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系冰碛岩沉积环境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王璞珺  刘万洙  李金龙 《新疆地质》2006,24(4):365-368,I0011
库鲁克塔格地区震旦系发育三层冰碛岩,分别是贝义西组、特瑞爱肯组、汉格尔乔克组.通过对冰碛岩沉积特点的研究,分析沉积环境.贝义西组冰碛砾岩夹于细粒碎屑岩及火山岩间,冰碛砾岩呈块状、无层理,为海洋冰川沉积;特瑞爱肯组主要为冰碛泥砾岩和冰碛砾岩夹粉砂岩、灰岩,块状、无层理、可见大漂砾,为冰下沉积;汉格尔乔克组主要为冰碛泥砾岩和冰碛砾岩,偶夹杂砂砾岩、砂岩透镜体,块状、无层理,为冰下沉积,顶部可见冰碛纹泥层,为冰湖沉积.  相似文献   

2.
徐备  寇晓威  宋彪  卫巍  王宇 《岩石学报》2008,24(12):2857-2862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贝义西组顶部火山岩锆石的SHRIMP定年结果为732±7Ma,它表明贝义西冰期的上限。考虑该组杂砾岩之下火山岩已有的定年结果,贝义西冰期的时限为740~732Ma。综合上元古界三层火山岩SHRIMP定年结果,可以明确地将库鲁克塔格地区上元古界四个含杂砾岩的组限定在三个时间段内,即740Ma到732Ma的贝义西组,732Ma到615Ma之间的阿勒通沟组和特瑞爱肯组,以及615Ma到542Ma之间的汉格尔乔克组,这些年龄段代表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各冰期的时代范围。与冰期有关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分析表明,贝义西冰期可与Kaigas冰期对比; 阿勒通沟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可能与Sturtian冰期和Elatina冰期对比; 而汉格尔乔克冰期和Gaskiers冰期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南华系广泛发育在库鲁克塔格、柯坪、西天山及塔里木西南部地区,以库鲁克塔格地区层序最为完整。本文作者对该区晚元古界的冰期划分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区新元古界共有四次冰川活动(共可划分为4个冰期和3个间冰期)。其中南华系有三次冰川活动(三个冰期和两个间冰期)的沉积,自下而上为贝义西冰期(第一冰期)、照壁山间冰期(第一间冰期)、阿勒逼沟冰期(第二冰期)、“黄羊沟间冰期(第二间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第三冰期);另外属于震旦纪的还有,扎摩克提组、育肯沟组、水泉组(第三间冰期),汉格尔乔克冰期(第四冰期)。作者认为我国南华系的时限应大体为680~850Ma。在我国北方乔有南华纪的地层存在,如辽东的桥头组、长岭子组、营城子组等及山东东部的辅子夼组、马山组等,但迄今尚未发现有可靠的冰成岩的报道。华北地区的罗圈组、正目观组、红铁沟组曲冰碛层均属于震旦纪末罗圈冰期的冰川活动,与汉格尔乔克冰期相当,并不相当于华南南华纪晚期的南沱冰期。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地层化学蚀变指数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本文应用化学蚀变指数(CIA)方法,研究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地层,并探讨沉积时期的气候环境。贝义西组总体 CIA 值较低,介于51~56之间,具冰期环境特征。照壁山组 CIA 值为60左右,表明气候有所变暖。阿勒通沟组的CIA 值变化范围在48~61之间,顶部突变为69~71,说明阿勒通沟期经历了另一次寒冷事件,并以温暖环境结束。其上的特瑞爱肯组 CIA 值介于49~53之间,说明第三次经历寒冷干燥的气候环境。扎莫克提组,育肯沟组和水泉组的 CIA 均值为65,反映温暖条件下的沉积环境。新元古代末期汉格尔乔克组 CIA 值下降为56,暗示第四次出现寒冷气候环境。以上特征表明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的气候环境出现四次冷热交替变化。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阿勒通沟组中下部应为寒冷气候环境,而顶部突变为温暖气候环境,因此该组反映了一次明确的从冷到暖的气候变化过程,可以作为贝义西冰期和特瑞爱肯冰期之间的另一次独立冰期。本文的研究成果从地球化学角度支持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划分方案。通过与扬子板块新元古代冰期划分方案的对比,认为塔里木板块新元古代四次冰期的前三次均已在华南板块以冰期或寒冷环境沉积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5.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新元古代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对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上元古界可分为五个沉积层序,由下到上分别对应于贝义西组、照壁山组、阿勒通沟组、特瑞爱肯组至水泉组和汉格尔乔克组。第1层序由贝义西组构成,发育由粗碎屑斜坡扇和低水位楔构成的低水位体系域,向上逐渐变为粉砂岩、泥岩的海进体系域,并以向上变粗的退积准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结束,反映陆缘发展初期海平面的升降变化。第2层序由照壁山组构成,底部为粗粒石英砂岩,向上变为细粒砂岩、页岩互层,上部出现厚约30m 的泥岩,顶部为紫红色砂岩,代表了由低水位经快速海进到高水位的变化过程,整体为水体较浅的滨浅海沉积环境。第3层序由阿勒通沟组构成,为冰成杂砾岩、砂岩、页岩组合,顶部出现厚2~3m 的白云岩,沉积主体为低水位体系域,顶部白云岩为海进体系域,缺失高水位体系域。第4层序发育最为完整,特瑞爱肯组冰成杂砾岩为低水位体系域,冰成杂砾岩之上"盖帽碳酸盐岩"为海进体系域,扎摩克提组浊积岩、育肯沟组页岩、水泉组碳酸盐岩为高水位体系域,其中育肯沟组页岩为凝缩段沉积。第5层序低水位体系域由汉格尔乔克组冰成杂砾岩构成,顶部泥灰岩和白云岩为海进体系域,由于顶部被寒武系不整合覆盖,缺失高水位体系域。研究区上元古界层序基本可以和我国华南及印度 Lesser Himalaya 地区对比。  相似文献   

