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疆哈图金矿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新疆哈图金矿床赋存在石炭系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受古火山口断裂系控制。矿脉内流体包裹体较为丰富,主要为气液相NaCl-H2O包裹体和少量的NaCl-CO2-H2O包裹体。成矿热液中富含CO2、N2、Na+、K+、Cl-和SO2-4,而所含的成矿元素以Au-As-Ag-Sb组合为特征。成矿热液为低盐度流体,主成矿阶段的盐度为4.1wt%~6.3wt%NaCl,密度为0.88~0.80g/cm3,fO2为10-35~10-31Pa,Eh为0.60~0.80eV,为还原环境。金沉淀成矿的最佳温度为230~260℃。哈图金矿成矿热液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而是受到了古大气水混入的火山晚期热液。流体不混溶、水-岩反应及古大气水的混入是造成本区金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含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及热液作用中金富集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伦山  陈岳龙 《地学前缘》1998,5(2):301-310
热液矿床中金主要以包括金和裂隙金两种赋存状态产出,裂隙金构成富矿石。金的两种析出形式,分别为热液演化过程金的两组成矿化学反应的结果。同时,金的活化和沉淀作用与热液流体中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为阐明热液富金矿石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含金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实验是在自紧式冷封高压低釜(石英管衬套)中完成的。实验的物理化学条件模拟胶东玲珑等金矿的实测成矿的实测成矿参数t=400~200℃;p=50~10MP  相似文献   

3.
碲在官田黄铁矿矿床中的聚集及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富荣 《地球学报》1998,19(1):50-58
碲是官田黄铁矿矿床中的重要伴生组分,高度聚集在寄主矿物黄铁矿中,含碲矿物是楚碲铋矿、赫碲铋矿和碲铋矿。成碲和聚碲的物理化学条件是:压力低于10MPa,温度140~220℃,含碲流体的盐度低于12ω(NaCl),离子类型为SO2-4-K+-Ca2+型,pH值为4.4~5.8,Eh值为-0.5V,fO2<10-25×105Pa,fCO2<101.8×105Pa,fS2为(10-21.34~10-15.72)×105Pa,fTe2为(10-11.93~10-8.72)×105Pa。含碲热液具多来源,成碲和聚碲时期以天水为主导。碲的可能迁移形式是[TeS3]2-和[AuTeS3]-。文章最后与大水沟独立碲矿床进行了综合对比。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金矿成矿流体的成分——显微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行山金矿中流体包裹体的显微红外光谱研究表明,金矿成矿流体的化学组成从简单的H2O+NaCl、H2O+CO2、H2O+CO2+NaCl到复杂的H2O+CO2+NaCl+H2S+CH4和CO2+CH4+H2O+NaCl体系。首次在太行山金矿的单个流体包裹体中检测到H2S和CH4谱峰对探讨该区成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金矿中存在3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流体包裹体,同一梓品中几乎同时出现物  相似文献   

5.
赣西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赣西卡林型金矿床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主成矿温度为100~200℃,平均150℃左右,成矿流体盐度为1.9wt%NaCl~8.6wt%NaCl,成矿压力为247×105Pa~608×105Pa,成矿流体属K+-Ca2+-SO2-4-(F-)-CO2型,pH为3.6~4.1,是以大气降水为主,混有建造水及少量岩浆水的混合流体。研究认为,区内金矿主要是以金硫络合物形式,在较高温度(220~300℃)体系为还原态的条件下进行迁移,温度降低为150℃左右,fs2较低,有黄铁矿及富砷黄铁矿存在时,在低压较氧化的有利构造处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6.
河北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论述了洞子沟银(铜、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和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时代及矿床成因,并从硫同位素、氢氧同位素及包体成分、稀土元素等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矿床硫同位素变化范围窄,δ34S=(-0.49~+2.8)×10-3,硫同位素组成以重硫型为主,接近陨石硫同位素组成。δ18OH2O=12.9×10-3,δDH2O=-73×10-3流体包裹体成分反映出成矿热液以岩浆来源为主,并混合了部分大气降水及雨水。提出本矿床是地洼区内的多因复成矿床。  相似文献   

