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型蒸发器口沿上附有一个上端向外张开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 (蒸发罩 ) ,其作用是防止鸟兽饮水。我站为夜间不守班的 3次站 ,每天 2 0点观测后都习惯把蒸发罩取下 ,第 2天 0 8点前再戴上 ,以防夜间有降水时 ,由于蒸发罩的缘故蒸发量失真。然而夏天早晨五六点钟鸟类活动频繁 ,经常在观测场内停留 ,如果仍在 0 8点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再去戴蒸发罩 ,难免出现鸟类吸饮蒸发皿中的水的现象 (尤其是干旱时期 ) ,致使所测蒸发量失真。因此 ,对于夜间不守班的台站 ,为保证蒸发量的准确无误 ,天亮后应及时给蒸发器戴上蒸发罩 ,以免因鸟类吸饮蒸发皿中的…  相似文献   

2.
地面规范规定,小型蒸发器在每天20对观测后,需重新注入20毫米的蒸发原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个别一般站,因怕夜间不守班期间有较大降水可能导致蒸发皿溢出,随意将蒸发原量改为10毫米。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违反规范规定的,它将导致蒸发量的严重失真(特别是夏季),从而使测得的蒸发量失去其比较性和代表性。为防止一般站在夜间不守班期间因发生强降水使蒸发皿溢出,建议在蒸发器旁边放一加  相似文献   

3.
观测大型蒸发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风速很大时,蒸发器内的水处于上下波动状态,调整针尖与水面恰好齐平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的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准确性,我们在五金建材店用铝订做了一个无下底的圆柱型蒸发罩,其结构为:顶盖直径62.8 cm,比蒸发筒直径大1 cm,上面有一个与其同圆心直径为10 cm的圆形口(带盖),用于给蒸发器加水或取水.在顶盖上边缘处做一个半径为6 cm的扇形缺口,面积比净水器稍大一点,为的是不影响针尖与水面的调整.蒸发器罩高为7.5 cm左右,以与水圈边缘相接为宜.为了在观测蒸发量时安放蒸发罩方便,最后在顶盖合适的位置安上了一个把手.这样,一个大型蒸发罩就做成了.在大风天气条件下应用这种大型蒸发罩,针尖与水面调整非常容易.  相似文献   

4.
目前一般气象站是使用小型蒸发器来测定蒸发量的。由于一般站夜间不守班,碰到大雨和暴雨的出现,蒸发器内雨水易从嘴口淌出,造成20时观测蒸发量偏大或失真。此情况我站每年总会发生几次,不但对气表1和气表21带来统计麻烦,而且严重地影响资料的正确性。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利用直径1厘米的橡皮管(或塑料),一头套紧在蒸发器出水  相似文献   

5.
实际工作证明,在观测完小型蒸发器再观测大型蒸发器,用这个程序观测的蒸发量是有误差的.原因是在有降水时取走储水瓶,大型蒸发仍有降水而不知降水量有多少,这样所观测的大型蒸发量就有误差.为减少这个误差,可以先读大型蒸发器数,同时取走储水瓶(读数),读完  相似文献   

6.

大型蒸发器测针松动和仪器本身性能是导致蒸发器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测针出现松动造成蒸发量失真。一是测量的固定螺丝没有紧到位,使测竿变长,测针针尖过早接触到水面,造成当天蒸发余量偏大,该余量又作为第2天的蒸发原量,导致第2天的蒸发余量也偏大。观测前须检查测针针尖的固定螺丝是否松动,发现松动应将其拧紧到位后再观测。二是连接螺丝套和插竿的固定螺丝松动,螺丝套下落使测针针尖过早接触到水面,造成当天蒸发余量和第2天的蒸发原量偏大。观测前检查时若发现螺丝套上下移动,则应固定螺丝后再观测。

