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引言气温与降永是最基本的气候要素。分析两要素时间序列在不同周期上的相互关系,是认识甘肃旱涝气候规律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有助于长期天气预报的制作和改进。气温与降水关系密切。降水的周期分析,过去已有了一系列的工作,气温周期也有过计算与分析。对于气温与降水序列间  相似文献   

2.
多层递阶预报模型的一种改进方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邦宪 《大气科学》1991,15(1):69-73
本文针对气象要素与其过去的数据自相关程度一般都较差,而与其自身的显著周期分量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关系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层递阶预报模型。它将多层递阶方法与逐步回归双重分析相结合,用显著周期分量取代经典多层递阶预报模型中的自回归部分,使之能更好地反映气象要素自身的历史演变规律,从而稳定其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物候知识的不断丰富及物候学的逐步发展,认识到应考察物候现象综合划分季节,归纳起来其理由为:物候现象正好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气候条件的积累对生物的综合影响;所划分的物候季,不仅能反映农业季节的特点,而且也能说明每个季节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什么气候条件对农业有利或不利;得出的季节指标能反映气候对农作物的综合影响及气候与生长季的年季变化;能反映地区间的不同气候及农业气候方面的差异;指标简单明了,便于记忆,在群众中极易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物候知识的不断丰富及物候学的逐步发展 ,认识到应考察物候现象综合划分季节 ,归纳起来其理由为 :物候现象正好反映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气候条件的积累对生物的综合影响 ;所划分的物候季 ,不仅能反映农业季节的特点 ,而且也能说明每个季节应该做什么 ,不应该做什么 ,有什么气候条件对农业有利或不利 ;得出的季节指标能反映气候对农作物的综合影响及气候与生长季的年季变化 ;能反映地区间的不同气候及农业气候方面的差异 ;指标简单明了 ,便于记忆 ,在群众中极易推广。根据 1 984年“全国物候学研究工作会议”通过的标准 :中国温带地区 ,…  相似文献   

5.
《气象学报》1953,24(2):53-59
大水水滴间的并合之实验研究(A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coalescencebetween large and small water drops.By Kenrick Gunn and Walter Hitschfeld,p.7—16)。 太阳黑子与气候的关系(Extrapolation of sunspot-climate relationships.By H.C.Willett.p.1—6)。本文从过去两世纪的气象要素的气候变化以及太阳黑子的周期变化中,首先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显著事实,其次基於最近周期变化的趋向,用比较外延法作一些试验性的预告。  相似文献   

6.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降水量和历史干旱频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国昌  姚辉  李珊 《气象学报》1992,50(3):378-382
竺可桢根据我国丰富的历史记载,首先给出了我国近5000年的温度序列,对历史气候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家诚等组织完成了我国500年旱涝图集,並且作了许多历史气候的研究工作。但是受资料的限制,过去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史气候的研究较少。而现代气候(一般指使用现代气象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与历史气候的研究相比,我国现代气候的研究相对更少一些。 本文根据目前可能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出一套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气候和历史气候变化的资料,並着重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周期。  相似文献   

7.
古气候学——地质时期的气候科学,有其现实意义。为了利用它来寻找未来最可能的相似气候情况,面临着根据古地理资料,重建过去气候的任务。重建的气候提供另一种使任何气候预报具体化的方法。制作有根据的重建过去气候是一项极端错综复杂的任务。首先可供使用的资料比研究现代气候少得多;其次在方法论上得到的仅是近似的结果,基本上属于推论的性质。有关过去时期气候的主要资料取自对古生物资料的生态解释,这种古生物是不同年代地质沉积物和海底沉淀物中的大量或微量的生物的残留物。这种残留物质量不等,且往往是偶然发现的。根据古土壤化石、地壳风化层以及大陆岩石气候样本的发  相似文献   

8.
谢小康 《贵州气象》1994,18(3):13-14
自然界存在着很多周期变化的现象,如果知道了周期循序演变的位相,就能从目前的状态预报了一个状态.寻找周期用得最多是方差分忻,但从预报的拟会角度考虑,应用拼合误差寻找周期,更有合理之处,而且运算简便,更适合是站。现以我市7月雨量预报为例,介绍其运算步骤:1应用拟合设基值,寻找主要周期将赤水站历年7月雨量(以毫米为单位,小数四舍五入)按2、3……11年周期排列.分别计算各周期各级平均值以及总离差价(取绝对值).这个“总离差和”称之为拟会误差。显然,误差越小,周期序列越能反映过去7月雨量的年度情况.经过各周期拟…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天山和阿尔泰山长期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基于树轮资料的25条历史气候序列,集成重建了天山和阿尔泰山近150 a的年降水量和夏季气温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世纪上半叶是天山区域极端气候年份频现时期,而阿尔泰山极端气候年份在20世纪上下半叶分布数量相当且在19世纪下半叶相对较少。两个山系极端低值气候年份的一致性更好,且与部分历史记录吻合。天山在过去150 a内大致经历了5个偏干时期和5个偏湿时期,以及3个偏冷时期和3个偏暖时期;阿尔泰山则经历了5个偏干时期和6个偏湿时期,以及4个偏冷时期和4个偏暖时期。此外,除均存在2~6 a左右的变化周期外,天山年降水量重建序列存在27~30 a和38~39 a的变化周期,夏季平均气温重建序列存在10.5 a、53.5 a和63.7 a的变化周期;阿尔泰山夏季均温存在12.6 a的变化周期。分析表明,ENSO对天山和阿尔泰山年降水量有显著影响,而太阳黑子数与阿尔泰山夏季气温呈滞后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候区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长望  卢鋈 《气象学报》1936,12(9):487-518
中国气候区域分划之演进,要可分为二期,即寇本(Koeppen)期与竺可桢期是也。寇本时期,对于世界气候之分类,以方法单纯,系统一律为其特色。寇本马东男(Emma de Mortonne)及希孟(J.Sion)三氏,无论分割全世界之气候区域,或一洲之气候区域,均取同一标准。其所采标准既普遍化,结果遂优劣互见。此种分类法最大之缺点,即在忽略足以使一地气候自成一类之重要气象因素。因此,  相似文献   

