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755年,德国学者康德著“宇宙发展史概论”,对太阳系和各种恒星系统的形成作了分析。康德提出,所有天体(包括太阳系)都是从旋转的“原始星云”(原始不动的宇宙初始物质)产生的。1796年,法国学者拉普拉斯亦提出太阳和行星是从庞大的“原始气态星云”中形成的看法。他指出,这种“原始气态星云”——太阳的始祖——原是灼热而稀薄的物质。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太阳系起源理论,合称康德——拉普拉斯“原始星云说”。此学说在国际上影响颇大。笔者虽然支持康德——拉普拉斯提出的“整个太阳系由同一星际云收缩形成”和“落在生长着的行星上的质量把角动量带给它”的观点,但是,笔者认为,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包括太阳系的所有天体皆乃来自“原始星云”(或稀薄的原始气态星云)的说法,却是不够完善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锰在热液中的地球化学性质对于更好地了解热液在海洋中的循环过程和扩散情况很有意义,虽然影响热液中锰的地球化学性质的因素很多,但锰确实是示踪热液活动的最敏感、最有效的元素之一。主要总结了现代海底热液柱中锰元素的分析方法进展,同时对热液柱中锰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找找茬吧!     
《海洋世界》2009,(10):F0003-F0003
最初的海水是从哪来的? 答:这个问题至今没有定论。目前有三种最具代表性的看法:第一种认为是“凝结作用”。最原始的地球实际上是充满了水汽的大气团,水汽不断凝结成雨,雨水周而复始地落下,并往低洼处汇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海洋。第二种认为是“火山岩的风化作用”。地球原本就含有很多水分.当地表凝固出火山岩的时候,岩石里面储藏了很丰富的水,再受到风、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后岩石风化、崩裂,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地球的许多自然现象的研究, 首次提出“地球生态系统”理论, 阐述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定义、结构、目标、内容和意义, 说明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特征, 揭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和运行机制。通过“地球生态系统” 理论的应用, 充分阐述了地球生态系统的三大补充机制和北太平洋的生态动力。借助于地球生态系统的3 个生态子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大气生态系统, 展示了硅的运行轨迹。在地球生态系统的三大补充机制理论指导下, 预测了地球未来的气候模式。  相似文献   

5.
郝丁 《海洋世界》2007,(11):11-11
“地球”号上的钻塔高110米,这个钻塔也是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钻塔。“地球”号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钻探。因此船的甲板上面很大一部分设备也都是跟钻探有关。在钻探的时候为了维持船体的位置稳定,船体下部配备了6个旋转式深海钻探推进器。?高大的钻塔是“地球”号的标志性结构?甲板上备用的大量钻管?旋转式推进?钻井平台器维持船的稳定?立管系统中防止井喷的套管重380吨?为钻头提供动力的装置“地球”号与其他钻探船最大的一点不同是,它的钻探方式是立管钻探,而立管钻探采用了非立管钻探所不使用的泥浆循环系统和套管装置。“地球”号的各个角…  相似文献   

6.
提问蔚蓝     
《海洋世界》2013,(3):78-79
1.问:宇航员从太空俯瞰地球时,看到地球的基本颜色是什么?答:是蔚蓝色的,因为地球上有广袤的海洋。2.问:原始海洋形成于什么时间?答:35亿前,地球大气层中水蒸气和火山爆发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形成了原始海洋。  相似文献   

7.
珊瑚礁的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其形成时周围海水的状况,能够反映古海洋、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然而珊瑚礁形成过程中及其形成后,容易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导致其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发生变化;因此,在对珊瑚礁的研究中,首先要识别出保存原始沉积特征的组分,并排除后期成岩改造的影响。以西沙群岛永兴岛的SSZK1珊瑚礁钻孔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矿物学、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层位的生物化石、碳酸盐胶结物进行原位地球化学分析,探索成岩作用对不同形成阶段矿物的改造。SSZK1井岩心的岩石类型主要为骨架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两大类;岩心礁相碳酸盐岩沉积后主要受控于早期大气成岩作用,成岩层段揭示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和溶解作用。电子探针和LA-ICP-MS的原位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珊瑚礁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较为单一,主要是由方解石组成,仅在局部的生物化石中保存了原始形成的文石。后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低Sr/Ca、低Sr、高Mg/Ca)和原始的生物化石(高Sr/Ca、高Sr、低Mg/Ca)具有明显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不同阶段的碳酸盐矿物受不同来源流体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科技看点     
《海洋世界》2012,(10):8-11
超级地球 据科学家估计,在银河系的恒星中,太阳系以外可能有数十亿个“超级地球”,它们的质量是地球的10倍,但出于其内部活动过于迟缓,难以支持其表面形成生命。  相似文献   

