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描述了从广东湛江南三岛沿岸采集、分离的等鞭金藻1新种———湛江等鞭金藻,应用电镜技术观察了湛江等鞭金藻运动细胞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证明,其运动细胞表面覆盖2~4层鳞片,鳞片有两种类型,一种较大,椭圆形;另一种较小,圆形.细胞顶端具有2条等长的平滑的鞭毛,两鞭毛间具有一条退化的定鞭(haptonema),很短,仅有1~2条微管.湛江等鞭金藻鞭毛过渡区中央轴丝与周边微管之间有5~6条螺旋条纹.两个金褐色色素体位于细胞两侧.3条类囊体为一组,无带片层.每个质体内侧具1个单层膜包裹的裸露的蛋白核.蛋白核内常具1对横列的类囊体.高尔基器位于鞭毛基体基部.线粒体长管状,具多个不分枝或分枝的脊.细胞中下部具1个至多个金藻昆布糖(Chrysolaminaran)颗粒.细胞核位于两质体之间、细胞基部.  相似文献   

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从青岛胶州湾海水样品中分离的一种微型鞭毛藻进行了超微结构和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该藻为里氏金色藻(Chrysochromulina leadbeateri Estep,Davis,Hargraveset Sieburth)。其特征为:细胞呈球形,直径4—6μm,两条鞭毛略不等长,分别为8—10μm和12—16μm。一条定鞭能够卷曲,完全伸展后约20—30μm。细胞外被两层不同类型的圆形鳞片,都具十字形中央。外层鳞片表面有放射状细纹,内层鳞片在周边环上有25—30个穿孔。细胞一般有两个色素体,每个色素体内有一个包埋的蛋白核。里氏金色藻曾在挪威沿岸形成大规模有毒藻华,并引起养殖鱼类大量死亡。该种为我国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
超声波对湛江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设计了一个超声频率、超声功率和处理时间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研究了超声波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超声频率对湛江等鞭金藻的生物学效应显著,而超声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提高湛江等鞭金藻生长速率常数,最佳超声条件为20kHz,6W,10s3次;对于提高其脂肪酸不饱和度和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最佳超声条件为20kHz,4~6W,30s.在最佳超声条件下,湛江等鞭金藻生长速率常数最高可达0.630d,是对照组的2.02倍,其脂肪酸不饱和度最高可达79.6%,比对照组提高7.8%,其中主要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球等鞭金藻生长抑制物的产生和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含有三个生长阶段(指数生长期、静止期和衰亡期) 的球等鞭金藻细胞再悬浮液、细胞破碎液、上清液、藻壳液和无细胞滤液的培养液中对牟氏角毛藻和三角褐指藻进行了培养,并通过这些培养液对两种微藻生长的影响探讨了球等鞭金藻生长抑制物的产生和释放过程.结果表明,生长抑制物的产生及释放与球等鞭金藻细胞的生长阶段密切相关;生长抑制物在细胞的对数生长初期产生并在细胞内积累,当细胞内的生长抑制物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后,细胞开始向培养物中释放生长抑制物,进而导致培养物中生长抑制物的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0.1~5mg/L的3-吲哚乙酸(IAA)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0.1~3mg/L的IAA对棕鞭藻(Ochromonas neopolitana)的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光化学淬灭qP)、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条件下,2株藻的Fv/Fm、rETR、qP、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其中,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32.6%和37.1%,总脂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棕鞭藻的细胞密度和叶绿素含量在IAA浓度为0.25mg/L时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48.7%和34.4%,总脂含量在IAA浓度为0.5mg/L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处理组,但与0.25mg/L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0.1mg/L的IAA浓度对球等鞭金藻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合成有促进作用,但对其它各脂肪酸(14:0、16:0、16:1n-7和18:1n-9)含量均无显著影响;0.25mg/L的IAA浓度促进了棕鞭藻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研究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和棕鞭藻进行生长和油脂积累的最适IAA浓度分别为0.1和0.25mg/L,此结果为2株藻的大规模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球等鞭金藻细胞生长抑制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球等鞭金藻老化培养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处理微藻细胞,通过对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胞内多糖含量及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证实了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球等鞭金藻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比较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球等鞭金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及胞内多糖含量96h的半抑制剂量,得出细胞密度、胞内多糖及叶绿素a可以作为反映乙酸乙酯粗提物对球等鞭金藻抑制作用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球等鞭金藻胞外滤液对自身藻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不同生长阶段的球等鞭金藻的胞外滤液为研究对象,将其直接或添加营养盐后用于球等鞭金藻的培养,通过监测培养过程中藻细胞的密度、培养液中硝酸态氮和可溶性磷等指标的变化,探讨球等鞭金藻胞外滤液对自身藻细胞生长的影响;并采用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胞外滤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4组胞外滤液老化程度的增加,藻细胞的生长受到越来越强烈的抑制作用,即便是补充了足够的营养盐,也无法消除胞外滤液对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胞外滤液对藻细胞吸收硝酸态氮和可溶性磷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推测是球等鞭金藻在生长过程中产生某种抑制物,该抑制物在进入稳定期时逐渐释放到培养液中,至细胞衰亡期时含量达到最大。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抑制物的特征吸收为235nm,且抑制物的粗提物中包含5个主要化学成份。  相似文献   

