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勘探发现系列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广安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的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薄弱。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学、岩相学等综合分析,对广安地区栖霞组碳酸盐岩岩石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其古地理展布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广安地区栖霞组主要发育亮晶颗粒灰岩、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微晶生物碎屑灰岩、微晶颗粒灰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和泥晶灰岩7种岩石类型;碳酸盐岩颗粒主要以生物碎屑为主,部分层位发育球粒;古生物化石以三叶虫、腕足和有孔虫为主,同时可见棘皮类和藻类;栖霞组沉积期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其中栖霞组晚期(栖二段)台缘滩和台内滩较为发育,为该区油气成藏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白雪峰  刘万洙  程日辉  王璞珺  高有峰 《新疆地质》2006,24(4):369-372,I0012
新疆塔里木盆地库鲁克塔格地区奥陶纪曾普遍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但其沉积环境较动荡,碳酸盐岩组合类型为泥晶砂屑、生物碎屑和破碎鲕粒.为系统的研究本区奥陶纪碳酸盐岩的发育演化规模.从碳酸盐岩的组合类型及微观特征分析入手,对其岩石学特征进行分析得出:①碳酸盐岩中鲕粒和生物碎屑经过搬运再沉积,不是原地鲕滩和生物滩的产物;②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混合、互层沉积.碳酸盐岩厚度向上逐渐变薄,陆源碎屑岩的厚度逐渐变厚;③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中发育有重力流沉积.证明了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环境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3.
上扬子地台南缘早志留世埃隆期发育的碳酸盐岩,近期揭示具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有关该套岩层的岩石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论文以野外地质剖面和室内薄片鉴定为基础,对上扬子地台南缘早志留世埃隆期碳酸盐岩开展系统的岩石颗粒组分、岩石类型和沉积环境分析。发现早志留世埃隆期碳酸盐岩颗粒类型主要为生物碎屑,含少量内碎屑与鲕粒;根据曾允孚先生等的碳酸盐岩结构成因分类方案,该地区碳酸盐岩主要有7种类型:包括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生物屑灰岩、珊瑚礁灰岩、亮晶砂屑灰岩、砂屑-生物屑微晶灰岩、微晶砂屑灰岩和微晶灰岩。根据岩石学特征和野外露头分析,认为在早志留世埃隆期研究区从早期到晚期沉积环境经历了碳酸盐缓坡到碳酸盐台地的转变,并发育了外缓坡、内缓坡、台地边缘斜坡、台地边缘滩、台地边缘生物礁、开阔台地等亚相。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元,揭示了礁滩沉积区域展布特征,生物礁滩体主要发育于SQ2层序,具有环带状展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冷水铅锌矿体产于以碳酸盐岩为主体的奥陶系宝塔组(Ob)及十字铺组(O^s)生物碎屑灰岩及结晶白云岩接触处的构造破碎带中。铅锌矿化与硅化、黄(褐)铁矿化、碳酸盐化(方解石、白云石化)等密切相关。为中温热液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5.
西藏改则县热那错东沟剖面上三叠统卡尼阶至瑞替阶日干配错组沉积了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化石丰富。在碳酸盐岩中识别出11种主要的岩石类型:灰泥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灰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泥粒灰岩、内碎屑颗粒灰岩、藻颗粒灰岩、多种类型鲕粒灰岩、单一类型鲕粒灰岩、球粒泥粒灰岩和生物礁灰岩。根据岩石特征及组合类型可划分为5种沉积相:陆源碎屑滨岸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浅滩相和台地边缘礁相,它们共同构成了日干配错组4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整体显现出海侵的相序结构。  相似文献   

6.
鄂西峡口地区在构造上属中扬子台地北缘,发育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上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微相类型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将峡口地区的栖霞组沉积归纳为7种微相:多类型生物碎屑粒泥灰岩、含大壳体有孔虫的生物碎屑粒泥-泥粒灰岩、粗枝藻粒泥-泥粒灰岩、破碎的生物碎屑粒泥灰岩、具定向排列的藻屑—腕足泥粒灰岩、含内碎屑的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含原地珊瑚和藻类的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碳酸盐岩微相类型的垂向序列指示了峡口地区的栖霞组形成于碳酸盐岩缓坡环境,其底部地层沉积于内缓坡局限海相,中上部地层为内缓坡边缘低能生物丘相与内缓坡开阔海相的交替沉积。  相似文献   

7.
河北唐山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河北唐山地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的主要颗粒组成及特征,同时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该组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颗粒成分、基质类型及其结构等微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将唐山地区的马家沟组沉积归纳为8种微相类型,即:纹层状灰泥岩、砾屑灰岩、含生物碎屑灰泥岩、生物碎屑粒泥灰岩、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生物碎屑漂砾岩、生物碎屑一球粒钙质粉屑岩、次生晶粒结构微相.将微相分析与宏观沉积构造分析相结合,识别出了河北唐山马家沟组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其垂向序列展示出2个演化旋回,每个旋回下部从内缓坡潮坪相开始,向上依次演化为内缓坡局限海-开阔海相、中缓坡相和外缓坡相,然后经过一次海退而转化为另一个旋回.但是,另一个旋回的起点通常不会重复退回原点,可能继续更高级旋回的海侵或海退过程退回相关的相位.  相似文献   

