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干河坝金矿床产于勉略构造带中,赋矿地层为泥盆统三河口组乔子沟浅变质基性火山碎屑岩,矿体受地层及构造共同控制。其中,与区域性大断裂平行的次一级断裂(F3)是岩浆及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断裂带旁侧的次级韧性剪切构造带是金矿体最有利的赋矿部位。构造应力分析表明,成矿前矿区应力以南北向挤压为主,燕山期为主要成矿期,具顺时针方向的剪切应力,导致矿体地表呈雁列式分布,深部向东侧伏。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安图县海沟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沟金矿是大型石英贫硫化物脉型金矿床。矿区侵入岩可划分为四个花岗岩单元,矿体(脉)在平、剖面上都具有斜列的特点。含金石英脉的产出和分布严格受NNE-NE向断裂控制。金矿区控矿构造型式为EW向大断裂的派生断裂控制矿床,成矿构造序列划分为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构造。构造对矿床(矿体)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等距性构造控制矿脉分布;断裂多期活动对富矿体的控制。分析了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成矿作用是以充填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万庄金矿控矿构造类型及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北京万庄金矿有3种类型控矿构造:(1)层间虚脱构造控矿,矿化往往发育在中元古界厚层碳酸盐岩层之间,碳酸盐岩为有利的容矿围岩,成矿具有明显的层控性;其控制的矿体规模大,矿体延深明显大于延长,为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2)层间破碎带构造控矿,矿化不受围岩性质限制,为矿区内分布最广泛的控矿构造,一般矿化规模较小;(3)穿层断裂构造控矿,矿体品位和厚度变化大,安山岩为围岩时矿脉窄而富金,碳酸盐岩为围岩时矿脉宽相对贫金.NE走向F3断裂中生代强烈活动控制了三百山岩体的形成及区内金矿化.另外,查明了成矿后破矿的F18断裂为一正断层而非前人认为的右旋平移断层.该断裂性质的确定为矿区内F18南侧找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知春 《地质与勘探》2020,56(2):277-287
桂西北林旺金矿是近年来右江盆地新发现的卡林型金矿,位于乐业碳酸盐台地边缘乐业-浪全同生断裂带上。通过对矿区进行野外调查、岩矿鉴定并结合勘探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发现I号矿体群与断裂、褶皱的时空联系具有构造分带的特征,以F1断层为界,上盘褶皱鞍部发育石英杂砂岩夹粉砂质泥岩矿体,矿体近F1断层破碎带部位发育破碎的硅化构造岩带,F1下盘近破碎带部位发育强烈劈理化、炭化粉砂质泥岩带,指示矿区在印支期挤压过程中,石英杂砂岩顺着先存构造薄弱面以泥岩层为滑动系统,往上部逆冲并逐渐发生褶皱,产生许多张裂隙,成为成矿流体富集的场所。林旺金矿床是层滑-褶皱构造体系与成矿流体耦合作用的产物,分析了矿床构造成矿规律,提出了以层滑-褶皱运动机制为基础的成矿模式以及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5.
