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福建之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及奥陶系,主要出露于西部沿邵武—长汀和三明—龙岩大致呈两个北东向带状展布。本文作者曾论述过福建西部早古生代地层的划分及对比,在此,拟进一步探讨其沉积建造特征及岩相古地理环境,以供同仁参考。从沉积建造分析,福建下古生界总体上属于以泥砂质为主的复理式建造,系一种较为典  相似文献   

2.
大别山东段的变质地层格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世纪80年代末以后完成的大别山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将大别山的中深变质杂岩解体为变质变形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两部分,但所建立的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大多沿用了1∶20万区域地质调查的地层名称。与之同期,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发现以来的地质研究也揭示出大别山中深变质岩的主体为正片麻岩,并以变质特征及其构造属性划分出4个构造单元。本文依据前人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将大别山的变质地层划分为4个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地层、构造岩石)单位,3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论述了它们与区域地质调查所划分的地层单位的对比,以及与4个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西南"三江"大勐龙岩群一直被认为是元古宙的基底岩石,但迄今无可靠的年代学数据约束。针对昌宁-孟连构造带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碎屑锆石U-Pb定年,为其增添年代学证据。锆石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碎屑锆石有明显的生长振荡环带,指示它们为岩浆成因。D0003-4样品81颗碎屑锆石年龄谐和度高,分布在342Ma~2 928 Ma的宽广范围,形成多个群组,最年轻一组加权平均年龄为349 Ma±3 Ma(MSWD=1.1,n=8)。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表明,牛井山地区原定"大勐龙岩群"最大沉积时限不早于349 Ma±3 Ma。野外地质特征和年代学数据共同表明牛井山地区大勐龙岩群很可能是由泥盆-石炭系南段组(349 Ma±3 Ma)或更年轻的二叠系拉巴组受后期变质形成。根据已有可靠同位素数据与综合分析,认为三江地区现今所定义的大勐龙岩群是不同时代、不同岩性的地层/岩体经后期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杂岩,不全是古老基底岩石出露。  相似文献   

4.
福建早古生代主要分布于武夷山脉东南侧,沿邵武-长汀、永安-龙岩呈北东向带状展布,总体上属于以泥砂质为主的复理式建造。复理石建造组份相对复杂。通过对林田群矿物组份进行分析,表明了林田群下段的邵武-长汀海湾之地势乃北高南低,同时也反映了北部的香岭地区距剥蚀区较近、陆源物质丰富等特征;林田群上段距武夷陆块较近,陆源物质来源丰富。并结合岩相地理分析,林田群下段是在早中寒武世早期一种海域广阔、水文流畅,氧化作用比较充份的环境下接受了沉积,组成林田群下段的砂质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5.
莫位明 《广东地质》2001,16(2):42-46
根据地层的变形变质特征,将琼西南千家地区的地层(狭义的)划分为岩石地层、构造地层及构造岩层3个系列。从各类地层的变形变质特征来看,该地区至少发生过6次重大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层的变形变质特征,将琼西南千家地区的地层(狭义的)划分为岩石地层、构造地层及构造岩层3个系列.从各类地层的变形变质特征来看,该地区至少发生过6次重大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7.
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论述了与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学)有关的8个方面的问题: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研究概况;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的复杂性和研究难度;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研究的思路和工作方法;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地层单位岩群、岩组和杂岩的划分问题;重要区域性不整合的研究;鉴定变质地层的原岩类型、岩石性质和恢复古环境;正确区分变质地层和TTG岩系以及其他变质深成岩;变质地层时代的确定。另外,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3项建议。  相似文献   

8.
明溪王坊,泰宁香岭震旦系—寒武系,分属于长汀、邵武两个地层小区。由于化石稀少,给该地层的详细划分、对比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队在开展前泥盆纪地层专题调查过程中,在震旦系与寒武系■质岩地层中,较系统地采集了人工重砂,经鉴定和紉步研究表明,副矿物组合及矿物标型特征等方面,都有一定规律可循,对该区地层的划分、对比具有一定的佐证作用。两区共采取十个人工重砂,重量为8—10公斤,样品经机械破碎后,粒度0.25—0.3毫米  相似文献   

9.
2012~2014年,笔者参加了新疆西昆仑神仙湾地区1∶5万区调,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本填图单位,测制了系统地层剖面,收集了区内地层的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变形变质、接触关系及空间变化等资料,采获了大量古生物化石,通过综合研究,结合1:25万区调资料,对岩层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为主的多重地层进行了划分,重新厘定了研究区综合地层序列,共建立组级岩石地层单位18个、段级岩石地层单位8个,其中新建组9个;首次在该区划分出22个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划分到系和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重地层对比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域的地质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0.
太古宙地层研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沈其韩 《中国地质》2002,29(2):113-116
太古宙地层与显生宙地层相比,具有很大的复杂性,研究难度大。研究太古宙地层,在学术思路上应以岩石、地层、构造和地质事件综合研究为基础,配合多种新技术新方法特别是同位素年代学定年为依托。另外,要注意解决好如下6个方面的问题:(1)在“单斜”地层中注意研究有无复杂同斜褶皱;(2)正确判定岩石类型及其属性;(3)多次变形叠加如何与区域变质作用相联系的问题;(4)地层定年中应该注意的问题;(5)特殊岩石单位的定名问题;(6)正确区分变质火山-沉积地层层序和构造接触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概要地讨论了辽河岩群基本地层学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变质岩石地层的概念,其含义为经强烈构造变形的中浅变质沉积(含火山沉积)岩系构成的岩石地层单位的一种类型。构造变质岩石地层单位是强变形、中浅变质沉积岩区1∶5万填图的基本填图单位。建议采用岩群、岩组、岩段等地层单位命名系统,强调了变形、变质、沉积综合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122014年,笔者参加了新疆西昆仑神仙湾地区1∶5万区调,以岩石地层单位为基本填图单位,测制了系统地层剖面,收集了区内地层的岩性岩相、岩石组合、变形变质、接触关系及空间变化等资料,采获了大量古生物化石,通过综合研究,结合1:25万区调资料,对岩层地层、生物地层和年代地层为主的多重地层进行了划分,重新厘定了研究区综合地层序列,共建立组级岩石地层单位18个、段级岩石地层单位8个,其中新建组9个;首次在该区划分出22个生物地层单位,年代地层划分到系和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重地层对比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该区域的地质研究程度。  相似文献   