6.
炭质建造中含有许多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新疆区内下寒武统含磷炭质建造中亦已发现铀钒矿化.笔者等于1985年5月在西库鲁克塔格为查明炭质建造中金、银的远景,采集了震旦系汉格尔乔克组,下寒武统西山布拉克组和西大山组部分岩石样品,通过光谱和原  相似文献   

7.
震旦系全吉群的底部为砾岩,中部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及少量板岩;上部为灰岩、白云岩。从岩性看是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地层具有无变质无褶皱等特点,属台型沉积。此套地层与上覆下寒武统下欧龙布鲁克组为整合接触;与下伏长城系达肯大坂群下亚群为高角度不整合接触。总厚1068.6米。通过1:20万区调工作,震旦系全吉群可划分三个组:底部为麻黄沟组;中部为石英梁组;上部为红藻山组(表1)。  相似文献   

8.
库鲁克塔格位于南天山和塔里木盆地接合部,保留相对较完整的地层记录。新元古代贝义西组主要为一套火山-沉积组合序列,育肯沟组为浊流成因的砂岩和粉砂岩组合。对取自两个地层的沉积岩样品,分别进行了碎屑锆石LA-ICP-MS U-Pb测年,并分别获得了93组和71组U-Pb有效年龄。其中贝义西组锆石U-Pb年龄主峰值为821Ma、次峰值为861Ma的碎屑锆石(761~847Ma)具有显著优势,育肯沟组年龄值为768Ma(次峰值为800Ma和741Ma)的碎屑锆石比较集中,说明库鲁克塔格地区在741Ma、768Ma、800Ma、821Ma和861Ma有大规模的岩浆活动。10个太古代碎屑锆石年龄以及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确认库鲁克塔格存在中-新太古代基底。贝义西组砂岩主要源自761~847Ma、851~972Ma和1808~2498Ma岩石。育肯沟组主要来自734~845Ma、858~963Ma和1708~2486Ma的岩石。  相似文献   

9.
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记录了“雪球地球”极端气候事件重要的地质信息。塔里木地块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西北缘阿克苏地区和西南缘叶城地区新元古代冰碛岩地层露头发育,是研究新元古代冰期事件的理想基地。文章基于塔里木地块周缘新元古界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综合了地层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聚焦冰碛岩地层沉积时代这一核心问题,建立新元古代冰期格架。冰期事件对比显示,贝义西冰期(库鲁克塔格地区)相当于Kaigas冰期(国际),阿勒通沟冰期(库鲁克塔格地区)、巧恩布拉克冰期(阿克苏地区)、波龙冰期(叶城地区)相当于Sturtian冰期(国际),特瑞爱肯冰期(库鲁克塔格地区)、尤尔美那克冰期(阿克苏地区)、雨塘冰期(叶城地区)相当于Marinoan冰期(国际),汉格尔乔克冰期(库鲁克塔格地区)相当于Gaskiers冰期(国际)。同时基于冰期事件对比关系,建议根据国际地层委员会的最新划分方案将塔里木地块南华系底界调整为与全球性Sturtian冰期沉积底界相当的层位。通过探讨新元古代冰期事件与古老烃源岩发育的耦合关系,分析了新元古界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潜力,指出塔里木地块新元古界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地...  相似文献   

