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断層擦痕,布雅洛夫在其所著之構造地质和野外地质学一書中寫道:“擦痕经常成楔形,其尖滅方向和对面的断層壁滑动方向相一致。……,順着滑动溝向一个方向用手摸时,可以感到滑动溝是平滑的,向反方向摸則是鋸齒般粗糙的。由此可以断定,断層的另一壁的滑动一定是順着面的平滑的这个方向發生的”。在其他的構造地質学書籍中,以及我國各地质院校、系的構造地质学講义中,均有类似的描述。但是,根据我們在野外所作之断層擦痕的观  相似文献   

2.
最近以来,由於煤礦工業發展的要求,曾创造了許多新的研究煤田的方法,或者革新了舊的方法。所有這些變化的實質主要是加强對含媒地層、煤層構造和煤本身物質的注意,並擴大綜合性的研究。本文不擬把現有研究煤礦的方法一一加以描述,我們祇指出若干為现階段煤田地質學發展  相似文献   

3.
引論地壳內部物質不停的運動,這種運動的發展,表現為種種的構造運動,造成各種構造類型。所有的構造運動可以分為四大類:即升降運動、褶皺運動、斷裂運動以及岩漿活動。這些運動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統一的地球內部物質運動的不同表現,因此,當我們把野外觀察的資料(即各種構造變動的資料)加以綜合分析,就可以推究出這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境内所见到的大地構造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它们的發展歷史也是非常复雜的。在这里,有若干构造单元具有地台的性质,可是在漫长的地质史中,它们表现相当高度的活动性,它们的沉積盖层往往褶皺成山;这一特性和我們一向所理解的地台,如俄罗斯地台的特性颇不相同。另有若干構造單元具有地槽的性質,可是經过强烈的造山运动以后,他们并  相似文献   

5.
一、斷層的勘探分類有色金屬矿床在產狀方面一般頗不規則,在構造上如果又受到褶曲或斷裂的破壞,礦床的形狀更加複雜化,勘探時更須細緻從事。即使在規模巨大的煤矿或鐵矿區倘若同樣受到構造的影響也會增加在勘探中的困難。褶曲對礦床的產狀變化雖有影響,而在勘探時倘有綫索可循,但當矿脈遭受斷層破壞時则須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否則勘探工程就會產生浪費。在勘探中所遇斷層,不按成因而按其明顯程度約可分為二類:一為無明顯斷层面的,一為有明顯斷層滑動面的。第一類斷層之特徵為破碎帶寬,有角礫岩,無一定的斷層滑動面,由於斷層兩壁多為厚層灰岩或砂岩,甚或其他上下岩層位對於對比的岩層,很難分辨斷层的性質,斷層走向或斷層錯動的方向,僅可能按角礫岩的礫石組成物質和礫石间粘結性的鬆緊程度,以及粘結物的性質來推斷其屬於逆斷層或正斷層。  相似文献   

6.
冶金部地質部門的基本任務,就是在礦山企業和現勘探區及其外围,堅持工作,寻找和勘探更多的礦產儲量,以便為礦山企業的發展提供豐富的原料基地。近一兩年來,由於企業生產發展和找尋後备勘探基地的迫切需要,我們陸續以生產礦山和現勘探區為中心展開了區域地質普杳——找礦工作,特別是在1956年此項工作有了較大的進展,取得初步成績,摸索到一些經驗,這些徑驗對今後工作的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本文所涉及到的「區域地質」這一用語,並不是指大地構造意義上的區域地質,而是指現礦區之間或現礦山和勘探區外围的地區,它的面積一般為數百平方公里,最多也不過數千平方公里。這一區域內的地質情況都和現有礦產有着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對這些  相似文献   

7.
編後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質知識」一九五四年第一期,現在和讀者見面,今年是我國第一个五年計劃的第二年,表示各方面的工作有進一步發展,也表示地质工作有進一步發展,正如地质部宋應副部長在首篇所指出的,我們要「發揮創造性的勞動,做好地質勘探工作。」希望本刊的讀者、作者和編者今後更要加强聯繫,使這個刊物逐漸滋長起來,以期能够發揮應起的作用。要求讀者時常給我們提出意見,無論关於本刊的性質,內容以及其他方  相似文献   

