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污水灌溉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利用污水的水肥资源促进农业增产并净化污水是污灌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作者把全国划分为三大污灌类型区,并重点研究了我国污水灌溉的区域分异及其形成原因;对影响污灌分布的三种主要因素——水肥、耕地和人口因素进行了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2.
研究长期利用城市污水浇灌的农田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物的含量及其行为与归宿,不仅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1],同时,还可以为合理发展污灌,实现污水资源化,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2].本文调查了华北白洋淀地区典型污灌农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分布和累积状况。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含量有一定的累积趋势。目前,这些重金属对农田作物无明显危害,大部分累积在根部。加强科学管理和污灌指导,利用农田作为土地处理系统来消纳污水中耗氧有机物,是本地区近期可行的污水资源化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污水灌溉对农田土壤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利用2008—2009年10期中国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CCD1影像数据,结合龙口市冬小麦物候期的变化特征提取出单一冬小麦种植区,反演了冬小麦生长期内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对污水灌区和清水灌区的冬小麦植被指数进行比对分析,最后结合相应的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和叶面积指数(LAI)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污水灌溉已经对灌区的作物生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污水灌溉区作物的生长状况明显不及清水灌溉区作物长势。说明污水灌溉会导致冬小麦的长势变差,对污水排放的控制和污水无污化处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白洋淀地区土壤—植物系统中污染物含量与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调查了华北白洋淀地区典型污灌农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分布和累积状况。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中某些重金属含量有一定的累积趋势。  相似文献   

5.
甘肃秦王川灌区农业节水途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秦王川灌区水资源紧缺,兰州新区城镇化建设加速水资源消耗趋势,使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农业节水势在必行。根据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取得的成效和灌区农业生产节水试验,提出适宜于秦王川灌区农业节水的5条具体途径:①发展以地面灌溉为主的先进灌溉技术;②渠道衬砌;③农业节水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相结合;④推行膜下滴灌技术;⑤倡导节水文化,共建节水型社会。通过这些农业节水技术的实施,使秦王川灌区从简单的农业灌溉,转变为农业、城乡生活、生态、工业等多元用水格局,促进灌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灌溉方式对现代绿洲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灌溉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没有灌溉就没有荒漠区农业。利用美国NCAR中尺度模式MM5V3模拟了喷灌与不同水量地灌以及没有灌溉对绿洲土壤湿度、地下径流以及感热、潜热通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①地灌后地表蒸发与植被层的蒸腾更旺盛,散失的水分更多;而喷灌可以抑制地表蒸发与植被层的蒸腾,对土壤水的保持更有利。②喷灌试验要在土壤湿度达饱和以后才会形成地下径流量,而地灌试验则是土壤湿度与地下径流量同时增长。总之,喷灌方式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它比其它灌溉方法更有利于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温度整体降低,不论土壤湿度还是大气湿度都会相应增大,抑制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有利于绿洲农业维持。  相似文献   

7.
秦王川灌区发展节水农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世彪 《中国沙漠》2001,21(Z1):76-78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通过对秦王川灌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现状的分析,结合灌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秦王川灌区要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转变为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应采取工程调蓄、田间灌溉技术、现代设施、农艺节水等措施.从而达到引大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和总体效益之间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走资源节约型高效高产的农业用水之路.  相似文献   

8.
新疆实施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新疆农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引水灌溉事业的发展与有效管理。农民参与灌溉管理是当今世界各国灌区管理机制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世界上有许多中小型灌区已经成功地实施了参与式灌溉管理。参与式灌溉管理于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传入我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和经验。新疆结合世界银行贷款“塔里木盆地灌溉与环保二期工程”项目,分别在其五个子项目区建立了建立经济自立灌排区,开始进行参与式灌溉管理的试点工作。本文通过对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基本模式、新疆的灌溉管理问题及实施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内外部条件的分析,提出了新疆实施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利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准确估算内陆河流域蒸散发与农业灌溉效率,对研究内陆河流域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的SEBAL模型,对2017—2018年疏勒河流域蒸散量进行定量估算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结合降水量与净灌溉水量数据,对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的年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 疏勒河流域2017—2018年日均ET呈单峰变化趋势,最大值为6月的5. 03 mm·d–1,最小值为12月的0. 55 mm·d–1,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2) 疏勒河流域四季ET差异显著,夏季ET达到最高的201. 83 mm,春秋次之,冬季最低为53. 92 mm;ET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流域上游ET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3) 昌马灌区各灌溉时段不同的灌溉水量造成了各灌季蒸散量的差异,灌区ET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与东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灌区边缘。(4) 昌马灌区年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下降趋势,其中春灌、夏灌、秋灌和冬灌分别为0. 76、0. 71、0. 69和0. 55,年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 67。  相似文献   

