鼻螺,隶属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齿亚纲(Heterodon-ta)、帘蛤目(Veneroida)、蛤蜊总科(Mactracea)、蛤蜊科(Mactridae)、獭蛤属(Lutraria),自然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海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和海南的部分沙或沙泥底质的海区。施氏獭蛤足部和水管非常发达,肉质鲜美,经济价值较高。其生长速度较快,一龄贝平均壳长可以达到6 cm以上,养殖1.5 a即可达到理想的商品规格,适于人工养殖。李琼珍等对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发育及盐度对大獭蛤胚胎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3,4],蔡英亚…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施氏獭蛤天然种苗匮乏和人工育苗技术尚不成熟的问题,促进其产业发展,于2013年开展了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室内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采用池底铺沙,饵料以单胞藻为主,并辅以鸡蛋黄和淀粉,施氏獭蛤亲贝存活率89.7%,雄贝和雌贝性腺成熟率分别为89.1%和78.7%,亲贝产卵量126万粒/个,受精率达到93.4%。在水温25.5~26.5℃,盐度27.3~28.5条件下,施氏獭蛤受精后15 min和25 min分别释放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受精后35 min达到2细胞期,约4 h 40 min形成原肠胚期,6 h 25 min形成担轮幼虫,受精后14 h进入面盘幼虫期。投喂不同的开口饵料,施氏獭蛤面盘幼虫生长速率不同。单独投喂湛江等边金藻、湛江等边金藻+小球藻和单独投喂小球藻,5日龄幼虫壳长分别为130、118和105μm,说明单独投喂湛江等边金藻培育效果最好。湛江等鞭金藻+小球藻、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湛江等鞭金藻、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等不同饵料组合对施氏獭蛤幼虫和稚贝生长影响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组合培育幼虫效果最佳,而湛江等鞭金藻+亚心形扁藻培育稚贝效果最好。不同附着基对施氏獭蛤幼虫的生长和存活产生显著影响(P0.05)。采用遮光网、聚乙烯网片、细砂、河口沉积泥和附着板5种附着基,考察幼虫生长和存活两个指标,结果表明,附着板效果最好。通过两批生产性育苗,亲贝的催产率达到90%,浮游幼虫平均存活率为84.3%,培育出壳长为2.5~3.0 mm的稚贝3 180万粒,平均稚贝育成率达到33.1%。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的人工育苗、幼虫发育及行为观察实验。结果显示:在施氏獭蛤幼虫发育过程中,壳顶后期幼虫只有鳃丝及足出现,而没有眼点出现,发达的足和鳃丝是幼虫变态的标志;幼虫变态期明显的分为3~5d的爬行期和3~5d的附着期;爬行期幼虫有单条水管形成,附着期幼虫只有一条分叉的足丝,水管为单管型;底栖稚贝期开始形成两条水管,底栖稚贝早期的幼虫不具备潜沙能力,只进行爬行活动,随着水管的快速发育,幼虫逐渐具备潜沙能力,幼虫壳长达2500μm、水管长达6000μm以上时,最终具备和成体一样的完全潜沙能力。  相似文献   

4.
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oldii Reeve)属暖水性贝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在我国东海和南海都有。据在广西和海南沿海的调查,它生活在潮下带至水深78m的沙或沙泥底质中。营埋栖生活,深度达21cm。生活海区的水温为8~32℃,盐度11.50~33.00,pH值8.2~8.4,透明度4~7m。食物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繁殖期在5~9月。其肉供食用,是较珍贵的食品,可以发展人工增养殖。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26.8~31.8℃、PH值7.8~8.1室内条件下,于12.8~37.1盐度范围设置10个梯度,观察不同海水盐度对施獭蛤(Lutraria sieboldii)稚贝存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獭蛤稚贝适宜生存盐度为19.8~33.8,最适宜生存盐度为26.3~31.7;适宜生长盐度为21.9~33.7,最适宜生长盐度为26.3~29.0。  相似文献   

