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利用1959—2018年我国白鹤迁徙路线上17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1961—2019年中国大陆547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分析白鹤栖息地和迁徙途中主要气象要素变化范围,并采用基于"黄金分割法"的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方法和等级划分标准,对白鹤栖息地以及中国大陆547个站点的人体舒适度进行分析,探究白鹤迁徙过程中蕴含的气候养生内涵。结果表明:白鹤栖息地及迁徙沿途停歇地的气温在0~15℃之间,相对湿度60%~80%,平均风速2~3 m·s~(-1),气压1005~1018 hPa,总体上白鹤以追求气候凉爽湿润、风轻天高为目标,全年90.83%的时间生活在凉爽、凉、微冷的等级范围内,通过迁徙"祛暑避寒"得以长寿,这为老年人群的候鸟式旅居提供很好的借鉴。中国大陆人体舒适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和季节互补的特征。夏季,我国东北、西北及西南部分地区气候较为舒适;冬季,华南沿海、海南等地区气候较舒适。这些地区主要城市的广义舒适域时段,可为老年人群候鸟式旅居提供参考。此外,在避暑或御寒的旅居过程中,适当的中途停歇能够缓冲环境的不适应,从而有效降低或规避短时间内因气象要素变化大而造成的旅游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利用芦山1981~2020年气象观测及生态质量监测等资料,计算出近40年及各月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评价其旅游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4~11月为芦山县人居环境气候舒适期,负氧离子等级高;近40年气温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和风速呈减小趋势;温湿指数呈上升趋势,风效指数呈下降趋势,人居环境舒适度增加,NDVI缓慢增长;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均与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减少是气候舒适度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利用普定国家气象观测站1971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逐日平均气压、平均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降水量等气象资料以及普定县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空气质量指数(AQI)等资料,运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人体舒适度与空气质量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普定县近50a的人居环境气候条件。结果表明:普定县平均气温、平均风速以及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相对湿度、降水量以及气压呈降低趋势。常年体感主要为凉(3级)~最舒适(5级)之间,全年体感无寒冷及酷热等级,且体感舒适(含凉舒适及最舒适)月份主要为4-10月,占全年58%。普定县气温上升、风速增大、气压下降的趋势有利于污染物浓度降低,空气质量好,而相对湿度降低、降水量减少的趋势不利于污染物浓度降低,影响空气质量。普定县空气质量以4-5月、7-11月为优,且其四季空气质量均为优,表明空气质量好,人体舒适度高,适宜人居。  相似文献   

4.
选取金华市8个代表站1970—2020年的气象资料,以人体舒适度指数为指标对金华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时空分布进行评价,并采用通径分析法比较各气象因子对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影响权重。结果表明:金华市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一定的地域差异。总体而言,各个舒适度等级中“舒适”等级出现的频率最高,且大多数时候都处于“不舒适”和“舒适”之间,出现“很不舒适”和“极不舒适”的频率很小。分季平均舒适度除夏季外,其余季节均有上升趋势,其中秋季和冬季的上升趋势略明显。在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子中,气温对其起到最直接、最大的正向影响,而风速和相对湿度主要通过气温间接对舒适度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9个气象站1961-2020年气候资料以及综合气候舒适度指数模型,采用统计学方法和ArcGIS的精细化空间插值技术对近60a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气候舒适度及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1)气候舒适度指数的年内变化,平原地带呈双峰双谷的“M”型,山区为单峰单谷的“∩”型。(2)受气温升高、相对湿度增大、风速减小、日照时数减少的综合影响,近60a平原地带春、秋、冬季气候舒适度指数显著(P=0.05)增大,夏季显著减小;山区夏、秋季气候舒适度指数显著增大,冬、春季变化不明显。(3)近30a(199l-2020年)较前30a(196l-1990年),春季和秋季平原地带气候较舒适区海拔上限升高了100-150m,山区气候较不舒适区和不舒适区向高海拔抬升了50-100m;夏季北部平原气候较舒适区海拔上限升高了100-150m,山前倾斜平原至中山带的气候舒适区向高海拔抬升了约100m,高山带气候较不舒适区和不舒适区也向高海拔抬升并压缩了50-100m;冬季虽气候舒适度指数有所增大,但全市属于气候不舒适区的状况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贵阳市8区县国家级地面观测站1987-2016年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来分析了贵阳地区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并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气象要素与人体舒适度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贵阳地区的气温分布存在南北差异,南部最高,中部次之,北部最低;贵阳各地每月的平均相对湿度都很大,均在75%以上;月平均风速在1.5-2.5m/s之间,空间分布差异不大。(2)4月到10月,来贵阳各地旅游都较为舒适,尤其是在夏季(6-9月),最为舒适。从空间分布来看,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布为南部>中部>北部。(3)人体舒适度指数和气温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风速为负相关关系。其中气温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该文利用贵阳市8区县国家级地面观测站1987—2016年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贵阳地区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气候特征,并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各气象要素与人体舒适度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贵阳地区的气温分布存在南北差异,南部最高,中部次之,北部最低;贵阳各地每月的平均相对湿度都比较大,均在75%以上;月平均风速在1. 