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使用像管摄谱仪和Reticon探测器获得了食双星AA UMa的高色散和高时间分辨率的光谱,并用交叉相关函数法测得其视向速度。从光谱特征来看,AA UMa是一对W UMa型食双星。本文首次给出了AA UMa的分光轨道解。在圆周运动的假设下,轨道根数测定为:P=0.468171天;T_0(相应于测光主极小时刻)=HJD2,446,520.4448;K_1=124.0公里/秒;K_2=227.7公里/秒。像其他一些使用本方法获得分光轨道解的食双星一样,AA UMa系统的质心速度没有能够唯一地确定,但是V_0=-34.8公里/秒可能是一个较好的估值。根据分光轨道根数,本文给出了新的测光历元公式:HJD Min I=2,446,520,4448(8)+0.468171(48)·E。AA UMa两子星的光谱型十分相似,与变星总表(GCVS)所列的GoV相一致。两子星的质量比为0.54,星等差为0.36(~B)  相似文献   

2.
本文发表了食双星RT And的1984—1985年期间的视向速度观测。依据点源模型获得了一组新的分光轨道解。轨道根数分别是:V_(01)=-1.0公里/秒;V_(02)=+5.0公里/秒;K_1=131.4公里/秒;K_2=168.4公里/秒;T_0=HJD2,445,977.0997。q_(sp)=m_2/m_1=0.780。结合文献中的资料,使用Wilson Devinney方法,对视向速度和测光观测作联合求解,得到了该双星的绝对参量:A=3.80R_⊙;R=1.14R_⊙;R=1.05R_⊙;M_1=1.05M_⊙;M_2=0.81M_⊙;L_1=1.78L_⊙;L_2=0.54L_⊙;M_(V_1)=4.14~m;M_(V_2)=5.65~m;距离估算为50pc。主伴星均有主序演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测定了WX Cnc的分光轨道解。轨道根数是:V_0=+9.8公里/秒;K_1=110.2公里/秒;K_2=149.0公里/秒;T_0=HJD 2,446,480.0309。结合文献中测光结果,得到了WX Cnc的绝对参量:A=6.32R_⊙;R_1=1.53R_⊙;R_2=1.18R_⊙ M_1=1.29M_⊙;M_2=0.96M_⊙。分光质比q=0.74。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由Binggeli、Sandage和Tammann提供的Virgo团天区星系视向速度所确定的6°核区域的352个成员星系,得出团的Virial质量为μv=2.7×10~(14)μ。总光度L_B=2.0×10~(12)L,质光比μv/L_B=136,以及光度质量μ_L=4.1×10~(13)μ,Virgo团有着和Coma团类似的速度弥散度轮廓,近团中心部分的星系速度弥散度有减小的趋势。团星系呈现明显的形态分层,早型星系较之晚型星系明显向团中心聚集,速度弥散度较小(615:827公里·秒~(-1))。分析表明,Virgo团所经历的动力学演化过程很短,质量分层效应很不显著,是一个年轻的不规则星系团。  相似文献   

