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大自然记录的美丽中国,清新、自然、流畅,毫不造作。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您简直想象不出,上苍能造出如此精美的石头。  相似文献   

2.
正大地回春,鲜花初绽。2018年4月22日,我们迎来了第4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并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他们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是生产布局的重要条件和场所。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相似文献   

3.
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人类每天在地球上进行着各种生产制造活动,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在人类对自然进行改造的同时,大自然也给予了回馈。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随着浅地表矿产资源勘探程度加大,人们的目光逐步从地表、浅地表向深部大型、超大型矿床资源转移。然而,要寻找深部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2014,(5):11-13
正如果您历览过泰山、黄山等大山,抑或是到过云南石林、内蒙古阿拉善沙漠等景处,您一定会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雕刻的美景折服。是的,这就是地质公园的魅力。所谓地质公园,就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一个特殊地区。毫无疑问,它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历史留给今人的处世考验——或是珍贵的记  相似文献   

5.
正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象征。我们知道,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人类已历经了由原始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的三个阶段。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正朝着生态文明的阶段迈进。无疑,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文明,都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点,那就是依靠自然,向大自然攫取生活生产资料,并在征服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所不同的是,生态文明不仅仅是向大自然攫取,  相似文献   

6.
八月,美丽迷人的广西钦州湾,云白天蓝,风清浪碧。可我们却无遐欣赏大自然怡人的风景,而是用心去倾听,倾听一个响亮的名字,以及记录她一个个感人的事迹。  相似文献   

7.
迷情川洞河     
天峨除了有举世闻名的龙滩大坝之外,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值得一游,比如川洞,仙人桥……这次,我们就去了久仰大名的川洞风景区。刚刚出发,天空就飘起了雨点,雨后的山城绿意盎然,从空气里能嗅出绿叶的味道,薄薄的晨雾轻飘飘地游荡在崇山峻岭之间,若即若离,忽高忽低,宛若诗人笔下的仙境一般。  相似文献   

8.
坚持生态文明,增强建设美丽世界动力。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也带来了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破坏的生态危机。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发展。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智慧,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为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也为了动员全民积极行动起来,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今年地球日的主题定为"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这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当今中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正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奇妙的境地,我们根本无须在别的世界另找桃源。寻找自然的神奇和美妙,就是一种人生的遇见和惊喜。心行自然、融入自然、呵护自然,原来人的一切追求和最美遇见都在自然之中。2011年,第一次走进茶卡盐湖,第一次遇见天空之镜,也是第一次发现青海竟然还有如此一片奇妙的盐湖。10年来,一直不断地走近她、读懂她……把她的神奇与美妙告诉世界。在这里,天籁与地籁相应,地籁与人籁相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加大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走一条更加尊重自然的资源管理之路,并以此推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3年的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的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这一主题告诉我们: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加大统筹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地质遗迹是地球46亿年演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历史记录和自然遗产。地质遗迹是大自然中一个鲜活的生命实体,也会像人一样受伤、枯弱、毁灭……1991年,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百余位学者在《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中呼吁:“地球的过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人类自身的历史,现在是保护我们地质遗迹的时候了”。——献给第35个世界地球日。  相似文献   

13.
<正>地球给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但我们在征服自然过程中,生态系统也受到了一定的损伤,使人类陷入了某些困境。当前国土资源相关部门正在强化措施,"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全面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精心做好地质文章,有力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本期特稿《探寻古地震的奥秘》,以其独特视角分析研究古地震的重要价值,探  相似文献   

14.
在这春花烂漫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44个"世界地球日"。本次地球日的主题是"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大庄严号召,也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蝈蝈     
正蝈蝈是农村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昆虫,在我们那一带叫它"蚰子"。记得小时候,一到大暑至霜降,田野里到处都能听到雄性蝈蝈"吱吱吱吱吱吱"清脆醇美的叫声。它们时而独鸣、时而合唱,铺天盖地、此起彼伏,把美丽的豫北平原装扮得更加色彩斑斓,像是一幅乡村油画的画外音。大自然的四季交替赐给了我们农村孩子尽情玩耍的空间,春  相似文献   

16.
“救救我……救救我啊……”亲爱的朋友,您听到了吗,这不仅仅只是大自然的呼唤,更是大自然对人们的警告。自开辟鸿蒙至今,人类社会已登上一个又一个顶峰,人们早已成为世界的霸主。可是.在这光鲜的背后.人类对自然的榨取、掠夺和杀戮却愈演愈烈:大自然中的能源渐渐枯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她疲惫、憔悴的容颜。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的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这一主题告诉我们: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系统,我们要以自然资源部组建为契机,通过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还自然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2018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活动周主题为"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是我们宣传呵护自然、爱惜自然的一个契机,为此,本刊特别刊发广西国土资源厅厅长陈建军署名的相关文  相似文献   

19.
科普园地     
什么是土地荒漠化地球陆地表面有极薄的一层物质 ,也就是土壤层 ,对于人类和陆地动植物生存极为关键。没有这一层土质 ,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长任何树木、谷物 ,就不可能有森林或动物 ,也就不可能存在人类。荒漠化 ,就是指这一层土质恶化 ,有机物质下降乃至消失 ,从而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结而成为不毛之地 ,包括沙漠和戈壁。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 ,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造成荒漠化的原因很多 ,如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人类对大自然过度开采、破坏森林植被等。据资料统计 ,目前全球沙化土壤正以每…  相似文献   

20.
正"朝晖鲜美,有飞鸟沐浴初阳而驻足于林冠,顾盼自乐,那是森林之门?月光如泻,蚯蚓从林地之下蠕动而出,寻找落叶,那是森林之门?……"诗意的文字带我们走出钢筋水泥的丛林,深入生命原初之地,侧耳倾听大地的呼吸,感受花儿静放的美丽,追踪飞鸟蚯蚓的行迹。我们生活在自然中,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生存、生活所需要的一切,当我们用欣赏的眼睛去凝视自然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