10.
新疆是世界上保存有完整的新元古代三大冰期的地区之一,有关新疆新元古代最末期冰期为大陆冰川早就提出,但由于证据不充分而一直受到质疑。汉格尔乔克冰碛砾岩具有典型的冰川“落石”,属于典型的冰川沉积,对其上覆的帽碳酸盐岩进行系统的碳、氧同佗素研究证明,帽碳酸盐岩具有全球新元古代冰后碳酸盐岩沉积类似的碳同位素负异常特征,特别是在帽碳酸盐岩底部发现具有典型的大气淡水成因的白云岩,证明汉格尔乔克冰期为大陆冰川。  相似文献   

11.
《地学前缘》2017,(1):297-307
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保存了完整的新元古代南华纪—震旦纪地层,具有从早南华世火山岩-碎屑岩沉积,到晚南华世—早震旦世碎屑沉积,再到晚震旦世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的演化过程。其中发育贝义西期、阿勒通沟期、特瑞艾肯期、汉格尔乔克期4期冰川沉积以及贝义西期、阿勒通沟期、扎摩克提期、水泉期4期火山作用。新元古代库鲁克塔格地区为大陆边缘裂谷,早南华世为强烈拉张断陷阶段,晚南华世—早震旦世为断陷向坳陷转变阶段,晚震旦世为稳定沉降阶段。以兴地断裂为界,南北两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沉积演化特征,早南华世南区为火山岩喷发中心,形成火山岩高地,北区为裂谷沉积中心,发育滨岸-陆棚沉积体系,整体具有南高北低的构造格局。晚南华世—早震旦世继承早南华世构造格局,南区以三角洲沉积为主,北区发育陆棚沉积体系。晚震旦世,南北两区沉积差异减弱,南区发育碳酸盐岩台地,北区为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积陆棚。晚南华世—震旦纪南区结束火山活动,而北区发育多期次的火山岩。  相似文献   

12.
前言本区火山岩为予西熊耳群火山岩的西延部分,1∶20万区测资料将本区划分为上熊耳群。其时代问题,多数单位认为属震旦系下统,在本区与下伏铁铜沟组石英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上部与震旦系中统下部的高山河组和白玉沟组石英岩呈整合过渡关系。本区火山岩分布面积约260平方公里,1973年我们在该区部分地区进行普查找矿工作。现将工作初步成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维  张传恒  李永安 《地质论评》2011,57(4):495-504
西天山东北段伊犁地厌的果子沟-科古琴剖面发育了新元古代3套冰碛岩,自下而上为库鲁铁列克提组(下冰碛岩)、别西巴斯套组(中冰碛岩)和塔里萨依组(上冰碛岩).前人研究认为塔里萨依组冰碛岩与库鲁克塔格地区的汉格尔乔克组对比.本文报道了侵入于塔里萨依组顶部的花岗斑岩中岩浆锆石(206)Pb/(238)PbU年龄为(642±5)...  相似文献   

14.
寇晓威  王宇  卫巍  何金有  徐备 《岩石学报》2008,24(12):2863-2868
通过库鲁克塔格地区孜厄肯—厄格孜达坂一带实测地层剖面研究重新建立了阿勒通沟组和黄羊沟组的地层层序。阿勒通沟组含三层冰成杂砾岩,为冰川沉积与滨-浅海沉积交替发育,代表海相环境下的冰川沉积。黄羊沟组底部白云岩具负的δ13C同位素值,下部以火山岩、上部以细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沉积环境具有向上变深的特征,代表了阿勒通沟冰期结束后温暖环境下的海平面上升。结合冰成杂砾岩的特征、“盖帽碳酸盐岩”的分布、碳同位素和化学蚀变指数方面的证据,可将两者分别确定为独立的冰期和间冰期,并分别沿用阿勒通沟冰期和黄羊沟间冰期的称呼。阿勒通沟冰期的划分使得库鲁克塔格地区晚元古代冰期达到四次。根据库鲁克塔格地区已有的同位素年龄,阿勒通沟冰期可能与Sturtian冰期对比,贝义西冰期可能与Kaigas冰期而不是与Sturtian冰期对比。  相似文献   

15.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的大柴旦、石灰沟和欧龙布鲁克一带,断续有地台型寒武、奥陶纪地层出露。石灰沟地区的层序,穆恩之等自下而上划分为下欧龙布鲁克统、上欧龙布鲁克统、多泉山组和石灰沟组,他们认为:下欧龙布鲁克统和上欧龙布鲁克统分别属中和上寒武统;多泉山组和石灰沟组分别属阿伦尼格期和兰维恩期;早寒武世和特马豆克期地层在该区缺失;而下欧龙布鲁克统与震旦系全吉群之间,上欧龙布鲁克统与多泉山组之间的关系是假整合接触。1976年  相似文献   

