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北干旱区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赵传燕  程国栋 《地球科学进展》2006,21(11):1101-1108
西北干旱区是水资源稀缺和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评价忽视了水资源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得生态需水量受到广泛关注,生态需水量研究由此成为干旱区生态水文学研究新的增长点。文章在综述国内外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及其面临挑战的基础上,分析西北干旱区水资源转化特点,结合Falkenmark 水资源分类,突出生态需水在水分流中的地位,提出保障生态需水的策略,即:①生态环境稳定性界定;②绿水的保护与高效利用; ③虚拟水战略,旨在为平衡人类需水与自然需水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回顾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总体情况,对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及其内涵、生态环境需水量化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目前生态环境需水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和展望了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式与计算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模式与计算方法。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特点,基于水资源二元演化理论与方法,保持水土平衡、水量平衡和水盐平衡,以空间配置、时间配置、用水配置、水源配置、管理配置为基本模式;从实际情况出发,以水定发展指标,提高水土资源的匹配效率,以流域为单元合理安排生态环境用水与经济发展用水,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定量计算表明:其809亿m3的径流性水资源中,直接留给天然生态的水量有302亿m3,加上126亿m3回归水的间接支持,可供生态系统消耗的水资源达428亿m3,相对于385亿m3的现状生态需水,除黑河和石羊河流域外,生态系统的需水基本上能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估算的几个问题研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夏军  郑冬燕  刘青娥 《水文》2002,22(5):12-17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但是,目前区域生态需水研究仍处在初期阶段,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研讨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需水估算的几个问题,目的是为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探讨一些基本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保护的宁夏天然绿洲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适宜的生态目标与生态建设规模为目标,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研究了宁夏绿洲的生态演变和生态需水问题。在分析宁夏绿洲的生态意义、生态现状及流域水资源状况后,探讨了生态演变和生态需水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宁夏绿洲生态演变研究的总思路、绿洲生态需水的概念、界定绿洲可持续发展规模,对宁夏生态需水计算提出现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态经济理论的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述生态需水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的生态经济理论,提出了基于生态经济思想的生态需水概念,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生态经济领域中的生态价值理论,确定不同生态需水量条件下的生态价值,进而通过水资源的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合适的生态需水量,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说明,认为由该法所确定的生态需水量符合客观实际,可以作为生态建设过程中生态需水研究的方法之一.该法通过水资源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联系在一起,对于研究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水资源利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石羊河流域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干旱区生态需水计算为切入点,以变异理论为基础,利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的方法确定石羊河北部平原区地下水位恢复的目标年,用生态功能区划方法划分生态功能区,利用达西定律、阿维里扬诺夫公式计算了地下水恢复及生态目标条件下的生态需水量,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保障措施. 结果表明:石羊河北部平原区划分为5个生态功能亚区及16个三级区,地下水位恢复的目标年份为1977年,地下水恢复到1977年的生态需水量为 55.95×108~74.10×108 m3,2015年和2020年生态目标条件下的生态需水分别为1.66×108 m3和1.80×108 m3. 考虑到地下水恢复的缓慢性和现实性,建议优先考虑设定目标条件下的植被正常生长生态需水,其次通过继续压缩人均耕地面积和灌溉定额的方式保证地下水恢复.  相似文献   

8.
论干旱区景观生态特征与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79,自引:2,他引:77  
分析了干旱区景观结构特点与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特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提出了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生态建设的策略,对干旱区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课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郑恺  徐立荣  郑玉成 《地下水》2012,34(5):92-94
刁口河于2010年恢复黄河入海流路,研究其生态环境需水量对保障黄河三角洲生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取刁口河流路湿地需水、河口近海生态需水、河道输沙与保持海岸动态平衡需水、农业需水和油田需水5个方面来研究本区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表明:淡水湿地需水为0.54亿m3;河口近海水域生态环境需水量为60亿m3;维持河道不冲不淤的输沙需水为0.97亿m3;保持海岸及近海海域动态平衡需水量为86.4亿m3;农业春灌需水约1.37亿m3;胜利油田及东营市临港工业园暂不需从刁口河引水。刁口河流路生态环境需水量以保持海岸动态平衡需求为最大。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丽  董增川  赵斌 《水科学进展》2003,14(6):745-748
依据生态适宜性理论,建立了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基于此模型,结合遥感技术进行的生态分区和植物生理需水的现场实验数据,提出了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计算了黑河流域额济纳旗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成果与其他成果比较相差较小。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的,可以推广应用于干旱区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11.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ater ecosystem is intended to facilitate the healthiness of ecosystems in rivers and lakes, and the basic premise of river healthiness is to ensure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of rivers. Shenyang City is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Northeastern China, and most rivers in the territory of Shenyang City are plagued with th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problems such as dry-up of river way, wetland shrinkage and groundwater overdraft. In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of water ecosystem, Shenyang City should first study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of rivers. In this paper, we first defined the connotation, composition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of rivers and selected eight major rivers in Shenyang City for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study and cal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ivers and water resources conditions in Shenyang City. We calculated the basic eco-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 and consumptive water demand for evaporation and seepage of river ways respectively and thus obtained the total eco-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 for eight rivers. In total eco-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 of rivers, consumptive water demand for evaporation and seepage of river ways accounts for 51% and the eco-environmental water demand of rivers accounts for 49%  相似文献   

12.
