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海岸潟湖卫星遥感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照Landsat-5TM和HJ-1CCD遥感影像,依据实地踏勘资料及解译经验,分析各种海岸潟湖地貌学成因和发育演变阶段,提出基于潟湖地貌学成因的遥感分类方法。并将我国海岸潟湖划分为滨外坝型、沙坝型、沙嘴型、湾顶坝型、连岛坝型和河口型共6种地貌类型。建立基于发育演变阶段的潟湖遥感分类标准,将海岸潟湖分为青壮年期、老年期和死亡期共3个发育演变过程;结合潟湖在影像中的特征,以近红外、红、绿波段组合后的假彩色影像为例,从色彩、纹理、地物邻接关系等方面建立不同潟湖类型的遥感解译标志;根据所建立的遥感解译标志,对山东省53个海岸潟湖进行遥感分类验证,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半岛3处连岛沙坝-潟湖(朝阳港潟湖、镆铘岛潟湖和林家流潟湖)为研究对象,利用1979—2009年间4期TM/E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了上述潟湖30 a间的变化信息,并应用分形方法讨论了潟湖岸线的复杂度。结果表明,总体上潟湖岸线趋于平直,其复杂度降低,稳定性增加,具体表现为:(1)朝阳港潟湖面积增加;青矶岛西沙嘴向东迅速淤积延伸,每年达30 m左右;东沙嘴随着口门不断东移而蚀退;沙坝长宽比增大;由于水产养殖的增加,导致淤积严重,水体变浅,潟湖逐渐走向衰亡。(2)镆铘岛潟湖面积变化不大;东沙嘴长度基本不变,宽度变窄,长宽比增大;潟湖南部被改造成水产养殖区,呈稳定状态;潟湖北部被开垦成盐田,流向潟湖北部的主流槽变窄、变浅,淤积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逐渐走向消亡,将演化成潟湖平原。(3)林家流潟湖面积增加;楮岛沙坝长宽比有所增大,岸线长度增加;潟湖西南部淤积;口门变窄,纳潮量聚减,趋势是发展为内陆湖泊。  相似文献   

3.
根据区域环境差异,将山东半岛沿岸划分为6个不同岸段,对不同岸段潟湖湿地的发育程度进行了统计。计算表明,山东半岛不同岸段潟湖湿地的发育程度是不同的,其中平直沙质海岸和开敞、半开敞性岬湾海岸的潟湖湿地比较发育,封闭性较好的岬湾海岸潟湖湿地则发育程度较差。同时,根据潟湖湿地的水文特征,把山东半岛潟湖湿地划分为成水潟湖、半咸水潟湖、淡水潟湖和近代埋藏潟湖四种类型,并对山东半岛不同岸段潟湖湿地的区域分异演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北部海岸为岬湾式海岸,这里砂坝-潟湖广泛分布,形成本区海岸最重要的地貌景观。本区从湖间带至沿岸平原,从表层至地下,组成了一个形成于不同时代的砂坝-潟湖群。本区全新世后期的砂坝-潟湖的发育与演变,导致岸线向海推进。因此岸线的演变与砂坝-潟湖的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本区砂坝-潟湖的研究可知,自大西洋期以后,特别是距今4345a(~(14)C测年)以来,随着砂坝-潟湖的不断形成和衰亡及并陆,使陆域扩大,岸线不断向海移动。  相似文献   

5.
在沙质海岸上,当波浪以某一角度向岸行近时,使岛堤(或礁石、岛屿)后岸线发生演变。本文以对岛堤后淤积沙咀的成因和规律以及形成连岛坝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且为友谊港的平面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3S技术的朝阳港潟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朝阳港潟湖湿地景观分类体系基础上,利用3S技术对多时相的潟湖湿地景观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1954年到2002年人工景观面积增加了532 hm2,景观格局指数呈现出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增加、优势度下降的趋势;潟湖总体斑块密度从0.017 4个/hm2增加到0.034 6个/hm2,廊道密度从0.69 54 m/hm2增加到22.05 640m/hm2,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强. 潟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与人类的干扰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潟湖湿地资源保护中合理调控人类的干扰活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山东半岛海岸地貌类型与沿岸波浪、潮汐发生学关系的对比分析,引入浪潮作用指数 K,K=2.5×(H/R),H 为平均波高,R 为平均潮差.K>1时,海岸地貌演变的动力以波浪作用为主,海岸极少发育潮汐叉道和落潮三角洲,但连岛坝发育较好;K<1时,海岸地貌演变的水动力以潮汐作用为主,落潮三角洲、潮汐叉道较发育;K 值接近于1时,发育潟湖等过渡海岸地貌类型.  相似文献   

8.
根据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化石特征,分析了朝阳港潟湖中全新世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变过程.研究表明,在第1阶段潟湖沿岸森林植被为以栎、松为主的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部分样品含有个体小的常绿栎属花粉;潟湖边缘是以海滨盐生的蒿属、禾本科、藜科等草本为主的沼泽湿地景观,反映气候温暖略湿.第2阶段和前一阶段相比,草本植物花粉中喜盐碱的蒿、藜的数量增加,样品中出现较多的海生刺球藻和甲藻,并有贝类等生长,反映该段时间有较长时间的海水侵入.第3阶段针叶的松属占优势,表明气温与前阶段相比略低,高盐度有孔虫的出现可能显示潟湖出现阶段性封闭现象.  相似文献   

9.
基于动力条件改变的笔架山连岛坝侵蚀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KE21软件的波浪谱模型及潮流模型对辽宁锦州大笔架山岛连岛坝海域的波浪、潮流等水动力条件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对锦州港建设前后的动力条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锦州港的建设完全阻断了偏西向波浪对连岛坝的塑造作用,坝体的侵蚀确系单侧(偏东向)波浪作用的结果,坝体局部侵蚀严重区域形成四处明显的潮沟,潮沟处流速增大,加剧了对坝体的侵蚀.  相似文献   

10.
山东滨海的风沙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克明 《海洋科学》1982,6(2):68-68
胶东半岛北岸的风成沙丘,自莱州湾至荣成县成山头,断续250公里,象一道屏障,高及几十米,宽达3公里,主要发育在低平的海岸上。黄县、牟平近海平原上及港湾附近更为发育,当地社员有所谓“有港必有珠”的说法(珠指孤立的风成沙丘)就是概括了这一现象。荣成县的朝阳港、威海市的双岛港、牟平县的金山港近旁都有孤立的沙珠。沿海沙丘主要形成于全新世。上更新世沙丘也零星可见,分布位置较高,且微有胶结。现代沙丘向陆地移动直接威胁着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