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露头层序地层及沉积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永清  李寅 《地球学报》2001,22(1):49-54
在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及成因地层学和河流沉积体系构成单元等级界面分析方法指导下,通过准噶尔侏罗系陆相盆地露头层序地层和沉积学的实际调查和综合研究,依据研究区沉积地层特征、层序和界面识别与划分、凝缩沉积、体系域和层序格架发育特点等,提出了陆相环境中层序地层研究以及层序界面、层序及凝缩层、体系域和层序格架识别与划分的若干标志及实际操作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湖南泥盆纪露头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及相邻地区泥盆纪地层发育,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沉积类型丰富,地层裸露良好,是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湖南泥盆纪进行了精细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湖南泥盆纪的层序划分、海平面变化及全球对比,从而解释泥盆里各沉积层序的形成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3.
岳亮  张成见 《江苏地质》2011,35(3):258-264
研究层序地层学的重点在于层序划分,而层序划分的前提是识别和对比岩石记录中代表沉积趋势变化的地层界面。地层界面作为基准面与沉积速率相互作用产生不同沉积成因类型(强迫型海退、低水位和高水位正常海退以及海进)的响应,一部分可以提升至具有层序地层学意义的层序界面。目前,不同学者对层序界面的理解及使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和混乱,其导致的模式多样化也造成了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混乱。  相似文献   

4.
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和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质学等方法,研究济阳坳陷馆陶组沉积特征,并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发现:济阳坳陷馆陶组地层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馆陶组下段存在以浅水湖泊为背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馆陶组上段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以及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与层序划分,可将馆陶组地层可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2个三级层序,层序底界面都为I型层序界面,每个层序内又可划分出3个体系域,即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沉相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征  何镜宇 《地球科学》1997,22(3):293-299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结合生物地怪学,在古地理格局演化和海平面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进行沉积相划分层序地层研究,将下古生界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各层序主要或基本由海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两个超层序最底中的序为I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I类层序界面(SB1),其余的层序均为型层序,其顶底面为Ⅱ类层序界面(SB2)边界。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沉积相和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方法,结合生物地层学,在古地理格局演化和海平面变化分析的基础上,对华北地区下古生界进行沉积相划分和层序地层研究,将下古生界划分为两个超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各层序主要或基本由海侵体系域及高水位体系域组成.两个超层序最底部的层序为Ⅰ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Ⅰ类层序界面(SB1),其余的层序均为Ⅱ型层序,其顶底界面为Ⅱ类层序界面(SB2)边界  相似文献   

7.
鲁西寒武系层序地层特征及在区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西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较好,沉积记录具旋因性的特点。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按照不同的层序界面类型、岩石组合特点及沉积相序叠置关系,在该区寒琥系中别出1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8.
庄博  刘玉琴  张建中 《新疆地质》2005,23(2):164-168
陈家庄凸起北坡发育了多种类型的储集体.根据岩心、钻井和测井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从分析、识别层序的主要界面,如层序界面、初始湖泛面、最大湖泛面等入手,对陈家庄凸起北坡古近系层序、准层序和体系域进行了划分.通过钻井层序分析与地震层序解释,在层序地层分析的基础上,对沉积体系进行了研究.指出本区发育的低位域水下扇、低位域复合扇、湖扩展体系域滨岸沉积和高位域三角洲沉积等,是进行岩性油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9.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发育,其地层划分对比清楚,沉积类型丰富,地表露头良好,是进行层序地层研究的理想场所。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详细的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进行了精细的露头层序地层研究,详细阐述了层序建立和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川滇黔桂地区石炭系地层的层序划分、层序区域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石炭系层序地层时空格架示意图。  相似文献   

