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碳水化合物是海水中的一类重要的有机组份,它主要来源于海洋光合作用过程。因此。海水中总溶解糖的测定,能为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量提供一种间接的参量;在化学海洋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的研究中,也需要取得溶解糖含量的数据。因此自五十年代以来,文献中已陆续出现多种测定方法。在这些方法中,半田提出的酚硫酸法得到较多的应用,并已被选择收入Strickland和Parsons著名的“海水分析手册”中,成为一种常规的分析方法。酚硫酸法的基本原理,是使碳水化合物在浓硫酸作用下与苯酚反应,用光度法测定反应所形成的有色缩聚产物。根据文献[2]的推荐,常规的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2.
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溶解单糖和多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水化合物是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是海洋中有机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测定海水中溶解单糖和多糖的TPTZ分光光度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的精密度为1.82%~8.25%,检测限为0.56 μmol/L,海水加标回收率在93.7%~108.4%之间.利用该方法测得中国北黄海海水中溶解单糖、多糖、总糖浓度范围分别为1.44~3.21,0.13~3.55,2.38~5.22 μmol/L,并与其它海域的文献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海洋蛋白质荧光分析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海洋中浮游植物、细菌及海水溶解态蛋白质的荧光分析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着重阐明了荧光光谱法分析海洋浮游植物、细菌和海水溶解态蛋白质中色氨酸和酪氨酸的可行性和优势,讨论了海水中溶解蛋白质的来源、分布变化及地球化学行为,最后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利用25次南极科考获得的海水样,采用原子分光光度法(AAS)测定了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含量,研究了东南极普里兹湾不同空间与时间尺度下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同航次相关的营养盐、叶绿素a等数据,分析了影响海水中溶解态镉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普里兹湾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镉的分布与叶绿素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生物过程是...  相似文献   

5.
海水总溶解糖的数据是海洋初级生产力测定中的一项重要参数。该组份已有多种化学测定方法,但尚缺乏船用自动快速分析方法,待分析水样往往须要送回实验室测定。到目前为止,只有个别零星的报道涉及此问题,例如Walsh曾指出采样后3小时内水样的总溶解糖浓度基本不变,Handa在印度洋和大西洋调查中采用深冷法保存过滤水样,而Strickland和Parsons以及格拉斯霍夫则分别推荐以氯仿和氯化汞作为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保护剂,  相似文献   

6.
采集胶州湾表层和底层海水样品,分析了Cu、Cr、Cd、Pb、Ni、Co等痕量金属在海水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在不同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中的分配特征,并探讨了痕量金属?溶解有机质分配机理及浮游生物活动与盐度等环境因素对该分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州湾海水中痕量金属呈近岸浓度较高的分布特征,在湾东北部出现高值区,Cd和Pb还分别在湾口与湾中部出现高值区。胶州湾海水中痕量金属平均有70.1%分配于低分子量(<1 kDa)组分中,其中Cu和Cd低分子量组分所占平均比例分别达79.0%与77.6%,Cr、Ni和Co稍低,分别为71.5%、67.3%及66.9%,Pb则仅为58.2%。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也以低分子量组分为主,所占比例平均达73.1%,且光谱特征显示低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中类腐殖质含量更高,含有丰富的羧基和羟基,金属配合能力较高,导致痕量金属多分配于低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中。高分子量溶解有机质(>1 kDa)所占比例与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通过释放高分子量溶解有机质影响海水痕量金属?溶解有机质的分配过程。胶州湾湾顶盐度较低海域痕量金属高分子量组分略高,可能是生物活动及陆源输入(产生更多高分子量溶解有机质)与盐度(低盐有利于高分子量有机质的稳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海水可溶有机物对海洋中生物学、环境化学和地球化学的变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至今能鉴定出的可溶有机物仅为溶解有机物的10%,在其余90%的未鉴定部分中有60—80%为海水腐植质,因此它是海洋有机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作者自1980年成功地从海水中分离出海水腐植质后,逐步开展了其化学性质、组成和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在这些工  相似文献   

8.
阎雪姣  王江涛 《海洋科学》2012,36(5):103-108
对测量海水中总溶解氮(TDN)的两种常用方法——高温燃烧法和过硫酸钾氧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空白、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中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不同化合物的回收率均在92%~107%之间,加标回收实验回归曲线的斜率分别为0.93和0.92。对于现场海水样品的测定结果,两个断面拟合的斜率分别为0.92和0.97。HTC法比PO法对实际海水样品的氧化效率略高,在操作上也更方便、快捷。因此,高温燃烧法更适合海水中总溶解氮(TDN)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阳极溶出伏安法和氢氧化铁共沉淀—DDC—Ag法测定了黄河口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总砷、溶解态有机砷、溶解无机砷、砷(Ⅲ)和砷(Ⅴ)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1、黄河口区表层海水中丰水期溶解态无机砷的平均浓度(2.26μgL~(-1))高于枯水期的平均浓度(1.43μgL~(-1));2、枯水期内,表层海水中溶解态无机砷浓度与海水盐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而在丰水期内无此相关关系;3、两航次中溶解态无机砷的平面分布呈明显的梯度分布,即由河口向渤海湾中部方向溶解态无机砷浓度递减。  相似文献   