8.
镧-氨基酸络合物对球等鞭金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研究了镧-脯氨酸和镧-苯丙氨酸络合物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络合物对球等鞭金藻细胞繁殖及叶绿素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浓度范围为5-20mg/dm3时,至第6天细胞数分别提高10.8%~17.2%,11.5%-20.5%(P<0.05);叶绿素浓度分别提高31.7%-37.5%,44.7%~48.4%(P<0.05),其中以浓度为10mg/dm3的实验组最高。镧的氨基酸络合物对球等鞭金藻的作用效果与镧相比是等同的。  相似文献   

9.
球等鞭金藻3011浓缩细胞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斌伦  朱明  张学成 《海洋科学》2005,29(12):43-46
为了探讨球等鞭金藻3011(Isochrysis galbana Parke)浓缩细胞的保存条件,通过研究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长期保存效果来确定最佳的保存温度范围。实验结果表明,在0~10℃的低温下长期(2个月以上)保存后,球等鞭金藻3011获得较高的存活率(70%以上),并且在恢复生长时保持较高的比生长率,因此0~10℃是球等鞭金藻3011浓缩细胞长期保存的最佳温度范围。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不同浓度Zn2 对球等鞭金藻细胞生长及细胞内多糖、叶绿素、蛋白质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浓度低于4.0 mg/L的Zn2 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当Zn2 浓度高于10.0mg/L时,则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Zn2 浓度的升高,球等鞭金藻胞内叶绿素和多糖含量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则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交叉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球等鞭金藻与纤细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等4种海洋微藻间的化感作用。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这4种海洋微藻的胞外滤液萃取物。结果表明,(1)球等鞭金藻胞外滤液浓度大于40%时,显著抑制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和牟氏角毛藻的生长,而对纤细角毛藻的生长则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但当胞外滤液浓度大于80%时则对纤细角毛藻的生长也表现出抑制作用。纤细角毛藻、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的滤液浓度大于40%时,对球等鞭金藻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三角褐指藻胞外滤液浓度大于80%时才能抑制球等鞭金藻的生长。(2)4种海洋微藻胞外滤液的萃取物能明显抑制球等鞭金藻的生长。(3)纤细角毛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和三角褐指藻的胞外滤液分别包含8种、5种、6种和7种物质,同时结果还表明4种海洋微藻产生的抑制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化感物质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稀土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5年8-12月,利用单因子实验法,首次研究了混合稀土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水中稀土最佳浓度范围为1.66-6.60mg/L,细胞浓度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11.6%-23.2%和19.9%-45.2%混合稀土加入浓度高于9.9mg/L对球等鞭金藻的生产产生抑制作用,稀土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促进作用与其他营养盐类浓度有关,当细胞处于指数生长  相似文献   

13.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海洋饵料金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包埋脱水法冰冻保存绿色巴夫藻(Pavlova uiridis)、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3011)等三种海洋饵料金藻,探讨了脱水速率、胶球含水量以及化冻后恢复方法对冰冻保存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藻都在-0.9%含水量/h的平均脱水速率下获得最高存活率:各种藻在冰冻前的胶球最佳含水量不同,绿色巴夫藻为35%,湛江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都为30%。化冻后,含绿色巴夫藻的胶球在培养基中22℃暗放置48h存活率最高;另两种藻在相对湿度为75%的气相中22℃暗放置12h存活率最高。在本实验条件下,绿色巴夫藻、湛江等鞭金藻和球等鞭金藻的冰冻保存的存活率可分别达到74%、15%和17%。  相似文献   

14.
球等鞭金藻的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分批培养实验研究了氮、磷、铁、硅、碳、维生素B1、B12等营养因子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确定了氮、磷、铁、硅、维生素B1、B12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必要性,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球等鞭金藻生长的最佳配方,即在天然海水中添加NaN03-N 7.5g/m^3,KH2PO4-P 0.5g/m^3,FeCL3-Fe 0.1g/m^3,Na2SiO3-Si0.2g/m^3,B1 100mg/m^3、B12 0.5mg/m^3。  相似文献   

