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现在广泛应用的二十四节气,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早在2500多年以前的周朝,已有“二至”,“二分”的节气,到秦汉时代二十四节气就已完全确立。最初只在黄河流域应用,以后随着国家经济、文化、交通业的发展,二十四节气逐渐推广到其他各地,结合当地农事活动而得到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
2000多年来二十四节气已广泛用于指导人们生产和生活。然而传统二十四节气的应用意义在当前全球变暖背景下正在发生变化。气候学二十四节气的提出赋予了二十四节气动态变化的内涵,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现实指导作用。本文利用北京观象台1940~2017年和上海徐家汇站1873~2017年均一化的逐日气温观测序列,分析了近百余年二十四节气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北京1941~2016年和上海1874~2016年的年平均气温和二十四节气气温都呈现变暖趋势,导致早春到初夏阶段的气候学节气呈现提前的趋势,而夏末到初冬阶段的节气呈现推迟的趋势;这些趋势大部分是统计显著的。北京和上海的极端冷事件(以大寒标准定义)均呈现显著的减少趋势,上海的极端热事件(以大暑标准定义)呈现显著的增多趋势。除了长期趋势之外,上海极端热事件频数和夏季平均气温演变中都存在明显的60~80年周期的多年代际变率,和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相关。相比以往基于1960年以来的观测所做的二十四节气气候趋势分析,本文揭示了更完善的长期气候变化特征,有助于从精细化的季节循环演变角度丰富关于近代中国气候变暖的认识,为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角度,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说明,并根据内蒙古农区近三十年的气候资料和部分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分析了在不同的节气,内蒙古地区出现的主要气候特征以及适合的农事活动。要求农业生产者应用节气来安排农事活动时,必须结合各地气候特点,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4.
简述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丰富科学意义 ,简单回顾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所做的贡献 ,展望二十四节气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前景 ,提出一些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5.
二十四节气在现代农业中应用须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丹 《广西气象》2001,22(2):63-64
简述二十四节气蕴含的丰富科学意义,简单回顾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所做的贡献,展望二十四节气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一些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6.
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根据二十四节气的早晚进行农事生产。在现在流传的天气谚语里,不少是有关节气的,特别是很多老农还从二十四个节气来看天气气候变化。我们广大气象工作者,在多年来的天气预报中,也十分重视节气,对节气和后期的天气、气候,都作过不少的研究和探讨,作了大量的工作,根据有关节气,  相似文献   

7.
节气顺序和我国古代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次序,在历史上曾有过变动。我们现在“雨水”后是“惊蛰”,“清明”后是“谷雨”。可是历史上曾有过“惊蛰”放在“雨水”之前,“谷雨”放在“清明”之前的时期。本文对这种名称顺序颠倒作了研究,发现了这是古人因气候有变化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并由此推论了我国古代气候的变化,最后将所得结果与竺可桢同志生前对我国古代气候变化研究的结果相印证,发现结果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8.
二十四节气完整版本最早出现于西汉前期刘安所编的《淮南子》,其中有一篇《天文训》,完整地列出了和现今名称基本一致的二十四节气,那里边把“惊蛰”叫作“雷惊蛰”、“清明”叫作“清明风至”、“白露”叫作“白露降”,其他节气名称和现代版本的二十四节气完全一样。其实,这本书一开始不叫《淮南子》,而是叫《鸿烈》。  相似文献   

9.
储晓春 《贵州气象》2012,36(2):63-64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根据劳动实践的经验,定出二十四个节气来作为在从事农业生产中掌握时令的参考。节气可以充分地反映一年中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情况。对于现代的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仍具有一定的科考价值。对于老气象工作者来说,二十四节气都比较熟悉,对年青气象员不一定都能运用于实践服务。现以贵州省铜仁市的节气与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为  相似文献   

