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文》1981,(3)
我区十好桥水文站1979年汛期使用缆道积宽法测流,共测流53次.现将该站的缆道积宽法测流的基本方法、资料和分析情况、成果比较、几点建议分述如下.一、基本方法缆道积宽法测流是用缆道悬吊流速议沿着横断面作等速移动,仪器在横向移动速度和水  相似文献   

2.
问与答     
《水文》1988,(2)
问我国正在试用动船法测流的有哪些站?情况如何? 答动船法测流是一项新技术,我国结合制订规范已试用了几年。部标“动船法测流”已颁发,自1987年1月已开始执行。已试用动船法测流的测站有长江干流的大通站、汉口站,广东北江三水站,辽宁鸭绿江荒沟站,广西西江柳州站,安徽淮河蚌埠站等。此外长江河口浏河实验站及珠江河口地区等受潮汐影响的,也开始用动船法测流。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利用堰闸测流率定的流量系数去推算过闸流量,实践证明,它是经济有效的测流方法之一。惟在堰闸测流方面,由于要求计算方法简便,多不单独考虑闸上行近流速水头;又为克服小水位差影响测验精度,闸上、下水尺的布设,多被拉长了距离,增大水位差数值。这对提高测流精度,简化计  相似文献   

4.
动船测流法是美国地质调查局在水资源调查研究中于1966年提出的,并在七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测流新技术。美国与巴西曾于1972年6月在亚马逊河用这个方法以17分钟的时间测得流量25.5万立方米/秒,如果用常规测流方法施测,历时约需18个小时。动船测流法主要适用于大江大河的流量测验,具有简单、快速和一定精度等特点;与常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5,(6)
全自动缆道测流系统是提高测流精度、解放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灌区测站及EKL-3A型全自动缆道测流系统的概况,主要探讨了全自动缆道测流系统在实际测水量水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一、动船测流法简介动船测流法是美国地质调查局于1966年提出的一项测流新技术,近年来不断发展、完善,并在大河、河口地区的流量测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际“明渠水流测量技术委员会”(简称 ISO-TC113)于1977年制定了国际标准 ISO-4369,对动船测流法的原理、使用范围和场所、设备和测量操作程序以及流量计算方法、测量精度等,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与说明。在 ISO-4369中提出了两种实用的动船测流方法和所需的仪器设备。但我们通过实践和研究,又提出了另一种较为实用的方法(下面简称为方法3),即是用与 ISO-4369中的方  相似文献   

7.
王子臣 《水文》2000,20(5):45-47
动车积宽测流法是“流速-面积”法流量模型积分法的一种,它的原理是流速仪沿垂直水流方向匀速移动,测定表层(或水面以下等深)水流与流速仪移动的合速度,据以推求断面平均流速,计算断面流量。指出了这种测流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改水上作业为桥上作业,保下测验安全,大幅度缩短测流历时,从而提高水文信息时效性,一套测流设备可取代多处水文站常规设备,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是开展站队结合和巡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传统的浮标测流的准确性,解放劳动力,提出了一种基于GPS定位技术以及ZigBee无线传输技术的自动化浮标测流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浮标的结构设计,软硬件设计。用全微分来计算了装置的理论定位误差,经试验证明实际定位误差与理论计算的一致;速度的计算算法采用在一定数据量下多次计算速度再求平均值的方法,能有效消除定位误差。经仿真以及试验验证,该装置的测速精度能满足水文测流的需求,为浮标自动化测流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文》2008,28(1):F0003-F0003
EKL-3A型全自动水文缆道测验系统是专为水文缆道测流研制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PLC可编程控制器作为完成自动化缆道测流的控制核心,配合交流变频调速、光电编码测距定位、流速自动测算、音频信号传输等成熟技术和计算机测流控制软件及流量成果自动生成软件等构成。系统可通过计算机对缆道测流装置进行全自动、半自动、手动测流控制,各种测量方式均可最终生成断面流量报表和断面流速分布曲线图。  相似文献   

10.
《水文》1958,(4)
一、試騐情况縮短测流歷时,保証测流成果質量,除在测流設备、劳动力組合等方面積極改進外,同志們根据巴利察斯“論大河上用積分法测量流量的方法”的啓示,还提出了改積点法为積分法測流的建議,开展了積分法测流的試騐,采用55型旋杯式流速仪,用湼瓦式絞关控制提放速度。測流时先用積点法施測,测完后將流速仪提放置  相似文献   