10.
海水中溶解气体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中除溶解有大量的无机盐外,由于海面与大气接触,还溶解有许多种气体,在这些气体中氧、氮、二氧化碳为主,还有惰性气体及少量一氧化碳、氧化亚氮、氨、C_1—C_4烃等。以前人们对海水中溶解气体了解很少,自十九世纪以来,才开始对海水中气体的含量进行调查研究。溶解氧在各种海洋生物活动中很重要,关于它在海水中的分布,用Winkler法  相似文献   

11.
从海水开始!     
莫知 《海洋世界》2010,(12):57-59
<正>什么是海水?海水当然指的是来自于海洋或大洋的水。全球范围内,海水的平均盐度大约为35,这意味着每千克海水里(大致是一升海水的体积),会含有35克左右的溶解盐类。大洋表层海水的平均密度是1.025克/毫升。海水的密度比淡水和纯水的都要大,后两者的密度是在4摄氏度时为1克/毫升。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溶解在海水中的盐类并不会显著增加海水的体积,因此海水的密度就自然会变大。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盟友     
《海洋世界》2009,(2):7-7
听起来似乎有点不靠谱:在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人类并非孤立无援——我们可能有一位盟友。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个研究小组发现;硬骨鱼可排泄碳酸钙,这些碳酸钙溶解在上层海水中,可以中和海水中的二氧化碳,降低海水的酸度。鱼类排泄的碳酸钙的多少取决于其自身的太小和周围海水的温度,小鱼的排泄量比大鱼多,  相似文献   

13.
海上溢油溶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研究了海上溢油的溶解过程.某石油烃成分在海水中的溶解量不仅取决于它的溶解度,也取决于该成分在石油中的百分含量,海水中浓度的垂直分布呈指数函数下降.海上实验中以0#烃轻柴油为例计算了C12~C21的每种正烷烃、总异构烷烃、总环烷烃和总芳烃主海水中的垂直扩散系数和溶解量,并建立了预报海水中油浓度和溶解量的方法.在平静海况下,溢油48h内油溶解量约为总油量的0.52%.  相似文献   

14.
海洋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全球变化的关键控制环节。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碳库,是地球吸纳CO2的重要缓冲器。海水中溶解无机碳是海洋CO2系统的重要参数,利用AS-C3型溶解性无机碳分析仪进行不同盐度海水溶解无机碳的测量,利用t检验法检验使用仪器的测量精度,探寻盐度与海水总溶解无机碳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AS-C3型溶解性无机碳分析仪的测量精度在±0.3μmol/L左右,测量过程中无系统差异;海水盐度与总溶解无机碳呈正相关关系,即盐度增大,海水总溶解无机碳增加。最后总结了海水总溶解无机碳测量时的影响因素,如N2纯度、气流状况、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等。  相似文献   

15.
前言海水中溶解态烷烃来源于海洋生物、陆源高等植物和海洋石油烃污染等。因此海水中的溶解态烷烃成分相当复杂,”其含有n-C_(14)至n-C_(35)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烯烃和环烷烃,常规的填充柱气相色谱缺乏足够的分辨能力,难于分离这样复杂的宽沸点烷烃组分,玻璃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其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可用来测定海水中的烷烃。本法取表层海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环流和污染扩散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潮流和潮余流对海湾和沿岸海域污染物质的迁移和分散所起的重要作用,已为大家所共知。潮余流亦称为潮余环流,它导致湾内的海水循环,促进与外海水的交换。然而,它是欧拉型的。溶解在海水中和以悬浮体形式混合在海水中的污染物质的迁移,与海水质点的运动一样,具有拉格朗日性质。海水质点在潮汐海区内的迁移,  相似文献   

17.
海水中颗粒有机碳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水中颗粒有机物(POM)主要来自海洋浮游生物和其他动物的分解碎屑和排泄物。另外,还有经过在海水中,进行的溶解有机物(DOM)和POM之间的平衡而形成的POM。POM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研究海域生产力时DOM和POM含量的测定都是很重要的参数。通常以测定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作为POM的量度。关于海水POC,  相似文献   

18.
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在针铁矿上的吸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6年3月在青岛小麦岛采得天然海水样品,在实验室合成针铁矿样品。用振荡平衡实验和紫外/过硫酸钾法测定了海水中溶解有机物在针铁矿上吸附的等温线和交换率--pH曲线,并讨论了天然溶解有机物的吸附对海水中溶解有机碳分布的可能影响。测定结果表明,溶解有机物在针铁矿上的吸附等温线为Langmuir型,当吸附达到最大值时,在针铁矿表面能够形成有机物单覆盖层。pH能影响溶解有机碳(DOC)在针铁矿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实验研究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DOM)在δ-MnO2、粘土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在δ-MnO2、高岭石、伊利石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率随pH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在天然海水pH8.1条件下,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在这4种固体粒子上的吸附率大小为:δ-MnO2(32%)>伊利石(14%)>高岭石(4%)≈二氧化硅(3%)。根据统计热力学方法得到的公式能够很好地拟合海水中DOM在固体颗粒物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为介质,研究了Cr(Ⅲ)被H2O2的氧化作用,结果表明,Cr(Ⅲ)的氧化速率为介质pH和温度的函数;海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存在也将影响Cr(Ⅲ)的氧化速率,随着海水中腐殖质浓度的增加其氧化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解释为腐殖质对Cr(Ⅲ)的配合作用和对Cr(Ⅵ)的还原-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