15.
殷明焱  夏娃  胡晓燕 《海洋科学》2010,34(11):51-53
通过电子显微镜对分离自青岛海域的一株细小微胞藻(Micromonas pusilla (Butcher) Manton et Parke)进行了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该藻细胞微小,具有特征性的一根侧生的鞭毛,鞭毛上具一根细长的顶毛。该藻细胞膜外无细胞壁和鳞片。细胞内部结构相当简单,仅具一个中央包含着蛋白核的叶绿体,一个细胞核,一个线粒体及一组高尔基复合体。该藻是我国黄海广泛分布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代谢物对海水养殖环境中微藻的化感作用,本文以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球等鞭金藻生长的生态作用。实验设计了不同剂量(100mL、500mL、1000mL)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纯菌液、解淀粉芽孢杆菌代谢产物、解淀粉芽孢杆菌及代谢产物混合液三种组合研究其对球等鞭金藻的培养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纯菌液组金藻在第1~2 d增长缓慢,藻细胞数无显著差异,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第3~4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菌代谢产物组第1 d金藻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2~4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菌液及代谢产物混合液组中100mL组金藻生长较缓慢,500μL和1000μL组藻细胞数呈下降趋势,藻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00μL组金藻第2 d已全部死亡。各剂量组藻细胞数均呈现解淀粉芽孢杆纯菌液、解淀粉芽孢杆菌代谢产物、解淀粉芽孢杆菌及代谢产物混合液依次下降,另外,除菌代谢物1000μL剂量组藻细胞数大于500μL剂量组外,其余各组添加量越大藻细胞数越少,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解淀粉芽孢杆纯菌液、解淀粉芽孢杆菌代谢产物、解淀粉芽孢杆菌及代谢产物混合液抑制率最高分别为35.84%、69.75%、100%,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对球等鞭金藻的作用为化感抑制,且抑制效果具有剂量效应。本研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赤潮藻类治理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显微操作技术从海水饵料微藻培育池中分离出4株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藻株,测试其在高水温(33°C,40°C)下的生长性能;对藻株的颗粒大小和粗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筛选出一株生长速度较快的球等鞭金藻PHY7004,优化了其培养条件;分析了单环刺螠幼苗对其的摄食能力。结果表明,分离出的4株球等鞭金藻可在水温33°C下生长,其中PHY7004生长速率最快;分离出的各藻株细胞的平均直径为5.5—7.5μm;耐受33°C的4株藻株平均鲜重蛋白质含量为34.29 mg/L,其中PHY7003蛋白质含量最高,为41.80mg/L;优化后的最适培养条件为pH=7,N/P=14:1;单环刺螠幼苗对PHY7002的摄食强度较高。本实验为耐高温饵料藻种的筛选提供参考,也可为单环刺螠育苗所用的饵料微藻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营养盐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含量及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等鞭金藻细胞内可富集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ed fatty aicd,PUFA)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NO3和NaH2PO4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3和NaH2PO4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含量(占干重的百分含量)及组成成分均有影响。在初始NaNO3浓度为1~74.8mg/L和初始NaH2PO4浓度为0.47~4.48mg/L范围内,随着NaNO3和NaH2PO4浓度的增加,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和比生长速率都增大,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都呈现下降趋势;C22∶6(DHA)占干重的百分含量随着NaNO3和NaH2PO4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总脂肪酸中的百分含量则增加,当NaNO3浓度为74.8mg/L时可达到9.92%,当NaH2PO4浓度为4.48mg/L时可达到7.81%。  相似文献   

19.
以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质量浓度四溴双酚A(TBBPA)污染下微藻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形态和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TBBPA较低质量浓度(0.5和2.0mg/L)污染条件下,叉鞭金藻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c(Chl-c)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含量第24小时达最大值;较高质量浓度(4.0和8.0mg/L)污染条件下,3种色素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含量在第24小时达最小值。实验期间各实验组叉鞭金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MDA含量主要被诱导;4.0mg/L的TBBPA作用叉鞭金藻96h后,藻细胞表面形态和内部亚显微结构均发生变化,与光合色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王宪  李文权 《海洋学报》1993,15(2):33-39
采用14C同位素示踪法、叶绿素法和细胞计数法,于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研究了光照强度对海水中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以及光转移对叉鞭金藻生长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1℃时,叉鞭金藻光响应曲线初始率为0.028(μmol·m-1·S-1)-1·h-1,最大同化系数为4.15h-1.在光照时间为12hL:12hD条件下,光转移过程叉鞭金藻一级速度常数为2.1×10-2h-1.同化系数、一级速度常数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