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龚琳  李新正 《海洋科学》2016,40(11):52-56
作者记述了两种深海海绵薄管海绵属一种(Chonelasma sp.)和绢网海绵科一种(Farreidae sp.),其中薄管海绵属为新记录属。由于采集时海绵已经死亡,骨针脱离海绵,只具有骨骼形态,缺乏骨针形态,所以两种海绵只能鉴定到属或科。薄管海绵属一种(Chonelasma sp.)隶属于真网海绵科(Euretidae),薄管海绵属(Chonelasma),由"蛟龙号"于2013年7月7日采集于南海3 551 m处。绢网海绵科一种Farreidae sp.隶属于绢网海绵科(Farreidae),由"科学号"于2014年4月18日采集于冲绳海槽1 190 m处。文中描述了两个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和骨骼形态,丰富了中国六放海绵纲(Hexactinellida)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了湖北省双星藻科转板藻属2新种及此属1种和水绵属2种为我国新纪录,并根据我国的标本对其形态特征和有关文献上的错误作了讨论和校正。  相似文献   

3.
用光镜和电镜对一种绿藻分离物(MC-1)的显微结构进行研究。显微与亚显微结构表明,MC-1以似亲孢子方式繁殖,在细胞形态、叶绿体和蛋白核结构上具有绿藻门绿藻目绿球藻科绿球藻属的形态分类特征。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该藻种可能是绿球藻属的一个新种,建议定名为嗜碱绿球藻Chlorococcum alkaliphilus。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采自中国南沙及北部湾的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真寄居蟹属Dardanus Paul’son 1新纪录种:丽螯真寄居蟹D.callichela Cook,1989。提供了形态描述、形态特征图及分种检索表,并讨论了其与近似种的区别。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MBMCAS)。  相似文献   

5.
肖丽婵 《海洋与湖沼》2014,45(1):212-216
本文记述了采自中国南沙及北部湾的活额寄居蟹科Diogenidae真寄居蟹属Dardanus Paul’son 1新纪录种:丽螯真寄居蟹D. callichela Cook, 1989。提供了形态描述、形态特征图及分种检索表,并讨论了其与近似种的区别。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MBMCAS)  相似文献   

6.
为了摸清中国沿海汇螺科Potamididae物种数量和分布情况,本文采用国际上最新的分类系统,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采集积累的汇螺科标本进行系统性的形态分类学研究,共整理鉴定出汇螺科动物5属18种,将分别进行研究报道.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沿海汇螺科、塔蟹守螺属Pirenella共9个种类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选取了中国近海蛾螺科动物16属,共计21种,进行了齿舌解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齿舌进行了观察,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比。结果证明,蛾螺科种类的齿舌齿式为1·1·1。通过研究发现蛾螺科动物的齿舌形态结构包括形状、排列方式以及齿尖数目虽然在属内、种内有一定的变化,但仍可以作为蛾螺科种类的分类依据之一,从而将各属、种区分开来。此外,本研究确认了在火红土产螺Pisania ignea(Gmelin,1791)中存在着齿舌两性异型现象。  相似文献   

