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陈博  朱永峰  安芳  邱添  陈艺超 《地质通报》2011,30(7):1017-1026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出露的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规模巨大,岩石单元出露齐全。白碱滩地区的地幔橄榄岩相对比较新鲜,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尖晶石和橄榄石保存完好。研究表明,白碱滩蛇绿岩就位前,地幔岩发生了大于50km的快速隆升,且没有发生部分熔融。百口泉地区发现的地幔岩普遍遭受了改造,辉石多发生了强烈蚀变(透闪石化),但尖晶石和橄榄石保存较好。百口泉地区出露的地幔岩和白碱滩地幔岩的矿物组成基本一致,表明它们属于同一蛇绿混杂岩带。百口泉蛇绿岩剖面的揭露,将该蛇绿混杂岩带的范围向NE方向延伸了35km。  相似文献   

2.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北东缘活动陆缘区,是我国前寒武系出露较典型地区该区出露“ 非史密斯”地层有中新太古界达格拉格布拉克群TTG质片麻岩套(片麻岩SIMS锆石U-Pb年龄为(2 565±18) Ma)和古元古界兴地塔 格群石英岩-云母片岩-大理岩建造(混合岩锆石 U-Pb年龄值为(1 912±1 2.1)Ma...  相似文献   

3.
桂北元宝山地区超镁铁岩的年代、源区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桂北元宝山地区超镁铁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841±22)Ma(2σ),与桂北三防-何家湾地区出露的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年龄(约825 Ma)接近,表明桂北地区出露的镁铁-超镁铁侵入岩具有基本一致的结晶年龄.超镁铁岩的岩石学和主量元素特征表明超镁铁岩是堆晶岩,其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较低(<NMORB),蛛网图上除了Nb、Ta、Zr、Hf亏损外,一般表现为平坦的分配曲线.超镁铁岩εNd(t)的变化范围为-1.0~6.5,表明超镁铁岩的母岩浆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元宝山地区超镁铁岩低的w(Th)/w(Nb)比值与原始地幔非常类似,而与大陆弧玄武岩浆的比值明显不同,推测元宝山地区超镁铁岩应形成于板内环境,而不是活动大陆边缘,其形成很可能与导致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发生于约825 Ma的华南地幔柱有关.  相似文献   

4.
石鼓杂岩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叠加。为了揭示杂岩体的低温热演化与浅部剥露历史,采集了石鼓杂岩南段石鼓镇-拉巴支村剖面变质岩中的锆石和磷灰石,开展裂变径迹分析。结果表明,石鼓杂岩从早白垩世(133~145Ma)到渐新世(31Ma)经历了一次缓慢的剥露(1.08℃/Ma),而从渐新世开始,其南部经历了较快速的剥露过程(3.23℃/Ma)。磷灰石热史模拟也反映出第二阶段较为快速的冷却过程。结合区域构造分析认为,拉萨与羌塘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早白垩世以来藏东地区地壳结构的调整,导致石鼓杂岩南部出现了第一阶段的剥露作用;而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与后碰撞过程对于石鼓杂岩的新生代剥露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焦树林  梁虹 《中国岩溶》2002,21(2):95-100
岩石是地貌演化发育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岩性分布区常常发育特定的地貌形态。本文统计分析了喀斯特地区22 个中小流域的地貌类型和岩石的出露关系,从量上揭示了流域地貌与岩性的关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碳酸盐岩出露的地区常发育着峰丛洼地;在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出露地区易于形成峰丛谷地;在非碳酸盐岩出露地区发育形成非喀斯特地貌;而在峰林谷地和非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常有松散岩出露。   相似文献   

6.
皖中浮槎山地区南延部分以大黄山一带为代表,出露一套基本未变质地层,据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微古化石等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应为北将军(岩)组,可与张八岭地区的北将军(岩)组进行对比,进一步将其分为两个(岩)段:下(岩)段为碳酸盐岩,上(岩)段为碎屑岩。  相似文献   

