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客观地质条件的可能紧密结合起来,经过努力,地质工作宏观布局渐趋合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程度不断提高.然而,地质工作布局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地质科技、地质教育与地质勘查工作还不相适应;二是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地质工作方针不够明确;三  相似文献   

2.
关于地质工作的性质,是地质工作者长期争论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认识:1.地质工作是调查研究性质;2.地质工作是生产性质;3.地质工作既具有调查研究性质,又具有生产性质.为什么会有前二种不同的认识呢?主要原因有二点: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万分之一和五万分之一区域地质调查中,如何提高区域矿产研究程度,是多年来共同关心的问题.目前区调工作中的矿产研究大多局限在矿点检查和资料收集上,对区域成矿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在许多矿产地质报告中,表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缺陷:一是矿产资料与区域地质资料联系不紧密.区调中所进行的大量地层、岩浆岩和构造的调查工作,没能充分反映在矿产地质报告中,从而使区域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比较模糊;二是在区域矿产工作中虽然由于条件所  相似文献   

4.
探矿与改革     
地矿部门曾提出以地质找矿重大突破作为地质工作的中心,这是符合十三大精神的.要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就意味着如何对待钻探工作量逐年减少的现实及如何深化改革的问题.笔者就此谈一些看法。一、探矿工作量萎缩对地质工作的影响1978年地矿部门探矿工作量544万米,  相似文献   

5.
消除地质队伍臃肿、解决人浮干事、吃“大锅饭”等问题,是地质工作体制改革和加强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何消肿,其政策范围、标准等都是需要很好研究的.笔者最近到广东地矿局作了一些调查,现就野外地质队消肿的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一)衡量野外地质队伍肿不肿的标准主要有两条:一是地质任务,二是定员定超标准.对这两条原则,大家是同意的,但就其内涵而言,则有不同的认识,主要争议之点是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地深入开展,地质工作体制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如何进一步坚定干部改革的信心,提高驾驭改革的本领,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投身改革,是当前深化和加速地质工作改革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三点特别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一、加强金属矿化探基础理论的研究:化探方法的基础是阐明和解释形成于矿体周围的近矿围岩、土壤、水、空气和植物中的地球化学异常.无论是与矿床同时形成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或是由于矿床被破坏造成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都是化学元素迁移的结果.所以,研究元素在地壳中的迁移,十分重要.需要详细阐明元素在各种自然条件下的性状,其中特别是元素及其各种化合物在各种温度、压力条件和自然溶剂作用下的可溶性和活动性问题,化学元素在原生和次生地球化学异常中的存在形式问题以及异常的形态规模与地质气候因素的依存关系问题等.在地球化学异常形成机制的研究基础上,确定各类元素和化合物的指示意义,建立各种矿床类型的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对异常的解释评价水平. 二、重视区域地质和区域地球化学工作:化探工作必须与地质紧密结合.具有一定标志的一定类型的矿床总是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寻找的.化探工作选定的目标是否正确,取决于原来的区域地质和区域物化探做得如何.近十年来国外在普查找矿中十分重视区域性工作,许多大矿床都是通过以区域性的基础资料为依据,进行了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区域成  相似文献   

8.
专题地质填图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面积性地质调查及填图是今后地质调查的主要工作,如何做好这个工作,并实现地质调查和科研一体化,特别是在已有填图基础上,如何部署和开展新的填图工作,是一个亟待回答的新问题。专题地质填图是针对存在的重要地质或资源、环境问题,或是针对特定目标地质体等,以解决特定问题或满足社会特定需求为主要目的、填图与研究融为一体的地质填图,填图的范围和比例尺依据解决问题和目标地质体而定。专题地质填图是以问题和需求为驱动,是对已有的综合地质填图的补充和提高,是高效实现地调科研一体化的一种方式。论述了专题填图的内涵、必要性,以及开展专题填图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如何建立地质勘查价格体系,是地矿部门深化改革必须回答和急待解决的问题.一、建立地质勘查价格体系的必要性地矿部门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在预算内地质勘查工作中引进市场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质工作程度不断提高,地表和浅部矿产逐步减少.今后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展深部地质找矿.众所周知,传统的、普通的地质图是地表地质模型,这样的模型又基本上是二维的、地表的,满足不了深部地质找矿的需要.开展深部找矿,既要研究地表地质构造,又要了解一定深度的地质构造和矿产的信息资料,以便正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在队长会议期间,局召集了专门会议,对如何提高地质工作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取得了一致意见。现将会议中讨论的几个问题综合整理如下,作为今后提高工作质量的措施和工作中共同遵循的方向。与会同志在发言中都对1958年地质工作质量进行了检查,大家深深体会到:提高工作质量是继续跃进  相似文献   