10.
章淇 《气象》1984,10(3):22-23
农业生产是在露天进行的,随时随地都要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因此,农业生产迫切地需要气象的服务。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很大,而农业又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速度的快慢对我国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我国气象工作为农业的服务,就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人类很早就知道了探索气候规律和预测天气以决定农事活动的重要性。著名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在这方面的杰出成就之一。而在近代的气象学研究中,农业气象也很早就已受到重视并早已成为独立的分支学科。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的加强,却也有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和模糊数学理论,普查确定了影响辽阳地区水稻产量的5项气候要素及其各自权重 ,建立了水稻产量的气候模型 ,揭示了各单因素对水稻丰歉的模糊关系。通过模糊运算 ,确立了水稻丰歉农业气候综合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12.
农历·二十四节气·闰八月祁翔在我国二元论的阴阳学说中,将太阳称为阳,月亮称为阴。以太阳的视运动纪年月的为阳历,以月亮的圆缺纪年月的为阴历。而以二十四节气为纽带把阴阳历有机结合的称为农历。它有着鲜明的农事季节特点,一直和阳历平行使用。二十四节气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3.
<正>从气象科技史通论与断代研究、中西方气象科技交流与比较研究、气象历史事件与重要人物研究等多个角度出发,多维度地展现了近年来气象科技史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2016年末,"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来,全国气象工作者们大为振奋。"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现代气候变化科学对人类新型发展观的贡献,中国对“发展”的新觉悟与国际发展观的演进相会合,从战略层面提高了对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有力推动了巴黎气候大会的成功。本文归纳了《巴黎协定》所确立的新气候机制的4个要点和会后国际气候谈判面临的5个需要及时深化研究的新问题。中国确立的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目标,对创新我国发展路径具有战略意义,本文论述了这些发展目标的科学性。“十三五”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提出了需要抓紧做好的5个方面的工作。强调低碳与改善大气质量有很强的协同性,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外两个大局是互相促进、互相支持的,做好国内的事是根本。  相似文献   

15.
二十四节气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全面了解本土节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对提高农业生产、气象预报水平、灾害防范及医疗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1961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二十四节气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得出:(1)呼和浩特市二十四节气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明显的正态、单峰型特点,且趋势一致;一年中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节气分别是小暑(22.3℃)和小寒(-12.0℃),清明和立冬节气前后气温的波动最大。(2)降水量表现为明显的单峰型特点,降水量最大出现在大暑(61.9 mm)。(3)一年中平均日照时数最长和最短的节气分别是小满(9.7 h)和冬至(6.2 h)。二十四节气中所有节气的平均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春季型节气增暖最为显著。夏秋季节气日照时数呈缩短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呼和浩特市的入春时间明显提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较可靠的利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重建过去的气候,本文依据陕北长城沿线两棵稀有的古油松,经过合适取样和精确定年的树木年轮表,首先确立了它们各自生长状况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函数,进一步明确年轮宽度与气候的关系。接着,选择可被重建的气候因子,并建立包括前期生长状况在内的、经过正交变换的转换函数,达到重建过去降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古松年轮资料重建陕西榆林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较可靠的利用树木年轮气候学方法重建过去的气候,本文依据陕北长城沿线两棵稀有的古油松,经过合适取样和精确定年的树木年轮表,首先确立了它们各自生长状况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函数,进一步明确年轮宽度与气候的关系.接着,选择可被重建的气候因子,并建立包括前期生长状况在内的、经过正交变换的转换函数,达到重建过去降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栽培最佳气候经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陇南气候和市场变化规律入手,通过对金针菇不同时期的栽培试验,分析得出金针菇栽培最佳播期和出菇期,从而确立陇南金针菇栽培最佳气候经济模型  相似文献   

19.
全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长度有1/24回归年,各节气在阳历里的日期基本是固定的,只差1~2天.但是农历日期每年都有变化,变幅长度为一个朔望月.二十四节气的太阳黄经度从0°到360°,从春分开始(太阳黄经度为0°),每隔15°为一个节气,因为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黄道位置,所以每个节气都有明显的季节意义和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和模糊数学理论,普查确定了影响辽阳地区水稻产量的5项气候要素及其各自权重,建立了水稻产量的气候模型,揭示了各单因素对水稻丰歉的模糊关系。通过模糊运算,确立了水稻丰歉农业气候综合影响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