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3 毫秒
1.
回暖天气是每年春季我区早稻播种育秧时期,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它和低温阴雨天气一样,也是我区广大气象工作者在春播天气预报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报准了回暖开始日期及其维持时间,就能减少或避免早稻烂秧,使农民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李仕谟 《气象》1980,6(2):14-14
一般认为早稻烂秧的气象条件是低温阴雨天气,而根据我们两年来的调查和试验观察,早稻烂秧还与秧苗遭受北风(下称冷风)的侵袭有密切的关系。即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条件下,冷风的大小,是造成烂秧与否的重要气象因素。因此,在早稻育秧时,注意防止冷风对秧苗的侵袭,能够有效地防止烂秧。  相似文献   

3.
我们玉林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主的农业区,全地区650多万人口,450多万亩稻田,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常常遇上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种烂秧,是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 早稻烂秧,一损失了种子,二贻误了季节,影响晚稻产量。据统计,1970—1979年10年中,全地区因烂秧,损失种子一亿一千七百多斤,其中1974年就烂掉两千四百多万斤,1976年烂两千一百多万斤。 十年前,区党委就把早稻烂秧,列为全区水稻生产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即早稻烂秧、病虫害、晚稻寒露风)。号召有关单位想方设法解决好水稻过“三关”的问题。根  相似文献   

4.
《气象》1977,3(1):4-5
早稻是我县目前种枇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达40万亩以上。占全县总耕地的80%左右。因此,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是夺取早稻大丰收的点要一环。培育半秧.防止烂秧与播种期关系较大。在同一年份里,若播种期选择得适宜,就能减少政避免阴雨低温的危害,减少烂秧,甚至不烂秧;反之。如果播种期选择得不适宜,  相似文献   

5.
《气象科技》1976,(1):12-13
一、预报思路“冬干天气暖,来春必有倒春寒”,这条农谚在贵溪地区流传甚广,其意思是:冬天少雨、高温,预兆早稻播种期间会有较长时间的低温阴雨。不利于早稻育秧,甚至会造成毁种烂秧现象。就韵律概念来说,春、冬还具有120天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章俊 《浙江气象》2001,22(1):23-25
倒春寒及育秧期间气温突变常造成本县早稻烂秧缺苗而影响早稻生产,探索防灾补救措施一直是科技人员的重要课题.本文除了通过总结常规培育壮秧,临时补播等补救措施外,还通过对比试验,重点总结水稻轻型栽培技术直播栽培在早稻烂秧情况下的应用.总结出直播栽培的技术要点,为解决早稻烂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余鹤书 《气象》1975,1(1):4-5
春季,我国江南地区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时期,有时会遇到持续性的低温阴雨,造成早稻烂秧。本文介绍利用两种不同天气型前期500毫巴  相似文献   

8.
我区地处中低纬度,西靠云贵高原,南濒南海,冷暖气流活动频繁,水气特别丰富,天气气候相当复杂,每年低温(即烂秧天气、寒露风)、旱涝、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均有出现,是造成农业生产不稳定的因素。多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做好为农业生产服务,关键是抓好灾害性关键性天气预报。 为水稻过“两寒”关服务 历年2—3月正值我区早稻育秧季节,往往出现较长时期的低温阴雨天气,通称“烂秧天气”。据统计,桂北几乎每年都有一段连续15天、桂中连续10天、桂南多隔5年也会出现一次连续10天或以上的低温阴雨过程。低温阴雨结束期每年迟早也不同,早  相似文献   

9.
罗北十二队在早稻培育壮秧、防止烂秧的实践中,不断摸索播种的有利时机和秧田管理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从一九六六年以来,早稻育秧基本上没有发生烂秧现象。这个队的主要育秧经验如下:1、掌握天气,适时播种早稻秧苗扎根生长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很严格,而春播期间的天气多变,时冷时热,早稻播种后天气温暧,有利于种子扎根生长,若遇到低温阴雨天气,则带来管理上的困难,容易造  相似文献   

10.
温室无土育秧,是我国育秧技术上又一重大改革。从农业气象角度来说,早稻采用温室无土育秧,既可避免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的影响,同时还能为秧苗生长创造了适宜的温湿度条件,缩短了育秧时间,有利于抢季节,防止烂秧。  相似文献   

11.
做好贫困地区粮食增产的气象服务,是气象科技扶贫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区各级气象部门责无旁贷和义不客辞的责任。区气象台、河池、百色两地区气象局接此任务后,进行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落实。河池地区局还成立了粮食增产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局领导亲自挂帅,并定出了详细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粮食增产的气象服务项目和内客,总的说来有长、中、短期天气预报;针对农业生产需要的农用天气预报,如早稻烂秧、晚稻寒露风天气预报;水稻、玉米播种期、收获期、年景和产量预报的农业气象预报;农业气象  相似文献   