8.
温同想  徐松绿 《河南地质》1997,15(4):241-251
河南省华北地台区寒武系下统自下而上划分为辛集组含磷陆源碎屑岩,朱砂洞组蒸发岩-镁质碳酸盐岩和蚀和馒头组合含阻源碎屑碳酸盐岩夹不稳定蒸发岩,早寒武世古地理普华北陆表海,划分为三个相区七个亚相区;有朱砂洞早期和馒头早中期两个成盐亚期,均属海相化学岩型硫酸盐岩和镁质碳酸盐岩互层的剖面结构类型有潮上膏盐湖和潮上盐滩两种成盐环境,浅盆浅水和潮上萨勃哈两种成盐模式。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混合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珠江组下部广泛发育陆源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混合沉积。通过测井、地震和岩心等资料综合研究了工区混合沉积的岩石学特征、沉积模式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工区混合沉积可分为相缘混合和原地混合,相缘混合主要是在浅海三角洲相和碳酸盐岩台地相边界的结合部位、在低能水动力环境下的细粒陆源碎屑与泥晶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原地混合主要是在三角洲前缘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的砂级硅质碎屑颗粒与碳酸盐生物碎屑的混合沉积。原地混合沉积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和渗流特征有显著影响。描述了原地混合沉积的泥岩—碳酸盐岩—砂岩—碳酸盐岩—泥岩相层序,并讨论了陆源碎屑注入、古地形、海平面升降及三角洲迁移等影响透光带范围的因素是如何控制研究区的混合沉积分布的。  相似文献   

10.
米仓山宝塔期碳酸盐岩海底峡谷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米仓山元坝子一带,野外调查和室内显微岩石学研究发现宝塔组下部存在一套与正常宝塔组多角形网纹状泥晶灰岩完全不同的紫红色生物碎屑灰岩。紫红色生物碎屑灰岩具有特征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横向上,它以透镜状形式与多角形网纹状泥晶灰岩呈明显的相变关系,宽为2—2.5km,厚29.3m;纵向上,暴露地表的部分长度达600m。该沉积体以发育多级别的、典型正粒序沉积韵律为特征,构成生物碎屑灰岩的主要为异地搬运来的生物碎屑,它们具有明显的重力流色彩,是一种浊积水道沉积,将其解释为碳酸盐岩海底峡谷。区域调查与沉积学、古生物学研究表明,研究区的海底峡谷发育于晚奥陶世卡拉道克中期,实测古水流方向指向为北西向,这与研究区总体处于浅外陆棚向深边缘海盆地过渡的古地理背景相吻合。宝塔组碳酸盐岩海底峡谷的发现,不仅为扬子地台西北缘奥陶纪古环境恢复提供了沉积学依据,同时也可以预测在研究区向西北方向可能存在海底峡谷—浊积扇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湘南东波-平和地区中上泥盆统岩石学特征的详细研究,划分出了滨海相带、局限台地相带和半局限台地相带等三个沉积相带以及滨海陆屑滩相、浑水潮间泥坪相、清水潮间泥坪相、潮间混乱合坪相、潮沟相、潮汐滩相、潮下浅水相等七个相型。根据对沉积环境的古构造背景,各相型基本特征的分析及时空分布规律,建立起了该区的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水城地区包磨山组地层比较发育,岩性主要由一套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组成,碳酸盐岩横向结构变化较大。文章对水城地区自西向东实测7条相关剖面,通过系统采样300余件,室内制作岩石薄片鉴定,碳酸盐岩归纳为6个微相:有丰富有孔虫或藻类的颗粒灰岩/灰泥质颗粒石灰岩(SMF18)、有骨骼颗粒的生屑灰泥质颗粒石灰岩/颗粒质灰泥石灰岩(SMF10)、核形石砾屑碳酸盐岩/颗粒灰岩(SMF13)、海百合富集的石灰岩(SMF12-CRIN)、包壳的生屑颗粒(SMF11)、藻粘结灰岩(SMF7)。通过对比不同剖面碳酸盐岩结构特征、生物组合特征及水动力能量特征,总体反映了水城地区包磨山组时期沉积环境横向上自南西向北东由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过渡,垂向上经历了至少3次向上变浅的海平面变化。与水城西北向槽盆萎缩期的沉积效应一致。   相似文献   

