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热量资源是农业气候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县级农业气候资源的调查和区划工作中,了解县内热量的水平差异和垂直变化,是整个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的、首先得完成的工作。目前在一个县内由于有气温记录点的密度少和资料年代短等等原因,往往不能满足农业气候区划对热量指标的要求,为此,我们试用一种以气象站资料求算县内多点温度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省自1979年开展农业气候区划以来,各地都感到二级区划指标(即水分指标)不好定。目前已出版的区划初稿普遍采用≥10℃积温估计蒸发力,即 E_0=C∑T≥10(C=0.16),干燥度 K=E/R。,而干湿标准为:≤0.49很湿、0.5—0.99湿润、1.00—1.49半湿润、1.50—1.99半干旱、2.00—3.99干旱、≥4.00极早。用此标准划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在我省普遍不适用,因此在实际运用中,一般  相似文献   

3.
李广寿 《气象》1980,6(10):22-22
目前台站正在进行的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农业气候区划和三十年资料整编工作,以积温的资料统计最繁,一般每年需统计:0、3、5、10、12、15、18、20、22℃,10—20℃,10—22℃,12—20℃,12—22℃等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间隔日数,正积温,活动积温,有效积温等几十项。不仅项目多,工作量大,而且积  相似文献   

4.
信阳毛尖绿茶农业气候条件分析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信阳毛尖绿茶种植区农业气候条件与茶叶生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遵循主导因子与辅助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年平均气温、4—10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15℃保证率、年降水量、日照百分率、干燥度和海拨高度作为信阳毛尖绿茶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利用GIS技术,采用专家打分法将信阳毛尖绿茶种植区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引言 积温与辽宁省的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80年代初对积温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当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以下简称10℃积温)较常年少200℃或以上时,全省粮食产量将下降8%。积温,尤其是10℃积温,是辽宁省农业气候分析和区划中的主要指标,是表征辽宁省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重要特征量。因此,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我省分划为二个农业气候大区(带),四个一级农业气候区,七个农业气候小区,三个垂直高度农业气候层,简称“二带四区七小区三层”。现把本区划分区指标、界线、系统、命名等方面对原浙江省省级简明农业气候区划所作修改、调整和增补情况讨论如下。一、以≥10℃积温5300度·日、持续期240天为主导指标,以越冬条件一月均温5℃、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5℃、小于-7℃的低温频率≤20%及无霜期250天为辅助指标,作为划分我省浙中浙南和浙北二个农业气候大区(亦称中、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带)的依据,修改了简明区划原作的东段界线,并把原区划的一级农业气候区改为0级农业气候大区。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信阳毛尖绿茶种植区农业气候条件与茶叶生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遵循主导因子与辅助因子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年平均气温、4-10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大于-15℃保证率、年降水量、日照百分率、干燥度和海拔高度作为信阳毛尖绿茶农业气候区划指标,利用GIS技术,采用专家打分法将信阳毛尖绿茶种植区划分为适宜种植区、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区,并对区划结果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气候资源的农业气候区划是以GIS精细气候区划为基础、以提高气候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的农业气候区划方法,很好地解决了贵州复杂气候条件下多水稻品种的区划问题。根据该区划提供的生育期长度和积温指标,通过遘选相匹配的水稻品种进行种植,可以充分发挥各品种的优势,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免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实现品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及积温带的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原黑龙江省农业气候区划提出的5条积温带的基础上,根据1961~1994年的资料,利用旬平均气温内插的方法求出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及积温,并利用Barnes客观分析方法求出0.2×0.2网格点上的积温值,重新划分了黑龙江省的积温带。  相似文献   

