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2月17~28日,广东省自北向南出现了一次强寒潮天气过程.造成我省自建国以来罕见的严重灾害,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47.6亿元.损失最严重的是养殖业,冻死鱼、虾15万吨,19.3万公倾越冬薯类受冻害,热带水果以及耕牛、鸡苗等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2.
我市处于亚热带季风区,每年冬宋春初常有寒潮侵袭,伴随出现的长低温阴雨,雨夹雪、霜冻、冰冻、大风等灾害天气,严重威胁着人畜生命安全和越冬作物的生长。今年2月18日,我市受寒潮影响,日平均气温从ZI.6C下降至21日的5.5℃,过程降温16.1℃,极端最低气温4.5℃;我市北部山区和陆河县(属我市天气预报管辖区)出现了雨夹雪和冰冻,中部和南部日平均气温低于12C的低温阴雨天数维持11天(18~28日),造成了一定数量的人畜伤亡。因此,寒潮天气的预报服务,是我市天气预报服务工作中一个重点攻关项目。l陆丰市寒彻天气过程的统计若…  相似文献   

3.
近40多年广东省的寒潮活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利用广东省11个代表站1951-1994年每日气温(包括日平均和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广东省近44年来寒潮活动的气候特征。首先,根据广东省气象局规定的寒潮标准,寻找出每个站所有的寒潮过程,在引基础上分析了广东寒潮的地区分布特征。其次,只要11个代表站中1站或1站以上出现寒潮就认为是一次寒潮过程。在此条件下的统计表明,广东省在44年中一共出现了103次寒潮过程,影响时间从10月底至3月中旬,其中以  相似文献   

4.
“2.17”寒潮天气过程特征及预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寒潮影响概况1996年2月16日夜间,寒潮冷锋越过南岭,自北向南掠过连州市,气温急剧下降,日平均气温48小时降16.6℃,并伴有5~6级偏北风和小雨。20日气温达最低,本站日平均气温1.0℃,最低气温-0.3℃,高寒山区(潭岭气象站)日平均气温-3.1℃,最低气温-4.7℃。低温、阴雨天气持续到27日。寒潮人侵后,全市出现了冰冻和积雪,高寒山区积雪时间长达7天,并出现了十多年所未见的冰凌(雨淞)天气。由于这次寒潮强度强、范围大、降温剧烈,低温持续时间长,使我市遭受严重灾害。尤其是农经作物、水产、畜牧业损失较大。部分乡镇因…  相似文献   

5.
1996年2月中旬的寒潮对广东省大部分地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利用EC(欧洲中心)数值预报产品和历史性资料作一简单分析,希望可改善在寒潮方面的预报。1寒潮过程2月14日开始已发现500hPa上有明显低槽在贝加尔湖地区出现,而在地面上西伯利亚及蒙古地区以及中国西北地区气压不断增强。在寒潮到达澳门地区前两天,本地区出现明显的升温、升湿及降压情况。寒潮冷锋在17日晚开始接近本澳,随后是连续11天寒冷天气,整个过程到2月29日结束。2数值预报产品的比较从1996年2月份EC预报24小时最低温度及本台24小时最低温度预报中,可明显看出E…  相似文献   

6.
摘要:利用1961-2014年乌鲁木齐市4个气象站资料,分析了近53a乌鲁木齐市的寒潮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单站寒潮特征地域差异较大,寒潮频次由南部山区向北部平原逐渐减少;平均初寒潮日由南向北逐渐推迟,终寒潮日则相反;城区春季寒潮最多,山区为秋季、谷地和平原则冬季最多;强寒潮及特强寒潮出现比例城区最大。乌鲁木齐市区域寒潮平均每年4.0次,出现在当年9月至次年5月,其中4月最多,区域强寒潮和特强寒潮春季发生频次最多。近53a来区域寒潮以0.3次/10a的速率递减,并在1976年发生了由多向少的突变,寒潮变化与气温、风速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何振图 《广东气象》1997,(1):8-10,13
1996年2月18日,肇庆市受强大寒潮天气影响,气温急剧下降,出现严重的低温冻害天气过程,此时正值春节前后(在年初一至初三),根据高要站资料记录,是建站43年来气温最低的一个春节,并创近ZO年来2月份的最低气温记录。现就这次寒潮天气过程作一分析。1寒潮天气过程概况1.1影响过程中地面气象要素变化情况这次寒潮的冷前锋于2月17日下午自北向南影响我市,锋面过境时伴有6级偏北阵风。18日气温大幅度下降,全市48小时平均气温降幅达15.2~18.7t,最低气温出现在20~21日(其中ZO日封开县最低气温1.4“C,怀集县、广宁县1.8“C,…  相似文献   