10.
测井信息用于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及对比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测井曲线是载有地层沉积旋回信息的信号,运用测井信息划分层序地层单元及地层对比研究自开始以来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从定性的分析、识别发展到现在可半定量、定量提取不同级别的沉积单元界面及进行层序地层对比,更进一步克服了地质学家手工划分层序中人为因素的影响,进而也推进了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定量化发展。岩性突变、沉积韵律是影响其测井响应及曲线形态的两个重要因素,测井响应对沉积单元界面上下岩性的类型及粒度的不同而产生的声、放、电性质的变化,是利用测井信息划分沉积单元界面的基础。随着层序地层学研究的深入,沉积单元界面识别及层序地层对比的测井研究将向更深层次、更定量化的方向发展,短周期及超短周期沉积旋回的测井曲线形态内部特征提取及划分、层序地层智能动态匹配对比的方法研究将是今后开展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
根据层序沉积时限以及基准面旋回界面识别标志,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甘泉地区下侏罗统进行了划分。识别出下侏罗统各级旋回层序界面,并将其划分为1个超长期、8个长期、32个中期、86个短期旋回层序。应用地层等时对比技术,以长期旋回层序为地层对比框架、中期旋回层序为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研究区下侏罗统等时地层格架。下侏罗统沉积于盆地基底快速沉降、缓慢抬升的构造环境,在基底抬升速度周期性变化过程中,盆地边缘沉积了数层可采煤层,成为划分层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贵州威宁哲觉地区上二叠统宣威组露头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尚彦  周成刚 《贵州地质》2001,18(3):139-144
本文运用露头层序地层学方法,以贵州威宁哲觉剖面为基础,首次将该区晚二叠世沉积的陆相煤系地层宣威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介绍了其层序界面和三类副层序,探讨了层序界面与地层界线之间的关系和层序体系域与煤层聚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尽管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三叠系进行过沉积与层序地层研究,但是有关全盆范围内层序地层格架研究比较少见。应用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着眼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整体研究,综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三叠系三级层序界面和体系域界面进行识别,共识别出5个具有等时意义的层序界面,对应划分为4个三...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总结了松辽盆地南部中部组合层序界面的岩心、测井、生物、地震等识别方法;统计了盆地短轴方向不同相带层序界面及短期基准面旋回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层序界面和短期旋回模式在不同相带的分布规律。中部组合青山口组和姚家组共划分为4个长期旋回和10个中期旋回。在层序地层序、沉积学原理的指导下,采用岩心、测井、地震三位一体,点、线、面紧密结合,以岩心、测井层序划分为基础,以地震技术为手段进行层序地层的立体拓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为下一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华北晚古生代聚煤盆地及勘探区周边地区含煤地层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的已有成果基础上,立足于单剖面定量沉积环境分析和露头层序地层分析,对阳曲普查勘探区含煤地层进行了进一步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基岩型、陆表海II型、陆表海I型层序界面和基岩泻湖型、台地-滨岸复合型、碎屑滨岸型、沼泽型、浅水三角洲型准层序类型,划分了二个四级层序、14个准层序,建立了准层序级别的层序地层格架,籍此进行了区内及邻区含煤地层主要煤岩层的对比。探讨、总结了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进行勘探区煤岩层对比的方法、程序  相似文献   

16.
应用露头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在详细的岩石岩相学、沉积学研究和精细的地层划分对比基础上,对贵州宗地剖面晚石炭世二叠纪早期地层进行了露头层序地层研究。研究表明,贵州宗地剖面晚石炭世一二叠纪早期地层至少可识别出6种主要岩相及11种具有不同环境意义的微相类型。宗地剖面晚石炭世地层可以划分出6个三级层序,二叠纪早期地层可划分出4个三级层序。笔者等阐述了沉积层序的各种界面的露头标志,探讨了三级层序和层序区域对比的基本特征。三级沉积层序在不同古地理单元和不同沉积环境中可以进行对比。三级层序发育TST和HST,LST不发育或难以识别。  相似文献   

17.
陆相层序地层学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相层序地层学是层序地层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陆相地层的特点,其与海相层序地层相比具有特殊性。本文从层序的控制因素、层序界面、基准面、体系域与沉积体系的发育、层序地层与模拟技术和全球对比意义等方面回顾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进展并讨论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含煤盆地层序地层分析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在中国不同时代煤盆地中正进行层序地层学的探索,识别层序界面、划分层序地层单元、重建沉积体系域并用以预测优质富煤单元。由于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煤盆地的地质背景不同,不能简单地使用北美学者概括的层序地层模型;需要根据各类盆地所特有的地质背景,重建其层序地层格架,并客观地估价构造、海平面变化和古气候以及沉积补给等因素对层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吉南浑江地区开展的白山市等三幅1∶5万区调工作,尝试性地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初步总结了不同特征的不整合面(层序界面)及凝缩段的识别标志;分析了地层序列中矿产分布特征;探讨了层序分析中以剖面岩石(岩性、组构)、相转换界面的基础研究方法。进而将浑江地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划分为三个Ⅱ级沉积序列(超层序)、七个Ⅲ级沉积序列(层序)。  相似文献   

20.
山东沂水地区早中寒武世地层属陆表海沉积。岩性组合,沉积旋回,岩相,相序以及地层结构,层序界面标志等特征,将区内中下寒武统划分9个层序和识别出10个层序界面。Ⅰ型和Ⅱ型层序上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凝缩段不甚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