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玉杰 《地质与勘探》2013,49(5):928-938
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我国是一门比较成熟的技术,但在不同的表生环境条件下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也不尽相同。通过对豫西熊儿山金矿田牛头沟矿区不同粒度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风化过程中元素行为的研究,发现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随粒度变细其风化程度增强,且这一特征在水系沉积物样品中表现更为明显。当样品粒度为4~100目时,元素含量逐渐升高或降低,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当粒度小于100目时,样品中元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其主导风化机制可能发生了改变。热液成矿元素在土壤样品中相对富集在60~100目的粒度,在水系沉积物样品中相对富集在80~100目的粒度,参考各粒级样品在全粒级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建议选择60~100目作为水系沉积物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这一粒级样品既可继承原岩在连续风化过程中的元素行为,又不受后期新的风化机制的明显影响,同时可最大限度地风化而分散以达到降低采样密度的需要。选择60~100目粒级样品在牛头沟金矿区开展了1∶5万化探普查,结果发现元素浓集中心与各矿段空间位置吻合较好,为豫西熊儿山地区开展1∶5万化探普查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主要河流水体中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体系中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悬浮颗粒物、溶解相和沉积物三部分中.选择海南岛12条主要河流,分别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采集过滤水、悬浮物及水系沉积物样品,分析重金属元素在过滤水、悬浮物及水系沉积物中的含量特征,总结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迁移方式及富集特征,查明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活性水系沉积物的冻结采样技术与常规采样技术,经统计分析,10种氧化物和21种微量元素在两种技术之间全部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122个采样点上所得到的氧化物重量百分比和微量元素含量表明:冻结采样可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沉积物样品。每个采样点为了获得对沉积物中氧化物重量百分比和元素含量具有代表性的评估,需要小于50%的冻结样品,相反,常规采样由于冲洗和淘洗细粒级沉积物,致命用以常规地球化学分析的沉  相似文献   

4.
含粗粒金矿,由于粗粒金的存在使其样品的采集、加工和分析极具挑战性,如何获得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的化学分析样品,并提供准确的分析结果,长期以来一直是该类金矿资源勘查评价急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含粗粒金矿样品的采集、加工和分析方法等3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及主要成果进行归纳分析,认为:1含粗粒金矿样品的采集是确保样品代表性的首要环节,含粗粒金矿样品分析结果的潜在误差有80%来源于样品采集,因此研究经济、有效的样品采集方法至关重要。2含粗粒金矿样品的加工主要从提高自然金的粉碎度,改进加工流程,选择样品加工设备等方面进行,但查明金的粒度分布及伴生矿物是拟定样品加工流程的关键。3含粗粒金矿样品的分析方法有常规的化学分析方法、批量浸金法和人工重砂加权平均法,相对于复杂的加工流程研究,后者有望成为此类样品经济有效的分析方法。本文指出,含粗粒金矿资源评价质量的误差来源于地质、采样、加工、分析等诸多方面,总体而言应最小化所有阶段误差,应特别重视样品采集方法的研究,确保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是提高该类金矿资源评价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几种主要金异常的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美辉 《福建地质》2000,19(4):205-208
对河流重砂金异常,水系沉积物金异常及土壤化探金异常在寻找金矿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行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逊克霍吉河地区地球化学找矿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水系沉积物和土壤采样分析研究表明, 在研究区地球化学找矿工作中可采用两者相结合的采样方法。水系沉积物样品过筛粒级为- 10~ + 60目, 其中- 10~ + 20目和- 20~ + 40目粒级样品比较发育, 含量较高, - 40~ + 60目粒级样品含量最低, - 60目样品含量上下波动较大。样品中Au、Bi 和Sn含量变化大, 变异系数在各粒级中分别为0.41~1.41、1.84~2.49和1.40~1.50, 其他元素在各粒级中变异系数为0.31~0.94, 含量变化较小。土壤测量发现, 在B层发育部位采集B层中部土壤, 在B层不发育地段采集B +C层土壤样品, 能较好反映异常。元素含量从浅到深有增加趋势, 异常强度有所变化, 但对发现异常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晴隆县老万场金矿及其外围水系沉积物的元素组成和富集情况与矿体的关系,将老万场金矿矿样、矿区水系沉积物、矿区外围不同异常范围内水系沉积物的元素平均值及全省的水系沉积物背景值进行了比较,发现老万场金矿水系沉积物与老万场金矿矿样具有相同的元素组合及富集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区域化探扫面工作中,许多地区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基本上能反映控制区内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但在岩溶地区,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效果就不一定好. 岩溶地区的溶解作用强烈,河流底沉积物大都是碳酸盐类物质,成矿、成晕元素含量严重贫化,对水中溶解形式的金属离子吸附作用也很弱.因此,建议采集具有强烈清除作用的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结核或河床裂点处的沉积物.发现异常后,向上游追踪.在地下水出口处,要注意采集沉积物,追踪高含量的截止点. 因为在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中,碳酸盐类物质主要呈溶解形式被岩溶水带走,存在于碳酸盐类岩石中的金属元素,有些也呈溶解形式被带走,另些则呈固态被  相似文献   