11.
极座标摄影浮标测流法(简称“摄影浮标法”)是一种新的浮标测流法。这种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测验迅速、操作安全等优点,但由于一些技术指标的限制(比照规范),还不是所有测站都可以应用。为了扩大摄影浮标法的应用范围,1980和1981年汛期,我们又做了一些试验,并取得了一些扩大这种测流方法应用范围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对于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一、极座标摄影点高度摄影浮标法摄影点的高度(水面至相机镜头的垂直距离)是扩大这种测流方法应用范围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规范规定,当采用极座  相似文献   

12.
问与答     
《水文》1988,(1)
问我国第一座岸上操作的水文缆道何时建于何处?此后发展情况如何? 答 50年代初,我国测流取沙的主要技术装备是普通船只,或过河索吊船。5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人在岸上操作的各种类型的水文缆道和在河流上方操作的水文缆车。据考证,1954年6月12日浙江省新昌县长诏水文站研制成第一座人在岸上操作的水文缆道。这种测流设备的最大优点是能保证测流人员安全。因此,它一出现就受到领导重视和测流人员的欢迎。水电部水文局多次组织技术协作攻关,逐步完成设备配套,  相似文献   

13.
宽滩河流的滩地流量在全断面中占较大比重,因此,滩地测流精度的高低对总流量有一定影响,不能忽视.目前在滩地测流中,由于测流条件差,设备又比较落后,测流操作比较困难,思想上又往往不够重视,因而测速垂线位置随意变动,主观测定死水范围以及漏测等现象经常发生,因此流量误差较大.本文介绍一种滩地流量资料的审查方法——“历年滩地流量对比图”.通过对历次大水测验成果的对比分析,找出滩地流量沿宽度的分配规律,以改正误差较大的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苏州市各测站普遍使用无线缆道测流,并配备无线测流讯响器。但无线测流常常发生外来“干扰”,以致影响测流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采取了一些抗干扰的措施,甚为有效。现介绍如下。无规则的干扰信号是各类电子仪器的大敌。“干扰”严重影响仪器的工作性能和技术指标,严重的“干扰”甚至会损坏元器件。  相似文献   

15.
动船测流是用测船横渡断面施测流量的方法,具有测验设备简单,测验历时短,能连续施测和流动勘测等特点。IHZ-1型动船测流仪首创以惯性陀螺为测角指示方向,能在测流过程中自动测出合成速度V_v(水流速度V与测船沿横断面速度V_b的向量和)与横断面的夹角α,并将机械角通过转换器转换成电信号,解决了动船测流中联动自动的技术关键,实现了测速、测角、测深数字显示和联动打印。  相似文献   

16.
庞文瑞 《水文》2003,23(6):42-44
采用数字编码、调制/解调技术,作水下、水上间多种测流信号的信号传输。有自写时钟日历芯片时间和读写储存多架流速仪K、C值的功能;能测量、显示、键入数据、储存相当于3个测流断面的起点距、水深、流速等测流数据;在测流软件的支持下,快速处理、完整地打印出3份畅流期实测流量记载计算表和断面流速分布图,实现测流、整编、计算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堵水式井中测流技术中的井损问题探讨葛晓云(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涿州072750)井中测流技术其实质就是流量测井技术,在我国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堵水式井中测流就是利用带有某种堵水装置的测流仪进行流量测定。当仪器井下探头置于某测点后,启动堵水装置,堵住...  相似文献   

18.
流速测验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流速仪法和浮标法,其中浮标测流法包括水面浮标法、深水浮标法、浮杆法和小浮标法等.浮标法适用于流速仪测流困难或超出流速仪测速范围的高流速、低流速、小水深等情况的流速测验.本文就小浮标测流的要求、方法及小浮标的制作进行了说明;选太原市为研究区域,对太原市六个水文站进行小浮标测流试验,并分析系数,确定出合理的、适用于各水文站的小浮标测流系数,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水文缆道测流信号传输和接收是否稳定、可靠,直接影响到水文缆道测流资料的质量,不少水文测验工作者为此对信号传输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然而,由于江河水文情况极其复杂,测流信号稳定、可靠的接收技术,特别是不绝缘缆道、低输入阻抗条件下微弱信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测流精度,促进水文水资源监测水平,基于水体含沙量(0~20)kg/m3的流速水槽,分析了 ADCP测流精密度及准确度变化特征.实验表明,ADCP测流精密度随水体含沙量增加而增加,在(0.7~0.9)m/s流速范围内,ADCP的测流精密度受含沙量影响较大,0.3 m/s时则受含沙量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