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绍吴玉华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经验。吴教授总结乳腺癌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肝郁脾虚,夹杂气滞、痰凝、血瘀、毒结,致机体阴阳失调,癌毒内结。其采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治则,针对患者术后、化疗期、放疗期及晚期等不同的治疗时期进行辨证,灵活使用疏肝理气、健脾养胃、补肾扶正、清热解毒、化痰消瘀等治法,分别采用八珍汤类方药、散结消瘤方、仙方活命饮加减辅助五味消毒散外用治疗。同时注重患者的日常调护,对其进行情志疏导、生活管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2.
介绍蒋益兰教授基于祛瘀生新法论治肿瘤相关性贫血(CRA)的经验。蒋教授认为本病病机为正气亏虚、因虚致实,患者机体常处于“瘀、毒、虚”状态,应以“祛瘀生新”为治疗大法,通过活血祛瘀纠正机体之“瘀”,解毒祛瘀制约机体之“毒”,常用补气升阳、健脾益肾、益气生血为法以改善机体之“虚”;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常可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介绍吴玉华教授运用散结消瘤方治疗乳腺癌的经验。总结晚期乳腺癌主要病机在于气虚血瘀,癌毒内蕴,加之放化疗后,正气大伤,气血亏虚,易致机体阴阳失调,癌毒内结。临证以散结消瘤方为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散结消瘤方具有扶正固本、化瘀解毒、软坚散结之功,能明显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4.
介绍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治疗胆囊癌的经验。潘教授认为,胆囊癌发生与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饮食、劳倦、七情戚戚相关,提出了瘀、毒、虚的病机观和清、消、补的治疗原则,以清热利湿、健脾理气、化瘀软坚、解毒散结为主法治疗胆囊癌。临床将胆囊癌分为肝气郁结、痰瘀互结、肝胆湿热、肝胆实火、脾虚湿阻五型,分别治以大柴胡汤合大黄蛰虫丸加减、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茵陈蒿汤合五苓散加减、龙胆泻肝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肝复方合茵陈蒿汤加减,取得显著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曾普华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曾教授认为肺癌主要病机为气阴两虚,痰、瘀、毒胶结,临证治疗以分阶段辨证论治为纲,以益气养阴、化痰散瘀为主,清热解毒、攻毒散结、扶正祛邪贯穿治疗全程。临床自拟固肺消积饮治疗,并随症加减,获得佳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潘敏求教授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经验。潘教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总结出患者大多属气阴两虚、瘀毒内结证,提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破瘀散结治疗大法,以生脉散、五味消毒饮、二至丸等为基础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7.
介绍姜树民教授分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证经验。姜教授认为,CAG病程缠绵,病位较深,以脾胃虚弱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湿热内蕴为疾病发展的重要条件、瘀毒阻络为疾病恶化的关键因素,临床可分为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毒阻络三期论治。根据不同阶段病情特点,辨证施治,以“调”“平”“夺”为法,分别治以健脾化湿,疏肝和胃、清热祛湿,益胃生津、化瘀生新,解毒化积。姜教授用动态思维把握疾病发展,随症加减,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8.
介绍国医大师潘敏求教授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临证经验。潘教授认为放射性肺损伤病位在肺,以气阴耗伤、瘀毒壅肺为基本病机,多辨为气阴亏虚、瘀毒内结证,临床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为主。潘教授临床多以经验方肺复方配合经方加减治疗,并注重分期论治,放疗过程中易损伤脾、肾二脏,故其临证亦强调健脾益肾,并认为热毒贯穿疾病始终,整个病程可适当加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等药物,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中医证治规律。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邵阳市中医医院确诊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患者2044 例,导出其病历资料,构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数据库,采用本课题组研发的医案分析平台进行分析。结果:2044 例肺癌患者中,男1459 例,女585 例;发病年龄集中在50~79岁;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促、乏力、胸闷;舌脉主要为舌红、苔薄、脉弦细;单一证型主要为毒瘀互结、气阴两亏、肺脾气虚;复合证型主要为气阴两亏、毒瘀互结,肺脾气虚、毒瘀互结,脾虚痰湿、毒瘀互结,气血亏(两)虚、毒瘀互结;主要治则为益气养阴、化瘀解毒、健脾补肺、益气化痰,以扶正固本为主,兼顾祛邪;常用方以肺复方、四君子汤、麦冬汤加减为主;常用中药以益气养阴、健脾祛湿、解毒化痰类为主。结论:本研究总结了2044 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中医证治规律,对临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基础治疗结合中医病因病机及分期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学认为,DKD早期以脾肾亏虚为本,导致气阴两虚兼内热,瘀血内生;继而毒邪内蕴,瘀毒互结,损伤肾络;久则耗伤正气,肾损严重。本文从瘀毒理论出发,系统阐述DKD病因病机,并结合临床研究,提出根据瘀毒程度及病情轻重分期论治DKD:早期宜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期可化瘀通络,降浊解毒;晚期则解毒扶正,化瘀消癥。本文通过从瘀毒理论深入探讨DKD的分期论治,望为DKD患者蛋白尿和肾脏损伤治疗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介绍王旭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病因病机在于脏腑功能失调,尤其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病理因素主要为气滞、痰、瘀、癌毒,多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治疗本病擅长从脏腑特性着手,分虚实论治,虚者益气健脾、滋阴壮阳,实者疏肝理气、化痰祛瘀、抗癌解毒等,强调标本同治,重视情志疏导,从而达到邪去正复,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2.