9.
丘洛金矿是沿川西高原鲜水河断裂带,在长200、宽20公里范围内进行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时发现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化探Au,Hg,As,Sb综合异常是本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找矿标志。由于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点少,控制面积大,能有效地发现和快速圈定找金有望区,建议在工作程度低的山区大力推广水系沉积物测量找金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响应国际地球化学旗图计划(ICCP259)中的全球地球化学采样子计划的实施,研制超低密度地球化学采样的最佳方法,1989~1990年在江西省开展了一项试点研究.在约15.7万平方公里的可采面积内采集了121件河漫滩沉积物样品.平均采样密度约为五个点/1300km2.采样覆盖度为24%.采样点主要布置在100-500km2的汇水盆地口上,其中有33个采样点控制的汇水盆地面积在400~2000km2之间.河漫滩沉积物样品来自深度在0.5m以下到1.2m的柱状剖面.样品定量分析了38种元素.文章从多方面讨论了超低密度河漫滩沉积物地球化学术样的代表性,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在400-2000km2的汇水盆地口上采集河漫滩沉积物样品能较好地反映上游汇水盆地中的主要矿化.2.超低密度采样和以2个点/km2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所获得的W、Sn、Cu、Pb和Zn五个元素的地球化学趋势相似.3.超低密度样品中W、Ph、Be、Rb等元素的分布特征与省内花岗岩的分布相吻合.4.超低密来样品中“3Ni+Cr+V”的分布能较好地反映扬子准地台与华南加里东精皱系在省内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1.
次生风化环境对化探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原生矿物风化时解离出的成矿金属,在水圈中扩散或沿河流通道机械搬运或由土壤剖面渗出的水携带而从原地迁移开.被解离出的金属的运移距离取决于诸因素中的反应的化学动力和金属与河流沉积物及土壤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地采集河流沉积物和土壤样品对广泛应用的化探来说,是一种合乎逻辑的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金矿开发影响的黄河二级支流太峪水系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沿河采集1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层采集垂向剖面10件水库沉积物样品,测定了样品中重金属元素Hg、Pb、Cd、Cr、As、Cu和Zn的含量,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指数法和Tomlinson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矿业活动是太峪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因素;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和最高污染系数均反映Hg、Pb、Cd是太峪水系沉积物的特征污染重金属元素,Cr和As的质量分数接近地区背景值;太峪水系表层沉积物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极强污染,山区段污染较山外更严重;整个流域的Hg、Pb、Cd具有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Cr、As、Zn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太峪水系沉积物垂向各层沉积物都受到重金属元素的极强污染,生态问题以Hg、Pb、Cd的潜在生态危害为主,其污染和生态危害程度都高于流向上的沉积物。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突出了不同元素的毒性和危害程度,而污染负荷指数法侧重于样本空间上的污染程度,二者互补使用有利于实际问题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3.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是在基岩出露区发现深部矿化信息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介绍了构造地球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的发展历程。为解决岩石样(构造岩样)的代表性和均匀性,提出了方格采样法,即在每个采样网格内多点采样组合分析采样方法,采集以构造破碎带物质、裂隙充填物、蚀变岩石、矿化岩石等为主的能反映深部矿化信息的样品。利用该方法在甘肃西和地区进行了1∶50 000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试验,采用500 m×500 m的采样网格,在每个采样单元中采集6~8个子样组合,分析了其中的Au、Ag、Pb、Zn等19种元素,圈定了较好的金地球化学异常,经查证发现了金矿体。在江西岩背锡矿外围开展1∶10 000的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试验,采用100 m×100 m的网格,采集构造裂隙样品,圈定了Sn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对圈定的Sn地球化学异常进行钻探验证,发现深部隐伏Sn矿体。不同比例尺的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试验表明,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在基岩出露区能有效发现深部矿化信息,在寻找隐伏矿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在中国黔西南地区寻找卡林型金矿和东南沿海地区火山岩覆盖区找矿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安徽省北淮阳地区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采样方法技术试验研究,选择两种粒级样品在典型矿区开展了1∶5万化探普查试验,发现元素浓集中心与各矿床空间位置吻合较好。结果表明,采集10~60目的沟谷粗粒级样品,能够圈定出清晰的矿化异常,指示意义明确;提出在北淮阳地区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适宜采用截取粒级的采样方法,从而为该地区开展1∶5万化探普查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5.
根据近年在四川的金矿勘查工作实践,探讨了水系沉积物与土壤采样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取样的季节和位置,取样的网度及深度等.  相似文献   

