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大兴安岭多宝山铜成矿区植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森林覆盖区利用植物地球化学找矿具有一定优势。对黑龙江省呼玛县多宝山铜矿区和相邻的呼玛县罕达气-白石砬子-宽河对照区进行植物地球化学找矿研究。植物样品采集以植物样方测量中常见植物为主,分别采集植物的根、茎、叶,并配套采集岩石和土壤各层位的样品,植物样品使用ICP-MS方法测试。植物中成矿元素对比和总富集系数(TEC)显示,在铜成矿区可以形成比较明显的植物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矿化岩石-土壤-植物元素相关分析和屏障系数(SC)证明,植物中元素异常与成矿作用具有成因联系。植物地球化学找矿干扰因素比较多,可利用元素在植物根、茎、叶器官内的分配特征来确定采样介质。提出利用衬度系数(CC)、组合衬度系数(CCC)、屏障系数(SC)等多指标方法选择有效指示植物,综合分析后认为白桦和胡枝子可作为多宝山铜成矿区有效指示植物。在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利用植物地球化学找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植物地球化学测量中有效指示植物判定标准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对化学元素的吸收普遍存在屏障效应。在植物地球化学测量中,判别有效指示植物的主要标志是植物中该元素异常的显著程度,即异常衬度的高低。衬度极限系数是判别有效指示植物的合理参数。本文按照衬度极限系数的大小初步拟定了有效指示植物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谢彪武 《地质与勘探》2012,48(4):807-814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阿里住浪铜银矿区1:10000 地质填图和1:10000 构造地球化学测量,系统 总结了西藏阿里住浪铜银矿区构造地球化学特征,并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住浪矿区不同岩性中Ag、Cu、 As、Sb 浓度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大,元素分布型式具对数双峰分布,表明这些元素卷入了成矿作 用;元素组合分析具成矿多阶段性,矿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Cu、Ag,可作为找矿的指示元素;综合分析地 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在矿区圈定5 个构造地球化学异常区,其中玉号、芋号异常带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瑞昌市仙姑台铜多金属矿位于长江中下游九瑞矿集区。本次工作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圈定了5个综合异常区,其中有两个异常区为含矿异常、1个异常区为非矿异常,1个异常区可能为含矿异常并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另1个异常区的找矿前景一般,可能为非矿异常。Cu、Mo、Au、Ag、Sb、As、Hg异常强烈区R-4、R-5分别为宝山矿段与铜岭矿段所致异常,Au、Ag、As、Hg中低温元素异常强烈区R-2为非矿异常所致。仙姑台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成果显示:Bi、Au、Ag、Pb、Zn、Sb、As、Hg元素异常对矿区找矿的指导性不强,Cu、Mo中高温元素元素异常对开展仙姑台矿区地质找矿工作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在赣榆浅覆盖区采用槽型钻采取强风化基岩,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找矿工作,共圈定10处综合异常,选择Z-3综合异常开展槽探查证,新揭露5条钼铜钨矿体。异常查证结果显示,采用槽型钻采取强风化基岩的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结合普查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初步总结了普查区钼、多金属矿找矿标志,认为找矿指示元素为Au、Cu、Mo等,元素组合、各元素空间套合关系及含量等特征可作为地质找矿标志。研究成果可作为研究区进一步找矿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鄂西南鹤峰县官庄河地区已完成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成果,系统统计研究区内不同地质单元Cu、Pb、Zn、Ni等13种元素的含量、背景平均值、变异系数、浓集比率、富集系数等,研究了多金属元素组合异常特征,探讨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对找矿勘查的地质意义。研究显示,区内Cu、Pb、Zn等10种元素富集系数高,分异度低,Au等3种元素属弱分异型字-分异型。Cu、Zn异常主要集中在娄山关组地层中,Au异常主要集中在石牌组和天河板组地层且与后期构造热液蚀变有关。通过组合异常分析,将研究区划分成3个多金属综合地球化学异常带,并圈出了官庄金异常区和麻旺三组铅锌异常区2个重点找矿区。通过异常查证,重点找矿区内存在菱锌矿等矿化现象。因此,地表水系沉积物测量地球化学异常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区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7.
