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委员会成立大会暨中国地震预报战略研讨会于1996年1月13—15日在太原市召开。28个单位近70名学者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马宗晋院士代表中国地震学会宣布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第2次会议关于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更名为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任命罗灼礼为主任的决定。罗灼礼主任宣布了本届委员聘任名单。会议共收到专题报告摘要60余篇、会议报告40余篇。马宗晋作了从全球应力场寻求场源关系的报告,梅世蓉论述了板内强震孕育模式与物理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于1985年5月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第一次会议。会上首先由本届委员会主任马宗晋宣布了由35人组成的委员会名单。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地震地质工作近年来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当前国内的地震工作任务,安排今后四年内本届委员会的学术活动。与会同志认为:①学会要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对策中和科研组织选题中发挥参谋咨询作用;②学会是会员之家,学会活动要贯彻“双百”方针,自由交流学术思想,有计划地组织一些不同观点的争鸣,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前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于一九八五年五月六日至七日在安徽省太平县召开。会上就本届前兆专业委员会如何推进我国地震前兆研究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现将部分委员的发言摘登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地震学会的领导下,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依靠广大会员的努力,完成了年度工作计划,按照中国地震学会章程完成了第三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新一届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委员参加了2007年10月10—14日在湖北宜昌召开的第三届专业委员会成立暨2007年学术交流大会,开展了2007年度学术交流工作。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北省地震学会协办,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大力支持和地壳应力研究所、湖北省地震局的大力协助。本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地震局局长姚运生研究员、资深专家、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5.
《地震》1985,(4)
1985年5月6日至7日,在安徽省太平县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与会委员交流了主要地震前兆观测项目的清理攻关结果,并结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就本届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前兆学术讨论会暨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自1984年3月13日至19日在江苏省镇江市召开。这次会议就近年来地震前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地震前兆专业委员会就当前地震前兆研究中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座谈。本刊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供广大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1995年工作会议纪要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1995年工作会议于9月11—1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第三届地震观测技术委员会换届的工作会议既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第三届的老委员和将当选第四届委员会的新...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地震地质工作,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江苏省地震局联合召开了“地震地质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讨论会”。会议于1983年4月19日至25日在南京举行。来自我国各系统的70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丁国瑜主持了会议,并在会议闭幕时作了总结发言。江苏省地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震局第三期局长研讨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科学管理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及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9月21日在九江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副局长陈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办)、各直属单位的负责同志和有关委员代表共90余人。 会议首先由中国地震学会秘书长陈鑫连同志宣读了中国地震学会关于成立地震科学管理研究委员会的决定,该委员会由34名委员组成,高文学同志任主任,副主任有葛治州、蒋克训。高文学主任在会上做了书面发言,蒋克训同志就委员会的筹建过程和开展的工作及今后的设想向大会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10.
经中国地震学会批准,由云南省地震局(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积极筹备,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1月3日至5日在昆明召开成立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及地震系统的代表共50人出席了会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闵子群宣读了中国地震学会“关于成立地震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并就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一次常务理事会会议 ,于 2 0 0 2年 1 0月 1 1日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陈、张国民、陈运泰、吴忠良、郝记川、石耀霖、陈晓非、唐荣余、赵和平、杜振民、修济刚、庄灿涛等常务理事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陈理事长主持。会议讨论制定了本届常务理事会的重点工作 ,并就聘任本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及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及增补中国地震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等事宜进行了讨论。会议在征求全体常务理事的意见后 ,做出如下决定。1 )本届常务理事会今后工作的重点 :①促进地震科技事业和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②以经济建设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0年9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召开成立大会,丁国瑜任专业委员会主任,邓起东、马宗晋、刘光勋任副主任,另有委员28人。大会开始由国家地震局马杏垣副局长作关于“26届国际地质大会实况及国际岩石圈计划问题”的报告,丁国瑜介绍了“美国活动断层研究的现状”,宁夏自治区科委副主任张伯(弓台)也到会作了讲话。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1月24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地震工程中量测与实验技术学术交流会”并举行专业委员会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三十一个单位的科技工作者、专业委员会委员及有关方面的领导共七十余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地震工程学家刘恢先教授出席监主持了这次会议,胡聿贤、王光远、朱世杰等副主任委员也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七十多篇,在会上宣读五十篇,内容涉及建筑,结构的振动试验研究、振动仪器设备研制以及数据分析处理等诸多方面。会上交流的情  相似文献   

14.
1987年5月11日至13日中国地震学会前兆专业委员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源力学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四川省地震学会、四川省地震局、阿坝州和绵阳市地震学会在成都市联合召开了松潘、平武地震十周年地震预报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专家、学者云集,专群结合共同研讨地震预报问题的重要会议,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地震系统、有关科研和业务部门及地方各级领导部门的代表约200人参加.陈运泰、梅世蓉、马宗晋分别就“关于震源力学研究中的问题”、“唐山、松潘地震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震学会第五届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主任扩大会议 ,于 2 0 0 3年 2月 2 4日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本届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顾问出席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第五届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主任高孟潭同志主持了会议。会议分析了历史地震专业发展的现状 ,明确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和亲身体会 ,从不同角度对专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高孟潭主任宣布了本届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的组成 ,传达了与山西省地震局、临汾市地震局、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1 30 3年山西洪洞 8…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学会科技管理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研讨会议于 2 0 0 3年 1 0月 1 8~ 2 1日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新一届委员及特约代表共 2 8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杜振民同志介绍了本届地震科技管理研究委员会成员的产生过程 ,酝酿并确定主任、副主任。会议着重讨论了委员会活动方式、未来发展的方向、任务等问题。多位委员就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地震科技管理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等问题进行了坦诚的交流 ,并根据中国地震局发展与财务司的建议 ,就“十一·五”及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防震减灾事业重大项目构想提出了积极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地震科技书刊质量,更好地为地震预报和科学研究服务,国家地震局于七月廿五日至八月一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地震书刊出版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国家地震局、出版局、地震出版社的负责同志分别发言,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并做了总结.丁国瑜、马宗晋二同志做了赴美讲学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18.
陆远忠 《地震学报》1986,8(1):112-112
1985年11月19—22日,在安徽省歙县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本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与会代表共83人(包括列席7名)。会上宣读了51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12篇介绍本学科各方面进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1985年8月10—12日,云南省地震学会和云南省地震局综合预报研究室在昆明联合召开了“天文气象与地震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暨地震气象异常判定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五十余人。 云南省地震学会天文气象与地震专业委员会由主任委员黄更生(云南省气象局副总工程师)、副主任委员赵洪声(云南省地震局)、罗葆荣(云南天文台)及七名委员组成。  相似文献   

20.
2005年8月19-20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参加这次会议的主要领导和专家有:监测预报司监测处王飞副处长、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主任杨玉荣研究员、副主任刘耀炜研究员和王云基研究员、内蒙古地震局曹刚副局长、以及全国专业委员会委员和有关专家40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