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球地球     
正说到冰雪,你会想起什么?是电影《冰河世纪》?还是南极、北极?今天,我们要讲的冰雪故事,是发生在6亿多年前地球上的一次极寒事件。与其相比,电影与南极、北极也不过是小巫见大巫罢了。冰与雪之歌"雪球地球",顾名思义,此时的地球普遍被冰雪覆盖,冷干的空气在苍凉的大陆上肆意驰骋,巨厚的冰层覆盖了广袤的海洋,当时全球的平均气  相似文献   

2.
利用NSIDC公布的ICESat运行期间的19个任务期的观测数据, 采用重复轨迹分析方法估计近年来南极冰盖高程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南极大陆冰盖整体上呈现消融趋势,基于不同的GIA模型和ICESat激光测高数据的南极大陆冰盖高程变化的趋势约为 -1.17~-1 cm/a。  相似文献   

3.
●南极臭氧浓度去年10月份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美国雨云七号卫星上的科学仪器最近测得的数据表明,在去年,从8月中旬到10月上旬,南极大气层中的臭氧浓度下降了45%。10月6日,臭氧浓度为110陶普森单位,创历史最低纪录。目前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面积已达二千零七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南极大陆总面积的1.4倍。  相似文献   

4.
正初夏的北京绿树成荫,而在大约12 000千米外的南极大陆,则是一片白色的冰雪世界,曾经测量出的最低气温接近零下90度,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这里最大风速达到每秒100米,被称为"暴风雪之家",因为臭氧层稀薄,这里的紫外线辐射强度很大。然而,人类探索南极的脚步从未停止。  相似文献   

5.
新版中文世界地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行的中文世界地图 ,一般都以东经 15 0°为中央经线、以西经 30°为左边经线和右边经线。这种世界地图有两点不足。一是读者阅图时的方向感不强 ,不符合“左西右东”的地图阅读常识 ,容易造成方向概念上的混乱。例如 ,中国位于世界东方 ,但在现行图上 ,中国却位于图中央偏左方 ,容易使非专业读者对中国的地理位置感到困惑。又如 ,日本位于中国的东方、美国位于中国的西方 ,但在现行图上 ,日本和美国都位于中国的右方 ,这就很容易使读者产生矛盾的感觉。二是读者阅图时的时间感不强 ,世界的西时区和东时区不是分别排列于中央经线的左右两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南极地区考察站的气温资料,对该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极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区域性和两季特点,东南极大陆是冷中心,在南极地区气温变化中起重要作用,极点气温的年际变率不大,南极地区气温场中存在ENSO事件的信号。  相似文献   

7.
改变“世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幅完整的世界地图有几张?真正的南北极在地图上呈什么形状?世界的中心究竟在哪里?……这一连串问题是现在通行的横版世界地图很难回答的。不过,在湖南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竖版《世界地势图》上,这些问题给出了不同视角,也有了不同答案。而且,这是中国第一张竖版世界地图,一改惯常所见的横版世界地图。由横变竖,观摩世界的视角称得上是真页覆性的。这样的“世界观”是女口何发生的?又将意味着什么?在湖南地图出版社全国地图编辑室的墙上,分别挂蕾竖版《中国地势图》和竖版《世界地势图》。  相似文献   

8.
占地球表面积5亿900万方公里73%的水表面积,只供应了人类1%的食物,而地球上可耕土地不过36亿英亩,却养活了三四十亿的人民,由这个比率来看,海淡水中的生产量,远远不如陆地提供了人类99%的食物。目前全世界的水产品的总产量约7000万吨,其中除淡水一千万吨之外,在6,000万吨海产品中,80%为海洋捕捞所得,捕捞的面积也不大,仅为海洋总面积7.6%,也就是在大陆架的上面,而且多位于北半球(约70%),各国从事于海洋  相似文献   

9.
介绍根据《系列世界地图》提出的“北冰洋是世界地中海”的新观念,讨论了全球变暖后北冰洋凸显出的战略意义。通过对东京到伦敦的“苏伊士航海线”、“巴拿马航海线”、“好望角航海线”和“北冰洋航海线”的对比分析,展现“北冰洋航海线”表示在“北半球版世界地图”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为配合国家极地基础测绘的需要,2 0 0 4年1月19日,黑龙江测绘局成立了极地测绘工程中心。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陈立奇,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黑龙江测绘局局长李志刚和副局长王英斌为“黑龙江测绘局极地测绘工程中心”揭牌,并在黑龙江测绘局进行了《南极考察地区基础测绘设计书》评审工作。中国南极测绘,在国家测绘局和南极考察办公室的共同关心和支持下,从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开始,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已参加了2 0次中国南极考察和2次北极考察工作。黑龙江测绘局已派出3人次参加了南极考察。中国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