河南嵩县萑香洼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段存基 《华北地质》2004,27(4):261-267
萑香洼金矿床产于华北陆块南缘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中.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本文根据区域和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了萑香洼金矿床不同构造层次对金矿的控矿作用,总结了断裂构造的控矿特征,认为区域性深大断裂(Fm、Fs、F1)为导矿构造,控制金矿带、矿床的分布;次级的NW向(F985等)和近E-W向(F14等)断裂构造为主要容矿构造,控制矿体的产出;NNE向(F201等)断裂为成矿后构造,起破矿作用。容矿断裂在主成矿期经历了“挤压-拉张”的脉动式活动.具“韧脆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潘杰 《地质与勘探》2023,59(5):932-945
东天山-北山金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近年来,该矿集区东部的大青山金矿综合运用多种勘查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成果。为了查明成矿期构造特征,进一步指导找矿,通过对已取得勘查资料的综合整理及矿区成矿构造的详细观测解剖,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控矿结构面、成矿期的构造特征及矿体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大青山金矿床主矿体均位于NEE走向的压扭性逆断层中,主含矿断层受控于矿区北西部的F13;主矿体具有薄而富、尖灭再现的特征,整体向SW侧伏,矿体围岩蚀变强烈,主要为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为NW-SE方向挤压,自现有矿体向SW寻找深部新矿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王利东 《云南地质》2014,33(3):329-335
长安金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NE陡倾F6断层破碎带的东亚带砂泥质构造岩中,成矿期发生近EW向断裂的构造叠加,成矿之后又遭受到近EW向小断裂的破坏.F6断层破碎带西亚带具导矿作用,东亚带起到容矿的作用,成矿期叠加的EW向断裂(F7、F8、F9等)兼具导矿和容矿作用,侵入于F6断裂带中的细晶正长岩、煌斑岩、辉绿岩等岩浆活动所带来的成矿流体促使矿质富集,形成工业矿体,成矿期后近EW向断裂(F10-1、F10-2)和NNW、NE向小断裂(f)为破矿构造.据此把长安金矿断裂构造演化和成矿初步分为主控矿断裂成矿、叠加断裂成矿和后期断裂破矿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泥堡金矿床是黔西南近些年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前人对金的富集规律及成矿过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从金的三维富集规律方面探讨金的成矿模式尚未研究。本文利用3Dmine软件对泥堡金矿床的地层、断层和矿体进行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结果显示,矿体呈顺层状和沿断层产状产出,Au主要富集层位为上二叠 统龙潭组二段和一段(P3l2、P3l1),赋存位置为构造蚀变体(Sbt)、F1断层内、F1断层两侧、背斜轴面附近、背斜轴面与断层F1之间,背斜轴面倾向一侧的背斜翼部,且Au含量具有斑块状分布和带状连续分布特点,表现出Au在局部斑块处含量高,并向四周持续递减。据此,本文结合Au的物质来源、流体来源、以及矿床中的地层岩性、断层和背斜组合等特征,获取了矿床形成的流体流向路径,提出了“S型”和“断层+背斜轴面”的成矿模式,这对于泥堡金矿床及类似的矿床开展下一步找矿和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胜桃  郑禄林  魏怀瑞  陈军  李俊海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8-67040018
泥堡金矿床是黔西南近些年发现的大型金矿床之一,前人对金的富集规律及成矿过程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从金的三维富集规律方面探讨金的成矿模式尚未研究。本文利用3Dmine软件对泥堡金矿床的地层、断层和矿体进行三维可视化地质建模。结果显示,矿体呈顺层状和沿断层产状产出,Au主要富集层位为上二叠 统龙潭组二段和一段(P3l2、P3l1),赋存位置为构造蚀变体(Sbt)、F1断层内、F1断层两侧、背斜轴面附近、背斜轴面与断层F1之间,背斜轴面倾向一侧的背斜翼部,且Au含量具有斑块状分布和带状连续分布特点,表现出Au在局部斑块处含量高,并向四周持续递减。据此,本文结合Au的物质来源、流体来源、以及矿床中的地层岩性、断层和背斜组合等特征,获取了矿床形成的流体流向路径,提出了“S型”和“断层+背斜轴面”的成矿模式,这对于泥堡金矿床及类似的矿床开展下一步找矿和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胶东西北部是我国重要的金矿聚集区,矿床类型以石英脉型和破碎带蚀变岩型为主。发育在三山岛–仓上断裂内部的三山岛金矿床是胶东西北部蚀变岩型金矿的典型代表。最新的勘探结果显示,三山岛金矿在大于2 km的垂深处仍有很好的金矿化,而且三山岛金矿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主矿体均发育在断裂内部的断层泥之下,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对金矿床的形成及矿体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作者通过不同尺度的构造分析后发现,在三山岛金矿床形成过程中,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状态发生过明显的转变,由成矿前的右行张扭,转变为成矿初期的NNW-SSE向挤压左行剪切应力场,三山岛主断裂也在成矿期发生左行挤压逆冲活动,主断裂封闭,主断裂内的断层泥逐渐形成,封堵成矿热液于断层泥之下,形成三山岛矿区大规模的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11.
