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大淡水湖水质状况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总面积达11,550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15.8%。湖泊有灌溉航运之利,也是工业及饮用水源,其中太湖是盛名中外的风景游览胜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引起湖泊污染的因素有所增多。为了研究湖泊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水质调查。本文收集了1980~1981年五湖的水质监测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其水质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对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水位、水量平衡、入湖污染源和水质现状进行了近2年的实测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星湖水动力特征、水质现状特征和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星湖水源补给主要是北岭山汇集的雨水和湖面降雨;湖水位主要受人工调节及降雨的影响,常年变幅不大;湖泊交换系数为1.17;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是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最近几年来,总体水质状况变化不大。针对以上特点,提出了几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太湖水环境的演变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对太湖近二十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及其它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试图对太湖水环境演变作一概括总结,指出太湖近几十年来水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湖泊面积不断减少,滩地发育,防洪调蓄能力下降;水污染日益严重,水华频繁爆发,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剧等,并对近些年来太湖水环境的研究和治理作一简要总结,提出水环境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水位、水量平衡、入湖污染源和水质现状进行了近2年的实测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星湖水动力特征、水质现状特征和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星湖水源补给主要是北岭山汇集的雨水和湖面降雨;湖水位主要是受人工调节及降雨的影响,常年变幅不大;湖泊交换系数为1.17;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主要的水环境问题是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最近几年来,总体水质状况变化不大。针对以上特点,提出了几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水位、水量平衡、入湖污染源和水质现状进行了 近2年的实测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了星湖水动力特征、水质现状特征和水质变化趋 势。结果表明:星湖水源补给主要是北岭山汇集的雨水和湖面降雨;湖水位主要受人工调节 及降雨的影响,常年变幅不大;湖泊交换系数为1.17;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源,主要的水 环境问题是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最近几年来,总体水质状况变化不大。针对以上 特点,提出了几条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太湖水源被大面积暴发的蓝藻严重污染,影响了无锡市民的正常生活。尽管笔者远离太湖,但从电视镜头中看到市民抢购瓶装水的场景,想象着自己身处此境的感受,我的心不能平静。曾经有一首歌唱道:  相似文献   

7.
污水排入湖泊后,受污染的水体,由于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水体自净,研究污水入湖自净规律是开展湖泊水质预报,合理制订入湖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含酚污水是世界上污染范围较广,危害程度较大的一种工业废水,但是,有关含酚污水入湖自净规律的研究资料,目前尚为不足。本文试图根据二年多现场观测和室内实验资料,对造成太湖局部水域污染的某造纸厂含酚污水入湖后的沿程变化规律,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平原水网地区湖泊的水环境容量及允许负荷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平原水网地区的湖泊具体特征出发,探讨了平原水网地区的湖泊水面允许负荷量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我国著名的淡水湖太湖进行了计算,为太湖的水质规划和保护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太湖为研究对象,对TM各波段辐射率与水质参数进行拟合,分析了TM各波段经6S模型大气校正和未经校正直接拟合在监测内陆湖泊水质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TM波段经6S模型校正后能与太湖水质参教进行较好的匹配,同时通过实验得到了太湖地区水质参数的实用性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10.
太湖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浮游植物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太湖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区域内湿地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状况,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进行了4次现场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12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为4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38.4%,其次是硅藻门,共4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35.7%。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5360.0×104~54627.4×104cells/L之间,从季节变化上来看,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浮游植物季节相似性指数在0.37~0.71之间,夏季和秋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最小,春季和夏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最大。优势度分析显示,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区域内湿地各个季节的浮游植物优势种都在3种以上,优势种种数较多且优势度不高,变化范围在0.02~0.06之间。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在0.85~1.58和0.14~0.29之间,表明调查期间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浮游植物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简单。基于绿藻指数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竺山湾湖泊缓冲带内湿地的水质综合评价表明,研究区域可能属于重富营养型,冬季为重度污染,春夏秋为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11.
以水生生物评价麻大湖环境质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前言麻大湖位于山东惠民地区桓台、博兴两县接壤处,东临张东铁路,北频小清河,是一个面积约为三万余亩的多沟濠浅水湖泊。七十年代前乌河为该湖的主要水源,河水清澈,湖内鱼类资源丰富,水生生物种类繁多,为我区“鱼米之乡”。但近年来上游工业用水急增,乌河干枯,致使湖内水源短缺,水位下降,湖面不断缩小,逐渐变为间歇性湖泊。而每日受纳十余万吨淄陆工业污水的朱龙河代之为现今湖水的唯一来源,造成全湖严重污染,不仅给农、副、渔业带来重大损失,而已危及人民身体健康。为综合评价麻大湖环境质量和迅速治理该湖污染,继一九七七年初步调查(设置六个测站)之后,于一九七九年五、十一月份两次对麻大湖计四十二个测站进行了水文、水化学和水生生物监测调查工作。本文将获得资料从污染生态、污染因子与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和多样性指数等诸方面评价了该湖环境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东太湖水环境质量调查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1年2月-1994年10月对太湖的水质监测,分析了东太湖水质现状、变化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保护水质的对策。适当网围养鱼对东太湖水质影响不大,相反可延缓东太湖的沼泽和富营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生物标志化合物对东、西太湖不同湖泊类型的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角度,对东、西太湖沉积物中饱和烃组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形式,主峰碳位置、L/H等指标对比,对照西太湖中的主要水生植物蓝藻和东太湖中的主要水生植物的饱和烃的组成特征,同时结合常规指标C/N的分析结果,对东、西太湖湖泊类型进行判识-西太湖为藻型湖泊,东太湖为草型湖泊。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太湖湖滨带钩虾种群空间分布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于2013年4月、8月和11月对太湖底栖动物钩虾种群的分布和水质情况进行了调研。钩虾种群密度在太湖水域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高值区域出现在太湖的西北部,且随季节变化较大,其中,冬季钩虾种群密度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筛选出影响太湖水质的主要指标为氮和磷(方差解释率为52.2%),相关分析表明钩虾种群密度对数值与第一主成分氮和磷呈正相关,而与第二主成分透明度呈负相关。研究表明钩虾种群空间分布的差异与氮磷水平关系最密切,其次是透明度。  相似文献   