5~2. 5 m/s之间,空间分布差异不大。(2)4—10月,到贵阳各地旅游都较为舒适,尤其是在夏季(6—9月),最为舒适。从空间分布来看,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布为南部中部北部。(3)人体舒适度指数与气温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风速为负相关关系。其中气温对人体舒适度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商城县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北坡,旅游资源丰富。为使商城县的旅游气候资源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根据商城县1958-2017年60年气象资料,选取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日照4个对旅游气候舒适度有较大影响的气候因子,计算表征商城县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温湿指数、风效指数、旅游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等级,并运用Mann-Kendall检验、通径分析等方法对计算出的各指数进行分析,为商城县开发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商城县一年中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呈"W"型变化,舒适期长,不舒适期短。舒适期集中在春、秋季的4月上旬-5月中旬和9月下旬-11月上旬,不舒适期出现在冬、夏季的1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2)温湿指数、风效指数、旅游气候舒适度综合指数舒适等级日数,开始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分别从2016年、1993年、1999年;3)影响商城县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气候因子首推温度,其次为相对湿度和日照,而风速对商城县旅游气候舒适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地监测屏山、西递、卢村和西溪南4个徽州传统聚落在7、8月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气象参数,运用数学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夏季气温最高日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作为评价夏季舒适度的指标,对4个徽州传统聚落的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定量评估,并辅以THI(温湿指数)进行验证评价,结合徽州地区特有的人居环境,研究了徽州传统聚落宜居性的气候特点。结果表明:1)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单因子隶属度关系不能良好地评价夏季气候舒适度指数,结合每个传统聚落所处的区域环境、地形地貌和人为活动等因素,才能更为充分反映徽州地区宜居性的特点。2)徽州地区4个传统聚落舒适等级指数均在0.5以上,夏季整体气候舒适,屏山和西递舒适度条件最佳,卢村次之,西溪南的舒适度条件最差,与THI评价结果一致。3)水体对微气候改善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4个聚落日均相对湿度值均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11—2019年梵净山区逐日气温、降水、风速和相对湿度等资料,对影响旅游活动的主要气候要素进行分析,并结合旅游实际构建梵净山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和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梵净山气温适宜,降雨丰沛、雨热同期,空气湿度大,平均风力为微风,近9 a平均气温、降水量、风速和相对湿度分别为8.4℃、2073.7 mm、3.8 m·s^(-1)和91%。(2)近9 a梵净山年平均较舒适及以上天数206.9 d,其中6—8月为旅游舒适期,4—5月和9—10月为较舒适期,3月和11月为较不舒适期,12月至次年2月为不舒适期。(3)梵净山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模型包括舒适度、降雨、云量和灾害性天气4个因子,综合考虑了旅游的安全性、舒适性和观赏性,计算方便合理,可适用于梵净山山岳型旅游气象预报与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1.
简要比较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对2005年夏季中国降水跨季度预测与实况的异同,并对2005年夏季我国主要雨带及降水偏少区的形成与东亚热带、副热带以及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的配置进行了分析。对2005年夏季西太平洋副高的异常活动预测不好,这是造成跨季度降水预测有失误之处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夏季在亚洲对流层中高层,沿着副热带急流轴准静止Rossby波有几次能量传播过程,西太平洋副高的北抬与西伸与副热带急流中Rossby波的活动强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因而产生了亚洲不同地区高影响性的灾害性天气。  相似文献   

12.
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气旋的眼墙非对称结构与其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热带气旋移动过程中,非对称风场伴随着边界层内非对称摩擦而引起的辐合,影响着热带气旋眼墙内的对流分布。此外,风垂直切变作为影响热带气旋强度的重要因子,将上层暖心吹离表层环流,引起眼墙垂直运动的非对称,导致云、降水在方位角方向的非均匀分布。当存在平均涡度的径向梯度时,罗斯贝类型的波动可以存在于涡旋内核区域,影响眼墙非对称结构。海洋为热带气旋提供潜热和感热形式的能量,是热带气旋发展的重要能量来源,关于海洋如何影响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的相关研究较少。文中着重回顾了热带气旋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海洋影响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的机制。海洋对热带气旋最显著的响应特征是冷尾效应,该效应通过降低海表温度,减少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潜热和感热,从而影响热带气旋眼墙非对称结构。此外,海浪改变海表粗糙度,通过边界层影响移动热带气旋的眼墙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下垫面条件下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淮河三站1998-05-21-08-31逐日土壤水分6层观测资料和黑河1991-06-20-08-21、1990-12-17-1991-02-15逐日土壤水分4层观测资料,分析了邻近绿洲的沙漠区、河网区(湿润区)几种典型下垫面土壤水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下垫面条件下,夏季土壤水分在湿润研究区呈明显的单峰偏态分布,且以β分布拟合效果为最好;而在邻近绿洲的沙漠研究区则呈多峰分布,冬季呈Γ分布,且湿润的研究区域夏季土壤水分在时间上呈显著的10-25d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4.