7.
涑水杂岩作为华北克拉通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条山地区出露最好且研究程度最高。在晋陕交界处的韩城和河津地区也有零星的古老变质基底杂岩出露,通常认为是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的西延。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测得研究区内的基底岩石角闪斜长片麻岩、透辉斜长片麻岩和二长花岗片麻岩原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260±28Ma、2053±34Ma和2098±27Ma,表明晋陕交界处涑水杂岩的形成年龄明显小于中条山地区的涑水杂岩,其形成时代主要应为古元古代早期,而非太古宙。锆石Hf同位素显示,所分析的锆石多数具有低ε_(Hf)(t)值,最低可达-6,其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630~2933Ma,表明这些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岩石为太古宙岩石再循环的产物,暗示在晋陕交界处可能存在太古宙的古老地壳物质,同时也支持华北克拉通南部太古宙地块划分的推论。  相似文献   

8.
深熔作用是大陆地壳分异、元素迁移富集和混合岩化作用的主要机制和关键地质过程.吉南地区出露的太古宙基底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及深熔作用,长英质淡色体及淡色花岗岩广泛分布.吉南和龙花岗-绿岩地体出露的太古宙变质石英闪长岩及相关的长英质浅色体和含斜方辉石(角闪石)淡色伟晶花岗岩的野外地质特征、相互关系及岩相学特征指...  相似文献   

9.
佛兰西斯科混杂岩(Franciscan melange)沿美国西部的海岸及海岸山脉出露,构成一个近南北向的混杂岩带。这套杂岩起初称为佛兰西斯科杂岩(Franciscan complex)其本身的时代及其和大谷组(Gneat Valley Formation)的关系一直是一个纠缠不清的疑难地质悬案。板块构造说问世之后,许靖华教授首先解开了这个杂岩之谜,认为其形成与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是一套典型的混杂岩(melange),也有人将其称为俯冲杂岩(subduction complex)。近年来美国许多著名地质学家曾先后涉足该地区,对佛兰西斯科  相似文献   

10.
王祖伟 《江西地质》1995,9(3):196-204
出露于庐山地区的星子变质杂岩是扬子大陆的结晶基底,由变粒岩,各类云母征岩、石英片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其岩类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说明它可能 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形成的时代为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11.
沉积岩中的裂隙是比較普遍的地質現象之一。所有这些現象的調查研究是可以容易地被相信,只要他到过各种不同程度风化的沉积岩和岩漿岩出露地区。通常对这种現象的很多調查研究工作仅限于岩石裂隙  相似文献   

12.
苏北东海晋宁期蛇绿岩与苏胶造山带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苏北东海-赣榆地区出露的东海杂岩是苏胶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苏胶造山带的古老中带早期演化历史的重要地区。本文通过恢复和研究东海镁铁-超镁铁岩中的蛇绿岩、追苏胶造山带早期演化历史,为寻找金红石蓝晶石、金刚石、榴石宝石等与镁铁-超镁铁岩有成因联系的矿产资源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3.
<正>虎坪铜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条山地区的同善构造剥蚀"天窗"内,是中条山铜成矿带的组成部分。矿区出露岩石主要有花岗质片麻岩、黑云角闪片岩、绿泥角闪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等(孙继源等,1995),其中黑云角闪片岩和绿泥角闪片岩为主要赋矿岩石。矿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发育NE向平  相似文献   

14.
那丹哈达岭地层与地体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正> 位于中国东北隅的那丹哈达岭(实为完达山北段,近年来地质文献中多称为那丹哈达岭),是我国北方唯一出露海相中生代地层的地区。该区森林覆盖面广,全面认识地层有困难;相对出露较多的硅质岩又缺乏大化石;此外对该区构造演化历史的认识也影响了对地层归属的研究。王秀璋(1959)根据放射虫和藻类的研究将地层划分为上三叠统镇江岩  相似文献   

15.
正1成矿地质背景浙江开化桐村地区是浙西重要的铜钼多金属成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地台东南缘,江南台隆与钱塘台褶带衔接部位。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和奥陶系,奥陶系出露面积最大,岩性以泥岩、粉砂岩等细碎屑岩为主。北东向褶皱、断裂及片理带为主干构造,也是区内与矿化有关的中酸性岩体的控岩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出露岩体包括二长花岗斑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等,  相似文献   