8.
孙启梦  张素萍 《海洋科学》2022,46(10):13-23
继中国沿海汇螺科Potamididae分类学研究I后,又完成了汇螺科的分类学研究II。本文主要论述了汇螺科中拟蟹守螺属Cerithidea、锥蟹守螺属Cerithideopsis、望远蟹守螺属Telescopium及笋光螺属Terebralia共4属9种,其中1个中国新纪录种为邱氏拟蟹守螺Cerithideaquoyii(Hombron&Jacquinot,1848)。文中对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等进行了研究论述,并对以往鉴定有误和使用混乱的种名进行了修订。目前为止,共整理分类出中国沿海汇螺科5属18种。为了解中国汇螺资源情况、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湛江徐闻西海岸柳珊瑚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8月对湛江徐闻西海岸柳珊瑚资源进行调查,共采得柳珊瑚16种,分别属于7科14属;基本查清该海区柳珊瑚的分布状况。根据柳珊瑚群体颜色及骨针的形态学特征,系统阐述徐闻西海岸柳珊瑚的系统分类关系,第一次系统研究了徐闻柳珊瑚的资源状况。结合国际上最新的柳珊瑚分类系统,对国内原有的形态分类系统作出了更新和改进,这将有助于国际上认同和了解中国柳珊瑚资源情况。研究发现了1个新记录科、4个新记录属和1个新记录种。等柳珊瑚科Parisididae为新记录科,Parisis、Paraplexaura、Villogorgia、Dichotella为新记录属,鞭柳珊瑚Ellisella maculataStuder,1878,为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
匡梅  夏邦美 《海洋与湖沼》2003,34(4):431-435
对1958年4月采自西沙群岛永兴岛的红翎菜科麒麟菜族标本AST 58-4195号、AST 58—4154A号和AST 58-4158号进行切片与染色的分类研究。将其与该科中相近的麒麟菜属、琼枝藻属和卡帕藻属的不同种一起,进行了营养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尤其是囊果的形态与切面特征的详细比较、研究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标本是我国目前尚未报道的红翎菜科拟鸡冠菜属的一个新种:具花拟鸡冠菜Meristiella florigia sp.nov.。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分布在我国淡水池塘及水稻田中的16种介甲目甲壳动物(隶属于5科8属)进行了记述及部分种类的形态分类描述。有5种是作者近年来的新发现,其中的中华蚌壳虫Cyzicus sinensis sp nov系新种。列表比较了新种与其近似种尼泊尔蚌壳虫Cyzicus nepalensis Ueno,1967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本文中附有亚目、科、属的检索表及形态特征图109幅。本文记述种的名录如下: 1、东北锐眼蚌虫Lynceus manchuricus Daday,1927 2、中国拟圆蚌虫Paracyclestheriasinensis Shen et Dai,1987 3、木场真渔乡蚌虫Eulimnada kobai Ueno,1940 4、涛雒真渔乡蚌虫E.raotuoensisl Hu,1986 5、东方原蚌虫Eocyzicus orientalis Daday,1915 6、蒙古原蚌虫E.mongolianus Ueno,1927 7、莱阳原蚌虫E.laiyangensis Hu,1985 8、中华蚌壳虫(新种)Cyzicus sinensis Hu,1988 sp.nov.9、窦氏隐妇蚌虫Caenestheria davidi(Simon,1886)10、川候隐妇蚌虫C.kawamurai(Ueno,1940) 11、瘦狭蚌虫Leptestheria tenuisSars,1901 12、川内狭蚌虫L.kawachiensis Ueno,1925 13、南京狭蚌虫L.nanjingensis Zhanget Chen,1976 14、新疆狭蚌虫L.xinjiangensis Hu,1987 15、中国原狭蚌虫Eoleptestheriachinensis Daday,1923 16、东平原狭蚌虫E.dongpingensis Hu,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首先从认识物种开始,并需要内容全面的的基础资料,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通过现场调查和文献研习所获得的物种编目和分布图集研究成果。由于分类学人才储备不足,重要标本的收集和鉴定变得越来越困难。西太平洋是全球海洋生物种源中心,许多海洋生物类群的最高物种多样性都出现于该区域。本文在西太平洋及其边缘海(105-152°E,0–45°N)701个测站获取的6203份浮游动物样品分类鉴定基础之上,对1965-2008年该区浮游动物主要类群的系统分类、物种多样性和新物种新纪录进行了汇编和总结。本文共记录和编入西太平洋及其边缘海10个浮游动物类群206科686属2657种(含亚种)。包括水螅水母类99科251属697种,栉水母类12科22属59种,浮游软体动物14科36属85种,介形类8科91属416种,桡足类51科156属908种,糠虾类4科60属202种,磷虾类2科8属56种,十足类8科23属105种,毛颚类5科13属48种,被囊类5科26属81种。文中详细列举了10大类群的主要优势种,并记述了筒螅水母科2新种以及棒状水母科1新属2新种。许多赤道热带海、高纬度寒带海、深海深层的浮游动物物种在我国首次记录,较以往我国所记录的1852种增加了806种,增录43.5%,包括赤道热带种增录1.4%,高纬度冷水种增录3.5%,深海深水种增录3.2%。作者还对中国海洋浮游动物研究的5个主要领域进行了展望。本文的定性系统分类信息对海洋浮游动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2008年以后中国海洋生物种类全面系统总结的专著而言。  相似文献   

