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针对当前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需要现场指导和监督、实时在线监管功能缺乏、在线交互性差等问题,该文研究了网络三维地理场景构建、修复区环境智能化实时监测和预警、土壤采样数据与网络三维地理场景融合的方法。研发了基于3D WebGIS的土壤修复工程智能监管系统,将各类感知数据与三维地理场景结合,实现了在网络三维地理场景中土壤修复环境在线感知和远程监控、土壤现状分析、健康风险评估和修复效果的可视化表达等功能。工程实践表明,此方法便于管理者在线监管工程的现场环境和修复现状,有效提高了土壤修复工程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需要现场指导和监督、实时在线监管功能缺乏、在线交互性差等问题,该文研究了网络三维地理场景构建、修复区环境智能化实时监测和预警、土壤采样数据与网络三维地理场景融合的方法。研发了基于3D Web GIS的土壤修复工程智能监管系统,将各类感知数据与三维地理场景结合,实现了在网络三维地理场景中土壤修复环境在线感知和远程监控、土壤现状分析、健康风险评估和修复效果的可视化表达等功能。工程实践表明,此方法便于管理者在线监管工程的现场环境和修复现状,有效提高了土壤修复工程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土壤污染修复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需要现场指导和监督、实时在线监管功能缺乏、在线交互性差等问题,该文研究了网络三维地理场景构建、修复区环境智能化实时监测和预警、土壤采样数据与网络三维地理场景融合的方法。研发了基于3D Web GIS的土壤修复工程智能监管系统,将各类感知数据与三维地理场景结合,实现了在网络三维地理场景中土壤修复环境在线感知和远程监控、土壤现状分析、健康风险评估和修复效果的可视化表达等功能。工程实践表明,此方法便于管理者在线监管工程的现场环境和修复现状,有效提高了土壤修复工程监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农田污染修复工程存在的实时在线监管功能缺乏、在线交互性差等问题,本文构建了土壤污染修复监管平台。平台采用倾斜摄影技术实现了三维场景的构建,应用智能感知技术实现了土壤修复区域数据的实时采集。该平台集成Cesium开源架构,实现智能感知数据与三维场景的融合、修复成效对比、浏览器端三维可视化表达等功能。该平台基于开源库从底层开发,增强了平台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大大降低了系统开发的成本。  相似文献   

5.
作为环境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对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评价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利用GIS平台、MySQL数据库、空间分析方法、土壤重金属污染扩散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方法,设计并开发了基于GIS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与模拟系统。系统实现了重金属污染分析、二维扩散模拟等功能,可为大面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GIS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冰茹  王纪华  马智宏  冯晓元 《测绘科学》2015,40(2):119-122,164
针对土壤采样点的重金属含量平均值无法全面、科学地表示区域土壤污染情况进而影响土壤污染评价的问题,该文讨论了利用GIS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合理性,总结探讨了GIS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专题图制作、空间分析、数据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结合GIS技术发展,展望了GIS在土壤重金属研究中的应用趋势。结果表明,借助GIS可以揭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与周围环境的关联性,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测预警及有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土壤重金属污染灰色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稀疏采样难以准确估测区域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和迁移变化规律的问题,提出基于GIS的多属性决策组合赋权灰色综合评价模型。首先采用GIS技术揭示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和污染分布格局;然后利用最大化熵理论集成主客观因素,架构优化组合赋权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灰色综合评价体系;最后以试验区土壤中8种(铜、锌、铅、镉、砷、铬、汞、镍)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情况为例,检验该方法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最优组合权重的灰色综合分析方法兼顾主观偏好和客观属性,其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风险辨识度,提高了综合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可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提供方案参考。  相似文献   

8.
徐州市九里矿区土壤重金属插值分析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徐州市九里矿区的表层土壤进行采样测定,进而对该矿区土壤重金属富集与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区表层土壤中5种重金属(Cd、Cu、Zn、Pb、Cr)含量均略高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中Cd富集程度较高,污染较严重;Cu、Zn、Pb、Cr富集程度较低,污染程度较轻。在GIS环境下利用空间数据插值方法对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该城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该区的工矿活动和交通活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大气降尘可以反映大气颗粒物的自然沉降量,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意义.其携带的有毒重金属易沉积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和累积,对人体健康、植物和水生生物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大气降尘的元素特征、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成因分析对于大气环境治理以及居民健康防护意义重大.针对北京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成因这一科学问题,论文首先基于北京及周边地区大气降尘、地表土以及典型污染端元样品的元素含量IC P-M S测试结果,分析了北京大气降尘的元素特征;基于 G IS地统计分析理论交叉验证并选取了北京降尘中主要重金属的最优空间插值模型,并探讨了北京降尘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分布;其次,在传统的单一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降尘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模型,对北京降尘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然后,通过各污染端元显著因子识别方法构建了北京降尘局部污染源重金属成分谱,并综合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解析了北京大气降尘重金属的局地污染源;同时探讨了地表土重金属污染以及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对北京降尘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最后,利用HYSPLIT-4区域传输模型,并结合区域站点实测数据,综合分析了北京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受区域传输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10.
郭斌  张波  张鼎铭 《测绘科学》2019,44(9):73-82
针对城市绿化带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该文利用射线荧光光谱仪测量重金属含量,引用单因子与负荷污染指数法并依据国家标准进行污染评价;引入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模型,对致癌和非致癌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经手-口直接摄入是健康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儿童总的非致癌风险为0.573,成人总的非致癌风险为0.088,均未超过限制1,表明8种重金属不存在明显的非致癌风险;Cr、Co、Ni、As的致癌风险均低于美国环境保护部推荐标准10~(-6),表明重金属的致癌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研究区内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状况空间分异显著。研究结果对城市绿化带内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