7.
金堆城斑岩钼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金堆城斑岩钼矿是东秦岭超大型钼矿带内最重要钼矿床之一,该矿床的形成与中生代花岗斑岩有关,且岩体顶部发育了典型的钾长石石英条纹岩。矿区内含脉率和裂隙发育程度可作为矿化强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成矿流体研究表明主要成矿阶段温度为200°C±;成矿流体含盐度具有双配分模式特征,盐度介于275~425w(NaCl)eq%和061~17w(NaCl)%两个区间之内;成矿流体成分以富Cl-、K+、SO2-4、贫F-、Na+、HCO-3为特征。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δ34S‰介于123~434之间;δ18O‰介于1183~859之间,δD‰介于5722~12069之间;稳定同位素数值说明成矿热液早期以岩浆热液为主,晚期有雨水加入  相似文献   

8.
与东秦岭超大型钼矿床有关的钾长石—石英条纹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秦岭超大型钼矿带是世界上重要的钼矿带之一,带内分布着几个大型至超大型钼矿床。与这些大型- 超大型钼矿床有关的岩体顶部都发育了钾长石石英条纹岩。钾长石石英条纹岩中钾长石富Si,K,贫Na;其三斜度、有序度低。石英包裹体中F- ,K+高,CO/CO2 低,缺少CH4,形成温度为400℃~500℃。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δ18 O= 9.06×10- 3 ~10.03×10- 3 ,δD= - 57.22×10- 3 ~- 75.10×10- 3 ,证明钾长石石英条纹岩的物质来自晚期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9.
豫西上宫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岩石反应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23  
范宏瑞  谢奕汉 《岩石学报》1998,14(4):529-541
上宫金矿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和玄武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流体-岩石反应,造成Au、Ag、As、Sb等成矿及其相关微量元素和Al2O3、TiO2、Na2O等常量元素含量增加,稀土元素及其总量急剧减少。流体-岩石反应第一阶段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365℃~300℃和285~200MPa,而大量金沉淀成矿时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则分别为325℃~240℃和160~100MPa。成矿热液类型及其演化比较简单,从初始的低盐度(9.5%~6.3%NaCl)、XCO2为0.18~0.24的含CO2流体演化为低盐度(5.9%~1.6%NaCl)的水溶液流体。流体-岩石反应是造成上宫金矿金沉淀成矿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卡尼湾(Cannivan)干谷的钼矿床以网状脉化和矽卡岩化为特征。然而不同的围岩有明显不同的矿物组合。在卡尼湾岩株中,辉钼矿产于典型的石英,钾长石或石英-白云母脉中。在围岩中,辉钼矿产于绿泥石+黄铁矿+磁铁矿中,其中包含有不同量的石英、方解石和绿帘石。包含于石英和萤石中的原始流体包裹体有水溶液、液体CO_2和气体CO_2(平均Xco_2=0.05)。显微测温术和拉曼光谱分析表明挥发分的主要成分是CO_2。在水中的初熔温度表明NaCl是主要溶解盐。最终的CO_2-笼形化合物熔点表明NaCl相对水的含量为2%~7wt%,均一温度为296~319℃。从P-T图看,四个绿泥石单变线在温度为300℃±20℃、压力为(1500±300)×10 ̄5pa时,与四条流体包裹体等容线相交,这可能是辉钼矿形成的温度、压力。卡尼湾干谷围岩矿脉中的矿物平衡表明,辉钼矿形成时的fo_2和fo_2在黄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和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缓冲层之间、在钼钙矿之上,方解石-辉钼矿组合的形成表明成矿流体中即使有少量CO_2也使辉钼矿的稳定范围扩大到较高的氧逸度。  相似文献   

