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郑爱华教授治疗脾虚痰瘀型心悸的临床经验。心悸之病,涉及多个脏腑,但与脾最为相关。郑教授从心脾入手,抓住心悸“虚”“痰”“瘀”的特点,擅长用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脾虚痰瘀型心悸以益气健脾安神,化痰祛瘀生新。  相似文献   

2.
介绍卢敏教授基于虚、毒、瘀辨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卢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本虚标实之疾,气血不足、肝肾亏虚为本,外邪侵袭、血瘀经脉为标,提出其病机为虚、毒、瘀。“虚”者,为气血、肝肾亏虚;“毒”者,有外毒、内毒之分,风、寒、湿等外来邪气为外毒,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形成为内毒;“瘀”者,或因跌仆损伤致瘀,或痰湿阻滞致瘀,或正气不足,久病气虚致瘀。其针对不同病机分别运用补益法、祛邪法、活血法进行治疗,突出了辨证论治的原则,体现了三因制宜、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理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古今文献,探讨虚、痰、瘀、毒在帕金森病发病及病机演变中的作用。“虚”是帕金林病发病的内在基础,“痰”与“瘀”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毒”是决定其转归的重要因素。四者病机联系包括痰瘀互结、互生;痰瘀致毒,毒致痰瘀;因虚致痰、致瘀;邪气久居,正气愈虚;邪凑虚处。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净净教授从风、痰、瘀、虚论治中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痰、瘀、虚夹杂,相互作用为病,内风为致病关键,痰瘀贯穿疾病始终,久病气血必虚,治疗以祛风通络、化痰祛瘀、补虚固本为主,临床创立“中风方”治疗中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5.
介绍严健教授基于“浊毒瘀滞”理论指导全程管理肛肠疾病的经验。严教授认为浊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浊毒瘀滞是肛肠疾病的关键病机。浊毒瘀滞贯穿肛肠疾病全病程,全程疾病管理应严于术前、慎于术中、善于术后。提出肛肠疾病手术前后的病机演变规律为:术前以浊毒为主,术中以浊瘀为主,术后虚实并存,实以湿浊为多见,虚者兼气阴亏虚。倡导通和治则,临床以益气化浊解毒为主线,根据原发疾病、手术情况、实验室检查等加减用药。创立的经验方,主张以平衡脏腑、升降气机、燥脾润胃、运化三焦、通顺魄门,使浊毒之邪从气化而出。  相似文献   

6.
介绍李明权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经验。膜性肾病是难治性肾小球疾病的一种,是肾病综合征常见临床病理表现之一。李教授认为,膜性肾病多属本虚标实之候,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血为标。治疗上以病-证-症结合的思想为指导,以补脾肾之虚为主,兼清热毒、利湿毒、消风毒、祛瘀毒,获得显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从“虚、瘀、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癌前病变的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以“主题=中医”AND“主题=慢性萎缩性胃炎”检索,共筛选出1845 篇中医药治疗CAG的文献,对文献中的属于虚、瘀、毒3种证型的组方用药进行统计。结果:筛选出方剂37首,其中从虚论治18首,从瘀论治13首,从毒论治6首,共涉及中药120种。从虚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补气理气药、活血药、清热药、滋阴药、化湿药等;从瘀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活血化瘀药、清热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等;从毒论治CAG癌前病变用药类别上主要有清热解毒药、活血药、化湿药、利水渗湿药等。结论:在针对“虚、瘀、毒”三者不同病机的治疗中,以补虚药应用最为频繁,因此脾胃虚损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总结卜献春教授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经验。卜教授认为本病病位在“心”“络脉”,累及脾肾,其发病与“虚”和 “瘀”密切相关,“虚”为脾气亏虚、肾阴亏虚、心气亏虚、心阴亏虚、心阳虚衰;“瘀”为心脉瘀阻、痰瘀互结。临床选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滋膵通脉饮为主方,结合心脾两虚、心肾阴虚、心阳不振、心脉瘀阻等证,合方加减,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胡学军主任医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肺癌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多与机体正气亏虚,邪毒痰瘀乘虚内侵相关,具体可概括为“虚、毒、痰、瘀”。治疗上根据肺癌的特点,分早、中、晚三期进行多维辨证用药,早、中期分别采用自拟方之肺瘤消散饮、肺瘤康复方治疗,晚期予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肺汤、麦味地黄汤等加减,并注重顾护中州,调达气机,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王行宽教授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临床经验。王老认为本病属中医学“摊缓风”范畴,系先天禀赋不足、肾精气亏虚、脊髓失济,又热毒内侵,损伤脊髓中细络,使痰、瘀、毒邪内生,累及四肢、脑(目)而成。宜补肾益精以治其本,豁痰祛瘀通络加以清泄邪毒治其标,再根据患者临床兼症随症加减。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对艾滋病的研究尚属探索阶段。艾滋病病因是“外毒”;病位在“髓”;病机为毒、郁、瘀、虚互为因果,恶性循环。本文从“外毒伏髓”认识艾滋病的病因病机和病位,以丰富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启发后学。  相似文献   