5.
PG1030+590是最近发现的类新星食变星。我们首先给出该双星系统的高速光电测光结果及U、B、V和R光变曲线。通过利用激变变星的模型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我们求得其物理和几何参数:白矮星子星质量M_1=0.83±0.22M_⊙,晚型星子星质量M_2=0.35±0.06M_⊙,晓型星子星半径R_2=0.37±0.08R_⊙以及轨道倾角i=81°±2°。我们还利用两种不同方法求出围绕白矮星的吸积盘的半径R_d≈0.32R_⊙,并把这个结果与密近双星中吸积盘半径的各理论模型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EPIC 202060577是一个包含B型子星的食双星系统.根据K2测光数据获得了45个次极小时刻,确定其轨道周期为1.019648 d并给出了历元公式.基于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rge Sky Area Multi-Object Fibe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LAMOST1,又称郭守敬望远镜)的光谱数据,使用ROTFIT程序获得了目标系统的主星光谱型、有效温度、金属丰度与表面重力加速度,并计算得到了视向速度曲线.通过PHOEBE (Physics Of Eclipsing Binaries)建模程序和emcee (Affine Invariant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 Ensemble Sampler)拟合程序,对EPIC 202060577进行了轨道求解并分析了RossiterMcLaughlin效应对视向速度曲线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EPIC 202060577是一个质量比q=0.11的分离结构食双星系统(q=M2/M1, M1、M2分别为主星和伴星质量),主星的光谱型为B2/3,主星和伴星的质量、半径和有效温度分别为M1=12.56M⊙和M2=1.39M⊙,R1=4.58Rsun和R2=1.85Rsun, T1=18979 K和T2=8710 K, M⊙和Rsun分别为太阳质量和半径.根据所获得的物理参数,对EPIC 202060577的演化阶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发表了WUMa型相接双星SW Lac的1984年视向速度观测,它给出的新的分光质比q_(sp)=m_2/m_1=1.255±0.011。通过光变曲线观测和视向速度曲线观测的联合分析,得出改进了的双星绝对参量:M_1=0.78M_⊙,M_2=0.96M_⊙,R=0.91R_⊙和R_2=1.00R_⊙,在此基础上,对SW Lac双星的周期变化,可能的质量交流和损失,以及黑子活动等作了详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Virgo星系团天区572个星系的视向速度观测资料,按最大似然原理确定了434个成员星系。平均日心速度1247±37公里每秒,视向速度弥散度752±27公里·每秒。分析表明,尽管室女团是一个有次团结构的近距星系团,仍然可以合理地用正态分布来作为成员星系观测视向速度分布的一级近似。另外,团内不同类型的星系看来有着不同的分布,而晚型星系可能仍然处于内落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发表了AT Cam的BV两色光电观测。采用Wilson-Devinney方法,对AT Cam和AZ Cam的BV两色光变曲线,进行了综合光变曲线解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属不相接双星。AZ Cam的测光质比q=m_2/m_1=1.52,轨道倾角i=80°.5,主食是掩偏食。AT Cam存在两个可能的解,一个在q=0.60附近,i=80°.5,主食是凌偏食;另一解q=3.45,i=83°.0,主食系掩偏食。本文采用相对半径和质比之间的比例关系,对这两颗双星的演化阶段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球状星团M3的绝对自行测定及其空间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振宇  王家骥 《天文学报》2000,41(2):163-171
使用上海天文台佘山40厘米折射望远镜拍摄的两期共14张球状星团M3底片的PDS扫描结果,以ACT星表中的24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为参考架,用中心重叠法进行天体测量归算,得到了这个星团中心附近1°5.5x1°.5天区内534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并利用这些自行对成员概率进行估算,得到这个星团的赤经方向绝对自行为-0.3±0.3mas/yr,赤纬方向绝对自行为-3.1±0.3mas/yr.使用该自行值,结合已知的M3的距离和视向速度,计算了其在给定的银河系引力势中的运动轨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六颗卫星(1976 87A)发射于1976年8月30日,在轨道上存在816天,于1978年11月25日陨落,初始轨道倾角约69°.16,至1978年5月约69°.10,减少0°.06左右;初始周期108~m.7,至1978年5月为98~m.9,约减少10分钟。从轨道倾角分析,测定了卫星平均近地点高度约220公里附近,平均大气旋转速度∧=1.13±0.17(圈/天)。  相似文献   

12.
天象观测     
月初,太阳的视赤纬为+14°57′.3;月末,太阳的视赤纬为+21°51′.4。本月太阳由白羊座运行至金牛座。 6日0时37分立夏,太阳的黄经为45°。 21日13时29分小满,太阳的黄经为60°。 月亮过远地点、近地点的时间分别为8日3时、23日24时。月相为下弦、朔、上弦、望的时间分别为4日15时、12日19时、20日4时、26日20时。14日16时  相似文献   