10.
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是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的组成部分。我区县级的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正在陆续进行,为了交流工作情况,现将我们在这次工作中的初步体会叙述如下:一、调查的重点是当前的主要农业气候问题。搞调查,是为了搞清楚各地农业生产中当前存在的主要农业气候问题。在尽量收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农业气候分析和农业气候鉴定,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或通过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来开展服务。桂平县的农业气候调查工作,曾经进行过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云贵高原东部104个气象观测站1958-2015年4-9月逐日气象资料,选用积温干燥度指数作为干旱指标,探讨云贵高原东部汛期干湿气候分布特征,并分析积温干燥度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分析降水量和积温干燥度指数的突变特征,用墨西哥帽小波变换分析云贵高原东部汛期干湿状况。结果表明:云贵高原东部汛期降水量普遍在800~1 000 mm,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点,同时发现其标准差与平均降水量呈现一致的分布规律。近60年来,云贵高原东部汛期的平均积温干燥度指数虽呈增加趋势,但它具有阶段性干、湿交替发生特点,气候在向偏湿趋势发展。积温干燥度指数空间分布与降水量空间分布呈反位相,其大/小值中心与降水量小/大值中心分布基本一致。积温干燥度与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日照时数、蒸发量、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积温与辽宁省的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80年代初对积温的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当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以下简称10℃积温)较常年步200℃或以上时,全省粮食产量将下降8%。积温,尤其是10C积温,是辽宁省农业气候分析和区划中的主要指标,是表征辽宁省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重要特征量。因此,分析研究10℃积温的时空变化,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全省热量分布和变动情况,而且对于作物及其品种的合理布局、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等均有直接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金基锡 《气象》1982,8(3):24-24
近两年来广大气象台站正在开展农业气候分析和区划工作,在考虑热量指标时,主要用气候统计中的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初终日期及≥10℃积温来鉴定热量资源。农业生产及科研部门以≥10℃积温值及天数的多少来衡量一地区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并作为引种和耕作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但我县用≥10℃积温来衡量热量资源时,发现在不少年份反映不出我地的实际热量状况。如1964、1976年实况是典型的低温年,但气候统计中1964年≥10℃的积温是2377℃,比常年高40℃;1976年≥10℃的积温是  相似文献   

14.
贵州红心猕猴桃气候区划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84个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逐日温度、降水、日照、蒸发以及无霜期等气候资料,采用光热系数、光热指数、纬度—温度指数、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干燥度、气候干湿指数等公式,对贵州红心猕猴桃区划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要实现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品种区域化,必须建立适合贵州山区气候特点的区划指标体系,即以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年平均温度、7月平均温度、光热系数、光热指数、纬度—温度指数、无霜期、干燥度及气候干湿指数共10个气候因子作为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该指标较为全面地评价红心猕猴桃种植的气候适宜性条件,为贵州山区红心猕猴桃推广种植提供科学、合理布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会议简讯     
2月11~18日,省农业气候区划技术交流会在江山召开。会议讨论了县级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要求,交流了农业气候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学习了农业气候资料的整理、延长等技术方法。区划办沈高,金华地区气象局郭文扬,绍兴地区气象局章祖勇和杭州市气象局王  相似文献   

16.
袁开朗  宋永康  孙玉凤 《气象》1982,8(7):11-12
在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往往由于气象站点不多,气象资料年代不长而带来农业气候分析和划区工作的困难。如何立足于现有的资料条件,使农业气候分析有较可靠的依据,使划区客观化,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金县曾作了用气象产量进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的尝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今将这一工作的思路、方法和体会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怎样选取积温保证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清 《气象》1980,6(6):1-1
无论是农业气候区划,还是考虑作物品种合理布局,或者是套、复种选取合理的作物组合,首先要考虑如何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 热量年际间的变化很大,北方≥10℃积温高低相差700℃左右。想获得粮食高产、稳产困难是很多的。从农业气候角度上看,选取适当的积温保证率也是减轻低温冷害影响,充分、合理利用热量资源,获得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区域划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分析气象因子与水稻生长发育关系基础上,充分考虑黑龙江省水资源条件、气候形势、地域特征及耕作制度,利用1971~2000年的气象资料,计算黑龙江省稳定通过18℃的天数、≥10℃积温及稻田干燥度指数等,通过指标对比分析,提出黑龙江省水稻区划细划的初步结论,为黑龙江省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获得高产优质农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评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概述了GI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指出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其特点是利用"3S"技术进行细网格的推算,应用GIS技术发展适合地方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和精细农业。并对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综述了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区划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评述了农业气候区划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农业气候区划方法;概述了GIS技术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指出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其特点是利用"3S"技术进行细网格的推算,应用GIS技术发展适合地方资源特点的特色农业和精细农业。并对目前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