16.
江西德兴矿集区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比研究矿山开采一定时段内区域环境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动态监测矿山开采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情况、污染趋势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在利用2004年野外采集与测试分析的330个水系沉积物样品重金属含量数据基础上,充分利用矿山开采早期(1989)的1:20万乐平幅(As、Hg、Cd、Cr、Zn、Cu、Pb)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图,通过数据预处理,分别对样品采集点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统计分析和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的基础上,采用GIS的三维空间分析功能,对比研究德兴地区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十几年来,矿山开采对区域水系沉积物已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主要集中分布在是德兴铅锌和铜钼矿区德兴河与大坞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乐安河下游沿岸局部地区、西北煤矿区以及乐安河下游乐平附近的煤矿区。  相似文献   

17.
全球地球化学填图——历史发展与今后工作之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学锦 《中国地质》2008,35(3):357-374
区域性与国家性的地球化学填图已取得进展,如何在可期待的未来以极低密度采样获得周期表内大多数元素在全球的分布,有赖于对填图理念的更新及采样介质、采样部署与采样方法研究的进展。英国Webb等发现在数平方千米至数十平方千米汇水盆地之河口采集水系沉积物样品,其分析结果可大致逼近其上游汇水盆地内土壤中元素之平均值。挪威及中国的研究工作表明在更大河流(其汇水盆地达数百、数千以至数万平方千米)的河口采样,这一规律依旧适用。看来,这种分形规律还可进一步延展至世界上一些汇水盆地达数十万至百万以上平方千米的主要入海河口,但这方面尚需作更多的研究。在这种新的填图理念指导下,提出了为实现全球地球化学填图的短期研究与试点计划和长期全面实现之规划。  相似文献   

18.
青海柴达木盆地周缘残山地球化学景观区风成物分布十分普遍,通过研究该景观区水系沉积物、土壤、风成物和钙积层的分布特征,风成物和钙积层对水系沉积物的干扰特征,总结出一套多点组合采集岩屑代替水系沉积物的化探采样方法,在1∶25万区域化探、1∶5万普查化探以及1∶2.5万地球化学测量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9.
砂金矿勘探的关键的问题,是采样的质量和样品的代表性,尤其是小规格样品的采样质量和其代表性,对评价砂金矿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仅就其中某些问题谈一点初浅看法。限于水平,谬误难免,敬请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规范给出了采集固体地球化学样品的各项要求和简单易行的质量评价方法。为了更全面地反映采样相关要求,笔者综合分析讨论了国内外地球化学勘查中采样方法、采样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从样品与样本两个层次,样品属性、空间与时间三个维度,提出以采样合规性、代表性、针对性、均匀性和时间性等"采样五性"作为衡量固体地球化学样品质量的指标体系,并对采样代表性、针对性指标进行了量化,对于评价采集固体地球化学样品的野外工作质量具有较明确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