11.
拉尔玛-邛莫金矿床产于西秦岭南亚带寒武系硅岩建造中,受地层、岩性、构造控制十分明显.但与其它层控金矿床相比较,该矿床不仅含矿主岩特殊,而且矿石矿物和元素组合十分复杂.矿床中除Au外,Cu、U、Mo、Sb、V、Zn等元素在局部地段亦可圈出独立矿体.同时,矿床中存在铂族元素(PGE)、铟的高异常以及硒的矿化富集体,从而构成了Au-Cu-U-Mo-Se-PGE建造矿床.研究表明,金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喷流沉积和地下水热液活动改造两个成矿期.前者表现为硅岩建造中出现了众多成矿元素的高异常和黄铁矿等条带状、层纹状构造的形成,显示出矿质的初步聚集;后者则促使矿质富集层中的成矿物质组分发生活化、迁移和再聚集,并最终导致工业矿床的形成.矿床属与海底喷流作用有关的喷流型层控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新疆萨热阔布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萨热阔布金矿床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缘泥盆系康布铁堡组火山碎屑岩中 ,受断裂控制 ,成矿热液蚀变以硅化、似夕卡岩化、绿泥石化为主 ,硅化蚀变矿石富Fe2 O3+FeO、SiO2 ,而似夕卡岩蚀变矿石富CaO和Al2 O3,各种矿石富集Au、Ag、Cu、Pb、Zn、Bi、Mo、W等多种元素。成矿温度为中温 (2 40℃~310℃ ) ,流体成份以Cl-/SO4 2 -高为特征 ,矿石矿物中石英Ar-Ar年龄 (32 0Ma± 6Ma)反映最终成矿构造热液叠加年龄 ,矿床属火山喷流沉积改造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内蒙古白乃庙金矿床为石英脉型和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海西期的岩浆岩和白乃庙组的绿片岩中。海西期的石英闪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的金丰度值为9 0×10-9~15 0×10-9,矿石铅同位素与海西期斜长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相似,反映成矿母岩可能为矿区的海西期岩浆岩;硫化物铅同位素的Δγ和Δβ值及硫同位素δ34S值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深部,与岩浆岩有关;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水值、计算得出的δ18O水值和方解石的δ13C值表明成矿流体起源于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加入。成矿作用是在区域构造体制发生转换后,于伸展地球动力学环境下进行的,成矿期控矿构造均呈张性,具有多阶段活动的特点。Au在成矿热液体系中可能与Cl-、HS-结合形成络合物或与H3SiO-4结合形成AuH3SiO4并发生迁移而形成金矿。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额济纳旗老硐沟金矿原生矿化与闪长玢岩脉和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株有关.金-多金属矿脉产于蓟县系平头山群白云石大理岩中,主要受近E-W向和NWW向断裂控制.氧化-淋滤型金矿床的形成,乃是原生低品位金矿化和次生淋滤富集两个过程的结果.在目前采深50m的淋滤带中,金多富集在距地表10~30m范围内.氧化矿石的矿物组合为臭葱石+砷菱铅矾+褐铁矿+针铁矿+砷钙锌石+羟砷锌石+自然金+自然银+石英+蛋白石.  相似文献   

15.
大背坞金矿床属贫硫化物(糜棱岩)石英脉型,该矿床有用组分唯有Au,自然金是Au最主要的赋存形式,几乎集中富集了全部Au组分.虽然矿石中有极微量的银金矿,并在方铅矿中发现可能还存在次显微金,但含金量却微不足道.石英、黄铁矿、毒砂是自然金的主要载体.自然金成色高,多以中粗粒裂隙金形式产出,粒间金次之,包裹金较少.本矿床中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不发育,含量少,但它们与自然金关系密切,镜下常常发现与自然金共生赋存于较粗粒的黄铁矿、毒砂等载金矿物中.这3种硫化物是发现富矿化的标志.铅同位素结果表明本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前震旦纪变质沉积岩,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是矿源层.金以络合物的形式迁移.当温度降低(低于300℃),含矿溶液进入容矿空间压力降低,金发生沉淀.矿化早期石英脉包裹体pH值4.91,Eh值164.52,到矿化主期pH升高到6.38~6.72,Eh降低到57.44,从而使金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促使金发生沉淀.  相似文献   