12.
测绘是地质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为地质勘查、矿山建设、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治理和国土资源管理等国民经济建设方面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技术方法.测绘成果是各种地质成果的载体,直接影响地质工作的开展和地质成果的开发应用.自1952年地质部成立,就非常重视地质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40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全体地质测绘职工的努力,测绘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工作领域不断拓宽,成果种类增加,测绘对解决地勘工作中的技术问题的能力亦不断提高,为建立具有地质特色的测绘技术体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重磁场二次导数法是对复杂重磁异常进行滤波的一种重要手段,研究基底构造,突出隐伏在区域背景场中的局部异常,都能取得良好效果.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对各类地质体的二次导数异常的特征,均未作过详细介绍.本文从理论上并结合一些实践经验,探讨几种形状规则的地质体的二次导数异常的特征,并对如何利用重磁场二次导数异常来推断地质体的度数、埋深、边界、构造线部位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另外还讨论了在计算时选择最佳计算半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地质工作应当以最少的勘探费用,获得最大的地质成果,不断提高地质经济效益.那么,如何考核地质经济效益呢?下面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以供讨论. 关于矿产资源的有偿转让问题目前,地质经济理论界有一种意见认为,为了体现地质经济的社会效益,即宏观经济效益,应将矿产资源商品化,实行“有偿转让制”.  相似文献   

15.
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观作为地质工作服务特色小镇的切入点,论述了北京特色小镇需开展的地质工作,介绍了地质工作如何服务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方法,以及对特色小镇开展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强调了在收集传统地质工作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生态地质调查工作,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观进行地质研究,是对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最重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仅就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如何加强广义环境地质基础工作,谈几个问题:一、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我国地质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人类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美国世界资源研究所(WRI)最新报告认为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三个,即:全球变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催生地质安全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12"汶川地震灾难震惊了世界!汶川地震给中国地学界提出了一系列最大问题.尤其突出的是,中国地质工作如何更加丰动地为人居环境建设的地质安全服务,更加主动地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提供地质服务,更加主动地为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服务,推动和支撑各级政府科学管理地质环境.最终实现地质环境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地质灾害风险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如何加速实现地质工作的现代化问题这个问题既涉及到体制、政策、方针,也涉及到做法、组织、管理等许多问题.就个人认识提出几点. 1.改革现行地质勘探队的编制、组织、管理制度,保证地质工作在整个找矿、勘探工作过程中的指导和核心地位.各部的地质研究所也应优先考虑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 不只是科学院和各部属研究所,就是基层生产单位(如地质队)都应重视基础地质的研究.事实上,对一个矿区的评价就是一项具体的科学研究项目,不能把《规范》订得太死,应鼓励在深入进行具体研究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和创造性的做法.对于勘探成果的验收,一方面看其按规范要求提交储量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对探区地质研究的深入程度,给予评价.  相似文献   

19.
地质工作是生产性的还是科研性的问题,在地质部门中曾经引起多次的讨论.虽然现在一般同意地质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工作之一,探索性较强,兼具生产与科研的性质;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在广大地质队伍中间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解决.这就影响到整个工作的计划、组织与管理.特别是在当前深入改革、转换机制的阶段,有必要进一步讨论明确,以使我们的工作在新形势下能够健全地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我们的任务.下面提出个人的几点看法,作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请予批评.  相似文献   

20.
商业性地质工作是和公益性地质工作相对应提出的。在公益性地质工作得到初步加强的同时,如何认识商业性地质工作风险管理的问题,是当前政府部门和地勘单位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