12.
早稻育秧期间,立枯病时有发生.而大面积立枯病的发生,均是由于出现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的,它是早稻育秧期又一严重的气象灾害.从危害情况看,由于天气预报准确率的提高和保温育秧面积的不断扩大,春播期低温冷害造成的烂种死苗,远不如立枯病造成的损失严重.同时,各级领导和群众,对低温冷害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对于立枯病就没有那么  相似文献   

13.
春季低温阴雨对早稻产量的影响及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2、3月份日平均气温≤12℃,且持续3天以上或口平均气温≤15℃,每天日照小于2小时,且待续7天以上断续有小雨的天气过程,称为低温阴雨。此时正是我省早稻的播种季节,对早稻谷种和秧苗都威胁很大,严重的年份,会造成大面积烂科烂秧,从而影响全年的水稻生产。本文根据低温阴雨出现的一般规律及对早晚稻产量的影响,做一简要分析,为水稻高产提供依据。1低温阴雨对早稻产量的影响60年代以来我省出现了9年严重的低温阴雨天气,分别是1964、1968、1969、1974、1982、1983、1984、1985、1988年,除1968、1984年外早稻是增产的。可见低温…  相似文献   

14.
1 目的意义: 当前,我县早稻主要采用湿润育秧方式,但常遇阴雨低温造成烂种烂秧;大苗洗根移栽返青慢、分蘖迟;用种量多,稀播专用秧田面积大,影响总产量。 早稻旱床育秧技术系引进日本原正市先生“旱育稀植”技术,经研究改造而形成的育秧新技术。它能解决湿润育秧所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能使早稻早熟、增产、省成本。  相似文献   

15.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播期的强冷空气活动往往会给早稻的播种育秧带来不良的影响。强冷空气影响时,常拌有4天以上的连阴雨过程(约占全部强冷空气的2/3),严重的还可出现“倒春寒”天气,造成大面积的烂秧,影响全年的粮食生产。因此,做好春播期强冷空气的予报,是春期天气予报的关键。春播期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但它影响次数的多少与春季四暖的迟早有关:如果四  相似文献   

16.
低温阴雨是我省早稻育秧期间严重的气象灾害。轻则影响早稻秧苗质量,重则造成大量烂秧,浪费种子,耽误农事。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经验:当春季低温阴雨特别是倒春寒严重的年份,早稻往往增产,而晚稻则多会减产。本文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低温阴雨与水稻产量的关系,以便为开展农业气象决策服务提供参考。1低温阴雨年景划分根据低温对水稻秧苗的影响,通常将日平均气温<12C连续3天或以上,或日平均气温<15℃连续7天或以上的天气过程,定义为一次低温阴雨过程。低温阴雨轻重年景定义,则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如持续时间、平均气…  相似文献   

17.
烂秧与天气     
在华南三季稻连作和双季稻区,早造育秧常遭低温阴雨等不利天气影响,造成烂秧。烂秧不仅损失良种,延误季节,而且还影响全年生产安排。所以防止烂秧,培育壮秧是夺取粮食丰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气象科技》1975,(1):33-34
每年2、3月份,是田阳地区早稻播种育秧阶段,这时正值冷暖季节交替,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每当冷空气南下,往往造成低温阴雨天气,给早稻播种带来严重影响。为了做好春播期预报服务工作,抓住冷尾暖头播种,防止早稻烂秧,我们在学习群众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多年观察分析,发现癞蛤蟆活动与春播期冷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几年来,我们利用癞蛤蟆的活动规律来预报春播期天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雁伍 《气象》1978,4(8):34-35
在水稻高产栽培中,育足适龄壮秧是保面积、保密植、保季节的重要一环,也是争取早活早发、抗病抗灾、早熟高产的关键。由于早稻的感温性较强,营养生长期很短,秧苗密度又高,对秧龄要求很严,再加上春季天气多变,低温阴雨容易造成烂秧死苗,持续高温,又往往出现超龄小穗。因此,要育足壮秧,就要防止烂秧;要保证适龄,就要防止超龄。  相似文献   

20.
春播期冷暖时段的中期预报,多年来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所采用的预报因子都是前期的气象要素和环流形势,有些因子物理意义不够明确,预报质量不稳定,效果不够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1982年3月1日开始接收日本第4~8天的中期地面、500mb形势预报,采用当日的形势系统预报信息来作当日的气象要素预报,因子物理意义明确。用1982年春播期和1983年春播期前期的预报传真图建立了一条MOS预报方程,经1983年春播期后期的使用,效果很好,报准了3月下旬一次低温阴雨天气过程和一次回暖天气过程,使我县早稻播种避过了低温阴雨,抓住了有利的回暖天气,防止了早稻烂秧,抢上了播种季节,领导和群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