10.
景电二期灌区土地沙漠化特征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辉  刘千枝 《中国沙漠》1996,16(1):50-54
景电二期灌区总面积71133hm2,土地沙漠化和风沙危害是灌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通过该区土地沙漠化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沙漠化危害综合分析,提出治理和控制沙漠化土地措施有:1)恢复和建立保护性植被体系,2)进一步发展节水灌溉,扩大灌溉面积,3)提高土壤肥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一首制大型自流灌区。引黄灌溉对发展灌区农业生产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的大水漫灌和渠系水渗漏导致诱发下部盐分向表层聚集,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本文分析了影响河套地区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因素,包括:成土母质、气候条件、黄河水水质、水文地质条件和灌溉方式。旨在为合理利用地区水资源,治理土壤盐渍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民胜利渠灌区位于新乡地区,南起黄河,北至卫河,系黄河冲积平原。人民胜利渠是黄河下游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它揭开了开发利用黄河下游水沙资源的序幕。原设计灌溉面积六十万亩,实灌面积各年不等,最大达九十余万亩。该灌区自1952年开灌以来,对于战胜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农村生活污水适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开始趋于集中且排放量增加,其处理和利用应受到高度重视,否则将对环境构成重大影响。论述了农村生活污水的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并对资源化利用的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资源化利用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终极目标和最佳选择,污水资源化利用首先应发展灌溉,因地制宜和适度处理是保证污水灌溉安全、减少污水处理成本的重要举措,对防治农村水污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根灌节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灌技术直接把水分灌溉到一定深度的植物根系土壤层,是一项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带灌溉中,首次开展了根灌对土壤水分作用与影响的节水试验研究,并与传统的沙漠公路防护林带滴灌技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根灌技术比滴灌技术更加节水,其主要优点表现在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层的湿润深度、提高灌水效率、节省灌水时间等。而且,根灌技术能有效地抑制滴灌造成的地表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地表土壤的盐分积累。根灌技术比滴灌要节水30%以上,是一项更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5.
黑河中游灌区水价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巧玲  冯起  司建华 《中国沙漠》2006,26(5):855-859
在实施黑河流域治理中,建设节水型社会农业节水极为关键。水价是促进节水灌溉的最重要经济手段。为此,在对黑河中游各灌区现状水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灌区现状水价水平及用水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并提出了有关调整农业灌溉水价试行的建议:试行累进制水价、季节浮动水价达到流域节水目的。调查分析表明:各灌区现状水价偏低,达不到成本水价。农户可承受的水价水平为0.12元·m-3。累进制水价以0.12元·m-3为基价,以净灌溉定额作为用水基数。季节浮动水价在春灌期及冬灌期,水价取0.15元·m-3,其余月份取0.08元·m-3。  相似文献   

16.
天津地区典型土壤剖面多环芳烃的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中均检出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二苯并噻吩、荧蒽、芘、屈、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荧蒽、苯并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等多环芳烃化合物,但含量差别显著,南、北排污河污灌区多环芳烃含量明显高于非污染区及北部山区。不同剖面表土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别,与非污灌耕地及北部山地相比,污灌耕地和滨海盐土耕地四环以上芳烃相对含量明显较高,而烷基取代物含量明显较低。剖面表层至40cm土壤中多环芳烃含量相对较高,深处含量明显降低,但不同剖面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别,污灌耕地和滨海盐土耕地降低幅度最大,其它剖面变化较小,但剖面深部(>40cm)芳烃化合物组成特征基本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7.
宁夏扬黄灌溉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对宁夏扬黄灌区的同心县河草沟村的调查取样基础上 ,通过对灌溉地土壤灌溉前后以及灌溉地土壤与非灌溉地土壤之间的比较 ,分析了扬黄灌溉后 ,灌区土壤在盐分含量、土壤颗粒组成、土壤养分和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的变化 ,以及这些变化对土壤沙化、土壤盐渍化和土壤环境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扬黄灌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沙化 ,改善了表层土壤的盐分状况 ,提高了土壤肥力 ,但并没有彻底消除土壤盐渍化的潜在危害 ,也部分造成了土壤环境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西北干旱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意义与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西北干旱区发展农业的优势和潜力。阐述了发展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高效农业的意义和任意,并指出了节水灌溉农业的前景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以色列的沙漠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 6 % ,沙漠地区的传统农业是以大面积的牧场上放牧少量耐旱畜种以及种植少量抗旱粮食作物为基础的 ;沙漠地区的现代化农业是依靠外来水源 ,如从加利利海引来的水和人口密集的中心城市的再循环污水为基础的。有些地区的咸水可用于灌溉耐盐作物 ,如马玲薯、瓜类、葡萄、橄榄和枣树 ,有些作物还可采用滴灌法。严酷的沙漠气候条件可采用温室加以控制 ,主要生产供出口的淡季疏菜、花卉和香草。在海滨地区的沙丘地上可利用城市再循环污水种植柑桔、鳄梨和芒果 ,也可在温室中种植疏菜和花卉。在此情况下 ,所采用的灌溉系统是与施肥一道进行的滴灌系统。山区降雨量可达到 2 0 0 mm,但侵蚀严重 ,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造林。可采用先进的水土保持法和雨水收集法造林。在沙漠条件下也可养殖奶牛、驼鸟和越南鱼 (Tilapia fish)。在沙漠地区发展现代化农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归功于人的因素和有效的农业管理系统 ,它提供了专门技术与基础以及适应不利环境的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20.
受大量的外调水资源和人工灌溉的影响,干旱扬水灌区的水土环境变迁过程具有独特性,其对区域环境要素的响应是长期、潜在而缓慢的,该过程可通过科学的评估与分析描述其发展的趋势。评价过程是否合理,评价结果是否准确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应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干旱扬水灌区水土环境变迁响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干旱扬水灌区水土环境变迁响应因子都属于"微敏感"因子;地表水对水土环境的变迁响应相对较为强烈,其次为地下水、区域气候,而土地利用最为迟缓; 18个响应因子中最为敏感的是灌区提水量及灌溉用水量,次之为地下水水位及回归水水质。该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当前灌区水土环境变化现状相吻合,验证了改进层次分析法在干旱扬水灌区水土环境变迁响应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可为灌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