13.
山东小清河桡足类与枝角类名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根据对小清河的多年污染生态调查,报道了桡足类13种,待鉴定3种,隶属于3目5科11属,枝角类18种,隶属于6科12属。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春秋季鱼类种类组成及年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和9月对大亚湾海域通过拖网和流刺网捕获的鱼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出现18目76科135属200种鱼类,其中软骨鱼纲4目5科5属6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3.0%;硬骨鱼纲14目71科130属194种,占调查鱼类总种数的97.0%.根据其适温类型可分为暖水性种、暖温性种和冷温性种,其中暖水性鱼类有183种,占总种数的91.5%;暖温性鱼类有16种,占总种数的8.0%;冷温性鱼类仅有1种,占总种数的0.5%.渔获物中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占多数,其中,底层鱼类共有74种,占总种数的37.0%;近底层鱼类共有68种,占总种数的34.0%;中上层鱼类共有45种,占总种数的22.5%;岩礁鱼类有13种,占总种数的6.5%.大亚湾鱼类的年龄普遍偏低,以1 a龄鱼为主.与相邻海区鱼类区系特征比较,大亚湾海域具有我国热带和亚热带性海湾的鱼类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5.
The echiuran fauna of southern Africa currently comprises two families, four genera and 16 species of which one has recently been described as new to science and four are new records for the region. The taxonomic characters distinguishing the genera are given. The zo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southern African species is outlined and discussed. Knowledge of the echiuran fauna is too scanty to throw any light on the division of the coastline into faunistic provinces.  相似文献   

16.
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08年间在厦门海域开展的游泳生物周年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种类236种,其中鱼类153种(软骨鱼类11种,硬骨鱼类142种),隶属于16目61科108属;甲壳类71种,隶属于3目21科35属;头足类12种,隶属于3目4科5属12种.游泳生物平均密度指数为1 337ind/(网.h),平均生物量指数为19.560 kg/(网.h).生物量优势种为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密度优势种为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游泳生物生物量指数的季节变化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密度指数的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同时对厦门海域游泳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表明,不同海域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H')由东向西逐步递减,即大嶝海域〉东部海域〉九龙江口及厦门港海域〉同安海域〉厦门西港海域.并讨论了多样性特征和主要优势种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河口区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该海域游泳生物季节群聚优势种较为明显.游泳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变化是由于各季节主要种类的优势度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样方法和样线法对大兔屿进行植物资源调查,其主要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灌草丛。有维管植物69科,139属,152种。蕨类3科,3属,3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63科,133属,146种。乔木20科,27属,30种;灌木31科,44属,46种,草本和藤本30科,68属,74种。其中,原生植物125种,外来植物27种,入侵植物10种,无珍稀濒危植物。植被群落的植物区系组成中,属的分析表明,大兔屿植物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种子植物属划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及其变型,其中成分最多的是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区系总数的35.29%。群落以高位芽植物占主要优势,为46.71%。人工栽培的台湾相思林、马尾松林及木麻黄林总的覆盖率却高达80%。最后针对海岛特色景观的营造,对大兔屿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多次到我国西沙群岛进行海洋生物的采集工作;作者参加过一次考察,并对该岛的棘皮动物进行过专门的采集与观察。 富饶的西沙群岛,盛产海参,有的地方,可谓俯拾皆是。全世界约40种海参可供食用,而西沙群岛即产有20种。世界上一些名贵的种类,例如梅花参、黑乳海参、蛇目白尼参和辐肛参等,该岛均有出产。 本文报道了经济意义较大的海参纲动物的研究结果,共检查了标本425个,鉴定为41种,分隶于3目,5科,16属,内有一新种,有14种在我国系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海区无柄蔓足类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于1986-1991年在南海北部对16个海洋结构物上的无柄蔓足类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个体大小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所采集到的标本隶属于无柄蔓足类的3科7属19种,其中藤壶科5属16种,笠藤壶科1属2种和小藤壶科1属1种。共有17种无柄蔓足类分布在珠江口东南海区;而琼东海区仅发现2种;琼东南海区有8种;莺歌海海区11种和北部湾海区10种。纵肋巨藤壶、美丽藤壶和珠江藤壶为珠江口东南海区特有种。研究无柄蔓足类在南海北部近海海区的分布及其与海流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类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也为海洋石油平台的设计及污损生物的防除提供参数。  相似文献   

20.
东海大陆架沉积物中的放射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海洋沉积物中放射虫的研究资料来判別海底地层和解决与海洋学有关的问題, 系探索海洋资源的手段之一。近年来,一些国家对世界大洋的调查研究工作进展很快,目前,除北冰洋外;几乎对各大洋的大部分海域都进行了钻探取样。其中,用放射虫沉积岩样结合地层学进行分析划带的工作已有很大进展。东海大陆架范围辽阔,资源丰富,亟待开发利用,但对其海底情况过去了解较少。为配合当前渔场调查和海底矿产资源的探测,对海底沉积物及有关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是急需的。本文就东海大陆架部分地区(东经121°30′-127°,北纬26°30′-32°30′;图1)海底沉积物中的放射虫进行研究整理、以供作海洋开发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