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时振梁  王健 《地震地质》1993,15(4):323-326
由于核电厂厂址选择对安全的要求严格和地震灾害极其复杂,在确定设计基准地震动时要求使用综合概率法、地震构造法和历史地震法。特殊的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和烈度异常说明在核电厂选址中,必须考虑历史地震特殊情况重复的可能性,强调了历史地震法结果也有可能成为3种方法中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沈阳2×200兆瓦低温核供热站厂址基准地面运动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综合厂址、近区域及区域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范的要求,采用地震构造法、最大历史地震法和概率法分别计算了沈阳2×200兆瓦低温核供热站厂址的极限安全地震动SL-2,计算结果分别为200Gal、125Gal和170Gal。取三者最大值,厂址SL-2应当是200gal。厂址基岩地面运动SL-2水平向加速度反应谱取确定性法和概率法计算曲线的外包线作为用于厂址的基岩加速度反应谱。  相似文献   

3.
按照核电站地震安全导则的有关规定,在充分研究厂址周围地区的历史地震资料、地质构造背景等工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历史地震法、潜在地震法、地震构造法和综合概率法等几种方法,对吉林核电站厂址进行了SL-2高值计算。  相似文献   

4.
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计算海河断裂的地震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横向均匀成层的地震断层模型,利用随机有限断层法,计算了海河断裂发生6.5级地震的地震动分布。计算结果克服了现行综合概率法计算结果不能体现近场效应的缺陷,并反映出断层上盘效应等特点,该结果可作为最大可信地震动应用于抗震设防变形验算,同时还可以作为评价综合概率法结果不确定性的一个参考,对海河断裂影响带的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概率法与构造法之同源协调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核安全导则HAF010(1)为基准,论述了概率法与构造法之间的同源协调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改善相关地震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设定地震方法主要有两种:加权平均法和最大概率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然后以烟台地区一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加权平均法和最大概率法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出设定地震震级、震中距以及具体空间位置,给出了两种方法的设定地震反应谱,最后对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加权平均法所得反应谱将长周期处的安全性考虑在内,适用于中长周期建(构)筑物;最大概率法由于其长周期处谱值偏低,会增加长周期工程的危险性,不宜用于长周期工程,但对短周期建(构)筑物应用合理;对于自振周期不同的建筑工程应选用不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设计反应谱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综合厂址及区域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构造法、综合概率法和最大历史地震法分别计算了辽宁核电站温坨子厂址的极限安全地震动(SL2),计算结果分别是177cm/s2,175cm/s2和89cm/s2,取其中的最大值177cm/s2。为安全起见,建议将SL2取值200cm/s2。运行安全地震动(SL1)按50年0.1超越概率和SL2/2选取,采用两者的较大值,确定为100cm/s2。  相似文献   

8.
福建水口库区地震性质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口水库建成蓄水后,库区出现了频繁的地震活动,这可能是原有构造地震的进一步活动,也可能是水库诱发的。因此,有必要对水口水库蓄水后发生的地震性质进行判断。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生水库诱发地震震例资料和以往经验,结合水口库区具体情况,用定性判断法、概率法、扩散系数判别法等,对水口库区地震性质进行验证和判断,结果认为:水口库区蓄水后发生的地震属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均匀Poisson随机过程地震发生模型,以极值Ⅲ型分布描述地震烈度的概率分布,在考虑风电塔具有低阻尼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设计使用期的地震作用计算模型,并且给出了地震烈度、地面峰值加速度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之间的换算关系。阐明了等设防烈度法,等重现期法和等超越概率法进行抗震设防烈度调整的基本原理,明确了不同设计使用期的抗震设防"三水准"。在借鉴现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中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不同设计使用期的风电塔进行了合理的分类,利用等超越概率法分别计算不同设计基准期的风电塔的地震动。文中匹配现行抗震设计规范,列出了具体的地震作用计算步骤和计算结果。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适用于新建的风电塔结构,也可供风电塔的抗震评估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核电厂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地震构造法,要求鉴定发震构造和划分地震构造区,在以往实践中,发震构造鉴定往往基于地表活动断裂构造,且表征为线状震源.当存在较强非随机分布的地震活动且难以找到清晰的地表活动断裂构造形迹时,地震构造法就难以合理地表现这些地震的危险性.本文以云南滇中大姚—姚安发震构造鉴定为例,探讨了在地表活动构造形迹不清,中强地震活动性较强的滇中大姚—姚安地区,采用面状发震构造来表征地震危险性的方法,讨论了在地震构造法中采用面状发震构造的必要性、鉴定思路和方法,并建议在今后的核工程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构造法中应充分考虑面状发震构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论发震构造特性在潜在震源区参数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本刚 《地震地质》2004,26(4):750-760
发震构造特性是潜在震源区划分及其地震年发生率确定的重要依据。潜在震源区除了反映“未来具有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的内涵外,还应反映高震级档地震具有相似复发特征的涵义。由于在地震活动性参数统计单元内,有一些具有不同本底地震的活动构造块体,为更好地反映地震活动的空间不均匀性,考虑潜在震源区的三级划分是有必要的。通过分析潜在震源区内高震级档地震的复发特征,计算预测时段内潜在震源区的高震级档地震的发震概率,采用预测时段内概率等效转换获得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方法,有助于在中国地震危险性分析框架内考虑潜在震源区的强震复发特性。另外,文中还对潜在震源区内特征地震次级震级档频度不足的特性和发震构造上强震非均匀性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概率方法应用于地震短期预测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天中  王林瑛  刘庆芳  丁秋琴 《地震》1999,19(2):135-141
根据爆发地震平静两项活动性前兆的统计结果,对地震发生的背景概率、条件概率和概率增益进行了估计,给和北地震发生前发震概率逐步增加时间过程,由背景概率P(E)增至中期前兆A出现后的条件概率P(E/A),再增至短期前铛B(平静)出现后的联合条件概率P(E/A)。结果表明,在1997年12月17日后的一个月内,华北地区发生6级以上的条件这38%,概率增益超过20,对概率预测结果的使用进行了探讨,提出应充分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Todetermineaseismicdesignstandard,examineaseismicdesignorpredictseismicdamage,theparametersofgroundmotioneventim...  相似文献   