6.
大獭蛤软体部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獭蛤(Lutraria maxima)软体部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大獭蛤软体部粗蛋白含量为81.20%,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总量为83.50%,其中必需氨基酸为30.22%,占氨基酸总量的36.19%;氨基酸中6种呈味氨基酸含量丰富,占氨基酸总量的53.81%;大獭蛤软体部第一限制氨基酸为亮氨酸;矿物质含量丰富。可见,大獭蛤软体部营养价值高,呈味特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施氏獭蛤的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施氏獭蛤(LutrariasieboldiiReeve)属暖水性贝类,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海区,在我国东海和南海都有。据在广西和海南沿海的调查,它生活在潮下带至水深78m的沙或沙泥底质中。营埋栖生活,深度达21cm。生活海区的水温为8~32℃,盐度11 .50~33 00,pH值8. 2~8 .4,透明度4~7m。食物以底栖硅藻和有机碎屑为主。繁殖期在5~9月。其肉供食用,是较珍贵的食品,可以发展人工增养殖。  相似文献   

8.
马氏珠母贝Pintadamartensi(Dunker)是生产海水珍珠的主要贝类。其人工养殖主要靠人工育苗提供种苗,而种苗的生产经常出现产量不高,甚至中途失败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水质不良。为了改善育苗期间的水质条件,我们对马氏珠母贝的常规育苗方法进行了一些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改进工作介绍如下。互材料互.且亲贝采自海南省陵水县黎安港。贝龄约3a,壳高6.8~7.5cm。雌雄贝比例为8:1,即按8雌1雄进行选贝。1.2饵料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湛江等鞭藻Isochgsiszhan;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subcordiformis,活性…  相似文献   

9.
蛤蜊科3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及ITS2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连云港及启东沿海蛤蜊科的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中国蛤蜊(Mactra chinensi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3种双壳贝的16SrRNA基因片段和ITS2核苷酸序列.测序后用DNAstar软件分析了核苷酸差异。结果显示:三种贝类16SrRNA基因片段长度相同,均为306bp(去除引物).核苷酸存在多态性。共有45个变异位点,54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全部为碱基置换。西施舌与中国蛤蜊此片段核苷酸的同源性为88.9%.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6%.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90.6%。三种蛤蜊ITS2序列分别为390bp(西施舌)、441bp(四角蛤蜊)和466bp(中国蛤蜊)。存在长度多态性.ITS2核苷酸差异分析结果显示.西施舌与中国蛤蜊的同源性为70.9%-71.1%,西施舌与四角蛤蜊的为70.5%-71.0%。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同源性为88.1%-88.8%。ITS2序列分析结果与16SrRNA基因片段分析结果一致.2种分子分析法均显示中国蛤蜊与四角蛤蜊的亲缘关系近。  相似文献   

10.
对企鹅珍珠贝稚贝、中贝和成贝在降低盐度的海水中存活状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在水温20~23℃,以不同盐度梯度(8、12、16、20、24、28、30和33)的海水暂养稚贝并定时检查,在广东的四个海区,对盐度变化时中贝及成贝的养殖成活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盐度低于16的3个组,稚贝在60h内全部死亡,盐度20~24海水中,稚贝虽只有部分死亡,但活力较差;稚贝在14的海水中4h后转入正常海水,可全部存活,而超过8h后再移入正常海水的稚贝会陆续死亡;在盐度18海水中,稚贝一直未分泌足丝附着,而移入正常海水,6h就有小苗附着;大万山岛附近海域在雨季盐度可降至20以下,6~9月不适合养殖,而其它实验点可以通过深吊避免海水盐度变化造成企鹅珍珠贝死亡。  相似文献   

11.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主要的海水育珠的主要贝类,用马氏珠母贝育珠是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近年来,我国海水珍珠的质量出现明显滑坡,严重地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提高海水珍珠质量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国内科技工作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对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性状的改良、育珠技术的优化和海水珍珠形成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华贵栉孔扇贝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Mimachlamys)nobilis(Reeve)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日本部分海域以及我国南海等地,我国福建、广东沿海曾形成规模化养殖,后来发生爆发性大面积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导致其养殖生产陷入低谷。自我国政府与越南政府解决北部湾海域划界以来,广东雷州市大量转产转业渔民兴起了养殖扇贝的热潮。华贵栉孔扇贝因壳面色泽好、生长快、价格高,成为养殖户首选养殖对象。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其育苗生产不稳定甚至失败。为此,笔者于2003年4月至8月在湛江市雷州珍珠一场进行了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试验,为苗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前言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是一种具有四条鞭毛的单细胞绿藻。由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分离获得纯种培养,除在北方进行培养试验外,並于一九六○年引种广东,南海海洋研究所和广东水产专科学校两单位进行了扁藻大面积养殖试验,当时培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代食品和代饲料问题。一九六六年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成功並迅速推广,扁藻作为马氏珠母贝幼体的一种优良活饵料而广泛培养生产。随着我国贝类养殖事业的发展,翡翠贻贝、泥蚶……等经济贝类的人工育苗生产也相继开展,扁藻的使用范围也日益广泛。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我国及广东省十多年来鱼虾种苗人工放流及人工鱼礁的投放情况,结合广东省广大海区的水温、盐度、pH值、海流、营养盐含量情况及天然饵料的种类、分布等,提出了除在大亚湾已设置了水产增殖站以外,还应该在广东东部的南澳和西部的湛江各设一个增殖站,会收到更大的效果。人工鱼礁应总结过去投放的经验,加强礁区管理,逐步解决投资与收益的关系问题,并进一步扩大投放人工鱼礁的地点和密度,把广东海区切实建成理想的海洋牧场。  相似文献   