  相似文献   

7.
对2004年、2005年绥德、定边、洛川、西安、汉中、爱康6个配有E-601B蒸发器及蒸发传感器的台站作蒸发量对比分析,通过逐站逐月(共92个月)分析蒸发误差率发现:有3个月误差率等于0,67个月自动站的蒸发量大于人工站观测的蒸发量,占总数的73%,其中误差率最大是安康站2004年11月为49%。结冰是导致陕南地区冬季蒸发误差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而降水是造成自动站蒸发量偏大或缺测的另一因素,仪器故障引起蒸发失真各个台站都会出现。2005年蒸发误差率普遍低于2004年。  相似文献   

8.
对气象观测的资料,一直来力求真实、准确、完整.但在日常工作中,蒸发量的缺测却屡有发生.如何避免蒸发量的缺测,是我们所有的观测员同志都应该注意的问题.蒸发量的缺测不外乎人为与非人为两大因素.人为因素:有时观测场内有外人进入,或因好奇、或因故意、将蒸发皿中水倒掉或加入一部分,就使得该日蒸发量失真而失去保留价值;还有观测员在取蒸发皿时不小心将水外流,也会使蒸发量缺测.对于这两种情况,只要值班时密切注意观测场内的安全、值班员操作时小心仔细就可以完全避免的.另外夜间小鸟栖在蒸发皿边缘饮水,也会影响蒸发量,在小鸟多的地方夜间最好罩上蒸发皿网罩.  相似文献   

9.
三套再分析资料的中国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戴泽军  宇如聪  李建  陈昊明 《气象》2011,37(1):21-30
利用台站观测降水,评估分析了三套再分析(NCEP,ERA40和JRA25)降水资料对中国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再现能力.结果表明,三套再分析资料呈现的中国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较观测存在明显偏差.对比台站观测的白天(08-20,北京时)和夜间(20-08时)降水比例.再分析降水在大部分区域都表现为白天较夜间偏多,NCEP和ERA...  相似文献   

10.
我站自1984年开始观测E601型蒸发以来,当大雨天气使蒸发桶内有降水量溢出时常发现承接水量的溢流桶内无水量或比实际溢出水量少的情况。这说明水从溢流孔溢出后在仪器的某一部位上有漏水现象,使日蒸发量偏大很多,记录失真造成日蒸发量的缺测。我们检查了溢流孔、胶管、溢流桶三者的接口和整个溢流桶均未发现有被杂物堵塞和漏水现象,以后注意到以下两点才找到溢出的水未能流入溢流桶内的真正原因: 一、溢流桶盖子未盖正,使盖子倾斜在桶上(如图1),这样使蒸发桶內溢出的水粘附着溢流桶盖的内层倾斜地流到溢流桶外。  相似文献   

11.
从 2 0 0 2年 1月 1日起 ,我国结束小型蒸发器与E60 1 B型蒸发器的平行观测 ,E60 1 B型蒸发器正式替换小型蒸发器的观测。总结过去大型蒸发器观测出现的各种问题 ,笔者发现测针松动和观测员处理不当是导致大型蒸发数据失真的主要因素。  测针出现松动造成蒸发量失真有两种 :一是测针的固定螺丝没有旋紧到位 ,使测杆变长 ,测针针尖过早接触水面 ,测得当天蒸发余量偏大 ,由于该余量又做为第二天的蒸发原量 ,导致第二天的蒸发余量也偏大。处理办法 :观测前注意检查测针针的固定螺丝 ,发现松动应将测针针的固定螺丝拧紧到位后再进行观测 ;二…  相似文献   

12.
观测大型蒸发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风速很大时,蒸发器内的水处于上下波动状态,调整针尖与水面恰好齐平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测得的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存在一定的误差。为了提高准确性,我们在五金建材店用铝订做了一个无下底的圆柱型蒸发罩,其结构为:顶盖直径62.8cm,比蒸发筒直径大1cm,上面有一个与其同  相似文献   

13.
在天水观测站1983年12月《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的备注栏中,有这样一段文字:“9日08时观测后,重新垫平地温场地,由于土质不一样,使9日14时至12日20时5、10、15、20厘米曲管地温失真,记录从缺。”对这段失真记录的原因,有必要再分析。  相似文献   