13.
西成地区中泥盆统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多,相变急剧。本文以结构成因分类为基础,将本区碳酸盐岩归纳为四类26种微相,并分析了每种微相的基本沉积条件和形成环境。据区内微相的相邻和共生关系,建立了10个主要微相组合,并解释了各种微相组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根据微相组控矿,提出半开阔台地凹陷盆地和生物滩(层)礁后浅水盆地是本区碳酸盐型铅锌矿成矿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4.
鄂西利川见天坝长兴组生物礁内部构成及成礁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西利川见天坝位于川东碳酸盐岩台地与鄂西海槽之间的台地边缘相带,晚二叠世长兴期该区水体逐渐由深变浅,发育了一套规模巨大的加积—进积型台地边缘生物礁沉积。通过野外露头剖面精细地质写实研究,对该区生物礁内部构成特征进行了深入解剖,探讨了该区生物礁发育模式。研究表明利川见天坝生物礁礁体位于长兴组层序1的高位体系域,其内部由4...  相似文献   

15.
湘西—黔东地区寒武系发育完整,是一套从黑色岩系到碳酸盐岩的沉积序列。下寒武统清虚洞组由灰岩段和白云岩段组成,纵向上构成总体向上海水变浅的沉积相序列,同时反映了缓坡型碳酸盐岩台地的发育过程。该组空间上从北西至南东可识别出潮坪相、局限台地相粉细晶云岩、台地边缘浅滩相粉细晶灰岩和台地边缘(滩)丘相微晶灰岩、浅-深缓坡相、陆棚相泥灰岩、台地前缘盆地等沉积。研究表明,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对铅锌矿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微晶丘是主要容矿层,与微生物和海底热水关系密切。铅锌成矿明显与浊流沉积和风暴沉积等事件沉积相关,浊积岩、微晶丘、砾(粒)屑灰岩构成一完整的铅锌控矿序列。  相似文献   

16.
贵州南部紫云地区的威宁组以台地边缘藻丘沉积为主要特征。紫页1井钻孔岩芯显示:威宁组总体由台地边缘礁(丘)向局限台地、开阔台地过渡的海退进积层序,其间包括台地边缘藻(丘)、局限台地、开阔台地三个亚相,发育生物粘结岩(SMF7)、有骨屑颗粒的生屑灰泥质颗粒石灰岩/颗粒质灰泥石灰岩(SMF10)、核形石砾屑碳酸盐岩/颗粒灰岩(SMF13)、集合颗粒灰岩微相(SMF17)、均质无生物泥晶灰岩微相(SMF23)、岩屑漂浮岩/砾屑碳酸盐岩/角砾岩微相(SMF24)六个微相;威宁组的沉积充填序列由六个岩性组合基本相同、沉积环境、沉积微相特征大致相似的沉积旋回构成。每一个沉积旋回均以台地边缘礁(丘)相的藻凝块灰岩为主体,向上则渐变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的生物碎屑灰岩,表明威宁组至少经历了六次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威宁组的出现代表了罗甸—水城北西向槽盆边缘斜坡相的打屋坝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SEDEX-type lead-zinc deposits in the southern belt of the Xicheng Devonian basin, Gansu Province has been already identified. However,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the limestone and philite of the Xihanshui Group within which the lead-zinc deposits occur is littoral and shallow sea. This is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northern belt such as the Changba-Lijiagou lead-zinc deposits, which were formed in deep sea. The reef and bioclastic limestone are widespread in the southern belt. Particularly they are associated with lead-zinc ores and there are no striae and banding but massive or disseminated structures.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 black chimney consists of sphalerite, ankerite, pyrite and galena, in which black, coarse and radial sphalerite occurs as irregularly veins or cylindricality with a width of 10-40 cm in the center, and it is surround by fine ankerite and minor celestite with ribbon structure. The immediate wall rock of the chimney, reef limestone, was unaltered and the outside reef and bioclastic limestone were intensively silicified. Those silicified reef and bioclastic limestone host disseminated lead-zinc ores of the Luoba and Bijiashan typ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xhalative system occurred in a shallow sea in the Givetian of the middle Devonian. Brine is boiled due to low pressure, and a great deal of lead and zinc was dispersed in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limestone and phyllite and formed a source bed. In the Triassic period, meta-hydrothermal fluids leached and extracted metals from the source bed, and then moved and mineralized in open space such as arches and inverse limbs of anticlines, and formed massive and vein ores such as the Jianyagou and Dengjiashan type deposits.  相似文献   

18.
南天山和静县大山口剖面石炭系野云沟组发育齐全,出露完好,主要由碳酸盐岩及少量碎屑岩组成,总厚度为696.8 m.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主要包括砾屑灰岩、含陆源碎屑鲕粒灰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陆源碎屑砂屑灰岩、微晶灰岩及泥晶灰岩等.野云沟组主要为斜坡相和盆地相沉积,少量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斜坡相主要发育砾屑灰岩、薄层...  相似文献   

19.
贵州玉屏彰寨奥陶纪红花园期障积岩隆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障积岩隆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海绵和藻,岩石类型有海绵灰岩、藻席岩、核形石凝决石灰岩、生物屑灰岩等。本文系统介绍其造礁生物的生态特征、岩石组合并分析其沉积相和礁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运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研究期旋回沉积发育较好的礁核相地层的学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