13.
变质岩区由于经历了多次强烈的褶皱作用、变质及混合岩化作用,使岩石改变了面貌,因而在变质岩区,尤其高级变质区开展1/5万填图,也就增加了极大的困难,所以欧美的地质工作者多强调不宜进行地层划分,而应以变质杂岩对待。基于以上原因,在采用的方法上有其不同于沉积区的各种特点。尤其进入七十年代后,国内外强调了由岩石地层法转入构造地层法。当然,为了搞清地层层序,除了加强构造研究外,对变质岩石的工作,包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新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树超  马金清  林亨财 《地质通报》2010,29(8):1152-1159
在新近完成的全省1:25万和部分1:5万区域地质调查、院校专题研究及其陆续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变质岩石的组合类型、变质变形特征、空间分布规律、接触关系和同位素测年资料,对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进行划分和对比,重新建立了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讨论了大合地区的一套浅变质地层的时代归属问题。文中根据近几年来取得的资料,从变质地层的接触关系、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变质程度、形变特征、微古植物组合及原岩建造等方面论述了该地层的形成历史。初步认为;这套地层的时代为前寒武纪,属于加里东区域变质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作者通过两个项目的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在大青山—乌拉山及其邻区重建了早前寒武纪地层系统,将新建的美岱召岩群列入古元古代。对区内高级变质岩石地层进行重组,在麻粒岩系中划分了2个岩组,归并为桑干岩群,将乌拉山岩群划分为上、下两个亚岩群,下亚岩群片麻岩系,上亚岩群相当于集宁群,可称孔兹岩系。提出本区高级变质区的主期构造是穹形构造与穹间褶皱群构造组合样式(简称“穹—褶”构造),确立了大型顺层滑脱构造系统是决定高级变质岩石地层空间分布、组成特征和相互关系的关键因素,提出了研究高级变质岩石地层系统建立的方法与步骤。  相似文献   

17.
辽东古裂谷西段辽河岩群地层学研究的几个问题及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成文  王天武 《世界地质》1996,15(2):8-15,34
在讨论了辽河岩群变质、变形、剩余沉积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构造变质岩石地层单位的概念及采用岩群、岩组、岩段等单位名称系统。提出辽河群1个岩群、3个亚岩群、9个岩组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8.
李伟  常玲 《新疆地质》2011,29(1):26-31
库鲁克塔格赛马山地区前震旦纪地层,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改造.通过建立岩石序列和构造变形序列,解析变质变形作用,结合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厘定出该套地层在阜平、五台、吕梁、四堡、晋宁5个构造期发生的沉积作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岩浆侵入活动及产生的构造形迹组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地质事件表.  相似文献   

19.
闽西北中新元古代马面山岩群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省西北部中新元古代地层 ,以往多数人认为东、西部地层存在差异 ,属于两个地层小区 ,将政和—大埔断裂带以西地层建立为万全群 ,与东部马面山群区别开来。通过三明市幅1∶ 2 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及室内综合分析研究 ,证明西部与东部的中新元古代地层在岩石组合特征、岩浆活动、变质程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等几个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 ,仅某些中基性火山岩、钙镁硅质岩层在东、西部发育程度不同而已。本次工作 ,根据岩石组合、变形变质、岩浆活动及相互间接触关系等资料 ,将其划分为龙北溪岩组、东岩岩组、黄潭岩组、下峰岩组 ,统一归并为马面山岩群 ,并获得颗粒锆石 U- Pb年龄 (10 19± 2 6 ) Ma,时代为中新元古代。  相似文献   

20.
行政区域:四川省甘孜州完成单位: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地研所内容简介:内容简介:在查明变质岩岩石、岩石地球化学、变质矿物及变质带的基础上,提出了丹巴在巴洛式渐进变质带之外还存在巴肯式变质带的新认识,这为丹巴变质岩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全面清理了区内的岩石地层单位,完善了地层系统。对区内混合的填图单元,岩石类型、岩石地球化学、原岩建造和原岩时代作了深入研究,提出丹巴混合岩的原岩是前震旦系火山 沉积岩系,并可与碧口群对比,这是丹巴混合岩和地质演化研究的一个重要进展。运用新的构造填图和构造解折方法划分了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