13.
用北京天文台兴隆60厘米镜于1977年取得此星960个黄光光电测光观测点,光变曲线呈大陵五型。1978年发表了Russell-Merrill测光解。1982年在美国用Wilson-Devinney程序算得10组测光解,解的残差对于质量比很不敏感。为了解决测光解的不定性,1985—86年用加拿大1.8米镜测得两子星视向速度曲线;得质量比为0.53±0.01。重新求测光解并结合分光解得F型主星和较冷伴星的质量各为1.43±0.05和0.76+0.02M_⊙。虽然是不接双星,但伴星只比其临界等位面稍小一点。这对双星像是不久前才由大陵五型半接双星演化而来的新阶段品种。  相似文献   

14.
天象观测     
二○○二年三月天象 月初,太阳的视赤纬为-7°44′2;月末,太阳的视赤纬为+4°00′0。本月太阳由宝瓶座运行至双鱼座。 6日2时27分惊蛰,太阳的黄经为345°。 21日3时16分春分,太阳的黄经为0°。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天龙座食双星RZ Dra 70余年光变极小时刻的观测资料,得出其周期(P=0.~d5508)存在着长期缓慢减小的现象,周期的相对变化率△P/P~-1.53×10~(-10)。周期变化原因可能是该双星存在第三体,或者是属于一类罕有的短周期食双星,其大质量子星正不断向小质量子星抛射质量。本文并根据1978年5月—8月间对RZ Dra所进行的一色黄光光电观测,重新确认它是全(环)食型的食双星,并得出新的测光轨道解,两子星半径比值 k~0.69,接近于中心食。  相似文献   

16.
天象观测     
月初,太阳的视赤纬为+23°09′.0;月末,太阳的视赤纬为+18°25′.3。本月太阳由双子座运行至巨蟹座。 7日20时36分小暑,太阳的黄经为105°。 23日14时04分大暑,太阳的黄经为120°。  相似文献   

17.
天象观测     
月初,太阳的视赤纬为-7°49′6;月末,太阳的视赤纬为+3°54′5。本月太阳由宝瓶座运行至双鱼座。 6日8时05分惊蛰,太阳的黄经为345°。 21日9时00分春分,太阳的黄经为0°。  相似文献   

18.
1984年9月我们在McDonald天文台用2.1米望远镜折轴摄谱仪焦点Reticon观测了33个Rs CVn型双星的H_α区光谱。本文给出了观测结果及H_α视向速度与等值宽度(EW)的测定结果(表1)。我们首次探测到HD 8357,HD 175742和HR 7428双星的H_α发射,对此三个系统的H_α发射特征进行了重点描述。我们还发现HD 8357系统呈双谱,并测定了两颗子星的视向速度曲线,求出了两子星的质量比。λAnd,UX Ari,RT Lac,AR Lac,HK Lac和HD 185151这六个系统具有持续的或偶发的强H_α发射,对此也进行了简单的描述和分析。其余24个系统的H_α轮廓呈吸收线,但它们的等值宽度都明显地小于光谱光度型相近的标准星的,而且随时间变化。我们认为H_α发射是这类型双星的共同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天象观测     
2002年7月天象 月初,太阳的视赤纬为+23°08′.0;月末,太阳的视赤纬为+18°21′.7。本月太阳由双子座运行至巨蟹座。 7日14时56分小暑,太阳的黄经为105°。 23日8时15分大暑,太阳的黄经为120°。  相似文献   

20.
AC Cnc是周期为7~h13~m的类新星食变星。由于AC Cnc是双谱食双星,而且具有较对称的食,所以在对激变食变星的系统研究中,我们选择了该双星来进行观测。本文利用拟合光变曲线的方法对AC Cnc进行了测光解分析、并得到轨道倾角i=74.5°±0.8°,白矮星质量M_1=0.74±0.07M_⊙,晚型星质量M_2=0.97±0.08M_⊙。AC Cnc中吸积盘的径向温度分布可以近似地表示为T(r)∝r~(-0.5),吸积盘边缘温度为7600K。晚型星向白矮星的质量转移率大约为7×10~(-9)M_⊙yr~(-1)。AC Cnc的距离近似地等于500±100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