依据城山多金属矿化区地质特征,结合已知矿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了矿区地球化学成矿环境,矿化地球化学判别指标,对区内新发现的异常进行了地球化学成矿环境分析和异常识别,提出了区内有寻找热液型多金属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8.
广西贵港银山岭铅锌矿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广西贵港银山岭开展1∶10 000地质简测工作和1∶10 000土壤剖面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结了银山岭出露的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微量元素参数统计表明,Pb、Zn、Ag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变化系数较大,易次生富集形成实质性的地球化学异常;(2)元素组合分析、元素分布型式、元素分形特征显示,Pb、Zn、Ag元素代表了主要成矿元素的次生富集组合,其分布范围广,离散度大,可作为找矿的主要指示元素;(3)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资料分析,在工作区发现了3个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块段,并对各个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解释评价,从而圈定找矿靶区,进一步提出了新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对梁家沟矿区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对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单元素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Ag、Pb、Mo、W为矿区具有一定潜力的找矿指标。结合矿区内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地球化学—地质成因和找矿远景分析,圈定矿区内冰冷沟、苇子沟和乔沟为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准苏吉花斑岩型铜钼矿床是内蒙古中北部新近发现的铜钼多金属矿床之一。这里对矿区地表土壤热磁组分中元素含量及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元素异常在平面上出现明显的分带性,以地表矿化露头为中心向外依次为Mo-Cu-W-Te带、Ag-Bi-In-Zn-Cd带及As-Pb-Mn-Sb带,所有元素异常均包含在Fe2O3异常之内。通过土壤热磁组分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出七个多元素组合异常,经野外异常查证,认为土壤热磁组分地球化学异常为有效的地质异常。因此,在风成沙覆盖区应用土壤热磁组分地球化学测量方法,配合多重分形(含量-求和法)和地质累积指数(Igeo)等统计方法,可最大限度消除风成沙干扰,快速、有效地确定异常下限,圈定多元素组合异常,提供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公婆泉地区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指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对北山地区公婆泉铜矿区进行了区域植物地球化学试验研究,表明一些荒漠植物对生存环境中某些元素的富集具有很好的示矿性,尤其是该区植物中和第四系沟谷粗碎屑中的铜具有非常强烈的相关性,它们在区域含量分布上也有一定的相似性.部分区域的植物和粗碎屑的锌、银、铅含量具可比性.本区植物测量的铜、锌、银和铅具找矿意义,钼、砷、钴对铜矿示踪没有特殊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北山荒漠景观区金、铜矿床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山地区金、铜矿床植物地球化学找矿试验发现,生长在金矿区的所有植物种属中的Au和生长在铜矿区的所有植物种属中的Cu均属于极高—高衬度型,利用各植物种属中的Au和Cu含量寻找金和铜矿床具有良好的效果。根据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特征元素能区别金、铜矿种或矿化类型;矿上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及分带性能定位预测掩埋或隐伏金、铜矿体的部位,同时还能推断隐伏矿体的剥蚀深度和深部矿化规模。  相似文献   

14.