8.
使用1980-2010年河口区气象观测、灾情普查、土地利用类型、人口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和1:10万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技术,采用频次分布、专家打分、层次分析、加权综合评价4种方法,对河口区的寒潮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区划分析。结果表明:河口区发生寒潮次数最多的月份为11月,其次为12月和1月,春季的寒潮多发生在3月;2008年以来发生寒潮的次数有增多趋势;河口区北部区域风险较小;而南部的义和镇、六合街道办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
广西寒潮天气统计特征及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修订后的寒潮标准,对广西近46a的寒潮天气进行统计,并对典型寒潮年进行环流形势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近46a出现了61次寒潮天气过程,其中全区性21次,桂北区域29次,桂南区域22次;广西寒潮最早出现在11月份,最迟出现在3月份,1月是寒潮出现的高峰月;出现寒潮频率的地域分布为东高西低;历年出现寒潮的总站数略呈下降趋势,并具有2年及11年左右的明显周期振荡特征。典型寒潮年环流分析表明当极涡南掉,东亚大槽加深,乌拉尔山脊维持,冬季风的加强及中纬度西风气流是导致冷空气堆积并爆发寒潮的主要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10.
对广东省中西部肇庆市2016年初强寒潮造成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过程,通过分析其过程降温幅度、低温持续时间、最低气温值等评价因子进行影响评估分析,并与1967-2016年近50年里出现的几次寒潮过程的灾情进行对比,评估其影响风险等级。并从这次强寒潮应急气象服务中总结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对进一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1主要气象要素统计分析1.1气温1994年广东省年平均气温:北部20.0~21.0C;中部21.0~22.5℃;南部和西南部22.5~24.1℃。徐闻县达24.1℃,为全省最高值。与常年相比,北部偏高0.2~0.5℃,广州、番禹、珠海、深圳等市偏高1.0~1.1℃。各月气温比较:1~2月、4~5月、11~12月偏高;3月和7~8月偏低;6月和9~10月接近常年。1993~1994年度的寒潮出现较早,首次出现在1993年11月21~22日(强度偏弱);另一次出现在1994年1月18~21日,24小时降温5~7℃,48小时降温10~13℃。北部出现霜冻和冰冻,其中北部偏北山区霜日达4~6…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00年潍坊地区气象资料,分析了寒潮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40年寒潮天气逐年减少,60和90年代寒潮过程较强,降温过程为平均11.68℃/次,70和80年代较弱,平均降温11.08℃/次;影响系统主要有:低槽型,占52.7%,并以4.5次/10a的趋势减少;小槽发展型占19.4%,以1.3次/10a的趋势增加。不同地形区的寒潮次数和降温幅度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1961-2010年环渤海地区寒潮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环渤海地区58个站的逐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按照寒潮国家标准统计寒潮次数和寒潮强度,分析环渤海地区单站寒潮和区域寒潮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单站寒潮出现频次的地域差异很大,大体上呈现自北至南递减态势,年平均次数最多的为张北21次,最少的京津地区不足2次。近50 a来环渤海地区共有233次区域性寒潮,出现在当年9月至次年4月,其中11月最多。区域寒潮呈显著减少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区域性寒潮事件频发,80年代开始明显减少并在1983年出现了突变。区域特强寒潮不多,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2次,自70年开始特强寒潮平均每个年代出现1次。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环渤海地区区域寒潮次数明显减少,但特强寒潮亦极端寒潮事件并未减少。  相似文献   