16.
敦煌地块位于塔里木克拉通的东南缘,是塔里木克拉通前寒武纪岩石出露的重要地区之一。敦煌地块包括北阿尔金 地区和敦煌地区,区域内出露的最古老岩石分别被称为米兰杂岩和敦煌杂岩,文章研究重点是敦煌地区出露的敦煌杂岩。 敦煌杂岩由TTG质片麻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代表性岩石组合包括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奥长花岗质片麻岩、花岗闪长质片 麻岩、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石榴石黑云母片岩以及大理岩。文章对东巴兔山干沟地区的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样品进行了 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石榴石黑云母片岩样品进行了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同时对敦煌杂岩开展了构造变形研究,目 的是揭示敦煌杂岩的形成时代、构造变形特征以及变质温压条件。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样品的结晶年龄为2057±75 Ma,并且 记录了~1.88 Ga和~400 Ma两期变质作用,分别与古元古代和古生代的造山事件相关。构造变形研究表明敦煌杂岩记录了两 期变形作用,分别为区域上的右形韧性剪切作用(S1) 和南北向褶皱作用(S2),且右形韧性剪切作用(S1) 和~400 Ma的变 质作用是配套同期的。此外,对石榴石黑云母片岩样品的分析表明,~400 Ma这期变质作用变质峰期的矿物组合主要为石 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且变质温压条件为667~690 ℃/0.88~0.89 GPa,代表了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郝梓国 《地球学报》1991,12(2):73-83
本文将西准噶尔地区蛇绿岩分为两类:一类是变质橄榄岩+辉石岩+辉长岩组合(简称PPG系列),它们遵循富Ca的演化趋势,发育冶金型铬铁矿床;另一类是变质橄榄岩+橄长岩+辉长岩组合(简称PTG系列),它们遵循富Al的演化趋势,发育耐火型铬铁矿床。两类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成因机制是上地幔岩的部分熔融,而铬铁矿及纯橄岩的出现则是高度熔融的残余;堆积杂岩中出现辉石岩+辉长岩和橄长岩+辉长岩的不同组合则与岩浆房的出露深度和氧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牡丹江地区黑龙江杂岩的变质变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出露一套具有洋壳性质的构造混杂岩,根据特征矿物组合及岩相学特点,将这套杂岩自北向南划分为3个变质变形相带:蓝片岩带、黑硬绿泥石带和黑云母带,带与带之间被强烈的韧性变形带所分隔,表明彼此间为构造接触,而非连续的变质相带,说明了牡丹江地区的黑龙江杂岩不是正常的变质地层单元。3个相带的出露与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事件有关。根据黑龙江杂岩变质变形特征和其年代学资料,将本区构造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 (1)305~296 Ma之前的陆间洋洋壳俯冲及闭合阶段;(2)170.26~154 Ma佳木斯和兴凯地块之间的陆陆碰撞和后期作为整体统一受西太平洋构造域影响的阶段;(3)154 Ma之后敦密断裂左行走滑并对黑龙江杂岩进行改造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已經发現了金刚石砂矿床,因此一定也存在有原生矿床。下面談一下西伯利亚雅庫特地区的金刚石矿床,供同志們参考,希望能对中国同志在寻找原生金刚石矿床的工作中有所帮助。一、金伯利岩岩简分布的地质位置(见图1) 雅庫特的金伯利岩岩筒是分布在两个不同构造单元的邻接地区,即通古斯台向斜和安那巴德台背斜之間。在台背斜的隆起部分,出露的地层是古老的結晶片岩。褶皺和錯动在这里都較剧烈,其中并有閃长岩的侵入。在它的周围分布着震旦紀、寒武紀和奧陶紀的地层,褶皺较平緩。下古生代的地层,包括碳酸盐类岩在內,厚达2000米,其中有金伯利岩岩筒出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四川康定-冕宁地区出露的康定杂岩中基性、中性、酸性岩岩石学、微量元素地球化学、Nd同位素等多方面系统研究,确定康定杂岩形成于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