8.
刘之远 《地质学报》1951,(Z1):1-8,98,99
湖北省西南部地質構造形態,可以分別為華夏式與新華夏式。華夏式構造為本區主要構造形式,走向東北——西南。顯著的褶縐有十一個背斜(看附圖F2-4,F6,F8,F11,F13-15,F17,F21),十二個向斜(F1,F5,F7,F9-10,F11F16,F19,F20-22,F26);還有九個逆掩斷層(T3-11)。褶縐形狀是寬而長,各軸向略呈平行,有向兩端延長達幾百公里的,有向一端延展的,或兩端傾消的。較新地層居向斜中部,較老地層居背軸軸部。向斜軸部地層傾斜平緩(傾角15°—30°),在兩翼傾斜較陡(傾角35°—70°),有時直立。至於逆掩斷層(T3-11),斷層走向與褶縐走向相同,T3(看附图)是最顯著的,向兩端延長达60公里,斷層面傾向西北,上衝體從西北向东南推動。其餘斷層延長較短,上衝體有從西北向東南,亦有從東南向西北推動,情况不一。新華夏式構造在本區內居次。褶縐走向北北东—南南西,成狭而長的形狀。向斜軸部地層傾斜較陡(傾角45°—80°),而在背斜軸部傾斜較緩。属於此系的逆掩斷層,T1在齊嶽山之东麓,T2在川利縣之西,T9在咸豐縣之南,T11及T12都在F18向斜西翼。斷層走向都是北北東-南南西,舆褶縐走向相同。 華夏式與新华夏式二系構造干涉現象異常顯著,如向斜(F1)軸部被逆掩斷層(T2)截割為二,背斜(F13)的西南段被逆掩斷層阻切,向斜與背斜原來都成東北—西南走向,被成北北東—南南西向的逆掩斷層所阻切。亦有褶縐受阻撓而折轉成北北東—南南西向,如F7,F8,F10;可以證明華夏式構造受新華夏式構造所阻切。 華夏式被新華夏式所截切或干涉,二者造山運動時期,自然前者較早,約在白堊纪的後期;後者較晚,在白堊紀之後,可能在第三紀初期。  相似文献   

9.
國家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线是照耀我們各項工作的燈塔,也給我國地質工作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建成社會主義的基礎,而地質工作——勘察開發祖國豐富的資源,正是建設與發展工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地質工作是直接與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規模、速度及工業區域的合理分佈有密切關係的。過去我們對地質工作,祇認識到與國家建設有密切關係,現在我們能更進一步的體會到,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都是为了建設社會主義的。當我們想到:我們地質工作者不管是做那一部份工  相似文献   

10.
在野外地質勘測工作中,常能看到岩石因感受外力作用而發生斷裂。如果岩石發生斷裂、沿斷裂面兩側的岩石、發生相對的位移,則稱之为斷層,如果岩石雖经斷裂、但沿斷裂面沒有發生顯著的位移,通常稱为節理。節理的大小不一,性質亦不相同。有的很短、有的延展達數十公尺以上,有的裂縫寬大、有的裂縫緊閉,有的節理面光滑、有的參差不齊。根據不同的因素,節理的幾何分類方法很多,  相似文献   

11.
隨着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我們地質勘探工作亦相應的迅速發展。但是由於我們地質工作的技術水平还低,在工作中还有不少地方不能滿足生產部門的要求。例如,在金属礦床的勘探工作中我們一定要研究礦床的礦物成份,准確的鑑定礦石的質量,提供對礦床工業要求方面的有關资料,因此有很多金屬礦床在勘探工作中必須進行合理分析。但是合理分析這項工作對我們來說還是很生疏的,在工作中亦造成了不少  相似文献   

12.
隨着祖國社会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我們的地質事業亦在蓬勃地發展着。过去,在地質勘探设計方面,我們根本不懂得怎樣進行勘探设计,也下懂得設計在地質勘探工作中应起什么作用。解放後在党的領導下我們全面地学習了苏联先進經驗;並在苏联專家的指導与幫助下,地質工作者的技術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同時,在今年地質会議  相似文献   

13.
第六講 变質作用和变質岩为什么会有变質岩在前面几講里我們談到了地質作用,这是一种極其偉大的自然力量;有了它才能够形成地球外壳的各种岩石。如大家都知道的,火成岩是由內力造成的,而沉積岩則是由外力產生的。除此以外,地質作用还常常使已經生成的岩石發生变形、变位和变質。在这一講里我們將談一談岩石的变質和它的变質物——变質岩。岩石能够变質,乍看起來似乎有些离奇。那么坚硬的石头还会变質嗎?產生这个疑問是很自然的,因为我們日常生活中誰也没有看到岩石的变質过程。我們看到的石头今天是这样,明天还是这样,日子久了,  相似文献   

