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土资源通讯》2009,(12):15-26,27-3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部机关有关司局: 按照《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号)和《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2号)的要求,结合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业权实地核查试点示范工作情况,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办公室组织修订完善了《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总体实施方案》,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总体实施方案》。经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领导小组审定,现予印发实施,有关要求一并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通讯》2010,(12):25-25
<正>国土资厅发〔2010〕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为确保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数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规范使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矿产资源规划与地质找矿工作部署,现就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通讯》2007,(3):19-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部机关各司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科学评估我国矿产资源潜力,国土资源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目的意义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我国矿产资源方面的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其目的是通过系统总结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成果,全面掌握矿产资源现状,科学评价未查明矿产资源潜力,建立真实准确的矿产资源数据库,满足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通讯》2009,(8):28-3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房屋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部机关有关司局: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是我部在矿产资源领域部署的重要国情国力调查,是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调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自2007年11月9日全面部署启动以来,各地认真组织,扎实推进,总体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通讯》2011,(22):20-3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矿业权实地核查项目办公室,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自2008年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启动以来,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精心组织实施,实地核查承担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积极支持配合,全国共有各级管理人员5000多人、1081个承担单位的2.3万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工作,累计投入经费22.6亿元。经过近3年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通讯》2008,(9):32-32
2008年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开展实质性工作的关键一年,为确保总体工作进度按计划切实推进和各阶段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根据《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6号)和《关于加强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与储量利用调查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3号)有关精神,现将做好2008年潜力评价工作的要求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做好全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实地核查工作,保证“三率”调查数据真实可靠,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5号)的有关要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 《国土资源通讯》2013,(15):26-3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为做好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评价报告编写和成果验收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5号)和部2013年重点工作布局安排,组织编写了省级重要矿产资源“三率”调查与评价报告编写提纲和成果验收要求。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通讯》2011,(14):33-34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年度检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80号)的要求,全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部署开展了2010年度矿产资源勘查年度检查工作。通过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2010年度年检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年度检查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80号)的要求,全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部署开展了2010年度矿产资源勘查年度检查工作。通过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2010年度年检工作总体进展顺利,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国土资源通讯》2014,(12):22-2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资源,根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的要求,部研究确定了2014年度稀土矿和钨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国土资源通讯》2012,(8):31-3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文件要求,经矿山企业申请、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估及社会公示,确定北京吴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安山煤矿等183家单位为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现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通讯》2014,(8):13-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依据《矿产资源法》和《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5号)等规定,经报国务院同意,开展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厅发〔2009〕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按照国务院对《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的批复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年)〉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309号)要求,各省(区、市)应尽快完成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对一个国家的未发现矿产资源潜力进行评价是国家矿产资源调查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是我国矿产资源方面的一次重要国情调查,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成功经验,洞悉发达国家最新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行动计划或规划,可以提高我国的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成矿区划工作水平,同时对我国矿政管理和矿产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土资源通讯》2011,(16):27-30
国土资厅函〔2011〕57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部机关各司局、各有关单位: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的要求,为做好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遴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国土资源通讯》2011,(1):F0003-F0003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为期两天。1月7日上午的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并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直播。 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有关负责人,部总工程师,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班子成员,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  相似文献   

18.
《国土资源通讯》2013,(4):27-3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财政厅(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的监督管理,提高中央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有关规定,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决定对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专项的以奖代补奖励资金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提高补偿费征收统计水平和效率,部组织研发了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以下简称直报系统)。通过全国培训和各地对直报系统的试运行,直报系统整体运行正常,为保障统计直报工作顺利开展和与相关工作的衔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由熊盛青、范正国等专家主编的《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整装勘查区航磁图册(第一分册)》,是"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磁测资料应用"项目系列丛书之二,是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简称航遥中心)为了提高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磁测资料应用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水平、落实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快速服务于整装勘查目的而编制的航磁图册,于2013年5月由地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