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黑龙江省金矿资源丰富,采金历史悠久,砂金储量高居全国首位,素有“金镶边”之誉称.但就已找到的原生金矿矿量与“金镶边”还很不相称. 砂金矿床的发现和开采,往往成为发现原生金矿床的先导,引导找金工作逐步深入.世界上金矿地质工作的发展历史表明,一些重大金矿的发现和开发,大部分是从砂金矿床开始的.随着  相似文献   

2.
苏联砂金矿床的主要地质-工业类型可分为:化学风化壳砂矿、弱分异堆积层的洪-冲积砂矿和洪-坡积砂矿、冲积砂矿、大陆古海岸线的滨海砂矿、工艺成因砂矿,其中冲积砂矿的工业价值最大。关于砂金矿的原生补给源,主要的有金-石英建造、金-硫化物-石英建造、金-硫化物建造,金-冰长石-石英建造。与它们有关的砂矿规模各不相同,其中金-石英建造的意义最大,砂金矿发育区的分类在砂矿的预测找矿中占有主导地位,在苏联可分为:老地盾和原地台砂金矿区、前中生代褶皱带砂金矿区、中生代褶皱区的砂金矿区、构造岩浆活化区的砂金矿区,对于砂金矿的地貌构造位置,可分为隆起区、稳定地貌区和坳陷区,坳陷区中的成矿后坳陷对成矿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3.
宋群  杨翼 《吉林地质》1990,9(3):34-41
金仓砂金矿是吉林省延边地区著名的第四纪砂金矿床。其砂金含矿层中砾岩多呈棱角状,砂金粒度及形态沿河流流向分异现象不明显,砂金的连生矿物、伴生重砂矿物、成色、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铅及硫同位素、气液包裹体成分特征均可和矿区内原生金矿化对比。据此,初步从为金仓河砂金主要来源于金仓河谷中、上游底部基岩含金蚀变破碎带中的原生金。  相似文献   

4.
巴西采金业始于十六世纪中叶,与其它国家一样,首先是采掘砂金,三百年之后,逐步建立原生金矿矿山,稍后,即十九世纪五十一九十年代,再次兴起采掘砂金高潮。近十几年,原生金矿的开采进入了鼎盛时期。巴西黄金产地约200余处,已知总储量可达千吨以上,其中砂金占据一定比重,原生独立金矿山储量最高者近百吨,年产量最高可达10吨。一方面,如果按照品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该文对老柞山金矿区岩、砂金转化过程中重砂矿物特征,水化学特征、生物(植物)化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指出这些转化特征均可作为在砂金区寻找原生金矿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苏联砂金矿床的主要地质-工业类型可分为:化学风化壳砂矿、弱分异堆积层的洪-冲积砂矿和洪-坡积砂矿、冲积砂矿、大陆古海岸线的滨海砂矿、工艺成因砂矿、其中冲积砂矿的工业价值最大,关于砂金矿的原生补给源、主要的有金-石英建造、金-硫化物-石英建造、金-硫化物建造、金-冰长石-石英建造,与它们有关的矿砂规模各不相同,其中金-石英建造的意义最大。砂金矿发育区的分类在砂矿的预测找矿中占有主导地位,在苏联可分为:老地盾和原地台砂金矿区,前中生代褶皱带砂金矿区、中生代褶皱区的砂金矿区、构造岩浆活化区的砂金矿区。对于砂金矿的地貌构造位置,可分为隆起区、稳定地貌区和坳陷区。坳陷区中的成矿后坳陷对成矿意义最大。  相似文献   

7.
辽南碧流河中上游砂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  林世敏 《地球科学》1992,17(6):668-676
辽南碧流河中上游砂金矿位于营口—宽甸台拱与复州台陷的交接部位。砂金主要赋存于碧流河及其支谷水系第四系全新统砂砾石层的底部,砂金矿体平行河谷呈层状分布;矿体埋藏浅,砂金粒度中粗,易采选;属冲洪积型谷底砂金矿。本区砂金主要来源于岩金矿和含金地层,成矿物质丰沛,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辽南砂金成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8.
印度南部怀纳德金矿区尼兰布尔河谷中的砂金颗粒以纯度非常高(985~1000)为其特征。砂金的核心成分贫银,颗粒大和微型生长形式都可以与风化基面中的红土剖面有关的金粒对比。根据与本区原生矿床,表生矿床和次生矿床有关的金粒的形态和化学演化,鉴别了高纯度砂金矿的两阶段演化过程,它表明原生矿脉中的金活化转移,化学纯化并重新富集在红土剖面中,对金被迁移到水系中去之前纯度的增高和颗粒的生长都有影响。在河水搬运  相似文献   

9.
在砂金矿地质勘探工作中,经常出现一个矿区有个别,或少量样品的砂金品位,大大高于其他样品的、或一定范围内样品的金品位。这种“风暴式”的金品位,即特高品位,对砂金平均品位和储量计算影响很大。如何对待特高品位,使品位和储量计算结果比较合乎实际情况,以利于砂金开采,一直是广大砂金地质工作者所关心和研讨的问题。本文根据去前年专题研究的情况,归纳为如下认识,供砂金矿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前言 砂金是金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占世界黄金产量的10~15%。 从金的开发史来看,大多数国家部是从砂金开始。在十九世纪前,砂金一直是金的主要来源。目前在一些国家仍为开发黄金的主要对象,如苏联的黄金储量及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其金矿储量的2/3为砂金。七十年代,黄金产量的70%是来自砂金矿,目前仍占60%左右。  相似文献   