16.
赵爱林 《地质与资源》2000,9(4):211-214
对金矿床测年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有诸如对金矿床成矿时代认识存在的差异及测试方法本身具有局限性的问题.应当重新理解金成矿时代的概念,注重新的测年方法的使用,尽可能开展多元同位素体系测年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李洪梁  李光明 《地学前缘》2019,26(3):202-210
黄铁矿作为成矿热液活动的产物,是热液金矿床中最为重要的载金矿物,其成分标型特征记录了大量矿床成因信息。在分类总结了各类型热液金矿床关键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比较矿床学的研究思路,较为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主成矿期或与金矿化同期的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及组合特征、(Fe+S)As特征、δFeδS特征、AsCoNi特征以及热电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成分特征具有显著差异,彼此显示出特征性的成因标型特征,可作为判别热液金矿床成因的依据。结合各类热液金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提出热液金矿床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的理想对象。通过这些研究,初步建立了不同类型热液金矿床地质与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为今后热液金矿床成因的判别和黄铁矿标型特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正伟  杨晓勇 《地质科学》1998,33(4):475-482
伏牛山东麓主要发育中低温热液型和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分布受区域剪切带控制。两类金矿床各自赋存的围岩不同,且其流体包裹体中的盐度、密度、Na+/K+比值及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表明围岩及成矿流体性质对成矿起联合控制作用。根据包裹体同位素分析,推测成矿物质来源于变质水且有岩浆水和雨水的混入。结合单矿物电子探针测定结果,计算了围岩成岩、变质及成矿的温度、压力和沉淀条件。同时确定了富CO2包裹体的泡腾包裹体群、液相成分的高硫富HCO3-、气相成分中高CO2及CO2/H2O比值等特点是寻找此类金矿床的重要包裹体标志。  相似文献   

19.
陕西凤县庞家河金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庞家河金矿床的地层、构造控矿特征,研究了矿床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及矿体、矿石的基本特点,分析了矿石及矿石矿物黄铁矿的O、S、Pb稳定同位素组成;认为庞家河金矿的成矿介质水为同生建造水,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上沉盆统下东沟组,矿床类型为热水溶滤成因的微细浸染型。  相似文献   

20.
金坝金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金坝超微粒型金矿床有30多个矿体,划分6个矿带.矿带NE向展布,带长350~2000m.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串珠状产出.者桑复背斜控制矿化带的分布,断裂构造为含矿热液提供运移通道,次级构造控制矿体具体储存部位及矿体的形态产状.赋矿层位以上二叠统为主(含5个矿带),还有下中三叠统.容矿岩石有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粉砂质凝灰岩、凝灰岩、泥质白云岩、细碧岩、辉绿岩脉等.矿化类型:地层岩石破碎带蚀变岩型、脉岩破碎蚀变岩型以及石英脉型.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碳酸盐化等.矿石类型按自然分类为氧化矿石和原生矿石;按岩石类型划分为凝灰岩类矿石,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类矿石,泥质白云岩矿石,辉绿岩矿石以及细碧岩矿石.矿石含金品位0.5×10-6~15.9×10-6.原生矿石金属矿物有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氧化矿石金属矿物有褐铁矿、臭葱石等;而脉石矿物主要取决于各自的容矿岩石.矿石的化学组成:SiO2比原岩低,(Fe2O3+FeO)高于原岩,富K贫Na.微量元素Au、Ag、As、Sb、Cu高于原岩.矿石为泥质结构、细碎屑结构、凝灰结构、辉绿结构、粒状结晶结构、环边环带结构;碎裂构造、角砾构造、浸染状构造、结核状蜂窝状构造等.金以微包体金的形式赋存于褐铁矿、毒砂、黄铜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