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在防雹作业中不失战机,集中火力,轰击冰雹云,我们将空炸炮弹点火发射改为撞击发射,提高了发射速度。在发射药(黑火药)内,混合一部份无烟火药(硝化棉),提高了发射高度。其做法如下: 一、制作工艺 撞击发火空炸炮弹分为泥弹头、发射药包、底火三部分(如图1)。  相似文献   

2.
一年来,各地研制的人工降水、防雹小火箭,在发射高度与发射稳定性上普遍都有提高。附表中列出了目前国内一些型号小火箭的技术性能,生产工艺的主要改进是更广泛地采用了双推力(双腔燃烧室)发动机和通过各种途径来改进推进剂的配方,并将已试制成功的复合推进剂试用于人工降水塑料小火箭。这些新进展可概括为:  相似文献   

3.
肖稳安  荆其一 《气象》1978,4(4):22-25
1977年7月14日,日本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这颗卫星是按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的要求而发射的。世界气象组织计划在七十年代共发射五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加上已在工作的两颗极地轨道卫星,构成对全球大气的观测网(图1)。到目前为止,已有四颗卫星进入轨道。这四颗卫星是:同步气象卫星(SMS-1)和(SMS-2);地球静止业务环境卫星(GOES-1)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前三颗卫星是由美国在1974年5月,1975年2月,1975年12月发射的。其中SMS-2和GOES  相似文献   

4.
静止气象卫星 GMS—1号是一九七七年七月发射的,于1978年4月正式开始观测(投入业务使用,译者注)。经过发射三年来,1号能够继续运行的保证率到今年末已低于50%了。作为代替1号卫星的 GMS—2号卫星于今年(81年8月11日)发射成功。“GMS”资料数据的利用涉及许多方面,这里介绍的是大家最关心的利用来提高天气预报方面的情况。GMS—1号首要的条件是以提高天气  相似文献   

5.
以1995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提出的合理防雹物理概念为基础,依据陕西省冰雹云的结构特征和防雹火箭作业特性,为最大限度利用播云催化剂的作用和发挥防雹作业能力,将防雹火箭发射方式分为单线催化作业方式、伞型催化作业方式、垂直催化作业方式和立体催化作业方式四类。以提高火箭防雹作业的时效性为目的,对各类防雹火箭发射方式进行效率分析,提出各发射方式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指导火箭防雹作业的指挥、操作和培训。  相似文献   

6.
认识碳卫星     
正2002年,欧空局发射的Envisat卫星携带了可以测量二氧化碳的光谱仪,开启了碳卫星时代。2009年1月,日本发射了一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是世界上第一颗用于测量二氧化碳和甲烷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卫星。2014年7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轨道碳监测2号卫星OCO-2(Orbiting Carbon Observatory-2),是第一颗专门监测二氧化碳的卫星,它精确地记录下了地球表面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7.
罗武 《贵州气象》2011,35(5):52-54
WR-98型火箭发射系统是新一代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具,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应用。该系统的“WR-1”型火箭发射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故障,直接影响了增雨防雹作业时机的把握和作业效果。因厂家没有提供该发射控制器的电路图,发生故障时维修比较困难。为了能较快掌握发射控制器故障维修方法,提高故障排除效率,该文对“WR-1”型发射控制器进行解剖分析,测绘出其详细的电路图,并分析其工作原理。主要介绍一例由于储能电容C302容量变小造成的特殊故障,其故障现象主要表现为:检测通道电阻正常,升压电压指示正常,但无法点火发射。针对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排除故障的技术、应急处理办法以及发射控制器正确使用和维护要点,供人影作业人员在实际检修和维护中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0年6月2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二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FY-2B),亿万观众通过电视转播目睹了"风云二号"发射时的壮观景象.  相似文献   

9.
日本MTSAT多功能卫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建平 《气象科技》2005,33(1):96-96,F003
MTSAT卫星系列是日本运输省和日本气象厅合作投资的多功能(气象观测和飞行控制)卫星。第1颗卫星MTSAT-1在1999年11月发射,但由于火箭故障,星箭具毁,之后重新生产了MTSAT-1R,由于等待火箭的故障排除及改进,发射时间一再推延,直到2005年2月26日才发射,发射成功后约2~3个月播发图像。  相似文献   