槐树坪金矿床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境内,是豫西熊耳山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金矿床。本次研究对槐树坪金矿区地表及井下不同类型的较新鲜围岩、蚀变岩和矿石以及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采样,分析29项微量元素,从岩石和土壤两种采样介质来确定槐树坪金矿床的地球化学找矿指示元素。一方面基于较新鲜围岩的元素含量特征确定每个微量元素在该区岩石中的异常下限,进而分别计算了蚀变岩和矿石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与异常下限的比值,即异常衬度。按照异常衬度大于1.4的标尺确定了蚀变岩与矿石中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组合。另一方面,基于Au与28项微量元素在较新鲜围岩、蚀变岩、矿石三种介质中含量关系散点图直观确定了指示金成矿的微量元素组合。综合二者确定出槐树坪金矿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Sn、Mo、Bi、Cu、Pb、Zn、Cd、Nb计13项。针对地表1∶20000面积性土壤调查,采用上述岩石中异常衬度为1.4作为土壤异常下限绘制了槐树坪金矿区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剖析图,以槐树坪金矿区已探明鸡公山一带的主成矿段为模型确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组合为Au、Ag、As、Sb、Hg、Bi、Cu、Pb、Zn、Cd、B计11项。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在找矿指示元素组合方面土壤对岩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基于岩石与土壤介质中共同的10项找矿指示元素,构建了归一化的综合异常指标,以鸡公山矿段为标准对整个槐树坪矿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发现槐树坪矿区内马蹄沟、秦佛爷沟、姜疙瘩和天坪西4处具有类似鸡公山矿段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舍勒铜多金属矿床原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地表及钻孔岩石测量资料为基础,研究阿舍勒铜多金属矿床的原生地球化学特征,查明主要指示元素及其三度空间分布规律,建立有效的地球化学找矿评价指标.研究表明,阿舍勒矿区地层、岩石的微量元素含量显着高于成矿带和区域背景,其含量从区域→成矿带→矿区呈递增趋势;该矿床的地表原生异常沿矿化带呈“面型”展示;指示元素原生分带具有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上Zn下Cu的双层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嫩江-黑河地区多宝山岛弧多宝山矿集区新发现了晚三叠世二道坎大型银矿床,铜山矿床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科洛-新开岭构造杂岩带新发现晚三叠世孟德河金矿床,三合屯金矿区外围深部也发现了金矿化;塔溪岩浆弧新发现了早白垩世宝泉小型铜矿床.这些矿床与区域圈定的化探异常较吻合,成矿规律较明显.依据新发现的铜金矿成果,总结了嫩江-黑河地区近年来取得的新近展,指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和今后勘查工作部署建议,为即将实施的战略找矿行动勘查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雄村铜金矿集区位于南拉萨地块南缘的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资源潜力大(仅查明的铜金属资源量超过250万吨、伴生金金属资源量超过250吨、伴生银金属资源量超过1 100吨)、成矿地质背景特殊。通过对雄村矿集区的勘查和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本文从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遥感特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分析了各类成矿要素的特征及内在联系。以找矿勘查为宗旨,扩大资源量为目的,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找矿模型显示,早、中侏罗世含矿斑岩和雄村组凝灰岩是主要的赋矿岩石,钾硅酸盐化、钠化-钙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是主要蚀变类型,Cu-Au-Ag元素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的地球化学找矿标志,矿体产出受NW、EW向的断裂构造控制,地面磁测的高磁异常及低磁异常、遥感蚀变异常(钾硅酸盐化蚀变、绢云母化蚀变和地表铁染)及线-线和线-环交切结构是主要的地球物理和遥感找矿标志。利用构建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在雄村矿集区共圈定出了3个A类找矿靶区(A-1,A-2和A-3),4个B类找矿靶区(B-1,B-2,B-3和B-4)和2个C类找矿靶区(C-1和C-2),并对各找矿靶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李超 《地质与勘探》2020,56(6):1170-1182
为优选内蒙古标山北找矿靶区,在了解该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通过对Cu、Zn、Co、Ti、Cr、Ni、As、Sb、Sn、W共10种元素含量特征(变异系数、浓集系数等)统计,显示Cu、Cr、W元素为区内成矿有利元素。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5对10种元素数据进行R型系统聚类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共划分出Cu-Zn-Co-Ti、Cr-Ni、As-Sb、Sn-W四组成矿元素组合。采用衬度异常法计算各元素和元素组合的异常下限,运用Surfer15软件将成矿有利元素和元素组合衬度数据处理成图,共圈定3个预测靶区。对Ⅱ号靶区14号铜矿化体进行探槽工程验证,发现两条较好的工业铜矿体,同时对12号、14号铜矿点以及13号赤铁矿矿点附近取样分析,显示铜、全铁(TFe)品位均达到了矿体品位,表明标山北地区具有较好的铜铁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9.
多宝山—黑河地区位于大兴安岭成矿省北东段,区内已探明的金、铜等20多个矿种的资源储量居黑龙江首位,其中斑岩型铜矿为区内重点勘查资源,其赋存于侵入铜山组砂砾岩和多宝山组安山岩的花岗斑岩和花岗闪长岩中,蚀变明显,主要受地层和北东、北西向断裂控制。充分收集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研究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类型、控矿要素、物化遥异常等信息进行综合,建立多宝山式铜矿找矿预测模型。基于该预测模型,采用证据权法分析并圈定8个斑岩型铜矿成矿远景区,可作为研究区进一步勘探找矿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