陈伟涛  孙自永  王焰新  马瑞 《地球科学》2014,39(9):1340-1348
地下水资源在内陆干旱区具有重要的植被生态功能, 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的需水量是目前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地下水资源生态功能研究进展的同时, 系统阐述了内陆干旱区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需水量研究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 ①依赖地下水的植被生态系统的识别方法; ②地下水对植被生态系统作用机制的分析; ③地下水关键属性安全界限的确定; ④地下水系统结构分析; ⑤生态用水配置方案的确定; ⑥区域尺度地下水-天然植被系统关系的概念模型.并逐一提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能够为干旱区植被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思路, 也能够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以植被生态系统保护为中心的干旱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西部干旱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从中国西部干旱区的界定、自然条件特点的分析出发,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指出进行该区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在时间序列上进行生态环境演变研究,在空间结构上开展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生态过程研究,在时空耦合界面上探讨重大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生态系统的调控与管理研究的思路。并从生态环境形成演变、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管理等方面探讨了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同时,指出了主要研究内容和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将要实现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生态水文学——揭示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水文学机制的科学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赵文智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1,23(4):450-457
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的时空耦合机制,是管理水资源和维持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关键机理,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前沿领域,生态水文学是描述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的水文学机制的一门科学,文中简要介绍了生态水文学的内涵、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展望了生态水文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最后结合西部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关问题,探讨了加强我国生态水文学,特别是干旱区和高寒地区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立足于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内涵,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框架,以黄山高原地区泾河流域为例,估算其1970-1996年水土保持年生态环境用水量为6.368亿m3.研究成果丰富了生态环境用水量的理论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绿洲地下水位调控方法与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宜的地下水位是干旱区绿洲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从地下水生态水位的调控机理、调控方法、调控模型和应用实践入手,综述了干旱区绿洲地下水生态水位调控的研究进展: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是干旱区绿洲地下水生态水位调控的理论基础,掌握人类活动强烈影响下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响应关系是关键;地下水的补给、排泄和开发利用是实现地下水位调控的三个主要途径,不同调控方法在作用环节、适用性及效果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基于不同的研究重点,目前形成了以水资源配置、水循环过程和生态过程为核心的三类调控模型;建议继续深化强人类活动影响下干旱区绿洲生态水文响应机理与演变规律研究,构建基于调控措施-循环转化-响应反馈的地下水生态水位调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干旱区凝结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凝结水是维系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食物链的水分来源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较详细地列举了目前国内外在干旱区测定凝结量及其持续时间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从凝结水的数量特征以及时间格局两方面阐述了不同地域凝结水的时空差异性,并从气象因素、凝结面的类型及其位置、周边植被对其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凝结水发生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干旱区凝结水的生态作用及其意义,展望了干旱区凝结水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在未来的干旱区凝结水研究中应加强与气象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从能量平衡角度加强对凝结水量的研究;同时,改进和规范凝结水的测量方法,开展荒漠植被对凝结水的生理响应研究以及凝结水对极端干旱胁迫植物的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探讨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态系统水分循环的角度,较系统地探讨了生态需水的理论内涵,对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中相关且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辨析,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认为:生态缺水是生态系统水资源配置最直接的依据,而生态需水、生态储水的计算评价则是确定生态缺水的基础.通常,生态系统的水资源配置,必须在区域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出生态目标,然后进行生态需水估算、生态储水评价、生态缺水评估,并通过生态用水的可行性分析,最终确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水资源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