国内民航机场主要使用的雨量观测设备为芬兰维萨拉公司生产的RG13型雨量传感器,为保证雨量测量数据的真实可靠,对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很有必要。根据自动气象站现场校准方法,分别进行大雨强和小雨强的重复测试,并依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要求,进行A类不确定度评定。分析测量过程中的B类不确定度来源,进行B类评定,最终给出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在小雨强下,测量不确定度为U95=0.17mm,包含因子k=2。在大雨强下,测量不确定度为U95=0.16mm,包含因子k=2。该研究完善了雨量传感器的现场校准工作流程,对雨量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评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纵横两个方面对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与全国其它重点城市之间的比较分析、季节变动分析和趋势变动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玉屏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季节划分》(QX/T15—2012)方法,对玉屏县四季起始日期及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玉屏县常年四季起始日期:入春3月5日,入夏5月23日,入秋9月22日,入冬11月28日;四季长度:春季79 d,夏季122 d,秋季67 d,冬季97 d。(2)56 a来玉屏县春季起始日期呈提前趋势,长度呈增加趋势,两者均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了转折,但未发生气候突变;夏季起始日期及长度趋势变化不明显;秋季起始日期呈推后趋势,长度变化不明显;冬季起始日期变化不明显,长度呈减少趋势;春季长度增加、冬季长度减少主要为春季起始日期提前所致。(3)玉屏县四季起始日期的年际变幅大,起始日期比常年偏早(晚)连续2候以上的异常年份,春季为23%,夏季为27%,秋季为32%,冬季为25%。(4)玉屏县春季开始后出现低于季节指标≥1候的概率达41%,表明玉屏县春季出现倒春寒天气的概率很大。(5)比较气象行标法与稳定通过法的四季起始日期及长度,气象行标法对玉屏县的四季划分更能满足于农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对1959—2000年广西汛期(4~9月)暴雨的年、月分布和广西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的季节分布及主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得到了广西汛期暴雨的若干重要特征,对广西汛期划分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基于球载式下投北斗探空仪测风观测试验,建立了针对下投式的测风试验评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上升段北斗测风的准确度接近RS92探空仪的探测准确度要求,两者一致性较好;下降段RS92测风误差基本上与上升段的属于同一量级水平,下降初期测风数据在使用时需要做预处理或者有效控制;下降段BD探空仪测风误差与下降段RS92的基本相当,除了球炸初期外,基本上接近WMO的测量要求,此外初期的急速下降对导航定位测风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整体而言,球载式下投探空观测在时间上可以实现对原有的1次探空进行加密,在空间上可以增加1个区域的探测,并为对现有探空站网分布进行合理优化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The global UK Met office Unified Model (UM) is currently operational at National Centre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 (NCMRWF), the global model named as NCUM. An inter-comparison of two different versions of NCUM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simulating the track and intens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TCs), which formed over the Bay of Bengal (BoB). For this purpose, two series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named as NCUM25 (New Dynamical core with NCUM N512 resolution) and NCUM17 (ENDGame core with NCUM N768 resolution and upgraded physics and data assimilation scheme) are carried out with seven different initial conditions (ICs) for two TC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location, intensity, and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TCs are reasonably well predicted by the NCUM17 over the NCUM25. The Direct Position Error (DPE) and landfall error of TCs are reduced in the NCUM17 in comparison to the NCUM25 for all initial conditions. The mean DPEs and intensity error are reduced by 21–41% and 18–21% in NCUM17 over NCUM25 in both the cases respectively. Improvements in mean landfall position errors are shown to range from 43 to 65% in the NCUM17 as compared to the NCUM25. The mean statistical skill scores for rainfall are considerably improved in NCUM17.  相似文献   

20.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已经被广泛用于各种污染气体浓度的测量,其中影响其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就是气体吸收截面的测量.利用Lambert Beer 吸收定律以及自主设计的测量装置对大气的主要污染气体NO的吸收截面进行了测量,并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提高了测量的精度,根据所测得的吸收截面反演了NO气体的浓度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