14.
礦量分级計算法,是蘇聯地質科學中一個先進的工作方法。這一方法具體而生動地運用了量的變化引起質的變化,這一馬克思列寧主义的科學原理,用一定的工作量去規定了各級礦量的質量要求,使我們能够有把握地、有权據地利用各級礦量,作為生產設計和勘探设计的依據。我們知道,资產階級的礦量計算法,都是用一些抽象的概括的名詞來說明礦量的可靠性,例如(?)可能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西南部地質構造形態,可以分別為華夏式與新華夏式。華夏式構造為本區主要構造形式,走向東北——西南。顯著的褶縐有十一個背斜(看附圖F2-4,F6,F8,F11,F13-15,F17,F21),十二個向斜(F1,F5,F7,F9-10,F11F16,F19,F20-22,F26);還有九個逆掩斷層(T3-11)。褶縐形狀是寬而長,各軸向略呈平行,有向兩端延長達幾百公里的,有向一端延展的,或兩端傾消的。較新地層居向斜中部,較老地層居背軸軸部。向斜軸部地層傾斜平緩(傾角15°—30°),在兩翼傾斜較陡(傾角35°—70°),有時直立。至於逆掩斷層(T3-11),斷層走向與褶縐走向相同,T3(看附图)是最顯著的,向兩端延長达60公里,斷層面傾向西北,上衝體從西北向东南推動。其餘斷層延長較短,上衝體有從西北向東南,亦有從東南向西北推動,情况不一。新華夏式構造在本區內居次。褶縐走向北北东—南南西,成狭而長的形狀。向斜軸部地層傾斜較陡(傾角45°—80°),而在背斜軸部傾斜較緩。属於此系的逆掩斷層,T1在齊嶽山之东麓,T2在川利縣之西,T9在咸豐縣之南,T11及T12都在F18向斜西翼。斷層走向都是北北東-南南西,舆褶縐走向相同。 華夏式與新华夏式二系構造干涉現象異常顯著,如向斜(F1)軸部被逆掩斷層(T2)截割為二,背斜(F13)的西南段被逆掩斷層阻切,向斜與背斜原來都成東北—西南走向,被成北北東—南南西向的逆掩斷層所阻切。亦有褶縐受阻撓而折轉成北北東—南南西向,如F7,F8,F10;可以證明華夏式構造受新華夏式構造所阻切。 華夏式被新華夏式所截切或干涉,二者造山運動時期,自然前者較早,約在白堊纪的後期;後者較晚,在白堊紀之後,可能在第三紀初期。  相似文献   

16.
在淮河上游幹支流發源地,伏牛山、嵩山、桐柏山一帶,有兩種不同體系的構造線存在着。按其生成時代的新老來劃分,一種可以北45°—60°西的構造線來代表,另一種則為近東西向的構造線。在淮河上游南灣、薄山、白沙等水庫的地質調查中,曾斷續地看到北45°—60°西方向的褶皺及衝斷層,也有同樣方  相似文献   

17.
在一個煤田中,煤層發生了分叉、变薄和尖灭是極其有害的,因為分叉的結果可將一層煤分為數層煤,变薄的結果可將煤層變至不能開採的厚度,而尖灭的結果常將煤層形成彼此孤立的凸鏡狀,这樣就給採煤工作造成了技術上的困难。如果煤層分叉、變簿和尖灭非常厲害,可以使一個煤田變成毫無開發的價值。因此在進行煤田的勘探時,弄清煤層的分叉、變薄和尖灭的問題,对於煤田的評價是具有重大意義的。現在就作者幾點体会寫在下面,以供參考,並希讀者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18.
随着地質勘探工作的發展,目前有些单位正在進行矽卡岩礦區的勘探工作。但是從我們鑽探部门来说,由於對此類礦床認識不足,缺乏這一方面的鑽探经驗,因而在鑽進過程中不斷發生事故,影響了鑽探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為了克服這一困難,茲將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所摸索到的一些经驗介紹給大家。  相似文献   

19.
潤滑油在經過一定時期的使用之後,其質量就要逐漸發生變化,繼而失去其潤滑性能,變為廢潤滑油。如果继续使用已經變質的潤滑油,不僅会使機械的摩擦面發熱,而且將大大增加機械的功率滑耗,使機械受到嚴重的腐蝕或磨損。因此必須经常對所使用的潤滑油進行檢查試驗,注意其質量的變化,如發現已不宜再继续使用者,應該及時加以更換。但是,為了  相似文献   

20.
談談壺堿     
壺城是日常見到的一种科学現象,可是我們就不大注意。誰都知道開水壺裹生成一層白色的城,但為什么会有这种現象,这种現象代表什麼意義,却很少去想它。我們知道有一门最新發展的实驗岩石学,它是在特殊的詨备和裝置下,根據人工的方法来作成岩石,並研究其中矿物結晶的順序和情况。可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試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