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科学院院士William R. Dickinson教授是享誉世界的地质学家.他被誉为板块构造理论的先行者,开创了沉积大地构造学科,推动了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他架起了地质学与考古学的桥梁,为恢复大洋洲岛屿人类的迁徙过程提供了关键证据.文章通过对Dickinson教授的生平介绍及其主要学术成就解读,探讨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冀望为中国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成长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六个专题,简要地介绍了郭增建先生及其合作者在地球物理学,地震预测科学、天灾综合预测、震灾防御与应急救援方面的学术贡献与成就。另外,对他的预报方法做了特别的评述,因为郭增建预测思想、理论、方法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在现今的预报实践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推动地震科研和活跃地震学术气氛,加强会员之间的联系和学术交流,中国地震学会于1992年6月22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了第四次学术大会。全国地震领域及其相邻学科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共300余名参加了学术交流和讨论。学术大会由学部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理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叫他Kei,作为学术权威,40年来他发明了许多新方法,旨在对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的认识能够更定量化。Aki于2005年5月17日在留尼汪岛逝世,该岛是印度洋的火山“热点”,他退休后就在那里安家并继续他的学术生涯。他不仅以众多地震学的学术成果著称,而且在地震灾害概率评估的发展上,他也是一位领军者。  相似文献   

5.
美国纳特利教授不仅是一位在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领域内颇有造诣的科学家,同时他也十分重视人材的培养,他对年轻一代地球物理学者关怀备至,无论在学术上和其他方面他都是一位无私的奉献者,他高尚的为人品德与其学术成就一样深受广大地震学者的崇敬。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深受人们尊敬的地震学家,激励年轻一代地球物理学者脱颖而出,美  相似文献   

6.
Allègre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地球化学家,他在太阳系和行星早期演化、陨石形成、地球层圈结构与演化及其相互作用的化学地球动力学等诸多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并因此于1986年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Crafoord奖.他所提出的化学地球动力学是当前地球化学领域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学科领域.目前,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已经从大洋俯冲带拓展到大陆俯冲带.Allègre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热衷于科学普及的大师,还是一位有争议的政治和公众人物.他曾担任法国教育部部长,但由于要推行激进的改革而被迫下台.他曾参与中法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合作研究,是中国地学界熟悉的老朋友.本文简要介绍了Allègre教授的生平、学习和工作经历、取得的主要学术成就,希望能对中国地球科学家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报道了中国地质学会等单位分别在北京科学会堂和地质科学院联合举行的庆祝著名老一代地质学家黄汲清、李春昱教授献身地质科学事业60周年茶话会和学术报告会简况;概括介绍了黄汲清、李春昱教授的学术生涯及其在研究石油地质理论、地层学、地质构造学、板块构造学以及地质普查和地质科研工作等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协天地生综合研究联络组、中国水利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地学史专业委员会和陕西省宝鸡市科协共同发起的“全国黄河流域重大灾害及其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暨第二届全国地球表层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2—26日在宝鸡市召开。会前,筹备组作了大量工作,题为《黄河,黄河——黄河流域重大灾害及其综合研究》的论文集已由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题写了书名。  相似文献   

9.
美国《地震情报通报》1980年3~4月第12卷2期刊载美国地质调查局斯波尔(HenrySpall)对哈罗德·杰弗里斯(Harold Jeffreys)爵士的访问记,其中介绍了杰弗里斯的生平及其学术论点,摘译如下:哈罗德·杰弗里斯爵士是一位理论地球物理学方面的世界权威人士。他出生在英格兰东北的诺森伯利亚(Northumbria),毕业于阿姆斯特朗学院(Armstrong College,现为泰因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辽宁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辽宁省地震局于1985年7月5—9日在鞍山地区召开的辽宁省海城地震预报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作了概述。国家地震局局长、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以及来自国家地震局及其直属有关单位和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福建、吉林、黑龙江等省、市和辽宁省内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向大会提交报告和学术论文60篇。首先进行了纪念活动,接着进行了学术讨论。与会代表对海城地震预报作了认真的回顾,畅谈了海城震区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其中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在讲话中还阐述了今后的地震工作方针。会议主要交流和讨论了海城地震预报的学术意义及其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由我国14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将于1988年5月10日—13日在北京首次召开。为讨论商定有关事宜,1986年6月17日在北京举行了“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第一次筹备工作会议,有30多名代表出席,国家地震局局长主持会议,并作了有关筹备情况的说明。本文综合概述了这次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内容及专题组安排、初步日程安排、与会代表名额分配原则、组织委员会、使用语言及其他事项。文后附有讨论通过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第一号通知(中、英文);并指出《国际地震动态》被确定为刊登会议文件和资料等的正式刊物。  相似文献   

12.
祝贺张奕麟教授七十华诞接到中国数字地震和前兆观测技术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组委会通知,将于1997年10月在上海召开学术讨论会,届时正逢张奕麟教授七十寿辰。张老对地震观测技术和全国地震台网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和他的友谊始于50年代初。当时我们都在中国著...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中国地学界老前辈尹赞勋先生病逝及其生平简介,文章介绍了他的学习简历、治学态度和他一生的主要科学活动,其中包括他在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理学、土壤学、地震学以及天文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记述了1933年叠溪地震后的调查、报道和研究,重点介绍了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叠溪地震调查及其著述《四川叠溪地震调查记》。关于叠溪地震,这是第一次科学性的现场调查和第一篇学术报告,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Nicholas John Shackleton生前是英国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因为在利用氧-碳同位素研究第四纪气候变化方面的奠基性工作,他于1995年获得Crafoord地球科学奖.他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1)改进了同位素质谱仪,使得小样品测试成为可能,并确立了深海氧同位素可以作为全球冰量的指标;(2)提供了验证米兰科维奇假说的深海氧同位素关键证据;(3)对建立轨道调谐年代序列作出了突出贡献;(4)在古大洋环流及CO2对全球气候的驱动和响应方面做了开创性研究工作.Shackleton教授被誉为"深海氧同位素之父",他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影响着20世纪下半叶古气候的发展历程.本文简要介绍Shackleton教授的学习与科研工作经历、主要的学术成就及成功的素质,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对中国科学家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徐近之实察叠溪地震及对震后的建议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1933年徐近之先生实察叠溪地震灾害和水患的情况,及其提出的防震减灾对策意见。指出这些对策对发展震区经济、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制定防震减灾规划和地震应急措施等们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83年9月4日至8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及观测系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地质仪器学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次微处理机、数据采集、图形显示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有关61个单位125名代表。  相似文献   

18.
为检阅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的学术水平,交流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促进青年一代的更快成长和早日成才,推动我国地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地质学会委托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于1991年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在北京大学召开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会议将讨论以下内容; 1.沉积地壳演化及其成矿作用(包括煤、气、油、非金属等沉积矿产,沉积学,地层学,古生物学  相似文献   

19.
之三评述了1982年在南宁召开的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全国笫一次地壳与上地幔物理学术讨论会的概况及其主要收获,包括取得了一批有关地壳与土地幔结构和性质研究的新成果,其中涉及地震活动和地震发生背景等方面的新进展,并在理论、方法和仪器设备上取得了新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五次学术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地震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暨第五次学术大会于1994年12月11-14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来自国家地震局及其直属研究所、各省市地震局、大专院校、水利、建筑、地矿、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