14.
地震方法确定活动断裂上断点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景华  徐明才 《地震地质》2012,34(2):338-347
中国不少城市位于较厚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区,在这些松散层内,发育了许多具有相当规模的隐伏断裂,用地震方法能够探测到它们的存在。但用地震方法探测到的这些隐伏断裂的上断点是否代表了真正意义的断裂上断点?文中在讨论地震记录分辨率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地震勘探效果的记录信噪比、地质构造条件以及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为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和分辨率,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如在数据采集过程中,使敷设的地震剖面垂直断裂走向,在保证地震记录具有较高信噪比的条件下,采用合适的覆盖次数和小道间距接收的工作方法有助于获取更浅波阻抗界面的反射波;在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过程中,准确求取反射波的速度,采用一些提高地震记录分辨率和信噪比的处理技术,摒弃一些混波处理手段,有助于改善利用地震方法探测隐伏断裂上断点的效果。而对于没有波阻抗差异的地层界面,包括隐伏断裂已经错断的那些地层界面,地震方法则难以对其进行探测。即使地震方法探测到的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隐伏断层上断点,其结果依然可为今后钻孔剖面位置的布设、钻孔深度的设计以及断层活动性的判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震区划中混合地震模型研究——以祁连山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祁连山为研究区,以上限震级7.5和8.0的潜源为特征地震段,利用滑动速率法分别计算上述每个潜源中7.0~7.4级,7.5~7.9级地震的复发间隔。特征地震选用NB模型条件概率和NB累积概率模型,中强震采用中国地震区划图(1990)的分档泊松模型,组成混合地震模型,用中国西部椭圆地震衰减公式,计算了未来50a,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计算结果认为累积概率模型当地震离逝时间长而潜源面积小时影响大,面积大的潜源应进一步考虑潜源的稀释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设定地震及其烈度影响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定地震常用于震害预测、地震小区划和重大工程选址,烈度衰减模型反映了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分布。设定地震包括确定性和非确定性设定两种方法,确定性方法基于构造或历史地震,非确定性方法是基于概率危险性方法,用于估计区域或城市未来可能遭遇的地震危险。缺失等震线或震害记载不详的历史地震和概率设定地震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地震破坏影响,借助于烈度衰减关系模型和GIS,可直观地判别其影响分布情况,便于设定地震的取舍。  相似文献   

17.
The Seismic Intensity Zoning Map of China(1990)was based on the probabilistic method of seismic hazard analysis.In compiling the map,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homogeneity of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both in space and time in China are considered sufficiently,and some necessary modifications in the model of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activity and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26 seismic provinces are divided first as the statistical elements of the seismicity analysis; the seismic potential source areas are then divided in the seismic provinces.The 733 potential source areas with various upper limit magnitudes have been divided in the country.According to the reliable time domain of earthquake data with various magnitude intervals,the b values in magnitude-frequency relationship are calculated in the seismic province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inhomogeneity of seismicity distribution both in space and time,the annual average occurrence rates of the eart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确定性和随机概率的方法研究了工桥墩台和小跨拱桥在恒载及活载(包括地震效应)作用下决定某截面上的偏心距,以便使其在设计规范规定的限度时所能通过的活载最大等级是什么,由于地震随机性强烈,故基于概率理论的结构可靠性方法优于确定性的方法,但在本文中的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的最终结果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9.
刘昌铨  嘉世旭 《地震学报》1986,8(4):341-353
研究具有弯曲介面、各向同性、完全弹性的二维非均匀介质中波的传播问题, 在一定条件下, 弹性动力学方程的射线级数逼近法的高频渐近解可以对波场作近似计算。采用标准数字程序(龙克-库塔法)求解具有初始条件的两点射线追踪, 用改进了的Euler法求解两个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计算几何扩散因子。整个计算过程由Seis83程序包实现。本文利用Seis83程序包, 对通过唐山地震区相互交叉的柏各庄——丰南——丰宁——正兰旗剖面和沧州——天津——喀左剖面的实测资料进行解释, 进一步获得唐山地震区地壳上地幔的构造特征, 以及与地震活动较为关系密切的壳内低速度层的速度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