9.
朱瑾 《海洋世界》2008,(4):12-19
如果说是海洋孕育了地球生命,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地球形成之初是没有生命的。地球海洋在大约20亿年前才开始生成和释放氧气,直到距今约5000万年前才产生了足以使生命繁荣的大量氧气。经过亿万年的斗转星移,远古时期的生命元素如今已万千繁华,海洋自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09,(10):7-7
人类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布满岩石的行星,其质量大约是地球的5~10倍。这些“超级地球”上是否存在生命?德国空间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弗拉达·斯塔门科维奇表示,有生命存在的行星的大小必须类似于地球,而板块构造和磁场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一部分原因是地球有相对稳定的气候,而地球磁场可以将宇宙中对生物分子有害的射线反射回空间。地球气候的长期稳定性依赖于板块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1.
在新生代扩张(海底拉张)过程中形成的南中国海海底和边缘的构造和地质发展史引起了地球物理学家的兴趣。它是现在少见的边缘裂谷体系的实例。这个地域已有完整的地球物理资料。但为了确定这里发生的过程在多大程度上是整个世界海洋所特有的,解释在大陆边缘形成中地壳自然构造剪  相似文献   

12.
思源 《海洋世界》2008,(10):24-28
冰穹A——不可接近之极。在这里可望取得地球几十万年以来最完整的全球规模的气候与环境变化的记录,获取南极冰芯学最难、最重要、最后的全球变化研究的“金钉子”。  相似文献   

13.
日本筑波地球物理测量学院的测量学家M Murakami和美国费尔班克斯阿拉斯加州立大学的地震—火山学家 S Mc Nutt公布了有关他们发现了地球周期性“呼吸”——地震现象某种年度周期性的信息。他们通过分析借助全球定位系统获得的多年来高度准确的资料 ,确定存在着这种周期 ,特别是在日本列岛区观察到的。这个系统有 50个地面测站 ,其网络覆盖了日本的东北部 ,记录到每年由东向西发生地壳挤压 (大约为 3 0 mm) ,随后导致方向相反的地壳拉张作用 ,并且在秋季这种运动比春季要快 1 5%。也许在日本观察到的地震季节与此有关 :地下的冲击和某些火…  相似文献   

14.
岩石圈并不是经典板块理论认为的整体的刚性圈层,而是在不同大地构造位置及不同深度具有不同的流变性质。在介绍岩石圈热一流变结构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大地构造位置的岩石圈流变学分层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岩石圈热一流变结构所反映的地球动力学信息,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出总结,认为未来需要加强深部结构和地热学的研究,尤其是我国海域此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前新生代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黄海前新生代地层为中-古生代大套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具有较好的油气前景。由于该领域地质、地球物理的复杂性,勘探难度较大。论述了南黄海前新生代油气地球物理勘探的难点和重点,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球物理勘探的技术方法及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新明 《海洋世界》2006,(12):26-27
由日本开发研造的堪称一流的“地球”号深海勘探船,凝缩了当今世界最尖端的高新技术。它正在为解明地球的历史和揭开生物进化的奥秘做出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地球流体中非线性波动所的方程经行波变换所得的平面自治动力系统出发,利用微分方程几何理论,揭示了地球流体中几种非线性波动均具有周期解,而不存在孤波解的普遍性质,采用在平面自治系统的平衡点附近作Taylor展开方法,论述了分式简谐函数是有限振幅波解的一般形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太平洋西南部铁锰矿化的地球化学特征A.H等对克马德克和新赫布里底岛弧-海沟系不同地貌构造采集了海底样品(1990年科学考察船“A.H”院士号第17航次),在一系列测站上采集到不同的铁锰形成物(жMO)。在采自8个测站的38个样品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地球的起源和发展存在着相当多的假说。大量对地球起源的不同观点是研究地球的不同学科长期独立发展的结果。个别学科,特别是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天文学运用自己的知识和可能性,独立地解决这个问题。正是通过这种途径诞生了新的全球学说,其创始人是地球物理学家。对该学说有利的是以下事实:大陆外形的吻合、世界洋中脊体系、古地磁资料、上地幔中存在着较低黏度层、陆壳和洋壳的地球物理差别。可见,所有这些事实或者是地球物理的,或者是地理的。  相似文献   

20.
滇西腾冲新生代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腾冲新生代火山岩位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带附近,但是喷发时大洋已经闭合,属于大陆板内火山岩。对其进行地球化学研究,可以用来划分构造属性和推测岩浆来源。采用XRF和ICP-MS对典型岩石样品进行了较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有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和玄武安山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化学显示高K2O、CaO和低TiO2,Mg#较高,平均约为46;稀土元素分布呈右倾,显示明显的Eu负异常;相对于原始地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并具有明显的Th正异常;地球化学组成总体上与岛弧岩浆岩相似,推测其成因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引发的岩浆活动有关。特征元素比值显示岩浆可能来源于与俯冲作用相关的EMⅠ型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