12.
介绍朱明芳教授运用清消补三法论治过敏性紫癜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病与“风、热、湿、瘀、虚”相关,将其分为初期、进展期及恢复期三期辨证论治,应用清消补三法进行个体化治疗,以“清”凉血消斑,以“消”祛瘀除湿化斑,以“补”扶正止血退斑,遣方用药灵活,祛邪补虚,从源头治病、防病,并将消法贯彻本病治疗的始终。如久病耗伤气阴,兼感风热之邪,当清补并用,祛邪避免伤正,补虚切勿留邪,并配以少量行气活血化瘀之药以促进皮损消退,退后不留瘀;若因虚致痰湿、瘀血内生,则应消补并行,标本兼治。朱教授认为明确其病因病机,切中要害,灵活结合清消补三法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复发,缩短病程,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刘华教授从肺痿论治老年晚期肺鳞癌的经验。刘教授继承仲景之学术思想,结合临床之经验,认为老年晚期肺鳞癌与肺痿在临床症状、病理形态、病因病机方面颇为相似。刘教授认为,老年晚期肺鳞癌即为仲景所述之“虚热肺痿”,老年患者气阴本虚,又受烟毒久扰,肺之气阴亏虚为其本,痰凝、血瘀、毒结为其标,虚实夹杂,遂成癌瘤,肺痿不用。其从肺痿论治老年晚期肺鳞癌,补虚专主肺脾肾,攻伐不外痰瘀毒。临床用药攻补襄赞,润肺燥,生胃津,健中州,滋肾水,以蓄养气阴;开痰积,行瘀血,解癌毒,起辅弼之功,获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介绍柏正平教授对肺结节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肺结节发病之内因多为肺气亏虚,肺之抗邪能力降低,外因为外邪隐袭犯肺;病理因素有痰、热、瘀、毒等;其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为气机不畅、热毒滞肺、痰瘀互结,以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总原则。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清肺散结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加减,强调苦寒清热及祛瘀散结之品不宜久用,应中病即止,以防损耗肺气,并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介绍王晞星教授从湿热论治膀胱癌的经验。王教授创立以“和法”为纲辨治肿瘤的学术思想,临证主张从湿热论治膀胱癌。其认为膀胱癌病机总属湿热下注,痰瘀毒结,气血亏虚。临证治以清利湿热毒邪为主,辅以化瘀祛瘀散结,以四妙丸合当归贝母苦参丸加减为基础方治疗,祛邪为主,兼顾扶正,以清热利湿与调和寒热、脏腑、气血之法并用,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6.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7.
介绍查安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经验。查教授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发生与虚、瘀、毒密切相关,脾胃虚弱是发病之本,血瘀、毒邪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在治疗上查教授结合临床症状,因势利导,标本兼顾,提出“益气化瘀解毒”为该病基本治法,其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还能逆转萎缩及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介绍周恩超教授基于“肾毒内伏”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周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属本虚标实之疾,肾虚为发病之本,风、湿、热、痰、瘀诸邪内伏,蕴藏于肾,化为肾毒,乃发病之标,肾毒内伏是关键病机,并基于此提出扶正祛毒的治疗原则,确立益肾解毒的治疗大法,补益肾元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同时兼以祛风、清热、化瘀、化痰等解毒之法,标本同治,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肾损害在中医学属“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本文基于中医络脉与玄府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对肾脏的认识,阐述肾络、肾玄府的结构与功能,提出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气液-玄府-肾络”理论模型,以肾脏气液亏虚、风火侵扰玄府、痰瘀痹阻肾络相互为患。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时应重视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风药增效补虚、发散透热、通络祛瘀,为中医治疗高血压肾损害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玄府理论”,认为“虚”“毒”“瘀”是膝骨关节炎致病的重要原因,而“玄府郁闭”是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关键因素,故在治疗上应当以“补虚化瘀,开通玄府”为主。并从“玄府理论”为切入点,通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说明内服中药是膝骨关节炎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