新疆布尔克斯岱金矿床的构造成矿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布尔克斯岱金矿床构造成矿进行较详细地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洼理论提出了布尔克斯岱金矿床的构造成矿模式:原始矿源层→矿源层→构造破碎蚀变带成矿。  相似文献   

12.
八卦庙金矿是目前陕西省已探明资源储量及规模最大的金矿床.化探异常在八卦庙金矿的发现和初期勘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金矿的发现中提供了重要线索.通过分析八卦庙金矿勘查工作中的化探异常特点及作用,旨在为应用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冀东金厂峪金矿床成矿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冀东金厂峪金矿产出的地质背景属于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带构造体制,在与国外太古宙绿岩带镁铁质岩石中石英脉型金矿进行地质对比后,认为该金矿属于活化绿岩带金矿。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成矿作用特点和成矿时代等基础上,认为矿质来源于地壳深部,并提出了金厂峪金矿床的两期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马敦昶 《铀矿地质》1991,7(6):351-359
地面磁测在黄狮涝山铁帽型金矿床的勘查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矿床的物性参数、磁异常与金矿的关系,初步建立了黄狮涝山铁帽型金矿床地球物理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5.
岩矿显微组构对水银洞金矿成因的指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水银洞金矿为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中的超大型、高品位金矿床,矿床由多个金矿体组成.工业金矿体顺层产于龙潭组含煤地层所夹的玄武质、硅质、生物碎屑碳酸盐岩中.对水银洞金矿赋矿地层岩石以及矿石显微组构进行了研究,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为细粒黄铁矿,具再生边、粒内孔隙、铸模孔隙结构及镶边生物矿化构造、铸模式生物矿化构造,是一典型的具沉积一成岩组构.金矿化与硅化有密切的成因联系,金与SiO2来源于峨嵋山玄武岩的喷溢活动,主要金矿体更多显示与峨嵋山玄武岩准同生特征.矿床为沉积一成岩弱改造成囚金矿床.  相似文献   

16.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江思宏  聂凤军  张义  胡朋 《地学前缘》2004,11(2):401-41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金矿床类型之一 ,也是当前国际矿床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对该类型矿床的深入研究 ,包括对该类矿床的进一步分类、流体形成演化、成矿时代、与碱性岩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斑岩型及其他类型矿床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表明 ,高硫化型与低硫化型金矿床不仅在矿物组合上具有显著差别 ,而且在形成的构造背景、成矿机理等方面也明显不同。高硫化型矿床主要形成于挤压应力场环境和流体混合导致成矿物质沉淀 ,而低硫化型矿床主要产于张性或中性环境下由于流体的沸腾使得矿体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形成时间受其所处大地构造环境演化的控制。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有关的碱性岩通常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即碱性岩具有异常高的氧逸度和富含挥发份。由于发现大量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斑岩型矿床之间密切伴生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矿床学家的重视 ,对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赣东北是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金矿类型众多,成矿条件优越.依据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矿床产出条件、矿石建造和围岩蚀变等因素,将赣东北地区岩金矿床划分为岩浆热液类、火山-次火山热液类、多源热液类和地下热(卤)水渗滤类等4类8型,分述了各类(型)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总结了沉积建造、构造和岩浆岩对区内金矿的控制作用,指出了赣东北地区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太古宙绿岩建造中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动力变质热液金矿床(排山楼式),早-中元古代变质碎屑岩建造中的浊积岩金矿床(猎岭式或白云式)和与显生宙交代-深熔花岗岩类有关的钾质蚀变岩型金矿床(东坪-后沟式)是华北地台北缘近几年发现和探明的具有巨大资源潜力的新类型金矿床。区域潜在含金性和适宜的活化营力是这些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通过矿源层(岩)中成矿物质的二次活化再成矿是它们的主要成矿机制。稳定同位素研究成果可为此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9.
水银洞式金矿受控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其沉积环境为同生断裂夹持的泻湖.潮坪.局限台地。矿石宏观及显微组构表现为沉积-成岩特征,硫同位素、稀土元素、金及微量元素组合反映矿石与围岩特征一致,沉积-成岩期是水银洞式金矿主成矿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