10.
自1960年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气象卫星以来,至今国际上已经发射了近150颗气象卫星,形成了极轨气象卫星和地球静止气象卫星组成的全球气象卫星监测网,日夜不停地监视全球天气与环境的动态变化,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现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气象卫星的发展。我国从1977年开始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先后成功的发射了4颗FY-1号极轨气象卫星和2颗FY-2号静止气象卫星。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系列分为(01)批和(02)批两个批次,01批生产了三颗星即01、02和03星,其中02星和03星分别于1997年和2000年发射入轨,定点,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频无线能量传输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中,该装置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中均采用一个馈电线圈对两个谐振线圈馈电;两个谐振线圈工作在不同的频率并通过磁耦合的方式把能量从发射端向接收端同频传输.由于两个谐振线圈均参与了能量传输,所以该传输装置能在较远的距离实现效率较高的双频能量传输.为了验证该理论模型的特性,本文将其设计在PCB板材上并进行仿真和实验测试.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双频磁谐振耦合无线能量传输装置的能量传输频率为6.78和13.56 MHz;在传输距离为装置尺寸60%时达到最高效率,其最高效率分别为88.5%和56.7%.  相似文献   

12.
《气象科技》1979,(1):9-9
美国第三代极轨气象卫星泰罗斯-N系列8颗卫星中的第一颗,已在1978年10月13日于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泰罗斯-N是目前美国最先进的气象卫星,其观测项目大大超过了以往发射的气象卫星,观测精度也大有提高。它的工作任务是观测大气温度、湿度、地表温度、云量和洋流,收集降雪、降雨和日辐射资料。并处理  相似文献   

13.
航天发射试验是一项具有高风险的事业,高空风是影响发射试验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做好发射场区(简称场区)高空风预报,降低发射风险,对航天发射试验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1年1~12月T213数值预报产品和场区高空风资料,采用模式直接输出、绝对偏差修正、模式输出统计和最优化集成方法对数值预报产品进行解释应用,制作场区整层高空风预报产品。经过评估,高空风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发射机频谱中存在寄生谱线的现象,建立了雷达发射信号寄生调制的数学模型,根据CINRAD雷达发射机组成原理框图,分析了寄生谱线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雷达发射机寄生谱线问题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在某CINRAD雷达系统联调和测试中基本消除了发射机输出频谱的寄生谱线,提高了发射机的频谱纯度.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火箭发射后的各种不利因素,利用高分辨率地图和CorelDRAWGraphicsSuite 12图像处理软件,制作12km范围内的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安全射界图,标注火箭发射的仰角、方位角、射程等信息。结果表明:在近2a的使用过程中,有效地避免了在地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确保安全、高效和快速完成作业任务,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更趋完善,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气象部门使用的甚高频电话系统大都没有互锁的功能,在同一网中的电台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发射状态,就会发生信号阻塞现象,给用户带来不便。为此,我们研制了 Sx-1型传输接口,使袖珍计算机、传真机在 VHF 信道上实现模拟数据传输自动转换的同时增加了电台发射状态的互锁功能,安装在1025型小型单工机上,经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达到了强制使系统在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台处于发射状态,而其余台都处于接收状态的目的,避免了信号阻塞现象的发生。图1为 Sx-1型接口电路方框图(虚线部分为互锁电路)。互锁部分具体电路见图2。  相似文献   

17.
张硕 《吉林气象》2004,(2):35-35,37
3830天气雷达发射系统的功能,是在速调管阴极脉冲持续期间,将接收机激励源分机提供的宽度1μs(或2μs)、峰值功率0.5W左右的发射脉冲激励信号,放大成为宽度1μs(或2μs)、峰值功率250kW以上的大功率、全相参、高品质的射频发射脉冲。  相似文献   

18.
在《风云一号》C星发射前夕,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组织的参观大原卫星发射中心之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3个卫星发射基地之一,始建于1967年,以发射中、低轨道航天器为主的。我国《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A星、B星)及美国Motolola公司的10颗铱星就是从这儿飞向太空的,(风云一号》C星也将从这里发射升空。参观的第一站是基地气象室。该室主要负责基地的天气观测及预报,对执行发射任务期间的关征时段如:里话转场、火箭加注燃料、发射等时刻的天气情况做出准确预报。这里大部分是来自军事和地方气象院校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9.
自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实验同步通讯卫星以来(定点在赤道上空125°E),已先后成功发射了多颗功率较大的同步卫星.目前能直接覆盖亚洲地区以及供我国地面站直接接收的同步卫星约有20余颗(含国外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地球站有数十万座,我省有数千座.地球站分发射站(上行站)和接收站(下行站),日常我们所接触到的大多为接收站.对接收站而言,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地球站天线抛物面  相似文献   

20.
综合集成是提高预报产品应用效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将集对分析中的联系度概念用于西昌发射场大-暴雨过程预报综合集成,首先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型,确定国家气象中心T213模式预报、西昌发射场降水模式的客观预报、预报员经验预报与西昌发射场大-暴雨过程的联系度,用权重法将大-暴雨预报进行集成,从而给出集不同预报于一体的西昌发射场大-暴雨过程预报集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