15.
太湖大气氮、磷营养元素干湿沉降率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2002年7月—2003年6月太湖周边地区太湖站、拖山岛、东山站、无锡、苏州、湖州、常州、金坛等8个站、点大气TN、TP沉降通量和降水化学组成观测资料,测定和计算了水气界面TN、TP的表观总沉降率(RT)、湿沉降率(RW)和干沉降率(RD)。太湖大气TN的年平均RT为4226kg/(km2.a),TP的年平均RT为306kg/(km2.a)。大气TN、TP的年沉降负荷分别占由环湖河道等点污染源输入的N、P总负荷的48.8%和46.2%。指出形成太湖大气TN污染的主要途径是湿沉降,而大气TP污染则主要来自气溶胶等固体物质的干沉降;小雨携带入湖的大气TN、TP污染物通量高于中雨和大雨。TN总沉降率曲线在春季3—5月出现高峰值的现象对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潜在的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16.
琵琶湖南湖、太湖的一个多层水动力学数值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近年来,在物理湖泊学研究中,为探讨湖泊水动力学过程形成的物理机制,预测各种水文气象条件,包括极端条件作用下形成的水动力学过程,研究者们常采用数值模拟的研究方法。它也是湖泊中污染物扩散、泥沙冲淤、水质变化等的数值研究的重要基础。太湖及日本琵琶湖南湖均属浅水湖泊。关于琵琶湖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通过大量观测分析、物理模型模拟和数值研究,已基本弄清了琵琶湖北湖冬季和夏季环流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但对琵琶湖南湖湖流的数值研究开展得较少。目前,为了建立南湖透明  相似文献   

17.
河流是地表径流及废水排污的集中之地,常常因河流的污染而严重地影响了池塘、湖泊及地下水的水质。由于某些河流的水量有限,流速不大,一般被污染后,污染物的浓度较高,溶解氧很低,致使许多水生生物不能生存,有的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对于较大的水体来说(如湖泊、海洋),河流还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因此,欲改善较大水体的环境质量状况,首先应该考虑到河流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本文就云南滇池的运粮河被重金属污染后,经暴雨径流对其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影响作一探讨。旨在进一步认识重金属在汛期条件下的某些运动规律,以使为控制与治理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12年沙埕港海域水质调查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并利用聚类法,对12个调查站位进行分类。根据分析结果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沙埕港水质污染情况总体是从湾中部往湾顶和湾口逐渐加重。中部区域主要污染因子为无机污染物,湾顶和湾口的主要污染因子为油类和重金属。主成分-聚类分析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实际情况,可较好地应用于海洋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19.
云南滇池水生植被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池是云南高原上最大的断层陷落淡水湖泊,它对沿湖地区的经济、文化及政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以风景秀丽为游览、避暑胜地而驰名中外,而且也是云南省重要的淡水渔业基地。由于气候温和,水质肥沃,湖水较浅,因而水生植物资源尤为丰富。过去对该湖水生植物进行调查的有毕列爵、黎尚豪、曲仲湘、唐廷贵、李恒等。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于1981—1983年又进行了进一步调查,并对环境条件与水生植物的种类、分布及演替规律作了初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体氧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长江中下游45个湖泊不同季节水体δ18O分析,对湖泊水体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泊水体δ18O主要反映了湖泊水源变化及湖泊水体与长江洪水期/枯水期交替演变的特征关系。受江湖关系随季节变化影响,处于长江中下游中段安徽省境内的巢湖、石塘湖等湖泊各季节水体δ18O都相对较高,处于上段和下段的鄱阳湖群和太湖湖群湖泊水体δ18O相对较低。因此,长江中下游上段和下段湖泊水体交换受长江影响较大,中段较小。对不同季节湖泊水体δ18O比较分析表明,长江对湖泊水体的影响主要在夏季,秋、冬季节湖泊水体稳定。黄盖湖、大冶湖等湖泊夏、秋两季水体δ18O大幅度变化与长江的水位波动直接有关,在长江洪水期,湖泊与长江相连;在长江枯水期,湖泊与长江分离。玄武湖水体δ18O的大变幅是人为换水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