14.
1天气概况1996年2月17日起,我省各地遭受了一次强寒潮的袭击,在粤北地区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月29日。这次寒潮影响范围之广、降温幅度之大、持续低温时间之长、冷冻寒之重都是历史同期所罕见。1·1降温幅度大这次过程是入冬以来影响我国最强的一次冷空气过程,华南大部分地区达到寒潮标准。就韶关的情况而言,各县过程降温都在15C以上,最大达18.6C。除南部的翁源、新丰两县外,其余各县(市)在寒潮入侵当天最低气温就降至5C以下,24小时降温在9C以上。1.2低温持续时间长寒潮到达后,我市各地最低气温降至1‘C或以下,5“C以下的低温…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6—2015年河西走廊东部5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大气环流特征量和2016年5月常规天气图和物理量场,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寒潮时空分布及其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关系和2016年5月3次寒潮天气过程天气成因。研究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寒潮频次由北向南减少,中部最少;寒潮频次年际差异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寒潮主要出现在1—5月和10—12月,频次站次4月最多,6月最少,春季寒潮频次最多;寒潮最早出现在9月1日(永昌)、最晚出现在6月7日(乌鞘岭)。月寒潮频次与月亚洲、北半球的极涡面积和强度、北极涛动、亚洲经向环流和冷空气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北半球极涡中心纬向位置和强度、东亚大槽强度、西藏高原1和2指数呈负显著相关,前一月亚洲、北半球极涡面积和强度、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北极涛动指数对月寒潮预报预测具有良好的指示意义。使用多元回归建立寒潮月频次预报方程,通过了=0.1显著性水平检验。2016年5月3次寒潮天气均与极涡中心偏强有关,前期升温明显、高空强盛冷平流强盛、地面冷高压强烈是造成三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原因,500 hPa横槽转向南压造成的降温幅度比小槽东移更大、影响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6.
利用陕西省1962年1月—2009年12月61个气象站逐日温度资料,分析陕西省寒潮气候特征及其变化,结果发现:全省寒潮发生频次年际差异较大,年均1.65次/a,年代际变化呈微弱增多趋势。地域分布由北向南减少,主要多发区在陕北北部和关中东部,陕南西部最少。月季变化明显,3—4月出现频次最多,占52%。寒潮北部出现早,结束迟,中南部则相反。20世纪90年代以前3—4月寒潮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周期20~22a。春季寒潮与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呈反位相,90年代以后则不明显。寒潮具有复杂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广东经受了罕见的寒潮、暴雨和热带气旋袭击。据不完全统计,仅头9个月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144亿元,其中1月份寒潮占29亿元,4~6月的暴雨占30亿元,5个台风占84亿元。本文将1993年广东重大天气灾害及灾情综述如下。1寒潮灾害今年1月14~29日,我省出现强寒潮。在寒潮前4~7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强大,500hPa等压面上,588线包围到南海和中南半岛东部,1月10日吕宋岛高度达591位势什米、海口达589位势什米,为副高最强盛时期。此时广东回暖,1月上旬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4~·SC。且月11日始,副高减弱东退,14日退到菲律宾以…  相似文献   

18.
本文整理出阿勒泰市64年各级别强度寒潮过程数据库,分析阿勒泰市近64a来各级别寒潮过程的频数以及强度相关6个指标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1954~2017年春季阿勒泰市共发生一般寒潮过程109.5次,强寒潮过程75.5次,特强寒潮过程37.5次;平均每年春季分别发生1.7次、1.2次和0.6次;3种级别寒潮过程发生频次占寒潮过程发生总频次的48.2%、33.3%和16.5%,阿勒泰市春季主要以一般寒潮和强寒潮为主。(2)春季一般寒潮、强寒潮和特强寒潮过程频数年际变化均在递减,且不显著,其中4月一般寒潮和特强寒潮过程递增,特强寒潮过程频数递增明显;一般寒潮过程频数的年代际变化在1950年代最多,强寒潮过程1970年代最多,特强寒潮过程1960年代和2000-2009年代最多。(3)一般、强和特强寒潮过程持续时间分别在1~7d、1~6d和1~5d,均以持续1~3d为主,分别占各自寒潮过程总次数的94.5%、90.8%和90.0%,其中又都以持续2d最多。(4)一般寒潮、强寒潮和特强寒潮过程降温幅度平均值分别为-10.8℃、-13.0℃和-17.3℃,一般寒潮和强寒潮降温幅度均在5月最强,特强寒潮降温幅度在3月最强。(5)一般寒潮、强寒潮和特强寒潮降温过程最低气温平均值分别为-7.8℃、-12.8℃和-20.3℃,随时间的推移呈明显的抬升趋势。(6)1954~2017年阿勒泰市春季一般寒潮、强寒潮和特强寒潮中降温过程最低气温距平平均值分别为-5.7℃、-7.9℃和-10.5℃;三种级别寒潮过程最低气温距平为负值占该级别寒潮过程频数的比例分别为80.0%、97.4%和97.5%。  相似文献   

19.
本利用MICAPS工作平台上的相关资料和同仁地面自动站自记资料及尖扎的有关资料,从500hPa高空、地面形势及本站气温、气压变化等方面着重分析了黄南北部2001年4月9日寒潮天气的前期与爆发时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寒潮天气强度及降水。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寒潮、强冷空气的气候特征及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3,他引:3  
本文对影响广东的寒潮、强冷空气与ENSO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多的年份一般出现在中等或强的El Nina期间。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少的年份容易出现在La Nina期间,而较难出现在El Nina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