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目前山东省已经有多个地市建设的移动气象台投入业务使用,为了更好地使移动气象台在应急气象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其正常运行,通过对济南市移动气象台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几种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移动气象台的部分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山东省气象部门已有多部移动气象台投入业务使用,在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移动气象台通信(通过通信卫星连接互联网和气象局内部网)费用高,且需提前向运营商申请增加宽带以满足视频会商需求,因此提出了利用3G通信技术,建立VPDN网络访问气象局内部网络,来实现移动气象台和济南市气象台视频会商的方案。该方案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移动气象台的通信费用,提高了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前山东省气象部门已有多部移动气象台投入业务使用,在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移动气象台通信(通过通信卫星连接互联网和气象局内部网)费用高,且需提前向运营商申请增加宽带以满足视频会商需求,因此提出了利用3G通信技术,建立VPDN网络访问气象局内部网络,来实现移动气象台和济南市气象台视频会商的方案。该方案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移动气象台的通信费用,提高了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前山东省气象部门已有多部移动气象台投入业务使用,在防御气象灾害和突发气象事件应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移动气象台通信(通过通信卫星连接互联网和气象局内音旷网)费用高,且需提前向运营商申请增加宽带以满足视频会商需求,因此提出了利用3G通信技术,建立VPDN网络访问气象局内部网络,来实现移动气象台和济南市气象台视频会商的方案。该方案的应用,大大降低了移动一气象台的通信费用,提高了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移动应急服务系统的防雷设计作进一步完善.针对移动气象台的特点,从分析原因入手,以雷电防护理论为依据,参照电子信息系统规范标准,从直击雷和雷电感应两个方面进行防雷方案探讨.  相似文献   

6.
气象通信的机房是整个气象通信的中枢,气象台的通信机房有大量的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终端设备以及通讯接收和发射设备;其机房所处的建筑物天面又有多个卫星接收天线。所以对机房的防雷防护要引起足够重视。通常在做好建筑物的防直击雷措施后,主要是对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的防护。  相似文献   

7.
沈阳市移动气象台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佐臣  张涛  陈力强 《气象》2006,32(10):107-111
为了解决在非固定地点开展特殊气象服务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可移动雷达、车载机动式自动气象站、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气象台的概念,介绍了沈阳市移动气象台的基本配置,阐述了移动气象台系统功能设计方案和以双极化雷达、图像融合、CDMA1X无线通信技术为主的技术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气象局卫星数据广播系统(CMACast)由原先的Ku波段变为C波段后,应急移动气象台的卫星系统与国家局的卫星信号无法建立链接,导致应急移动气象台无法开展视频会商、资料接收等相关业务,在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确保气象应急移动业务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移动应急气象服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移动应急气象服务系统是通过亚洲Ⅱ号和Ⅳ号通信卫星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通信主站进行连接,主站通过中国气象局宽带网络系统与黑龙江省气象信息中心接通.实现在黑龙江省行政区内灾害地点快速组网,在现场快速构建气象服务平台,实现应急现场直接与黑龙江省气象台或全国天气预报电视会商系统接入的各分会场进行视频会商。及时准确地把突发事件现场监测的气象要素及现场背景资料上传给省气象台和后方指挥中心。确保现场天气的准确预报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同时还具备与其它气象监测系统的通信组网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寻呼台传播气象信息要付费——维护气象知识产权的较量张峥嵘高建峰宋宏(山西省气象台030006)(山西省气象局030002)寻呼台传播天气预报该不该向气象台交费,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城市相继发生气象部门状告寻呼台侵犯其知识产权的事,且寻呼台屡屡败诉。这次...  相似文献   