介绍高晟教授运用祛瘀消痰法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的经验。高教授认为,胸痹是因心脉痹阻而导致的胸闷、心痛,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痰和瘀。心阴心阳不足、脾阳虚弱、肝气郁结均可导致痰和瘀的产生,因此提出祛瘀消痰法,同时兼顾理气健脾、行气解郁,自拟祛瘀消痰通痹汤加减,随症治之,收效可观。  相似文献   

13.
介绍柏正平教授对肺结节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肺结节发病之内因多为肺气亏虚,肺之抗邪能力降低,外因为外邪隐袭犯肺;病理因素有痰、热、瘀、毒等;其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为气机不畅、热毒滞肺、痰瘀互结,以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总原则。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清肺散结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加减,强调苦寒清热及祛瘀散结之品不宜久用,应中病即止,以防损耗肺气,并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刘华教授从肝脾论治胰腺癌的经验。认为胰腺癌病机为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瘀毒内阻,是一种全身虚、局部实的恶性肿瘤。以扶正抗瘤,从肝脾论治,健脾疏肝,化瘀解毒为法则。通过病证结合,特色用药,外治兼证,治疗胰腺癌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介绍吴滇教授治疗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肠上皮内瘤变的经验。吴教授通过四诊合参和内镜病理报告确诊疾病,在治疗上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其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活血解毒。方用四君子汤加减以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弱;配伍丹参、川芎等品以活血化瘀;三叶青、南方红豆杉、半枝莲、半边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山慈菇、苏木等清热解毒、抗肿瘤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介绍蔡美教授治疗肺癌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蔡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因为“正虚”“痰饮”“瘀血”“火毒”,主要病机为正虚毒结,饮停痰凝瘀阻,提出健脾扶正祛邪、活血化瘀利水(血水同治),兼以益气养阴的治疗原则,并创经验方“健脾益肺饮”,临床随症加减,屡获佳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介绍蒋益兰教授分期论治结直肠癌的经验。结直肠癌多与正气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因素有关,病机总为脾胃虚弱、瘀毒内结。蒋教授基于此病机特点将结直肠癌分为早、中、晚3期论治,早期以扶正祛邪为主,中期以增效减毒为法,晚期重在扶正培本、身心合治,同时全程重视对脾胃的固护,临床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8.
介绍裴瑞霞教授辨治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经验。裴教授认为本病多因肝气郁结、气机郁滞导致全身各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衡而成。其临证善用“和法”,根据临床经验将本病辨证分为5型,即肝郁脾虚、痰气凝结证,肝郁气滞、痰瘀互结证,肝郁化火、肝火旺盛证,肝郁日久、气阴亏虚证,阴阳失衡、脾肾亏虚证,分别治以疏肝健脾、消痰散结,疏肝理气、活血散结,清泄肝火、理气化痰,益气养阴、散结消瘿,益气温阳、温肾健脾之法,取得较好疗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介绍牛春兰教授从浊毒论治慢性肾衰竭的经验。牛教授认为,慢性肾衰竭属本虚标实之证,肾虚为本,水湿、湿浊、湿热、瘀血、溺毒等为标,虚实互为因果,夹杂致病。水湿、湿热、瘀血等标实之邪均属“浊毒”之邪,主要指内浊、内毒,基本病机是脾肾气阴亏虚、浊毒内蕴。临床治疗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依疾病分期论治,采用芳香化浊解毒及升清降浊法、通腑泄浊解毒法、淡渗利湿解毒法、通络化瘀解毒法、发汗散浊排毒法、清热化湿解毒法等,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0.
介绍周恩超教授基于“肾毒内伏”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周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属本虚标实之疾,肾虚为发病之本,风、湿、热、痰、瘀诸邪内伏,蕴藏于肾,化为肾毒,乃发病之标,肾毒内伏是关键病机,并基于此提出扶正祛毒的治疗原则,确立益肾解毒的治疗大法,补益肾元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同时兼以祛风、清热、化瘀、化痰等解毒之法,标本同治,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