11.
1958—2013年永兴岛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永兴岛1958—2013年降水资料,对其年降水量的年代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情况和周期特征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永兴岛年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经历过多个偏少和偏多年;其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11月,以9月份最甚;初步认为其年降水的突变时间在1984年;其年降水周期主要有2~4 a和5~6 a,且近期处于降水周期特征不显著的偏少年份。  相似文献   

12.
一是周期分析,采用NI(非整数波)功率谱和方差等周期分析方法,对近百年来重庆市沙坪坝站各季、全年的降水、气温等气象要素和太阳黑子年相对数的十年滑动平均值进行周期分析;同时对各要素的历史变化趋势项、主要周期项等气候变化层次结构进行分解和相关计算,进一步了解盆东降水、气温变化的规律、特点、内在联系以及它们与太阳活动之间的关系.二是气候分型,以伏旱气候年代为基础对全年的气候进行总结和分类.三是气候展望 ,根据太阳活动变化趋势及对伏旱气候年代的预测就展望盆东未来气候的变化,结合各季、全年降水、气温的预测,对气候展望进行补充订正.  相似文献   

13.
陕西及我国东部区域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川  杜继稳  杜川利  袁君健 《气象》2005,31(4):22-26
利用我国500多年旱涝资料,分析陕西及其东部区域历史上发生的旱涝周期及气候突变,发现陕西旱涝存在22年、169年左右的变化周期,陕西1645年左右发生过气候突变,分别比华北地区早6~7年,比华东地区早40~50年。同时分析近50年气候资料发现,陕西及东部地区降水均存在着一定的周期变化,且变化有所差异。定义了陕北区域旱涝指数,在未来十年,陕北地区旱涝变化趋势是正常偏旱。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气温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庄  李慧 《大气科学》1994,18(Z1):820-825
本文讨论了北京地区百余年气温的变化特征,依据加法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气候诊断和预测方法─—逐步回归多重因子方法,其优点在于将序列的周期因子、谱成分及外界气候振动因子同时引入回归模型中。这一方法,对单序列的气候诊断和预测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1引言气候的不稳定性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十分显著,做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东北区,其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和对气候不稳定的敏感性都很大。因此,系统地研究各地气候条件的变化规律,详细地分析不同地域之间气候要素在气候变化上存在的差异,就显得十分必要。在东北区的范围内,各地之间气温的变化基本上是趋于一致的”‘。过去对吉林省范围的分析发现,降水的气候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地域差异t’1。为了更准确地分析东北地区各地旱涝的物理成因及更客观地做出不同区域的降水预测,因地制宜地服务于东北区各地的农业生产、减灾、防灾工…  相似文献   

16.
1978年12月7日,日本气象厅召开了气候变化讨论会。本文从气候变化讨论会中,选择出气候变化的几个主要因子,进行概括地论述,提供各有关方面的研究人员参考。过去的气候变化——主要从古生物学的角度看古环境的变化地质时代的气候变动问题是地质学,古生物学领域的一个经典性的重要课题。古气候理论的基础是所谓“现在气候是了解过去气候的关键”这样一种同一的学说。这种学说一般都是根据珊瑚礁和植物的化石和冰河堆积物及蒸发残留岩石等非生物证据开展研究工作,这种情况长期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如果将现在的研究和过去的研究相比较,可以  相似文献   

17.
四川气候区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气候与农林水利地理各项问题,均有密切关系,气候区域之划分旨在于谋所以改进土地利用,增加农产,以及鼓励移民之道。此项气候分区工作之是否能完成,与是否认为尽善尽美,须视分区范围内之先决条件是否具备。先决条件有四,即第一,测候站之分布,是否均匀而足数(量);第二,测得之纪录,是否精确而可靠(质);第三,纪录之时期,是否久长而完整(年数);第四,上述三项之外,分区时所采用之大部份材料,能否选取同一时期(此为整理纪录及绘制气候图时之最重要者)是也。作者于入川之初,即已注意四川气候上之若干特点,当时以川省各县测候所成立未久,纪录未足,不便从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气候条件对芒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芒果年生长周期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关系及两者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对比国内芒果主产区的不同气候条件,分析研究出攀枝花独特气候条件对芒果生长的优势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天时、气候与中国历史(Ⅰ):太阳黑子周长与中国气候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依据太阳黑子周期长度 (SCL)资料 ,将过去 2 5 0 0年分为“好天时代”(SCL <11年 )和“坏天时代”(SCL >11年 ) ,发现在“坏天时代”中国旱灾频率显著高于“好天时代”。“好 (坏 )天世纪”与气候暖(冷 )期有好的对应 ;并提出了太阳活动影响气候的过程链  相似文献   

20.
王惠清 《气象》1987,13(5):38-39
一、引言 气候时间序列的变化存在着某种周期振荡规律,这种规律是造成气候变化诸因子的综合反映。在气候变化原因和机制尚不甚清楚的情况下,气候周期振荡规律即可作为气候趋势预报的重要依据。时间序列的周期分析外延预报也就成为当前气候趋势预报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