11.
通信基站建设诱发雷电灾害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启 《气象科技》2012,40(4):651-655
针对大足县城南中学附近建设移动通信基站后频遭雷击的状况,结合2006—2009年重庆地区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重点分析该校频遭雷击事故原因。结果表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增加了遭受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影响概率)是城南中学频遭雷击的诱因;该校未安装防雷装置,且部分教学楼处于铁塔保护范围外,而位于雷击铁塔的散击区内,是频遭雷击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多布点在城郊的山头上,站址地质导电率低,雷达塔楼用钢筋混泥土代替钢架结构,防雷措施至关重要。早期建设的CINRAD/SA的防雷设计沿用美国WSR-88D雷达的单针方案,导致多次遭雷击故障。分析广州雷达多次遭雷击故障及当时天气背景,参考美国WSR-88D防雷评估报告,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分析CINRAD/SA的防雷设计改进。得出以下结论,CINRAD雷达站防雷设计不适宜简单沿用WSR-88D雷达的单针方案,需要在天线罩四周增加3~4根避雷针,设备房还有必要增加金属屏蔽网连到防雷地网,形成不漏过任何细节的桶状保护网。  相似文献   

13.
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新  钱肇淇 《气象》1999,25(3):54-57
由于自动气象站安装在野外以及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很容易遭受雷电损害。通过深圳市中尺度自动气象站网防雷设计的实践,作者对自动气象站防雷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套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气象站的不断发展以及大众对气象信息关注度的提升,气象站的管理监测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在移动互联网与气象站监测结合方面的研究仍处在发展阶段,大部分气象站数据以气象工作者在办公领域PC机上获取为主,受地域和时间等限制,使气象工作者不能随时查看实况气象数据,及时获取设备报警信息。为了更灵活便捷地获取气象数据,对设备报警及时做出维护处理,系统使用Android软件开发工具包Eclipse和Java语言进行开发,结合移动应用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在移动客户端可以随时查询气象站相关数据的信息查询系统,为气象工作者监测台站设备状态和维护设备提供便利,扩展了气象业务的安全运行空间,提升了移动气象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针对自动气象站安装在室外易遭雷击以及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结合河南省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及设备的维护维修经验,探讨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6.
针对自动气象站安装在室外易遭雷击以及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结合河南省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及设备的维护维修经验,探讨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7.
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结构与功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的用途、需求出发,进行了便携式自动气象站结构与功能设计,重点突出了移动应急气象观测对自动气象站的便携性、易架设性、低功耗、支持多种通信方式的要求。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制定了《便携式自动气象站功能规格需求书》,并对8个厂家生产的设备在3个气象台站进行了试用,测试了传感器性能、使用的便携性和易架设性、通信方式的多样性、设备运行的低功耗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设备结构和功能设计可满足移动应急气象观测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加油站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水平和安全间距,根据雷电流特性和油品燃烧爆炸性质,采用ADTD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通过对重庆华兴加油站的防雷安全评估,重点分析加油站遭受临近雷击或自身遭受雷击后雷击电磁场影响及起火、爆炸的危害范围。结果表明:在加油站周边防雷设施能保护距离加油站33.54~41m范围的情况下,加油站遭受临近雷击时雷击所产生的电磁场可不考虑;加油站遭受直击雷时,应采用小于5m×5m的屏蔽网格才能使LPZ1区的电磁场处于安全状态;加油站因雷击起火或爆炸的危害范围分别为5.22m和138.95m。结论可为加油站的雷电设防要求及周边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加油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加油站所在地区的气象和地理环境、雷暴活动以及加油站内外的各项特征,对加油站进行了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通过评估出来的人员生命损失的风险值(R1为1.52×10-5)和容许值(R t为10-5)进行比较,确定出需要对该加油站采取防雷措施或采取何种程度的防雷措施,并从安装SPD等级及方法、防火系统、以及内外等电位连接方面提出了减少雷击导致的建筑物或服务设施的可能损失的参考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黄思源  王力  傅伟忠 《气象科技》2014,42(4):589-592
详细介绍了自主开发的"气象站观测业务集成平台"。该平台是台站普遍使用的测报业务软件基础上的一个扩展平台软件,主要实现自动气象观测站的运行监控、通信链路监控、数据质量检查、重要天气提示、自动报警、业务工作流程提示、自动排班、质量报表生成、设备管理、通信质量统计等功能。综合运用3G移动通信和信息化技术,与现行的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软件相配套,对于提高测报业务质量、减轻测报人员的工作强度、实现气象探测业务自动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