16.
<正> 蓟县县城以北,从景儿峪至下营一带,出露元古界至下古生界的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地层,它是我国震旦系的标准剖面。蓟县的震旦系为巨厚沉积,总厚近一万米,接触关系清楚。关于蓟县震旦系的划分,经过前人的研究,多数意见认为分为青白口群、蓟县群和长城群三个群。由于府君山组之下有微角度不整合,但在燕山、太行山等地区也可以见到明显间断。一般认为府君山组之下的间断面,是蓟县运动所形成的微角度不整合,应作为寒武系与震旦系的分界,把景儿峪组、下马岭组划入震旦系的上部。震旦系的下限是常州村组,与下伏地层为明显的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7.
<正>1地质概况1.1地层南泥湖矿田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QnZ)官道口群-栾川群的白术沟组和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自下而上互呈整合接触。如(图1)所示。地层由新到老见表1。1.2构造南泥湖矿田位于三川—栾川陷褶断带的中部。三川—栾川陷褶断带:南以栾川断裂为界,  相似文献   

18.
库鲁克塔格南华系记录了塔里木北缘同期的火山-沉积事件和蚀源区物质组成及演化的信息。该区不同剖面内南华系各组砂岩碎屑组分的统计分析显示,贝义西组砂岩在不同剖面内组成差异显著:西山口剖面以岩屑砂岩为主,且岩屑为火山岩岩屑与沉积岩岩屑,物源为再旋回地层,而依格孜塔格剖面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岩屑,物源为下伏古元古代高级变质岩。砂岩碎屑组成在剖面上垂向的变化表明贝义西组沉积期与照壁山组沉积期间(725 Ma±)存在一个沉积转型事件,导致贝义西组之上的照壁山组、阿勒通沟组及特瑞艾肯组砂岩组成在不同区域趋于一致,转变为代表基底隆起-过渡大陆区物源的典型“长石砂岩”。南华系砂岩碎屑组成与大陆裂谷盆地沉积砂岩相似,且物源区存在由前裂谷地层-过渡裂谷肩部-切割裂谷肩部-克拉通内部的连续演化过程,是库满凹陷早期裂解的岩相学记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塔里木北缘南华-震旦纪的构造演化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其东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南华系阿勒通沟组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揭示其源区风化、物源类型和构造背景等信息,以期为塔北同期构造演化及古地理环境恢复提供更多证据。阿勒通沟组由底部的冰碛砾岩和之上发育细密纹层的细砂-粉砂-泥岩组成,砂岩中发育丘状交错层理、渠模等典型风暴沉积构造,可识别出3种风暴沉积序列,为风暴浪控浅海陆棚沉积,是阿勒通沟组冰期和特瑞艾肯组冰期分属两个冰期的有力证据。该组宽广陆棚相的沉积环境,砂岩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及V-Cr-Ni-Sc负异常、Ti-Hf-Zr-Y正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皆显示其处于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判别图解、过渡族元素含量和稀土配分特征显示该组砂岩主要碎屑物质为来自南部塔里木克拉通的长英质岩类,另有古老沉积岩的加入。砂岩样品CIA值、A-CN-K图解和Th/U比值等显示其源区经历了微弱-中等的化学风化,碎屑物质具沉积分选、沉积物再旋回特征,且在成岩过程中钾交代明显,这些特征也与被动大陆边缘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库鲁克塔格自贝义西组裂解至阿勒通沟组演化为被动大陆边缘,且至少持续到震旦系扎摩克提组。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作者对龙首山区的中上元古界进行了概略性踏勘。其中,在烧火筒沟采集的一组Rb—Sr等时线同位素地质年龄样获得了测定数据。现予报道,以供讨论。烧火筒沟,位于兰新铁路尖山车站以北,属甘肃省永昌县,地理位置为东径101°43′,北纬38°42′。烧火筒沟发育震旦系韩母山群。该群可分成四个岩组,自下而上依次为: 1.冰碛岩组:由灰色砾状灰岩、灰绿色绿泥绢云石英千枚岩、含砾绢云千枚岩、灰色石英粉砂质绢云母板岩、板状绢云千枚岩夹少量薄层状或透镜状白云质灰岩组成。该组与长城—蓟县系墩子沟群呈假整合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在烧火筒沟,未见底,厚度为842米。 2.含磷碎屑岩组:由含磷的砾岩、砂岩和灰岩组成,底部的粗碎屑岩与下伏冰碛岩组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