14.
谢万银  陈英  徐彬 《干旱气象》2014,(3):481-486
利用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1992~2001年5~9月各月小型与E-601型2种蒸发皿蒸发量的同步对比观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相关分析、离差分析方法以及气候估算值分析得出:(1)各月小型与E-601型2种蒸发的折算系数在0.504~0.601之间,平均折算系数为0.574;各年2种蒸发的折算系数在0.529~0.608之间,平均折算系数为0.574;(2)2种蒸发量5~9月的月、年平均折算系数相同,2种月蒸发量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952,相关性很好,但2种蒸发的年平均相关系数为0.330,相关性很不理想,因此利用按月计算的折算系数来换算2种蒸发量更为合理;(3)小型蒸发量的离差系数大于E-601型蒸发量,小型蒸发量的离散程度比E-601型蒸发量大。由于E-601型蒸发量只有5~9月有观测资料,在考虑民勤站小型蒸发与E-601型蒸发资料互相换算时,首先考虑将E-601型蒸发量换算为小型蒸发量来利用,为有效利用民勤长序列小型蒸发量资料做了很好的衔接。  相似文献   

15.
叶雄杰 《气象》1988,14(1):47-47
我站自1984年开始用E601型蒸发器以来,每当遇有大雨天气时,蒸发桶内常有水溢出。而产生承接水量的溢流桶内无水量或比实际溢出水量少的情况。这样,日蒸发量反而比一般天气时偏大很多,造成记录失真,日蒸发量缺测。对此,我们考虑有以下两点原因: 1.溢流桶盖子未盖正,倾斜在桶上,如图1(为了便于看清,图1、2的倾斜程度有夸大)。这样,因盖子在加工制作时盖上的接口与连接胶管用的接管底部焊接的太平齐,正好使蒸发桶内溢出的水经胶管沿着溢流桶盖上的接孔顺倾斜的盖子流到溢流  相似文献   

16.
使用E-601B型蒸发器的常见问题及应对办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总结了使用E-601B型蒸发器测量蒸发量的几点经验:为了使蒸发数据更具有代表性和准确性,必须注意观测前的准备工作,正确安装蒸发器;观测时调整到位,注意复读,遇强降水时及时取水,尤其要注意蒸发器内水的清洁。  相似文献   

17.
在E-601型蒸发器的观测中,我们发现测得的蒸发量,除了受气象要素的制约外,由于仪器本身的特点,比起小型蒸发器,人为因素对蒸发量带来的误差更多。在观测中如不注意,将直接影响记录的“三性”,甚至使记录面目全非。这些因素主要有: 1.应统一保持相对稳定的水面高度。蒸发与水温直接有关,蒸发桶内水面过高水体温度低则使蒸发偏小;水面过低水体温度高而使蒸发偏大,使记录失去代表性和比较性。所以蒸发桶内水量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因蒸发和降水,使桶内水面高度不在规定范围时,必须加(或吸)水。我们感到,一般限制在每天观测时若读取的余量≤40.0mm(或≥60.0mm),则在观测后必须加(或吸)水,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发现秦安站系3次观测夜间不守班站。我们在1990年6—8月的地面观测中发现,有雷阵雨的夜间,当地面温度表加盖地温罩后,地面最低温度均高于百叶箱最低温度(表1)。  相似文献   

19.
《规范》107页规定:“三次站02时地面温度用1/2(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前一日20时地面温度)求得”。在正常情况下,当日地面最低温度出现在前一天20时至当日08时之间,用前面公式所求得02时地面温度是有一定代表性的,但有时地面最低温度则出现在08时至20时之间(多见于夜间是阴天而08时后转晴的天气及冷空气活动的大气),在这种情况下,用前面公式所  相似文献   

20.
在现行的天气加密报中,我省规定夜间不守班的站08时7WWW1W2一组的"WW"编08时观测时的天气现象,即7:45~8:00(包括8:00,不包括7:45)这15分钟内出现的天气现象,"W1W2"一律编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