15.
广东沿海西施舌资源及增殖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施舌(Coelomactraantiquata)隶属于蛤蜊科双壳贝类 ,经济价值高 ,属名贵贝类。调查显示 ,其资源正以每年接近 1 0 %的速度衰减 ,因此 ,加强该贝类资源的增殖保护 ,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此文对广东沿海西施舌资源的分布及其资源衰退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资源保护对策 ,以供参考。1 广东沿海西施舌的主要分布区及其环境特征西施舌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而在广东沿海 ,其分布主要集中在粤东海区 ,其它海区仅发现在上川岛飞沙滩一带浅海有零星分布。在上川岛以东的广东海域 ,其资源密度大致呈现自东至西递减的趋…  相似文献   

16.
珠母贝人工苗养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不同海区、不同水层养殖珠母贝人工苗,及用不同方法进行养殖小贝。结果表明:在开放性、半开放性、内湾性海区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51.4、69.8mrn.成活率分别为6.4%、0.8%、0.5%,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同海区中3m、6m、9m、12m、15m水层养殖11个月后.珠母贝壳高分别为64.5、67.4、62.8、56.9、51.9mm.成活率分别为6.4%、6.8%、8.1%、11.7%、13.9%.随着水层的加深.珠母贝的生长变慢.成活率提高且差异显著(P〈0.05);6个月龄小贝用穿耳法、片笼法、锥型笼法养殖5个月后.壳高分别长成56.1、55.7、51.7mm.成活率分别为72.6%、59.9%、51.7%,其生长和成活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尖紫蛤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7月开始进行尖紫蛤人工育苗的研究,1999年11月培育出壳长4mm左右的幼苗近30万只,首次获得尖紫蛤人工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水养殖珍珠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详细分析我国海水珍珠养殖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规划海区,定量、低密度和开展外海深水海区珍珠养殖;加速大型珍珠贝全人工养殖与育珠的研究,丰富养殖品种;建立良种场、实行马氏珠母贝种质复壮;加强技术推广,延长育珠期、提高珍珠质量;抓好珍珠深加工、开拓珍珠产业链;建立龙头企业,带动珍珠业向集约型发展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华贵栉孔扇贝的人工育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Mimachlamys)nobilis(Reeve)分布于印度尼西亚、日本部分海域以及我国南海等地[1],我国福建、广东沿海曾形成规模化养殖,后来发生爆发性大面积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2],导致其养殖生产陷入低谷.自我国政府与越南政府解决北部湾海域划界以来,广东雷州市大量转产转业渔民兴起了养殖扇贝的热潮.华贵栉孔扇贝因壳面色泽好、生长快、价格高,成为养殖户首选养殖对象.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其育苗生产不稳定甚至失败.为此,笔者于2003年4月至8月在湛江市雷州珍珠一场进行了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试验,为苗种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寻氏肌蛤 Museulus senhousei(Benson),福建俗称“海(虫间)”、“土鬼”或“乌(虫念)”,广东称为“薄壳”。它广泛地分布在我国南北沿岸,肉供食用,并可作农肥和饲料。在沿海一带,以往把寻氏肌蛤列为野生贝类,关于它的养殖和利用,仅局限于福建和广东两省的部分地区,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寻氏肌蛤资源丰富,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养殖方法简易,是一种值得发展养殖的新品种。为了充分利用贝类资源,扩大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