11.
藏北地区砂金指纹特征及其对原生金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砂金指纹(化学成分)特征是利用砂金寻找原生金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表明,藏北地区砂金成色具明显的不均匀性,化学成分在东、西部地区变化较大,反映区内砂金对原生金具有继承性,并受后期地质作用改造明显,表明其原生金来源可能具有近距离搬运的多来源特征;自然金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则指示:本区原生金的类型主要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石富含As、Sb、Cu、Pb、Zn,且剥蚀程度较小,在砂金富集区附近有望找到规模较大的原生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福建南靖砂金表生化学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鸣同 《矿物学报》2000,20(2):177-181
福建南靖砂金地表地球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特征明显,不同于传统的机械成矿模型。区域火山岩地层是砂金的矿源,地表赤红壤化可能是砂金形成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3.
大兴安岭漠河砂金富集区岩金找矿思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大兴安岭漠河地区砂金极为丰富,充分研究区内的地质构造特征、砂金分布和富集规律、区域剥蚀深度等,利用砂金信息寻找岩金是区内岩金找矿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砂金矿只能寻找剥蚀残留的那一部分岩金矿.对物源区剥蚀程度和探矿构造分析研究,是在砂金富集区内圈定岩金找矿靶区的关键.溶蚀系数可指示砂金是近或远原生源金矿.Pb同位素可指示成矿母岩,利用矿石、岩浆岩、地层和基底铅同位素全方位对比来判别铅同位素的来源是一种近年来国际上认同的办法,砂矿评价中利用铅同位素寻找母岩已获得成功.本区砂金Pb同位素特征值与源区极为相似,可做为砂金富集区寻找岩金的指示元素.本文旨在论述砂金富集区内砂金与岩金空间位置关系、成因上的联系及岩金成矿特点,为下一步岩金找矿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黑龙江省84个砂金样品及7个岩金样品,用等离子质谱仪分析了它们的稀土元素含量,岩金以稀土总量低,轻重稀土分离程度小为特征,不同类型岩金矿床的自然金,其稀土配分曲线有明显差异,砂金样品则以较富集轻稀土为特征,稀土元素含量继承了岩金的部分特点,自然金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为U,Th矿物的微细包体,其分配特点可用来讨论岩金矿床的分类以及砂金的原生来源。  相似文献   

15.
嘉陵江,汉水上游砂金的分布特征和成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怀奎 《铀矿地质》1989,5(4):226-230
嘉陵江与汉水上游,广泛分布着砂金矿床,本文概述了其区域地质、地貎和砂金分布的特征,指出该区砂金矿源丰富,地貌与新构造运动对成矿有利,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6.
大平沟金矿床矿石特征与金的赋存状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大平沟金矿床是受韧性剪切带控制的中温动力变质热液矿床,金矿石主要为蚀变糜棱岩型,夹少量钾长石石英脉型,矿石结构有变晶结构、交代-充填结晶结构两主要类型,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团块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为主。金呈独立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出现,以包体金、裂隙金、连生金和粒间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钾长石及方解石等主要载金矿和中,金矿物形态多样,粒度以中细粒为主。上述特点与我国东部地区产于太古变质岩(绿岩带)中的金矿床具有可对比性,也与矿床成因研究的认识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浅谈江西化探找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新华 《江西地质》2000,14(2):137-141
该文在探讨江西省金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化探找金方向作了初步分析,认为中元古界、震旦系等是江西找金有利的地层;目前应把变质热液型金矿床作为化探找金的主攻类型,其次是岩浆热液型及地下热(卤)水溶滤型;重要找金远景区为景德镇市八字脑-蝥源县清华远景区及宜春-新余远景区。最后提出了江西化探找金的4点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8.
秦岭地区砂金分布特征与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怀奎 《黄金地质》1999,5(2):36-41
秦岭地区砂金矿床大部分分布在嘉陵江、汉水及其它们的支流流域。总结了砂金矿床分布特征,并将3种类型进行了对比。系统地对矿源、搬运、储存和富集的成矿模式、成因机理进行了研究。地貌与产构造运动在成矿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花岗岩和地层中金含量与金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华北地台的热液金矿床经常产于绿岩带中的花风岩内外接触带和变质岩中,因而许多人认为花岗岩和地层就是金矿床的矿源层和矿源岩。显然,他们瓣假设是建筑在这些岩石金的含量高于地壳、上地壳和区域背景含量上的,这样,这些花岗岩和地层可提供足够的金来形成金矿床,因而,这些地层和花岗夺被称为矿源层或矿源岩。随着金定量分析方法的改进和精度的提高 0.1×10^-9,大量测试资料表明,绿岩带中的变质岩和地层中金的丰度常较低,平均1.06×10^-9~2.3×10^-9,而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金的含量更低,平均为0.6×10^-9~1.4×10^-9。并且随着花岗岩化和混合岩化程度增加而降低。因此,矿源层和矿源岩并不是前人所认为的那样,花岗岩形成过程和早期深部的成矿流体的碱交代作用过程是促使金活化转移的重要机制,也是形成金矿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分析了东北地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从金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一性和继承性出发划分出3个金成矿系统:(1)变质岩金成矿系统,以变质岩含金建造为物源基础,形成了多种矿床类型组合;(2)中(新)生代陆相火山热液金成矿系统,矿床产出于中(新)生代火山岩系分布区,成矿物质主要源于火山岩系;(3)第四纪砂金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